07 January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1月7日 - 法髓点滴润慧命




我每天早上从寮房出来,从大殿外面进来,都会不由自己抬头看我们大殿外面那个玄关,上面一定有两只鸟,都是很安静。有时候走到哪里听到他们细细的声音,真的很像在问候「你好」或是「你早」!

虽然听到这样的鸟声,只能够知道这是鸟在叫的声音,不晓得它所表达出来的是什么?但若是用心去和它对话,在心灵上的就会有那样的感觉,它是在说:「你好。」或是「早啊!」心理就会感到很欢喜。

又在说到「精进」,如果每天你都停在那里,就是有这两只鸟儿;那你想若是人呢?里面同样也是有一群人,每天都是精进地坐在我的面前,应该也是要闻法。除了理佛以外,应该也是要闻法。众生都有这种「含识」:人人都有识、灵和意识。所以可爱啊!其他的动物都这么的可爱,何况人呢?是啊!因为有爱,为爱付出,我们就无所求了。

天下人与人之间互相成就,教人的,我们要感恩被教的;如果没有学生,哪能称作为老师呢?付出爱心的人,同样也要感恩啊!若没有那些苦难中的人,我们如何去标榜出我们是有爱心的呢?所以,为爱付出,不应该从付出的中间求得名或者是利,不需要。唯有一念就是「感恩啊!」想要感恩都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要悲智双运在群众当中,修行不是要独善其身;修行我们就是要走入人群当中去,不论是要去教育,我们要感恩;或者是去关怀贫病苦难的人,我们也同样要感恩。在群众当中,我们要以悲心和智慧,所以悲智双运在群众生。所以我们对于大地众生,要以悲心、智慧,投入在群众当中。

若能够这样,我们就能够每天都很欢喜。盼将清流注入心中,每天、每天都是这一个期待:我们能将我们所想到的,以及来自于佛陀的教育,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体会,能将滴滴的清流,能注入人的心,以清流来净化人心;还期待法髓点滴滋润慧命。

从两千多年前开始,佛陀的智慧这样一代、一代不断地流传下来,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够将佛陀的教法,我们要流入我们自己的心,然后化为清流法水,能从当中将我们的慧命成长出来;成长自己的慧命,才能再移植、散布给其他的人。

看看我们的骨髓移植,从健康的人身体当中的骨髓,能够给予病苦的人,这就像造血轮,让造血的血轮不断地成长。所以清流化为法髓,若能如此普遍,就能滋润大地众生的慧命。

这是我们每天度日当中,虽然会感到今天也是这样,明天也是这样,但是「今天先到」或是「明天先到」?当然是今天先到,但是又有另外一样,是「无常先到」?还是「明天先到」?所以在今天的时间,是不是能够顺顺利利过到完呢?如果过得完,那就是明天的到来;但若过不完呢?

所以,既然生命如此无常,每天都是这样日月轮替,但是我们自己修行就要知道「时间、世间、人与人之间,要如何自我调适?」不要让这一生空空过去!所以我们很有幸,得人生、闻佛法,我们要从佛法当中起敬仰心。

「信为道源功德母」,我们人人自称为佛教徒,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我们要时时提起那分信仰的心。 「信」就是要「敬」,「敬」就要时时称赞佛德。

佛德是: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志心归命礼。

只要你们有念到「八十八佛忏悔文」,都会念到这一段的偈文。所以,称赞佛德这都是我们应该要有的。佛有什么德呢?因为是大慈大悲,慈悲心愍念众生,他是为了众生而修行,不是为了自己而修行。佛陀是为了众生而修行,因为他看到娑婆世界的众生,烦恼深重,造业累积,所以结冤连仇,所以佛陀不忍心。

六道众生轮回苦不堪,所以他大慈而无悔,来来回回在娑婆世界当中。大悲而无怨,众生刚强,难调难伏,但是佛陀的大悲也无怨。所以因为有大慈大悲、无悔无怨,他唯有一念就是愍念的心。愍念众生,希望众生能够快乐,能够幸福,能够解脱烦恼无名的缠缚,无论众生如何的刚强,他都是来来回回而无怨。所以这是愍念众生。

佛陀就是要「大喜大舍济含识」,大喜就是「甘愿」。 「甘愿」就是无论众生如何的刚强难调伏,就是报着那份的希望,欢喜入这种刚强苦难众生中去。在众生中,他大舍,他以身作则,从他的身教为众生示现解脱的道路;在人生中、修行当中受尽人生种种苦难。无论是在六道众生当中的哪一道,无论是在众生中有这种种刚强恶劣的习气,他还是一样怜悯,为他付出。这种大舍,就是为了要救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我们要知道「众生」和「含识」是一样的意思,这就是「有情」。因为有情无不都是含灵抱识。倘若有一只蚊子休息在我的身上,我若是手举起来,它就赶快飞走了。不论是要打它,或是要把它挥走,手才举起来还没有挥到,它就已经飞走了。或者是虫,看到哪个地方有虫,在水中,你稍微把水动一下,很多很微细的水虱就动起来了。

所以这也是在众生当中,虽然就是如此微细的生命,它也是有识,也包含在有识的当中。识就是意识,无论它的形命是什么,它的外形是什么?所以称为「含识」。所以佛陀疼爱众生,除了人以外,还包含了这么多种种的形命。无论众生它有什么外形,只要是有生命的东西,佛陀都是大喜大舍,都是要来救度这些众生。

佛陀他从无量劫之前他就已经开始修行了,就是因为因缘已经会合,时间、因时、因地、因人,因缘会合,所以在印度尼泊尔,当时称作迦毗罗卫国,在那里现相降生,在皇宫当中。在印度有这样的风俗,只要有孩子出生都会请人来帮他看相。有一位阿私陀仙,人人称他为能预言的人,他会看相,国王请他来看太子的相。这位阿私陀仙看完之后他哭了,国王就很紧张,到了年纪这么大了才得到这个孩子,看到这位仙人看到他的儿子之后就流着眼泪,就害怕是不是有不测、不吉利的事情呢?

国王赶快问了他的疑问。这位阿私陀仙人就对他说:「不是,我哭是为了我自己而哭。我无福啊!太子是一位贵人,当他长大之后,若是掌理国政,那就是国家人民之福;他是转轮圣王。假使他若是发心修行,将来他就是天下大觉者,天上天下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拟。我年纪这么大了,我无福在今生当中可以听到这位大觉者的智慧教育,所以我觉得我很无福,我自己很怨叹!所以并不是太子有什么不测。」

国王听了之后一喜一忧:「我的儿子不但是一国之贵,同样也是人中之贵。」很欢喜!但是忧呢?就是烦恼,「如果他出家去怎么办呢?」所以从那个时候他就开始,他又是担心、也是欢喜。所以要如何能够让太子让他在这个国家里面能够接掌国政?唯有就是不要让他生出想要出家的心,所以他就在皇宫当中设立了三时殿。

「三时殿」就是让它四季如春,就天气「冷」,也让他觉得在里面像是春天,不会冷;或是「秋」,也不要让他有凋零的感觉;或是「夏」,也要让他感到很清凉,就如沐浴在春风当中。所以把这三时建立起来,维持在春天的状况。所以是多么用心!

在佛陀那个时代,他的国王的爱,可以说是全国人民的爱,集中在他的身上。

但是大觉者,岂是这个三时殿就能够拘束他的智慧吗?所以他到外面去看到,四季为何如此轮转、轮替呢?这真的是很无常啊!又看到人生有生老病死,领悟到苦不堪啊!所以在很多种种的境界当中,他能够触景发觉,觉性很敏锐,所以终于出家去了。

他本来就很庄严,出家之后,修行的法相三十二相当然也很庄严,所以当他修行中入众生,自然众生见了就起欢喜心。众生的心见佛就已经起欢喜,就能听从佛陀的教法。既然这样「相好庄严以自严」,庄严了身相,让众生看了有欢喜缘,他就能够度众生。所以,这就是赞叹佛陀的智慧以及庄严。

因为这样,我们大家「至心归命礼」,我们要很虔诚时时向佛皈命。不是说只有皈依仪式的那一刻皈依而已,我们的生命、慧命,还要皈投在佛陀的智慧、觉性当中。所以我们要至心,就是立志、发心,一定要时时刻刻都要皈命礼敬佛。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部经可以说?就是因为众生的根基有所不同,所以,法才要反反覆覆不断地说。

众生根基顽劣,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耐心、用心多沐浴在法流当中。所以人人要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41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