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1年2月28日 - 以人为镜长慧命



慈悲等观四无量
【证严上人2月28日志工早会开示】


「人生,总是在大自然法则中,能天天顺畅过日子,健康的生活着多好啊!可是许多人不懂得惜福,不懂得把握当下,不能了解时间的流动,无形中让生命消失,人生在懵懂中......」2月28日志工早会证严上人开示,我们应该时时把握时间,珍惜人生,好好把生命价值、真正的方向认清楚,留下我们人生的足迹在人世间。

慈悲助行菩萨道 喜捨克困求精进

「青山无所争,福田用心耕」,上人开示,修行者所要学习的,少不了「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无量心。当我们发心立愿走入菩萨道,疼惜天下苍生,要为普天下人的平安造福,总是永无后悔,是为大慈无悔;大悲无怨,是行菩萨道要具足忍的功夫,把天下人当成至亲至爱,人伤我痛,人苦我悲。

「救人不是一个人的事,救世更不是少数人的事,要呵护大地,更需要人人动手来做。但是人有不同的习性,我们要善解,更要包容他,且赶快帮他补足,让他的人缘更好一点。所以同体大悲,别人的生气、量小,我们要悲悯他,让他完美的行菩萨道,成就他更完美的菩萨人缘。」

「还要大喜无忧,天天培养快乐的心,不因团体有人习气不好,道业即被动摇,生起烦恼。我们行菩萨道,一定没有障碍或一帆风顺吗?不可能。」上人开示「修行」,「修」就是有困难,一定要克服。走在菩萨道上,人人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本经。任何一个人,好念的经,不好念的经,都是我们成就慧命的一部经,所以要用欢喜心,大喜无忧,就是修菩萨道的功夫。

「还有大捨无求。」上人赞叹慈济人,对无缘无亲的人付出无所求还要感恩;然而对自己的法亲、家人,是否也做到了呢?「我们要时时反观自性,时时多反省。有,我们要即刻地改,没有,我们要更精进,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怀感恩,珍惜拥有。」

捨身教育愿不断 世世度众乘愿归

宏观天下,纽西兰基督城地震灾难,奥克兰及澳洲的慈济人想前往援助,也求不可得。上人恺言,真的要做好事,也要很有耐心,能做,我们都要有感恩心。「所以,我一直在说,我们要大忏悔,多反省,要洗涤我们心中的无明习气,不要没有动员,就开始人人心中有声音了。」

「大地有应声虫。一条虫有声音,所有的虫都相应地发声,声音很大。」上人恺示我们应该要当菩萨,要有悲智,理智的心;还要尽心力,能做到的尽量做,见证慈悲,无私奉献;还要学习谦卑,不见分别,菩萨道路,才能走得更宽、更广。

2010年9月14日启用的十一位大体老师,由医学生、老师还有家属们聚集在静思堂里举行追思仪式。校长王本荣感言,大体老师能放得下身后的躯体,医学生更能提得起医者的责任。上人恺言:「一个是放下,把躯体献给医学生探讨生命构造的奥秘,医学生从此时开始要提得起医者的责任,都是很令人感动。」

慈济委员郑文珠,十多年来接受洗肾,兼之大肠癌接受化疗,仍不断除他人的善根,带着病痛去接触会员且力行环保;人生最后,她将身体奉献给医学,慈善德行,让儿媳发愿接替母亲生生世世做慈济。

另一位无语良师--台南慈济委员黄胜璧,不到四十岁年纪即走入慈济,从发心的剎那开始密集热忱地投入,也由儿子发心立愿接替行走菩萨道。上人赞叹:「他们都是来人间度人,度这一生中的家属,还要再乘愿度未来的家属,亮丽人生,绝对没有迷茫。」

无语觉者担天下 一念精勤罣碍无

「这一群无语良师都是师父的好弟子,生平也许为了家庭,或者是为了事业,一生为社会付出。他有缘走入了慈济,走入人群去付出,还要为天下事付起责任......」上人希望人人能学习无语良师的精神,用佛心师志,有志一同地创造开阔的生命,且运用宇宙大觉者的智慧,深度了解人生的大意义,为天下苦难人去付出,为天下事来负责任。

再举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菩萨,一念发心后步步踏入慈济来,一念精勤无罣碍。不论是在医院里助念、医疗志工,或者环保,都用来不及的心做来囤,且天天薰法香,要将法听入心。上人开示:「我们要成就自己的生命大意义,不管旁人是怎样的生态,我们若能做到『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无量心,还有什么烦恼呢?」

慈济大藏经 - 人间菩萨喜受证

慈济菩萨道是生生世世唯一的方向;自我警惕、自我鼓励受证营队时在花莲静思堂发的愿。


想师豆
作词:庄奴 作曲:王建勋


上人赐我红豆两粒,感恩之情油然而起;红豆虽小,含意却大,菩萨道上给我鼓励。
小小红豆光彩无比,象征热诚象征坚毅;激发我心,向佛行善,救助贫病出钱出力。

上人为救众生,整日奔走不息;难得见师一面,无法侍奉朝夕。
幸有红豆两粒,和我时常心语;务把想师之情,点滴溶进慈济。


衲履足迹第644 - 2011年1月29日 - 集悲智双运‧慈济法门



好多好多的地方,一共有23个国家慈济人,师父的弟子回来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归来,我的弟子都归来了,看到每一位都是这样的,眼眶里含着泪珠,可以想像出那一分想师之情,好不容易靠近了,走近了,我们那么的相近,看到了这么多人的感动,老实说师父也很感动,我也很想哭耶,打从内心的我欢喜为普天之下而欢喜,因为人间菩萨真正的诞生在今天。


菩提心要 - 2011年1月29日 - 菩萨新发意~承担使命的开始



看到大家分享的、所接受的,都是满满的感动,这就是我们法的源头,旧法新知,听听来时路,多少菩萨走过来的这个心路历程,这都是最真实的,他也是同样在讲经,他们所讲的不只是「如是我闻」,他们所说的都是「如是我做」,他们做到了,说出来,跟大家分享,每一件事情都是现代藏经,相信人人都能很有感受,不管是听的、做的,内心那一分的清净无染,把心灵过去的贪瞋痴都一扫而空,人人守志奉道在法脉中,发大心、立大愿,传法脉,开宗门,撒播菩提种子就地生根。


人间菩提 - 2010年12月8日 - 恒心守志愿



但愿这一千一百五十五颗种子,回到你们的国度,都能遍洒功德林。这需要身口意行在静思,因为静思是让我们的心,永远都是寂静、清净;有很寂静、清净的心思。我们所说的话,都是法、所想的意,也都是法、所行的,也是法,都是正思、正见、正念等等,无不都是在静思中啊。所以,身口意行在静思,善解包容在慈济宗门;要入群中,一定要有善解,要能包容。所以,慈济、静思,这都是要平行:静思是心法、心灵的法、慈济那就是行动。


人间菩提 - 2010年12月9日 - 菩萨使命净人心



今天已经受证,受证以后,不代表毕业。因为现在才开始,要发大心、立大愿,现在开始要挑起了责任。你们胸前有挂着,佛心师志(胸花),跟师父的心要贴在一起,要想师之情要融化在慈济。


人间菩提 - 2010年12月10日 - 了悟真谛恒精进



佛心,那就是大慈悲心;师志,那就是发菩提心。各位菩萨们,但愿你们,时时刻刻都能发菩提心,永远的永远,走在同一条道上。那就是慈济宗门,那就是静思法脉。

































静思晨语 - 2011年2月28日 - 231 - 《法华经》般若净慧回归本性



人人佛性本具;本具佛性原来都是清净。

所以本性明净,定慧明现。我们人人的本性若能清净,污染无明去尽,这不就是「定」与「慧」就能现前呢!

无明净尽,定慧明现,真妙谛理,无漏恒持,般若净慧,回归本性。

过去已经说过菩萨「六度」--六种的方法,来度我们从凡夫到圣人的境域,所以我们要用六种方法自度度人。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才能回到我们「禅定」与「智慧」。人人学佛求法,不就是希望我们能有定与慧吗!所以你若要回本性,就要达到心要定,慧才能现前。

这个清净的智慧,那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佛性。人人若能本性现前,那就是真妙谛理。我们可以发现到天地宇宙万物的真理,我们也能了解。

常常说:「佛陀乃宇宙间大觉者。」宇宙间的大觉者,就是万物理都透彻了解,所以叫大觉者。

世间很多万物万事种种道理都很奥妙,只是我们凡夫每天都与人、事、物在接触。但是我们都没体会到让我们烦恼的人、事、物当中,原来有那么多的妙谛道理。凡夫只知无明烦恼,然而无明烦恼的里面,有很多奥妙的道理!有句话说「烦恼即菩提」,表面上让你看来那都是烦恼,其实最透彻奥秘的地方,那就是具足妙谛真理。

记得曾经跟大家分享--

一个小徒弟,每天都问他的师父同一句话:「师父,到底什么是人世间的真理?」那位师父每天都跟他解释:「真理是在你无所著当中。」但是小徒弟还是每天周而复始,每天都是问师父这句话。

有一天师父很无奈,就对他说:「来啊!你今天可从山里出去,你拿这个石头去市集,摆在那里。若有人来问你,这石头的价值多少?你就跟他说十元。但是若有人要向你买的时候,你不能卖,把它带回来。」

这个小徒弟真的就抱着这石头,从山里一直走到市集,和师父说的一样,放在人很多的地方。有人看到这小沙弥很可爱,就蹲在那石头的前面说:「小师父,你在这个地方,一直看着这石头,是要卖吗?」他说:「是啊!我在这等人来向我买石头。」这个人就问他说:「多少钱啊!」他说:「我不知道。」

这个人看到小师父,他就想着不忍心,心想:「那我把它买下来好让你赶快回去。」他就对小沙弥说:「我买,十元。」他说:「我知道,十元。」石头背着就回去了。

师父就说:「好吧! 明天你再把石头拿出去,同样位置去卖,不管人家向你出多少钱,你还是再把石头拿回来。」

就这样天亮了出去,有人出价一千元。 「怎么那么多钱?」小沙弥心想:「十元和一千元,怎么差那么多!」石头背着又回去了。

明天又是一样,同样在那位置, 同样有人向他出价,现在出价到了上万元,这个小沙弥觉得:「这么多钱我应该将它卖掉,但是师父还是要我拿回去。」还是背着这石头回去了。

师父就说:「这石头,到底有多少的价值啊?」小沙弥他就说:「从十元一直到万元,我也不知道这石头到底值多少!」

师父就跟他说:「世间万物没有一个标准的价值,最标准的价值就看他的爱心,他能付出的爱的那念心有多大?」「头一个是因为看到你,要让你赶快回去修行, 所以对一颗很没有价值的石头,他就是要让你回去修行,就向你出十元。」

「再来的人,觉得这石头你不卖,再背回去,应该是超出石头的价值。出家人不会骗人,就决定明天要以高价向你买,所以这也是爱。但是这爱是有代价的,他觉得这石头,应该是很值钱的。这是众生执着的假相。」

「再来,同样一颗石头,价钱这么高。这位就因为看你是出家人,这石头到底有没有价值,不知道;不过他觉得你来来回回,从山上到市集,一个出家人来来回回,一千元还不够,应该是丛林有困难,所以他为了要护持佛法,所以才用很高的价钱这样向你买。这是护法的心,无有所著;只有一个念头,希望能够护持佛法,这种价值是无所著。」

这位小沙弥了解了,原来人世间的价值就是在于那一念心!是啊!都是在这念心。其实天地万物那个价值很平等。

看看大爱台有一个节目,叫做「呼叫妙博士」,这个节目都是要让孩子知道「理「,知道科学,知道大地万物的价值,所以开辟这个节目。

有一天这个节目就是在讲纸--这纸到底是怎么来?原来纸是用植物、用树、用草…连茭白笋的外縠都可以制成纸。同样是纸,石头也能制成纸。石头是这么硬的东西,可以变成粉,粉再与其他东西合成,就能够变成柔软的纸,同时还能让人重复使用。看!同样是石头,它能实用,实用成物质的价值。

所以说天地万物,不就是含着很奥妙的道理吗!

所以「真妙谛理,无漏恒持」。那就要看我们人人;我们的智慧若能回归到透彻明净,到定慧现前的时候,很自然的,我们就能体会到万物的真理。所以佛陀无漏的智慧,就这样观察大地的成住坏空。这四个字就已经包含了,大地宇宙万物的真理。

我们已经能了解,地球的成、住里面含多少奥妙的物质的道理。但是人类发现之后,一定就是去贪婪无度,所以会破坏;到了最后,消磨、破坏了,就是到空的时刻。

但是觉者就不是了,他不去破坏,但是他已经了解、体会到了天地万物,取之不尽的资源很多;所有、所有的东西无不都是有大用,有它的真理含在里面,这就是智慧。

真的是「没有贪着烦恼」,所以是「清净」。所以「般若净慧,回归本性」,我们要追求的是佛的智慧,我们要追求的是这分去除无明,然后我们发现自己这种般若净慧,就是无漏智慧。有般若净慧,我们就会回归到我们的本性。

迹佛人间,有生灭相,本佛恒住,心佛本具,庄严塔庙,以显德高。

所以一直向大家说:「迹佛人间,有生灭相。」佛陀虽然出现在人间,但是也有初生的时候,也有到了晚年最后示寂涅槃;这种迹佛现相,有生老病死,生灭相。所以「迹佛」,这是佛陀来人间。

其实永恒的「本佛」,就是永住在人间。所以「心佛本具,庄严塔庙」。

前面我们所说的,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种种…这都是有形相。我们在修行要借这种有形、有相来修行;不然本性人人都是佛,何必再有出家这个形相呢?那就是要让我们专心去探讨,能让我们隔绝了俗缘,不再去牵绊一些我们永远都无法了断的缘。

所以佛陀现出家相,就是要让我们的心能够更加清净。这样应该能够了解了吧!

《法华经序品第一》或有菩萨,说寂灭法,种种教诏,无数众生,或见菩萨,观诸法性,无有二相,犹如虚空。

再来--

或有菩萨,说寂灭法,种种教诏,无数众生;或见菩萨,观诸法性,无有二相,犹如虚空。

刚才我说的,大家若都能够了解,就知道「菩萨说寂灭法」的本意。其实万物是这么的宁静,只是人被困扰;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烦恼?烦恼当中有它微妙的道理。

所以菩萨、佛,他不断来人间,就是为凡夫众生说种种法。有的说方便法;有的就是直指明心见性…用种种法让大家能了解--「一切法性就像虚空。」

《法华经序品第一》又见佛子,心无所著,以此妙慧求无上道。

又见佛子,心无所著,以此妙慧,求无上道。

有的根机比较利的,他能接受;他就是心无所著,求妙慧--将这个妙慧就是用来求无上道。真正的学佛者、修行者,原来就是要求微妙慧。我们能体会微妙的智慧,到达无上道。

弥勒菩萨这样向文殊菩萨,说他体会的佛陀说法的形相。

《法华经序品第一》文殊师利,又有菩萨,佛灭度后,供养舍利,又见佛子,造诸塔庙,无数恒沙,严饰国界。

弥勒菩萨再向文殊菩萨样说--

文殊师利,又有菩萨,佛灭度后,供养舍利;又见佛子,造诸塔庙,无数恒沙,严饰国界。

这等等…就是在修行的过程中的方法。从前面那些经文,我们都了解修行当中就是同样在布施、供养佛舍利等等…

《法华经序品第一》宝塔高妙,五千由旬,纵广正等,二千由旬,一一塔庙,各千幢幡,珠交露幔,宝铃和鸣。


还要造--宝塔高妙,五千由旬,纵广正等,二千由旬;一一塔庙,各千幢幡,珠交露幔,宝铃和鸣。

就是供养寺院,庄严一切。只不过就是是以有形的硬体来庄严、显示佛法在这地方。

同样,显示了寺院和塔,就是要显出高德--佛陀的德行,这里面完全都是要来教化众生。让众生能够从眼睛所见到的,起敬仰的心。

《法华经序品第一》诸天龙神,人及非人,香华伎乐,常以供养。

再来--

诸天龙神,人及非人,香华伎乐,常以供养。

这都是表逹了,不只是人,连天龙鬼等等…都是来人间供佛。

《法华经序品第一》文殊师利,诸佛子等,为供舍利,严饰塔庙,国界自然,殊特妙好,如天树王,其华开敷。


弥勒菩萨又接着说--

文殊师利,诸佛子等,为供舍利,严饰塔庙,国界自然,殊特妙好;如天树王,其华开敷。

这是向大家说--这境界这么美,这么庄严。这虽然是人的建筑,也要让人显现了佛法的微妙。

总而言之,学佛者,有形的是这样庄严的形相;无形的心灵道场也是一样,我们要自己庄严自心道场。所以我们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150

27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1年2月27日 - 洗涤人心积善业



菩萨心宽 集善造福长悲智
【证严上人2月27日志工早会开示】


慈济菲律宾分会一百多位委员、慈诚及本土志工,23日首次踏入菲律宾国会,接受国会于1月18日通过的第64议案,表扬佛教慈济慈善基金会为菲律宾社会的付出及贡献,提出此案的马利仅那众议员金波表示,「这不只是表扬,更重要的是慈济是一个典范,让大家知道有这样的团体是他们可以去学习。」

27日证严上人在志工早会上,感恩地说,「值得啊,因为菲律宾的慈济人已经十几年来走入民间用心用爱在铺路,点点滴滴无不都是踏踏实实在付出……真的也是与有荣焉!」

心灵三障造愚行 规戒忏悔涤垢心

十七年来,菲律宾慈济人默默耕耘,无论是义诊、火灾发放或是风灾后的关怀,不间断地肤慰贫困受灾者,特别是在凯莎娜风灾后,从以工代赈至带动环保,如今当地已有五千多位志工投入环保行列,因此菲律宾政府除期盼慈济可以持续推动环保等工作外,更期待慈济能带动社会善良风气,让菲律宾回归繁华荣景。

上人感嘆地说,菲律宾要恢復繁荣还是要从人心做起,过往即是因众生心灵垢重,贪瞋痴累积的愚行,让造业不断、恶性循环,因此要能有所改变,就要恢復人性的规戒。

上人开示,「我们人人在人间都是有规矩戒律,自古以来的伦理道德就是规戒,孩子有孩子的规矩,孝顺父母、对兄弟的友爱……可是,贪瞋痴的愚昧,让自己的心蒙了一层层的污垢,不仅掩盖了智慧,也不断造业破戒,因缘果报造成共业。」

近几十年来,气候极端异常、灾难频传,人类共业共灾,上人说,现在就是应当觉醒的时刻,而斋戒忏悔就是消弭灾难的方法,「同时,我们还启发人心集善,因为社会已集众恶,所以现在要赶快造福,唯有这样才能增长我们的智慧,回归社会的规戒。」

「惊世的灾难,警世的觉悟」,两千多年前佛陀所言的末法时代、苦空坏劫,皆已在现今一一应现,若以科学观之,更能见其苦空无常,因此上人恺切地提醒,值此时刻,人人更要建立自己的信心,接受佛陀的教法,以身体力行救助地球。

见苦觉悟启悲悯 恆持把握慈济缘

歷史上的今日,去年(2010年)2月27日智利康塞普松发生规模8.8的强震,随后并引发海啸,一位曾参与震后抢救的消防队员重返现场,回想当时,他从天灾中感受到全心力投入救灾的感动,也学会了生命的可贵,「在苦难中长养慈悲,见苦以后才真正的觉悟,这是人的本性『爱心』。」

上人说,「所以我们应该时时保持这一份爱心,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尽全心力去帮助他人,不要等到灾难发生时,才去体会生命的可贵;不要等到苦难才启发悲心,这份悲心一但启发就应该永恆把握,所以常说把握当下,更要恆持剎那,这都是我们应该要时时用心的。」

菩萨心地宽,慈悲无远近,为了关怀智利大地震后的灾民,各国慈济人纷纷投入援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玻利维亚以及美国等等国家,在智利和当地志工连结起一份「慈济缘」,这一份菩萨情、菩提道铺成了慈济路,同年(2010年)3月29日智利联络处成立,让慈济根留智利!

上人感恩地说,联络处成立后不仅推动慈善与义诊,也同时推动环保,环保所得又投入救济工作,华商的认同与支持纷纷成为会员与投入环保,让曾受灾的智利,已带动起爱的涟漪。

弭灾去恶从救心起 依教奉行菩萨涌现

另外,歷史上的1999年2月26日多明尼加联络点成立(2002年升格为联络处),成为慈济在加勒比海地区的第一个据点。多明尼加的因缘起于乔治飓风,重大的灾难却也凝聚起当地台商与侨界。

2009年莫拉克风灾,多明尼加慈济人上街头为台湾募心募款,这项爱的行动,受到当地第一大报「立思鼎日报」的注意。几经慈济人介绍,该报主编在了解十多年来多明尼加慈济人的投入以及人文精神后,深受感动,因此接续多次报导慈济活动,且主动翻译静思语刊登见报,让慈济人文更普遍地介绍给多明尼加当地。

上人感恩地说,「慈济人遍佈在全球,哪里有灾难,慈济人不论远近即时去付出,让一个国家从没有慈济人,因灾难而菩萨就地涌出,但愿这一波纽西兰的基督城大地震,也能在灾难过后,就带动岀当地的种子!」

「总之,世界多灾难,应该要有警世的觉悟。佛陀两千多年前的说法,我们现在要依教奉行,要将过去的污垢无明忏悔洗涤,要斋戒洁净。」

上人唿吁,「慈济人们,不论你在哪里,天地之下,同一片土地,我们都有共生息的责任,我们要为普天下负起责任,人人要从救心开始,心不净化,大地的温室效应灾难将更可怕,现在唯有人心净化,减碳才能降温,这都是离不开我们人的生活!」

慈济大藏经 - 法譬如水



(一) 烦恼意业生

心如工笔绘画师 能画各种诸颜色 一切境界心所现 心境又随意念转
一心能现十法界 十法界由一心显 心存善念境是善 恶念存心恶无边
善恶本空因缘有 善恶造作系一念 无始以来人世间 罪相无边亦无量
烦恼不分愚与贤 苦报不论贵与贱 或因三业获众罪 或因六根起过非
或以妄心生邪思 或因外境染诸着 如是辗转十恶生 增长万千诸劳尘
所作罪相虽无量 罪苦根源计有三 一是烦恼二是业 三是果报受轮回
三者均能障圣道 又障人天诸胜妙 佛陀视此为三障 三障不除苦难了
消除三障有妙方 惭愧知罪与忏悔 忏悔法门如净水 能洗一切众生罪
今以诚恳忏悔心 运此慈悲三昧水 洗净诸恶众垢秽 发露过愆忏前非

(二) 意望深无底

人生恰似一场戏 戏的剧码叫贪欲 贪如深海万丈溪 欲壑难添苦来袭
辛劳只是为医饥 医得饥来又思衣 绫罗绸缎身上穿 抬头却嫌房屋低
盖得高楼华厦起 床前又怨没娇妻 娶得娇妻颜似玉 忽虑出门没马骑
买下千里金鞍马 又嫌出入跟从稀 募得家丁数十人 无权无势愁人欺
一朝钻营入官署 又恨官小职位低 即使权重位公卿 朝思暮想要登基
得了玉玺做皇帝 想和神仙下象棋 神仙陪他把棋下 令人快做登天梯
若非无常大限到 到了天上还嫌低 玉皇大帝让他做 定嫌天宫不华丽
世人贪欲深无底 造做罪业永不息 罪业既做烦恼伴 因缘果报总相依
知罪肯忏有悔意 从来罪福不相欺

(三) 一一悉忏悔

累劫烦恼因意起 我今一一悉忏悔 忏悔耽染爱着起贪欲 贪名贪财贪权力
忏悔瞋恚忿怒怀害心 暴躁习性常伤人 忏悔懵懂愚痴不了悟 不明因果昧罪福
忏悔贡高我慢生狂傲 蔑视他人气焰高 忏悔怀疑圣贤惑正道 犹豫正信生颠倒
忏悔不识缘假着我相 迷于三世执断常 忏悔狎近邪法亲恶友 执恶迷妄还自珍
忏悔惜守钱财心吝悭 不结善缘空遗憾 忏悔不摄六情纵情欲 奢侈荒诞行不经
忏悔詈骂毁辱不能忍 以暴制暴暴更增 忏悔怠惰不勤不精进 好逸恶劳误一生
忏悔随世八风生彼我 谄曲面誉不直心 忏悔强悍蛮横失柔和 易忿难悦多含恨
忏悔妒火炽盛难容人 逆风扬尘伤自身 忏悔乖悖圣谛任磋跎 生死海中长飘泊
忏悔无始以来无明住 六趣轮回受苦楚

(四)改往并修来

改往修来存一念 我今忏悔并发愿 愿竭贪婪欲望水 善布种子去悭贪
愿消瞋恚躁动火 爱润大地洒人间 愿破愚痴诸迷暗 多闻正法行众善
愿折贡高骄慢幢 持戒忍辱恭自谦 愿拔猜疑不信根 坚信因果不欺人
愿断邪知邪见网 勤修慈悲喜舍心 愿除量小嫉妒心 见贤思齐种善因
愿了人生本无常 勇猛精进分秒间 愿耕三十七品田 自净其意修正念
愿发慈悲菩提心 成就悲智济苍生


衲履足跡第647集 - 2011年2月19日 - 有一缺九‧意望無底



上人说凡夫多欲为苦,求无止尽,碌碌终生、疲惫不堪,烦恼无尽,上人以「法譬如水忏悔烦恼障」音乐手语剧警示大众说,心起贪欲不断计画求取,欲念愈多、造业愈大,我们真的无法了解,人世间到底是什么,所以三理四相,四相,我们在大自然的法则里,有包含了三理四相,世间大自然所有的物质,都是成、住、坏、空,包括地球在内,它有成的时候、有住的时候、有坏的时候、有空掉的时候,假如我们人类不好好的,来疼惜它,它衰竭得会更快,它破坏得会更快,所以佛陀还要说心理的四相,生、住、异、灭,所以我们的心,就是生、住、异、灭。


2011年2月23日 - 人间菩提



上人慈示:.我们常常都说向佛求忏悔,其实在佛像前求忏悔,真能忏悔吗?你再犯了,佛­陀也不会说,你那一天跟我说你要怎么样改,怎么没有呢?佛陀太慈悲了,坐在那里如如不­动。除非你要对人说忏悔,你会对人说,我从今天开始,我会改,你再看着我,人人会看着­你改。


2011年2月24日 - 人间菩提



上人慈示我们人应该迷途要知返,曾经有过(错误),就要大忏悔,洗涤心灵的无明污垢。所以我们要行菩萨道,就是要拥有心纯;我们自己的心,让它很单纯,如清水、入活泉。清水看来似乎很平淡,没有味道,可是,唯有水能洗涤污垢、唯有水能滋养我们的生命。所以菩萨的心就是,那样的纯、那样的清、那样的平淡,可是它就是,自救、救人的一股清泉,才能真正地洗涤掉,自己心灵的无明,才能影响别人去除习性。这都是菩萨的心,只要你愿意行菩萨道,菩萨道也没有什么多大的希奇,只是在平常生活中,自爱自己,利益别人。这就是我们平常的生活,这就是佛法。


2011年2月26日 - 人间菩提



上人慈示:斋戒,斋能洁净我们的心灵,可以保护我们的心,以及保护一切的物命。这叫做­斋,要听清楚。戒是防止恶,防非止恶,这种不对的事情,我们不能做,恶的事情我们要赶­快停止。这种就是,保护我们的身体不要造业,所以这叫做斋戒。


2011年2月27日 - 人间菩提



这种的受这样的因缘果报,真的很可怕。所以我们大家要赶快凝聚起来,要有这一分的斋戒、忏悔。那才是唯一消弭灾难的方法。同时,我们更要启发人心集善;因为已经积了很多恶了,我们现在要更赶快造福,集福缘。所以,唯有这样,才能增长我们的智慧,回归社会的规戒、规矩与戒。


2011年2月19日 - 水忏演绎



大爱新闻:为了让现代浮动不安的人心能够沉静下来,慈济基金会正着手举办慈悲三昧水忏经典演绎活­动。


真心看世界 - 2011年2月4日 - 德傅师父导读:法譬如水



岁末年终静思人文虔诚推出<法譬如水>,这套书籍有许多设计具有巧思封面的水滴镂空造型也是书签,除了上中下册上人讲述水忏之外,还有另外两册的是什么呢?请您用心聆听傅师父导读法譬如水。


爱洒人间 - 2011年2月19日 - 水忏大法会演绎说明



节目主持人慈韵 :

几次的水忏大法会说明会您可能没空参加,又可能对这次的一大盛事不太了解,好像知道又好像没那么清楚,如果有人问你一些问题,你也无法讲得明白,慈悦师姊讲给我们听,慈韵师姊帮大家整理出重点,让我们了解为什么慈济45周年要举办水忏大法会,应该用什么心态来看待,身为慈济人,对身边广大群众如何邀约大家一起来,让整个台湾在2011年都能风调雨顺,种善因得善果,让这个良善美好的法音净虚空遍法界,这都需要大家一起来护法。

慈悦师姊:

为什么在45周年庆的今天,上人要办这一场弘法护法的大法会,他的意义到底在那里,很简单,三十三年前上人因为看到一个生病的人,这么一个个案,上人不舍,为何生命得到这么不尊重,所以有了盖医院的念头,盖医院是要照顾每一个人的性命。

四十五年后的今天,上人要顾大家的慧命。四十五年后的今天,上人发现整个社会迷迷茫茫的,顾名思义的迷。事实上今天如果没有大爱台,四大志业全世界看不到,佛法在全世界知道的人这么少。所以一定要有大爱台把四大志业所做的典范,所有感人的可怜的,我们做了什么一定要让全世界都看到,本来它就是一个为护法募款的活动。

既然要弘法,每个人募款来弘法来护法。慈济人这么多人,要人人护法心切,弘法心切,所以布施了,要你先来入法,「喔!原来法这么好,我一家要倾全力把佛陀的教法弘扬给全世界,要弘扬给全世界没有透过高画质的HD,没有透过十二颗卫星,没有透过这么多的配备,怎么弘扬出去?所以上人要募款。

上人那天才讲:「我不轻易开口募款,可是这一次因为社会乱了,人心乱了,法譬如水水忏有上中下篇,你们回去翻下册的最后几页,现在的社会大乱,唯有大家来大忏悔,才有可能挽救这个社会。」所以上人要人人入法入经藏。

前天上人跟四大志业主管说,如果每一场二千个人入经藏,台北一万二千人入经藏,上人觉得不够,上人觉得不管是在台上护法的、或是慈诚委员没有时间来集训入法的,在社区一样要入经藏,一样要共修。

上人:「来不及了,募款也要,入经藏也要,入法也要。」这样大家知道吗?不是要你来表演,来表演还要交钱?这是两码子的事,我每天一直在看这些字,看到昨天,当下我体悟很多,我也感动很多,我一直哭,原来上人是要我们用六度万行来弘法,什么叫六度万行?我把它集结出来,上人说:「佛教在这个世界上,知道的国家太少了,需要弘法。」上人为佛教为众生,不是喊口号,上人要我们大家来护法,来弘法,法布施。

第一个就是布施, 因为法我要布施,我要把这样的佛教弘扬出去,就这样,我们要为佛教要为佛教,世界就看得到吗?上人说:「在这么混乱的社会,真的需要佛法,唯有佛法才有办法救这个世界,所以上人义无反顾的去推去进行,为什么?为了六度万行的第一要我们好好的因为我布施,是因为我要弘法,为什要护法来布施?你只要看到有一个人因为忧郁症,或很难过得要自杀了,因为看到大爱电视台,他开朗了,这比医院救命还要快吔!医院救命要开刀,要化疗,要做很多…而这个人用慧命来抢救他的生命。

上人要我们一生无量,印经书可能一个人看到,一百个人看到,可是大爱台一出去十二颗卫星,会影响多少人,与多少人结好缘,有多少人因为看大爱台而感动,你跟这些人都在结缘,所以上人一步一步给我们去做的,所以大家了解吗,上人第一个是要我们用法,因为法来布施。

第二个是斋戒,现在正是一个时机,因为杀生业这么重,众生的共业只会越来越重,而且污染大地,我了解上人要所有入经藏的人持斋戒,上人要我们六度万行难行能行,用斋戒来持戒。

第三个上人说:希望不是只有入经藏入法,希望今年从现在开始到八月整个台湾到处都是在入经藏,大家在唱诵比手语,大家在妙音,希望今年所有的重点都在做法譬如水的共修,集训,入经藏。

我才了解上人是要我们精进在法里面,用这个方法静下来忏悔、省思,我们不要疲于奔命于所有的活动,光是活动只会把我们训练得良能多,功能多,训练得能干,可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我们都迷失了,希望大家不要去偏颇这样的美意,这样的精进,我们也期待大家来顾我们的慧命。

募款的过程当中,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碰到很多问题。大家有没有想到三十三年前募医院,有多少人去扫华中桥、磨手皮的钱,她省俭来要盖医院建病房、捐救护车,买一张病床,都是硬集聚而来,因为三十年前的经济没有现在好,现在人多,经济好,力量大,可是现在的人使命感不够,只有更多的人来入法,才能了解法的可贵, 背后很多团队只为让你们安心的入经藏,先决是你也很有心的用法布施了,所以这是两码子的事,如果说表演要邀钱,你对不起这么多人背后为你在经营,包括大爱台,如何搭舞台,打灯光,干冰,在现场如何给大家一个氛围,访社会大众,台北一场一万五千人,六场七万五千人,让大家了解原来这就是正信的佛教,原来这就是水忏大法会,水忏大法会不是来跟着拜,是要每个人忏到自己的内心,用这样来跟大家做分享,只期待大家有正确的观念。

45年,什么叫45?是我自己的事,45「是吾」,45年是我自己很想护法,很想弘法,很想入法,所以叫做45周年庆,请大家一一弘法出去,

大爱台副总监何建明法譬如水心得分享:

上人不止一次,盯着我对我讲:「你要记得,要让善法无所不在。」现在大爱台是透过有线系统,不一定大家都可以看得到,一定要在家里才看得到,你在车上时希不希望看得到,希望善法无处不在,所以我们现在努力在争取无线频道,建设无线频道要花很大的经费,为人文志业护法,不是让大爱台去做伟大建设,是要让善法去到很多地方,所以为人文建设护法,其实就是在护持这个弘法的工具,护持善法能够去到很多地方。

仔细想一想,为何在慈济45年, 上人开始要大家入经藏?入的经藏是水忏?上人是真慈悲,希望我们这些弟子进到这个门之后,要真正开始修行,改变自己的行为。我在台上演的戏是很多人曾经历过的,(举叔叔为例)人生差毫厘失千里,上人最近一直在讲,他要把握现在这时间空间,为何要办水忏这个法会,上人说,可不可以把台湾变成一个大道场,大家来共修,虔诚入法,早期精舍有佛七,要斋戒,身心清净,现在要用做佛七的心情斋戒,入法,将这次水忏活动当成是一个大法会。

一天志早听到大林慈院师姊分享,过去拜水忏是家中有人往生,请师父来诵经多少钱,这次我们不是这个意思喔!是让所有入经藏的菩萨深入水忏的法意,真正了解忏悔文里所说的内容,读了以后消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用虔诚的心祝福这个世界,希望它不要败坏得那么快,用虔诚的心广邀人间菩萨,大家一起来入法、护法,这样虔诚的心念才会有力量。

我最近几天一直想到我皈依上人时,佛教徒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要自净其意,自皈依不是他皈依,是找到自己心里的佛,要入法,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最后才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上人借这次机会在传法,上人过去都用讲的,上人曾感慨的说,我每次在这里说,底下那么多弟子这么专心在听,心里都有一个疑问:「我讲这么多,到底有几个人听得进去?听进去以后有没有经过思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听懂以后,思考以后,有无因此修正自己?」上人最近讲得更清楚,在水忏文中,上人说45年来慈济的慈悲道场已立,忏悔法门已开。慈济人如何修行?慈济人说在世中修行,如何在世中修行?是什么法门,忏悔法门,上人教我们要在人世中做到事事圆融无碍,能做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谈何容易?自心不忏悔,怎么可能做得到?上人教我们这个法门,是殊胜因缘。

今年是忏悔、斋戒、精进年,希望大家越来越清净。上人二个最大的担忧:第一个担忧正法不能树立,上人在时有他耳提面命,每天告诉我们佛陀是这么说的,佛弟子应这么做。正法要由我们传。第二个担忧弟子慧命停止成长,当我们自己觉得做到这样已经很够了,当我们的慧命停止成长的一天,正是我们的佛性被层层污垢蒙蔽起来的时候。

为佛教为众生,为佛教担忧正法不能树立,为众生担忧弟子慧命停止成长。此时正时要发挥我们的良能的时候,正是要珍惜师父还在的时候,把握与师同在的此时此刻,一起来深入法髓。

大爱新闻部 欧宏瑜:

须弥山的小蚂蚁,如果有一只麦克风,或许可以找来更多小蚂蚁,可以把美好的消息告诉更多人。大爱台真爱不能真空,珍惜大爱台,就护持大爱台,

节目部法音节目制作人 范姜婷:

2010年海外慈济人回来,参加岁末祝福,并接受上人授证,1055位受证为慈诚委员及荣董,背景音乐想师豆,台上台下非常激动,有些海外慈济人培训好多年,存了好多年的钱才能回来见上人一面,有些还不能回来的,这些回来的,也许是他唯一的一次能亲近上人,那种爱上人爱慈济闻法求法的心,让人非常感动。

现场有一位福鼎唐小容,2008年时,在电视上看到水灾画面,就兴起想要助人,但不知从何帮,很巧,她到福鼎医院看亲戚而接触慈济加入慈济,当志工,每天很认真听上人的法,个性彻底改变, 常与婆婆斗法,让先生为难。听了上人的法后,真有用在身上,身段声色放柔软了,邻居看她成为一个好媳妇好太太。她家境很贫穷,没办法来台湾。她是福鼎环保志工第一粒种子,草根菩提去拍她,采访过程中,她提出一个请求,帮她录一段影相向上人传达心声,我们录下来做成节目,也播出去,没想到…像小容师姊这样的人在全球五十几个国家慈济人中很多,不像我们在台湾这么幸福,想见上人就可以见到,上人还会每年出来行脚,很多机会可以亲近上人,但是海外的法亲完全没有机会,若无科技、大爱电视台,他们连闻法的机会都没有。

六道中成人身很困难,我们能得人身并得遇明师上人,生对时代、地方,有高科技可以传法。

26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1年2月26日 - 以慈修心入佛慧



斋戒除宿业 善念断恶因
【证严上人2月26日志工早会开示】


人生生离死别、颠倒迷茫,灾难与人祸不断发生。纽西兰大地震后,受困者以电话求救,虽数度和家人取得联繫,但最终仍等不及到援助而失去联络;利比亚因『茉莉花革命』效应,人民抗争行动不断,执政者毫不退让,各国纷纷撤侨,对立情势持续升高。

26 日的志工早会上,证严上人见天下纷扰、灾难频传,忧心人心善念难起、恶念难断,「想一想只是人心一念,假如人人只要在一秒钟,动起了善念,也许可以救了整个利比亚,能及时停止;但就是那一秒钟、那一个念头,善念没有浮现出来,所以会连连接接、恶性循环……」

以慈修心善入佛慧 一念善心千灾能破

一善破千灾,台湾莫拉克风灾后,各界持援,让灾民们能在灾后两年,将生活逐步安定下来,像是在高雄杉林园区,居民透过各式职业训练,传承文化传统也同时维持生计,上人感恩地说,「这都是人的一念心,只要一念善心动起来,就可以稳定社会、可以安定人人的生活,这就是很好的见证!」

然而,现今末法时代,上人感慨,善与恶的拔河,造成人心颠倒、灾难频传,因此人人此时更应该要「以慈修心,善入佛慧」。

「慈就是造福,佛陀的心就是希望天下众生皆能有福,要有福就是要平安,平安就是众生彼此相惜相爱,因此人人一定要培养出一份慈心,人人懂得造福、相惜相爱,这样就能『善入佛慧』,得到与佛同等的智慧!」

勤行精进勿令放逸 果报自受如影随形

除「以慈修心,善入佛慧」还要「勤行精进,勿令放逸」,上人开示,「我们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好好的自我勉励、自我反省,要勤,勤行精进才能不再放逸,人一失善就会放纵,所以我们一定要『勤行精进,勿令放逸』。」

大时代、大是非,现今科技发达能知天下事、通万物理,但也因此,人人更要时时审慎思维、用心思考,处处用心才能明辨是非。

上人说,「在这样的大时代里,四大不调和,我们能不审慎思惟吗?要好好的思考,佛陀一直说『果报相依』,你造什么因、得什么果,善恶相应如影随形,善恶都是随着我们走,大时代、大是非,能不谨慎吗?」

以果报业障中慎思,上人说,身、口、意「三障」中,身障最易造业,特别是杀业,人类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残害生灵,那怕非亲手之杀,但他人为其所杀也是造业。上人说,口欲不过是短短几秒的感受,自己吃过的东西如果再吐出来,自己都不愿意吃,因此为何要盲目追求口感欲望。

「人就是这样的愚痴、蒙蔽良知,人生造业的起因就是杀业,杀业从口欲开始,你说你很善良,可是口中又吞食多少生命;何况现在科学发达,也一直提醒我们,动物的饲养已经很不自然,化学物品、生长激素,许许多多人都已经知道,但是人却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欲念,有爱心但却为吞食众生肉!慈悲消失就是从口欲开始,所以我们真的要斋戒。」

洁净身心防非止恶 斋戒能断口欲杀业

上人开示,「斋」就是洁净身心,保护自己的心和保护大地物命就是「斋」;「戒」是防非止恶、护身正行,让自身往正向而行,上人说,「持斋者就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身心清净,素食只是转一个念头,转一个心善而已,不要为了几秒钟的口感,而长自己的习气。」

「总之,我们现在要知大是大非!」上人警示,「佛陀说末法时代,现在的人错了也不怕他人的批评,见怪不怪、不分是非;现在也是坏空时代,四大不调和,大地受毁伤,大自然的威力越来越强,这都是因为人类的生活不节制,已经造成温室效应,不只是在空气和地面之间,已经影响到地底,地热已经过盛,温室效应不只是地壳表面……」

环境恶化、人受业报,反省一切还是要自身做起。上人提醒,「我们不要做可怜人,要赶快提升自己,做人间的贵人,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只要动一念善,就可以拯救一切,所以还是要请大家时时多用心!」

25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1年2月25日 - 见证慈善无疆界



善恶无记一念心
【证严上人2月25日志工早会开示】


纽西兰,世称天府之国,环境清净,开阔的好山、好水,却因一场地震,瞬间颓危墙垣四处。据当地新闻报导,往生者大体陆续发现,并有二百多人生死未卜,几个国家的人道救援组织,仍努力寻找生命迹象。25日志工早会,证严上人开示:「很多人为他们祈祷,所以我们平常就要顾好这一念心。」

「好像天天都在谈这一念心,」天灾中,「茉莉花革命」效应仍不断延续,北非利比亚人权示威,政府用暴力方式镇压,造成千多人的死伤。破坏社会祥和,人民,生活苦难。上人开示:「一切平安就是福。人心不要这样的浮动,人心不调合,比四大不调更可怕,所以,才天天跟大家谈心。」

桎梏困境苦不堪 善念能生无穷力

上人开示,人性本具无限量的潜能,「善恶无记」。一念善的念头产生,就有无限量的爱的力量,可以拯救天下,祥和社会。假如一念恶,将如同利比亚一样,人人心安不住,领导者不让步,彼此之间恶念一生,暴力就无穷尽。

「善恶无记」,端在于人心,上人开示这种无限量的潜能,不分种族,不分肤色。「南非的祖鲁族菩萨,依报在这一片土地,本来的生活在无奈中,可是他们有本具的佛性,因缘成就,也可以发出善念共振,自救、救人。」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上人开示,不知为何生在那个地方,就是依报;而纵然依报环境堪忧,只要善良的本性启动,就叫正报。「我们人人本具有的善念,因缘一成熟,它可以自我转变,发大心,立大愿,悲智双运,立志慈悲行。」

「正报悲智,立志慈济,心致富。」五千多位祖鲁族慈济志工,无限量的潜能,发挥爱的力量照顾一千两百多位爱滋病人,及五千多位爱滋孤儿,上人赞叹:「他们自力更生,只要有土地,他们努力去耕耘,种菜布施,就可以帮助那么多的爱滋孤儿。他们皮肤黝黑,心与血,都与我们相同,柔软具足悲智,令人感动。」

佛法无边润苍生 跨越虚空共见证

近年来,陆续有祖鲁族菩萨走出南非,回台受证慈济委员,本月也应联合国的邀请,前往美国纽约参与联合国妇女大会,由美国慈济法亲热情贴心的接待。「真的很温馨,祖鲁族能到了美国,参与联合国妇女地位大会分享,从南非的动盪开始,慈济人如何走入他们的生活,陪伴与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贫穷。」

「他们还发愿,到哪里都要把慈济的使命发挥出去。这都是人人本具佛性,都有无限量的潜能,他们那样的环境都能做到,我们这样的环境做不到吗?」

位于南非境内的赖索托,1991至1998年,排外、动盪期间,吴文彰居士跟着少数的慈济人,用爱肤慰,不离不弃,安住了他们的身心。多年过去,慈济人依然予以济贫,并进行农业职训。「慈济人给他们玉米种子,人心安定后,农作物也开始丰收;去年开始,也可以回馈去帮助当地更穷困的人。」

继南非祖鲁族菩萨后,赖索托今年也有三位本土志工受证慈济委员。上人开示:「这都是一生无量,把种子就地深耕,让他们自己可以慢慢地站起来,慢慢地伸出了他们同肤色的双手,去帮助他们自己的人,看了实在很开心。」

粮食富足之余,赖索托的志工菩萨们,亦追求着心灵的富足。今年开始「大爱一条街」行动,上街推广「静思语」。上人赞叹:「这都是把『法』,点点滴滴润苍生,一点一滴在当地开始萌芽,小树而大树了。南非与赖索托这种爱的力量不分彼此,种子已落地生根,实在是很感动。」

往昔震灾善因缘 寸寸足迹慈济史

大爱台新闻报导「歷史的一天」,于2003年的2月24日,新疆发生规模六点八的大地震,慈济基金会王端正副总执行长正巧人在北京,遂转往新疆前去探勘,经评估后予以紧急物资援助,并援建两所学校。上人开示:「新疆的大地震,慈济人也踏上这一步的歷史。看到学校启用了,那样希望的展现,实在也是很欢喜。」

「所以说天天都有慈济的歷史,每一天都有说不完,感人的事蹟。这一些事蹟,是众生受苦难过来的,所以才能有慈济用心、用爱付出的歷史。总而言之,我们天天要照顾好这一念心,看到了天下灾难偏多,更要戒慎虔诚,要多用心。」

静思晨语 - 2011年2月25日 - 230 - 《法华经》菩萨六度万行



心德清净,修持布施,戒德清净,防治散乱,忍受诸难,及诸世乐。

学佛就是一念心--心德要清净,我们修持布施、戒德清净,防治散乱;忍受诸难,及诸世乐。

我们学佛真的是要将我们的心照顾好,一点点的污染、心所爱欲都不要让它染着到我们的心里。像是这样的德行,我们都应该要受持,哪怕是付出,心也无所著,这就是修菩萨行者,必定要有的条件。

我们要能在人间、在人群中不断付出,施出那分无染着的大爱,必定要有勇猛的心。我们在布施当中,倘若是不精进,或是精进若不勇猛,要能够达到这无所著清净的心就很难了!

所以「心德清净」,我们的心要达到那个德现前。德,就是你都做得到,这样累积起来的那个精髓,才叫做德。要不然「发心容易,恒心难」--要付出的较快,要能够无所求就困难了。

在《百喻经》里面,有一段这样的故事,就是--

有一个人,拉着一辆很大的车,在爬坡的时候,拉不上去,车又重,路又陡,拖不上去。刚好有两个人走在那条路上,这位拉车的人,他就说:「来,替我推一下,帮我推一下。」其中一个人就说:「我替你推,你要什么东西给我?」拉车的人就一句话回应他:「无物。」意思就是没有东西。

但是这两个人也是赶快帮他推,推到平地的地方。两个人的其中一人,就向拉车的人说:「来,你不是说要给我东西?」他说:「是啊!无物。」其中一位就说:「无物就是有物,没有就是有。」这个拉车的人就说:「我已经跟你说了,就是无物。」

两个人其中一个人,他就很轻松地微笑,他向其中这位讨东西的同伴就说:「我告诉你,他就没有东西给我们,你何必硬要向他讨呢?」但是要索取东西的其中这位很执着:「他所说的无物,就是『有』一个叫做『没有的东西』,我怎么能不向他讨呢?」但是这位,推车的其中另外一位,他就这么说:「无物者就是假相,这叫做假;无物,合起来就是假相。何必为了假相这么计较?」

这一段文,虽然这么简单,却是含有真理。

佛陀在《金刚经》里,也是这么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凡夫不就是这样吗?本来道理,我们的心应无所住,但是我们都要去生那个心。

不也是常说我们的心都是在「生住异灭」当中。凡夫心,生出一念精进的心,开始用功在精进,不多久那就「异」了,变形了--「我过去所发的心,可能我要再重新考虑。」这就是变异掉了。再来,时间比较久了,灭了。那一念的发心,这样短暂地「住」,但是住了之后就变,变了之后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凡夫,「发心容易,恒心难」。

付出,都是有所求;这念爱欲的心,很容易摇动了我们的道心。所以污染的东西,要来染着清净的心很快;将污染心要去除无明,成为清净,那就不简单了。所以我们学佛,难就是难在这里。

我们应该要知道,世间一切万物都是假相;既然是假的,你在计较什么呢?无所住着,也没有什么好计较。

修行就是要修得轻安、自在,这就是解脱生死,生死,什么时候解脱,当下即是。我们的心,常常都无所住着,那分轻安、自在,这就是解脱。要解脱,就要从戒德清净开始。

戒德,那就是防治散乱--唯有戒,能够防非止恶;我们的起心动念,不会再被爱欲无明,将我们污染了。

你既然发心要修行,不管你是出家、在家…出家,你要从身清净开始,我们的身心不受污染;在家,要坚持十戒,行于十善。我们若能够这样,界线分寸不要超越过,自然就是戒德清净。这种清净的心,这就是出家,身与心出家。有的就像清修士,他虽然现的是在家相,却是有出家心。最重要的就是那念心!

所以心也能到达了无挂碍;无挂礙故,没有其他的牵拖,牵累着,所以他就能够心无散乱。这就是预防,戒就能够这样预防着。

所以「忍受诸难,及诸世乐」,这就要有勇猛心,要忍受得世间难行能行。

我们以前在《水忏》中,不是跟大家说过「在缠如来」--凡夫本具佛性,只是情和爱和欲,将他缠住了;缠住了,要去除就不简单。所以要忍受,要经得起这种的情爱来考验;所以要难行能行,所以忍受诸难及诸世乐。

世间一切的享乐,这种纸醉金迷,过眼云烟,这样乐一下就过去了,乐了之后那就生悲了。所以在修行者对世间的欲乐,一点都不会被它动心,这就是戒德。我们的心戒得很好,不会为它所动。

精纯无染,进修万行,禅修守志,正思念行,定力宏愿,布施利行。

所以--

精纯无染,进修万行,禅修守志,正思念行。定力宏愿,布施利行。

「精纯无染」--精,就是不杂,进就是无挂碍的向前走,所以我们进修万行。

我们常常说「六度万行」,我们要行六度,要万行。你什么事都要做得到,在无挂碍中付出,这叫做六度万行。

「禅修守志,正思念行」--我们必定要在禅修。不是坐禅,是要时时有正定三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守好我们的志节,所以正思念行,我们要常常真正的正思。我们不管是正思、正念、正行,这都是在禅思里,八正道。

所以「定力宏愿,布施利行」--这就是我们在《法华经》里面,真实的道理。佛陀无不都是要我们「付出而无所求」,我们的心,戒德要现前,所以布施、持戒、忍辱,还要再精进,这样才能得到禅定、智慧。

六度要能够很自由自在,行于万行,这是我们要修的。

《法华经序品第一》又见菩萨,离诸戏笑,及痴眷属,亲近智者,一心除乱,摄念山林,亿千万岁,以求佛道。

所以经文中这么说--

又见菩萨,离诸戏笑及痴眷属,亲近智者。一心除乱,摄念山林,亿千万岁,以求佛道。

「戏笑」,就是让我们的心散乱。我们受一时世间的欲乐,在那里享受快乐,这一定是让我们的心会散乱,这叫做「放逸」。

在我们的心境,我们要「离诸戏笑,及痴眷属」--有的人用爱缠你,这就是叫做痴的眷属,所以痴的眷属让我们很烦恼。世间凡夫就是因为,不求脱离五欲;我们若是甘愿沉沦在五欲中,我们就无法解脱。所以应该要离开这种的五欲,世间的五欲。

所以菩萨的心要持戒,防治散乱,唯有摄心;我们要好好把心摄住,不要放荡,让它散掉,所以这就是在修定。

《法华经序品第一》或见菩萨,肴膳饮食,百种汤药,施佛及僧。

再来说--

或见菩萨,肴膳饮食,百种汤药,施佛及僧。

我们要时时用布施,恭敬供养的心,所以四事供养,就是衣、食、住等等…这样的供养。清净的周围,这都是在做布施。

看看我们的志工菩萨,在医院帮那些患者洗澡,都说:「我在浴佛,在洗佛。」甚至我们到贫穷苦难的家庭,去为他们清扫,去为他们洗澡、理发。

用我们本性佛的心情来看,人人都是佛;我们在丛林里修行,抱着这个心情,无不都是在供佛;无不都是在供应衣、食、住、行。

所以不要想:「佛陀已经不在了,我要到哪里供佛及僧?」有啊,本性佛,人人都是修行者,值得我们尊重,用周围的环境来供养,这都可以。

《法华经序品第一》名衣上服,价值千万,或无价衣,施佛及僧,千万亿种,栴檀宝舍。

所以说--

名衣上服,价值千万,或无价衣,施佛及僧。千万亿种,栴檀宝舍。

同样的意思,请大家用心,布施种种微妙,就是用欢喜无求无欲的心,这样在日常中付出;还是欢喜心,这就是无上道!

不要想说,这是生活中的事,这样是不是无上道?是啊!你甘愿付出,无有所著,无挂碍,去利益人人,人人欢喜,这不就是吗?所以欢喜无厌,一直去付出,这就是布施,心灵的欢喜所得。

《法华经序品第一》众妙卧具,施佛及僧,清净园林,华果茂盛,流泉浴池,施佛及僧,如是等施,种种微妙,欢喜无厌,求无上道。

众妙卧具,施佛及僧。清净园林,华果茂盛;流泉浴池,施佛及僧。如是等施,种种微妙,欢喜无厌,求无上道。

我们的生活不离开这个四事。四事,就是衣食住行。

衣--出家,当然现出家相。我们平时的衣着,让人看了就知道,这个出家人很庄严,很脱俗。我们应该要自爱,我们的形象也要如规如律。看现在大家多么整齐,海青,衣着身整齐,这无不都是我们的衣着。

我们虽然是修行,生活作息,休息也要有地方。佛陀的时代,虽然僧团开头最初的时候,是树下一宿,很简单。所以有「众妙卧具」,我们若是心清净,在地上就如处天堂。心若会满足,修行者什么东西,都是真正众妙的卧具,我们都觉得很满足了。哪怕是在地上,也如同在天堂。心若不满足,即使真的很贵的东西,他还是感觉不满足。

所以我们修行者所住的环境,我们要很满足。我们的寝具,要睡的地方,我们要看了--「啊,很有福!」这就是众妙卧具。

看看,贫困苦难,病苦的人,他们的环境又是怎样呢?我们若是靠近我们休息的地方,我们就要很满足,众妙卧具。

我们要用这样的心境,在这个四事,我们自己彼此之间,要感恩。感恩我们有这样的环境,是互相供给,互相供养。我们要感恩,精舍这么多人在付出、在供养。我们若用这样的心,周围的环境,华果茂盛,到处就是那么整齐、那么干净。

真的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要用感恩心,很满足的心,无所求的心。

一切心灵的境界无不都是在这个十法界中,你要选择什么境界?是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或者是独觉、罗汉的境界呢?各位,一个心境,虽然事相如一,然而感受不同。我们要用什么心境来面对?所以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147

24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0年2月24日 - 祸福与共当忏悔



忏悔涤垢 心如清水活泉
【证严上人2月24日志工早会开示】


太平洋火环带自2011年的元月至今,已发生十四次芮氏规模6以上的强震,中国大陆与美国地质学家皆指出,现今地球地震的次数与规模已远比歷年而高。24日志工早会上,上人提醒,「我们真的应该要大忏悔,还要开扩大慈悲心,看到这么多的惊世灾难,我们现在真的要有警世的觉悟!」

三界相连同一宅 坚信因果不欺人

紧依火环带上的三十六个国家地区,因着板块的移动与大地震的发生,彼此之间生生相息,然而上人也感嘆,同一片天、同一片地、同一空气,人类却无法互爱,「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人人来疼惜这一大片土地?许多的不知为什么?所以佛陀出现在人间,就是为了这一大件事,要开示众生,要让我们理解天地人的道理。」

上人说,天有天的道理,充满虚空、遍满法界,有虚空就有佛陀的法,三理四相通达万法,因此上人叮咛,学佛就是要让佛陀引领我们的生命,导向正确的方向,并且赶紧迷途知返。

「你要学佛、成佛,要有佛陀的智慧宏观就一定要起步,原本与佛同等的境界,因为一念的闪失,已偏差地很远很远而成为凡夫,圣人与凡夫的距离真是很远,所以要赶快迷途知返;越是懵懂,凡夫罪业造的越多、反省的也要越多,只要肯回头,回归本来的方向,不管是再远都可以回头!」

上人说,「佛陀他绝对不说『你无药可救,你永远堕落』,断了成佛的根本;只要你肯忏悔、肯反省、肯发心,过去所造的恶业也会慢慢的消除。造如是因,一定要受如是果,除非你有真正的大忏悔!」

菩萨心念似清泉 生命慧命皆滋养

忏悔觉悟才能回归清净佛性、洗涤无明污垢,然而忏悔之后还要再起大悲心,「有大悲心才能有同体之感,才能真正有觉悟……」上人说,「常常跟大家说『见苦知福』、『在苦难中长养慈悲』,我们要有大悲心就一定要走入人群!」

人群之中好修行,行菩萨道则贵在「一念心」,「一念心」的单纯与清净才能像清水活泉般让自我增长慧命,上人开示,「清水看来很平淡,闻着没有味道、看了没有颜色,可是唯有水能洗涤污垢,唯有水能滋养我们的生命,这是自救救人的清泉……」

上人期许人人要让佛法生活化,而生活化即是来自于时时戒慎的心、时时自我警惕,自爱利他,让佛法落实在生活中。

心定忏悔有法度 善念累积好事缘

佛陀说法「三理四相」,板块移动、地震不断属于物理,22日纽西兰基督城的芮氏规模6.3地震前,邻国澳洲也发生地震,两起震动相距不过两个小时,同一板块互生互息;而人类的生理与心理,也与天地万理相应,天灾而肇生命无常、人心不调,反之亦然,因此上人叮咛,「苦集灭道」不要忽略自己细微的一个心念,在「生住异灭」中要发好愿、说好话、行好事。

上人开示,「升一个好念,我们能把握当下、恆持剎那吗?好事、好心、好行能够时时刻刻分秒钟都在『好』中累积吗?我们的心要『定』,虽然时间不断过去,可是我们的心念就是好的要让它定下来,不断累积好事、好缘、好心,让我们用『好』为定力,没有生死轮迴、没有懵懂来去不由自己,我们真正要把心定住,才不会生灭,才不会受到环境而迷茫。」

上人期许,人人要多造福,人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世无争则世安,以斋戒与单纯的心起大忏悔之愿;三界如火宅,值此四大不调之时,人人更要把握反省的机会,「忏悔才有法度!」

基督城大地震后,澳洲与纽西兰慈济人紧急调度物资,所幸澳洲航空提供无偿协助运送毛毯,澳航经理表示,他也曾是元月澳洲昆士兰水患中慈济受助者,因此非常愿意协助运送物资。上人感恩地说,要遍洒爱啊!菩萨好缘,种子更要多洒播,人人也要顾好自己的一念心,时时多用心!

静思晨语 - 2011年2月24日 - 229 - 《法华经》照见本性心地风光



学佛,要用心,必定要到信解透彻。

「信为道源功德母」,我们要深信,佛陀的慈悲、智慧;我们要深信,佛陀所说宇宙万物真理。我们一定要深信…

不是只有信,还要透彻理解;所以我们若能信解透彻,这样就能够知道,万八千土皆是本心地风光。

要得信解透彻,即知万八千土,皆是本心地风光,人人自心本性明彻,皈向寂光土。

我们学佛不就是要学到这样的境界吗?在《法华经》开始的时候,我们有描述了那个法会;佛陀在《无量义经》讲完了以后,他就静坐,眉间白毫相光,照彻万八千世界。这个万八千土,那就是叙述了我们人人本心地风光。

人人若能够深解佛法,佛陀所说的教法,我们接收,我们能够体会佛的心怀。所以佛陀眉间所放出来的光,就是要让我们透彻,我们的心所缘的境界。

有的人所想到的是,过去的方便法,他的心地能够了解佛陀所说的,过去这个因果观。有的人已经心地更上一层楼,那就是因缘果报观。若是更透彻了,就能够知道一切都是空。透彻到最后,我们人生在六道的里面,心若能够「一切唯心造」。

「三世一切佛,一切唯心造」。我们要知道「众生本具佛性」,不管怎么样,我们扫除了一切的烦恼,所存下来的,就是真纯的本性。那个妙有佛性是存在的「因」;有真纯的「因」,那是人人本具的佛性。所以果,也是真纯的果--那是微妙透彻的真理。

这种真和纯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不是拨无因果的「空」,也不是缠在六道那分缘这样在牵扯着。都不是!所以我们必定要很了解,万八千土,应该人人的心地所理解的都是各人的心地、各人会了解;应该佛陀所要照彻的,是人人自心本性明彻。这个光,要让大家更加明了,人人要归向常寂光土。

常寂光土,就是那个不生不灭人人本具的佛性;就是「静寂清澄,志玄虚漠」,那分如如不动,我们的本性。

眉间一光,照遍十方,竖穷三际。

所以佛陀的眉间一光:「眉间一光,照遍十方,竖穷三际。」

所照彻的是十方,就是四维上下,这十方是横的普遍,无处不照。

而且,「竖穷三际」:竖,就是直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者是「横」的,就是很普遍在空间。佛陀的智慧没有障碍;障碍在哪里呢?是凡夫众生自身障碍,所以佛陀一定要用很多种方法,讲到让大家能够很理解。

佛陀的慈悲,佛陀的耐性,要让众生人人有时间能够接受。不过时间,光阴似箭,佛陀在人间,说法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再也不能等了,所以佛陀开始畅演本怀。所以在这个道场,开始讲《无量义经》,入世的智慧。

然后就静坐下来,现神变相,要让大家心也静下来。这眉间是表示中道;在两道眉毛的中间,说空,谈有,真空妙有,这两边不能偏于一边,这个时候就是在中间;所以用眉间来显示中道。

也就要跟大家说:「过去的就是这样的方便法!过去不管是空,不管是有,都是适应人的根机。现在开始要畅演本怀、真实法。」所以佛陀在眉间,发出了这种白毫相光,这是大家要很用心去了解,那个道场的形象。

其间法界生佛,事相始终,善恶好丑,则毫厘之差,千里之别。

所以「其间法界生佛,事相始终。」

「法界」,那就是「十法界」了!十法界:是佛、菩萨、缘觉、声闻,还有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合起来有十个境界。

我们是不是能够体会到佛心的境界、佛的智慧、菩萨的慈悲?缘觉,缘着境界,来觉悟人间的无常;声闻,听佛法,用声音来体悟…等等这种种的境界?

我们在追求佛法,我们到底是属于什么样的境界?什么样的法界?或者是天界,是在享天福,快乐的境界?在追求人生的福报呢?

或者是像阿修罗?虽然在福中不知福,常常生起瞋恨心。或者是在地狱,或者是在饿鬼,或者是在畜生等等…这些境界?

到底我们的心境在哪里?我们缘什么样的法界于现在呢?其实我们人人的事相,不管是在众生的境界,佛的境界,事相始终,我们一直不断不断,都在事相的当中。所以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生住异灭,不断就是这样在轮转。

「善恶好丑,则毫厘之差,千里之别」。在十法界中,虽然事相始终如一,但是无不都是在善恶好丑的里面。我们为善是善法,为恶是恶法;为善得好报,为恶得丑陋的恶报。所以这都是在每一天,每一个时刻,这种事相始终的里面,只是差之毫厘,失于千里;只在一个心念!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要很用心。

又见菩萨,寂然宴默,天龙恭敬,不以为喜。

所以经文里这样说:「又见菩萨,寂然宴默,天龙恭敬,不以为喜。」

菩萨的心很寂然宴默,心就是要没有杂染,自我去除无明,心地要回归到「寂然宴默」,就是很平静。

修行在人群中的付出,虽然「天龙恭敬,不以为喜」。我们若做一点事情,或者是道德较盛,人人称赞我们等等…这有什么好欢喜?这是本分事,修行者的本分事;付出无所所求,也是本分事。所以菩萨不喜恭敬,不怒毁谤,是智德。

智慧的德,不会因为人家称赞我们,我们就很欢喜;人家嫌我们,毁谤我们,我们就退道心。不会的!我们的心永远平静。

又见菩萨,处林放光,济地狱苦,令入佛道。

再来:「又见菩萨,处林放光,济地狱苦,令入佛道。」

所以,菩萨他要常常心很清净,不会不甘寂寞。

有的人,你说叫他去做好事,他也愿意;但你若是叫他说:「你寂静下来,在清净的环境里。」有的人很难,「我的生活是多彩多姿,你叫我在这个,都没有彩色的境界里,我守不住。」这样不甘寂寞,那也是很辛苦。

虽然我们在动中,心自静;在静的境界,我们的心还是很光彩。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寂静、光明,还是一样「心在寂光土」。我们的归向就是在寂光土。

所以「菩萨处林可以放光」--虽然在很静的地方,但是那个德,还是能影响着大家。你只在那里坐着,没有说话,人家看了就起欢喜心,心就静下来;你的举手动作,虽煞是静静的,却是让人看到了,即使在起烦恼的时候,也能够安静下来。这叫做德,这叫做德相。

「放光」,就是他的德,已经影响到别人的心。

「济地狱苦,令入佛道」--这个心地,不管是地狱、饿鬼、畜生,这还是一样,是在人的心灵的境界。

所以这十法界中,我们要在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或者是缘觉、声闻的境界…不管什么样的境界,我们自己的自心能选择。但是,我们这个自心没有将境界调理好?说不定在人群中,我们自己自心就是变成了,地狱、饿鬼、畜生,或者是阿修罗的境界也说不定。

所以我们应该,在这宁静的境界中,我们的德--要提起这个智德。所以放光、济苦,才是菩萨之悲德。菩萨之悲德,不忍众生受苦难,所以菩萨他能够去济拔众生的苦。

以上是次第,在叙述菩萨,行六波罗蜜的道理。

又见佛子,未尝睡眠,经行林中,勤求佛道。

所以再来又说:「又见佛子,未尝睡眠,经行林中,勤求佛道。」

这在叙述的就是精进。我们要知道,我们要珍惜时光。

时光,光阴似箭,每一天起来时间像箭在飞一样。你们早上的钟鼓声起,那个时候的境界,天未亮,我们如如不动坐在这里,却是天色已经开始明亮起来了,这叫做光阴。

光阴,在无声息当中,不断地过去了。不过虽然光阴一直过去,但是我们要珍惜,好好接受法。

我们就是一大早天未亮,开始在这个地方,为了什么? 「慧命」。所以我们要珍惜时光,比珍惜生命还要更重要。在那里补眠的人,他,时光消逝过去;在这里精进的人,那是慧命增长,所以时光比生命更重要。

所以精,就是精纯不杂;心专是进,进道不待。所以勤求觉有情道,这就是我们要利用时光。

又见具戒,威仪无缺,净如宝珠,以求佛道。

再来:「又见具戒,威仪无缺,净如宝珠,以求佛道。」

大家要了解,赶快「戒」。

戒,能防非止恶!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戒,有戒律的人,他的行仪就会很庄严。清净好像宝珠,不会受到污染。

所以这个戒,能够保护我们永远就是在人天,或者在三乘--「大乘,中乘,小乘」。我们能够因为守戒才能在这三乘中。

我们能够了解,不是只有因果而已,我们要重视因缘果报。我们必定,要将我们内心的障碍去除,这就是要在守戒。所以「净如宝珠」。

又见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恶骂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

再来:「又见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恶骂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

这就是在表态忍辱,未得谓得,少得谓多,得者名为增上慢。像这种增上慢人,稍微用功一下,就感觉说:「我已经得很多,我了解很多,我也做了很多…」其实你现在才发心而已,现在才开始而已,这样还没有了解。这么的增上的我慢,你们想,这已经是自障碍了。

各位菩萨,我们已经要学菩萨,我们要深解,我们要知道--「行菩萨道,不能离开六度!」所以我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必定要用心去理解。

学佛必定要学在我们的本地心地风光。佛陀的智慧已经照耀,是不是我们能够接受?我们要能够接受!

因为佛陀的慈悲普遍,过去、现在、未来,不断来人间倒驾慈航,无不都是要将他的智慧,普及人间;就是人间自已自障碍,贪、瞋、痴等等无明,自己障碍。去除了贪、瞋、痴,就心地无碍了,佛陀的慧光就能够照耀。

所以大家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145

23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0年2月23日 - 学佛调心守人伦



去芜归真 大忏悔
【证严上人2月23日志工早会开示】


「好事要把握当下,去除无明也要把握当下,我们要忏悔,不可以再迟延。」23日志工早会,证严上人开示,很多事情都是等不及,天灾的频传,连要一一诉说,都来不及。

南半球国家纽西兰基督城,发生规模六点三强震,一条冰河的一段也被震碎;罹难人数不断增加已知逾六十人,三百多人失踪,包括基督城大教堂等建筑物崩塌。基于许多人安置在公园里,纽西兰慈济人已启动赈灾机制。

「当地虽然是夏天,不过晚上很冷,居民都安置在公园里。媒体说最需要的是毛毯。我们慈济,因为澳洲日前有水灾,运送过去有二万多条毛毯。这种物资,毛毯,就比较方便从澳洲运过去,慈济人已经启动了。」

灾难告急真忏悔 安住慾念去无明

二月廿一日,菲律宾布鲁珊火山爆发,上人开示在这样的灾难频传中,我们真的时时要提高警觉。「已有一段时间,地质学家向地球上的人提出警告,环太平洋上有一个『火环带』,是火山地震带,环绕的就有三十六个国家地区,包括台湾在内,所以我们要提高警觉,时时刻刻要戒慎虔诚。」

「忏悔,我们要来个大忏悔。」上人开示,我们唯一拯救地球的方式,要以最戒慎虔诚的这一念来祈祷。「虔诚要从何开始,表达虔诚要斋戒,要斋戒才能真正表达出忏悔,所以忏悔则清净。众生造业的确重重叠叠,现在正是时候,正是要人人有警惕。」

上人开示,人心不要慾念,或者不好的念头时刻蠢蠢欲动,要将它安住下来,才能让天地消弭灾难。「学佛,最重要的是要调伏我们的心思。不调伏自己的心,恶念就是连环的发生,所以要调伏心思,去芜归真,把无明、杂念赶快去掉,把我们的心归于真,就是佛心。」

信从己修起悲智 明德本性启忏心

上人开示我们真诚的佛性,应该要赶快归回我们人人的本性。要觉悟本性,所以要忏罪,忏悔我们过去的懵懂,起心动念造了罪业,进而从现在开始赶快亲近善知识,恶的赶快远离,才能真的往善的方向接近。「信,我们要相信,已经看到这么多的灾难告急,由不得我们不相信佛陀所说的,在这末法时代,坏劫临头的时刻,有相信才能再培育出我们的功德。」

上人开示,「功」就是从内自修,「德」就是向外入人群中,此种「功德」,一定要从「相信」这一念开始,才能培养出我们的慈悲与智慧。「所以清净本性无染着,那就是儒家所说的『明明德』,要回归我们的本性明德,人人都是有这么清净的智慧,也有这么清净伦理道德,所以我们应该要好好地能理解,在无常中要知忏悔。」

慈济发祥地在臺湾,人间菩萨群在臺湾,故而也要从臺湾带动起了这样的忏悔道场,让忏悔的效应可以整个地球上的人人看得见、感觉得到,让人人有觉悟的心,「要一定全球的人那一种的善,心的声音共振起来。我们谁没有过失呢?所以我们要时时有这样的忏悔,才能明道理。」

提心自警莫放松 惕励旧习勿復萌

慈济幼儿园六岁小女孩佳轩,在幼稚园上课时,听到了静思语「要尽本分事」,回家她即时刻尽自己的本分事,生活自理且帮妈妈做家事,亦贴心地向爸爸及阿嬷嘘寒问暖。上人赞叹:「那样的年纪愈小愈单纯,没有受到社会人性的习气污染,所以她的『人之初,性本善』,由此可证。」

一位印尼的大学生,投入慈济后了解「为善、行孝不能等」;隔年爸爸因车祸往生,转而更孝顺妈妈。也因加入慈青,跟着全球的慈青响应上人的唿吁--素食。开春祝福,他们上演「父母恩重难报经」,跟着入经藏的他,当场跪着向妈妈忏悔曾经有过叛逆和做错事,感动了臺下许多的父母和雅加达省长。

上人开示,向佛求忏,佛陀也只默默不语,而我们人的习气容易无明又復发,所以要来一个真的群众一起,人人都斋戒的大忏悔。「因为这样的斋戒在生活中,举手动足都会警惕自己忏悔,就是要洗涤我们的错误,不要再犯,这叫做大忏悔。」

「把旧的习性去除,好的,我们要吸收。有过错的,要赶快表达过错,不要再犯了,这叫做悔。忏,过去的忏洗清净,悔,就不要再弄脏了,这叫做忏悔。」上人开示,看见天下这么多的灾难,时时心里都是很不安,所以我们要及时把握,珍惜这么好的环境,平安的时候警惕于未来,时时刻刻心念不要松散。

静思晨语 - 2011年2月23日 - 228 - 《法华经》入道之因缘



常常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我们的慧命要成长,必定要从「信」,还要「解」,就是「信解」。要有坚固的信心,要有很深入的了解,若能够这样,我们才会精进。

信解、持精进行者,是菩萨道,于逆顺等境现前时,皆能勇猛果决,而信解行精进,即是入道之因缘。

时间如箭,实在是过得很快,我们的精进,一定要比时间更快速,要不然人生短暂,一切都是在无常中过去。所以我们必定要精进。所以「信解持精进行者,是菩萨道」。会精进的人,就已经行在菩萨道中了。所以要把握时间啊!

甚至选择对的事情,把握当下就要恒持刹那。当你发这念心的时候,这念心要很坚固!一直从现在开始,到来生来世无穷尽,这念道心,永远恒持,这叫做「恒持刹那」。

所以不管是逆境,或者是顺境,这个境界现前的时候,皆能勇猛果决。果决,就是坚定,而且已经决定了,道心绝对没有摇动。

常常一句话说:「发心容易,恒心难。」这就是我们修行困难的重点。世间的陷阱、欲念处处,所以凡夫心很容易被世间的「欲」的境界动摇。所以信心是起了,但是境界现前,又是堕落下去。所以我们必定要有这念坚定,守志不动。

「而信解行精进,即是入道因缘」--不管是什么境界现前,什么样的境界在面前,我们的坚决还是信解。信,深信,我们要很决定的深信,这就是我们精进入道的因缘。我们要入佛道来,就要行于菩提觉道,这个因缘就是看我们的自身。精进的因缘不可缺少!

所以「于信解修禅定者」--我们若已经信解,精进之后我们还要有禅定,精进才能够入于禅定。

以前的人说:「挑水运柴无不都是禅定。」真正的禅定,不只是在那里静坐,就是要在面对境界的时候也能够不生心。所以什么样的境界现前,在我们的心境里都不受摇动,这也就叫做禅定。时时都秉持着「正知、正见」,所以「守志修习不怠」。

我们开始要守好我们的志愿,我们要好好修习。宇宙之间,事事物物,一切的境界无不都是真谛妙理;看看什么样的境界,只要你用心都有它的真谛妙理。

看,在马来西亚,大人在教育孩子,从几岁开始教育?四岁。这么幼小的孩子,三、四岁,听话听得懂吗?懂啊!常常就是用很深的道理,去教育这些孩子。看看这些孩子那么的幼小,他能够奉法受持,能够守斋戒。

从一张纸,简单的,让孩子在那里画啊!画啊!就要教育孩子:「你用纸,要知道纸的源头。」那么就开始把孩子带去上自然课。在艳阳、太阳下,孩子在那里晒,流汗了,然后把他们带到树下,然后再问他:「凉吗?很凉爽啊!」「在外面晒太阳好热啊!我们是不是要感恩这棵树?」「对,要感恩啊!」「来,大家感恩,就要爱树。你爱不爱它?」「爱啊!」「为什么爱它?」「因为感恩。」「既然感恩、爱,来,抱抱树。」孩子跟老师牵手抱树,抱着那棵树,摸一摸,珍惜它。

老师又说:「不过这棵树若被砍伐呢?」孩子就会问:「为什么要砍伐呢?为什么要砍掉它。」「因为需要造纸,纸是用树造的啊!」开始老师发挥他的智慧,来引导孩子走入了与树的感情。培养了感情之后,知道这棵树,人类会把它毁除掉,水土就无法保持;因为这棵树存在时,下雨时会吸收雨水,树根可以保护土,水能够进入土地里面的水脉。将这么深奥的道理,在孩子的心里,让他们一项一项了解。

幼稚的孩子,却是心很清静,他了解了。听到树木要被砍掉,就很伤心,就对他说:「砍树是为了要造纸。纸,你们平时要怎么用纸等等…」甚至教他们造纸的方法。知道造一张纸是这么的辛苦;在用纸时,却那么轻易地浪费。看,用这样的方式,从三、四岁孩子开始,让他了解很奥妙的道理。

所以说起来,我们修学佛法,佛陀对我们的教育也是一样,用很微细的道理,让大家知道。这个微细的道理里面有「妙」,叫做「微妙」。尽管很微末的东西,他就是用最妙的道理,为我们解释,所以我们不能轻视小东西。

有的极小,小到眼睛看不到,但是佛陀他却能够用很大的粗相,这样慢慢地将我们诱引到进入最微细,细到让我们看不到,但是道理存在。这就是佛陀的智慧,所以我们必定要精进。

「守志修习不怠」--不要懈怠,光阴似箭,时间过得很快,所以我们必定要守志。时间可以过去,我们的志愿不能放过,我们必定要守持。所以要「守志奉道,其道甚大」,这也是常常说的话,所以要「守志修习」。

我们要学的,实在是很多,要听的也是很多。

有一回佛陀跟他的弟子,走在乡村里,天气很热,走在树林里,佛陀就说:「来,在这里休息一下。」大家在那里休息。

所坐的周围,树叶一直掉下来,所以地上满满的树叶。佛陀随手将那些树叶,这样用手抓了一把起来,抓了一把树叶,就对比丘这样说:「来大家来看看我手中,这把树叶有多少?」大家眼睛一看:「佛陀手中所抓起来的这些树叶,我们要一片一片来算,才知道有多少。不过也应该说不少片。」

佛陀就说:「我告诉你们,大家追随我这么久了,我对你们说的法,不及我手中的树叶。还没有说的法,比天下大地,从树上所落下来的树叶还多。 」所以说起来,佛陀还没有说的法,真的是很多。可见在大地宇宙之间,不管是有形、无形,那个微妙的道理,隐藏在佛的内心,真的是很多。

所以佛陀在《法华经》,开始畅演本怀,就是要把他内心,那个微妙的道理,和大家分享出来。所以再提高大家那分求法的心,提高大家那分入菩萨道的因缘;人人要珍惜,珍惜入菩萨道的因缘。

信解修禅定者,是菩萨道,守志修习不怠而禅定,守志即是入道之因缘。

菩萨道要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禅定,就是要保持我们的因缘;我们要立志愿,要守志不动。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不管什么样的境界现前,都没有摇动我们的心。所以守志修习不怠而禅定,禅定,能够到达守志不动,那就是叫做禅定,守志就是入道的因缘。

又信解智慧,是菩萨道皆通达明了,而智慧,即是入道之因缘。

再来信解智慧,禅定就要从信解,我们才能够入佛的智慧。所以智慧是菩提道!菩提道皆通达明了,而智慧就是入道的因缘。

所以「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各位,这就是禅定的境界。

《法华经序品第一》又见菩萨,安禅合掌,以千万偈,赞诸法王。

经文就这么说--

又见菩萨,安禅合掌,以千万偈赞诸法王。

弥勒菩萨又和文殊菩萨在说:「我又看到过去的菩萨,他们的心就是安禅合掌。在禅定中起着很恭敬的心,用恭敬的赞叹,赞叹法王。」

法王就是佛。

用种种的偈,「偈」就是像诗句的赞叹一样。

所以「用般若智慧修习禅定」--我们人人应该要用般若的智慧,来修禅定。不是只说:「我若坐禅,我能得到什么境界…」不是,禅定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智慧。

曾说过天、地、人、物…种种的事理,都是在我们的智慧禅定中。所以面对的事事物物,所以我们必定用恭敬心,敬天爱地聚福缘。要用恭敬心!

《法华经序品第一》复见菩萨,智深志固,能问诸佛,闻悉受持。

再来说--

复见菩萨,智深志固,能问诸佛,闻悉受持。

菩萨的智慧深,志念坚固,能够问诸佛。不知道的,就要赶快问,有疑、有问、有悟,所以我们必定将道理,每一项道理,我们要清楚,我们要了解。听了之后,我们必定要拳拳服膺。

这个法,不要听了之后,一时就把它放弃。这样就不行!

所以这段经文也就是在说,来叙述--「所见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以加行之智修习佛道。」加行道,不是只在寺院里、在树林里、在静处…不是!他就是用「加行道」对种种境界;很多种的境界,我们入境界中,让我们的道心能够坚固。

我们就要真的要有试验,要将我们的道心,在环境中而不摇动。

菩萨道本来就是这样,不是在独善其身。有疑就要赶快问;我们若能够问,自然我们周围的境界,就不会来扰乱我们的心。

《法华经序品第一》又见佛子,定慧具足,以无量喻,为众讲法,欣乐说法,化诸菩萨,破魔兵众,而击法鼓。

再来--

又见佛子,定慧具足,以无量喻,为众讲法。欣乐说法,化诸菩萨,破魔兵众,而击法鼓。

又看到佛子,那就是佛的弟子,定慧已经很具足了,能用种种无量的譬喻为众说法。

前面那一段是求法,从佛陀求来的法;现在就是要去说法,还是要有定、有慧,要很具足,用无量的譬喻来教化其他的人。

所以「以无量喻,为众讲法。欣乐说法,化诸菩萨。」很欢喜,将我们的智慧具足,就是已经证得根本智,我们已经很了解了,所以说法欣乐。愈说愈欢喜,说法一点都不苦恼;愈说愈欢喜,因为说出去以后,还是自回向。说法欣乐,很欢喜。

「破魔兵众,而击法鼓」--「破魔」就是破烦恼之魔,「兵众」就是周围的烦恼。我们若是受周围的烦恼,将我们遮盖住,我们的法无法通达,所以必定破魔兵众。

击出了法鼓。鼓让它响起来,这个法鼓一捶,声音能够警告大家,人人要赶快觉悟,不要再沉迷轮转六道无穷尽。所以希望人人能够醒悟,这就是击法鼓。

各位菩萨,学佛,真的我们要深心信解。佛陀的教法是这么的微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不能够轻视。时时要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143

22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0年2月22日 - 愿世世常行菩萨道



行蕴不息 真谛本性恆存
【证严上人2月22日志工早会开示】


菲律宾布鲁珊火山爆发,小镇居民紧急逃难;中国大陆干旱雪灾,东北小麦欠收影响农民生计……22日早会,上人开示「大自然的景观不断地变化,变化就会造成人间灾难,所以我们时时要用心内观自性,以自性提起智慧来看天下,来理解我们生活的周围,所以需要人人时时的用心。」

如何从环境变迁中反观内心自性?上人说要「知真理,了轮迴」,就如毫芒般的种子却能含藏成长成大树的因子,期间是要透过时空的累积,不断成长、生生不息,上人说,「看看天地哪一件事情没有轮迴?不论草木皆有其种子……就如在六道轮迴,形体虽异,可是真空千变不息!」

「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和六道轮迴有关吗?上人说,要识得「本性」。

六道形体殊异 真空千变不息

上人开示,「真谛就是理,理就是真谛,真谛与理都是存在的。我们说六道轮迴,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生、恶鬼就是六道,明明看到狗就是狗,不是人;猫是猫,也不是狗,但是虽然彼此型状体态不一样,但是牠还是有牠的真谛,那就是本性还是存在,这真谛本性都是永恆存在的,所以我们应该要理解,所有的道理都是永恆!」

然而虽然生灵皆有本性,但因缘却不尽相同。上人说,人来生不一定还是人,来生来世都不由得自己!但是,今生今世可以有此因、有此缘,相聚于此地,共植菩萨道,则是时间的累积。

上人说,「有因、有缘接触真理,让真谛可以受用,所以可以看到(慈济)从台湾而普遍到国际,善的循环就是因为有苦难的地方,而这也就是『菩萨所缘,缘苦众生』,这也是真理、真谛。」

除了「知真理,了轮迴」还要时时守住本性,上人说,外界环境、人事更迭,人往往在一念之间起了烦恼、动了心念,有时陷阱在前,不能自己或不自知,再加上来生如何更无所知,因此人人更是要把握今生,笃定地做自己的主人。

行蕴无以自己 一切累积因缘

上人开示,「了解道理、知道路要如何走,才能在六道中生生不息,发愿再来。常说『发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只要你的道理清楚,生生的愿力就能在来生为众生而付出,作为人生生命中的贵人,那就是菩萨发心立愿。」

上人说,真空的道理千变不息,就如昨天是由无数个昨天所累积,昨事今闻已不相同,而人也是一样,人心在转相也在转,因此人也看来不太一样,此为真空之理;又如,时间不断过去,人体也会不断老化衰败,年轻也会不復在,而此也是真空之理。

上人说,「真空的道理,不论是物理、生理、心理,都是天天在变化,所以千变不息、无常住。种子会成树苗,几年成为合抱大树,我们不知道哪一个时刻树在变大,就如同我们也不知道在哪一个时刻人变老,总之这是非常细微行蕴,五蕴皆空,为何皆空?因为里面含藏着行蕴,这行蕴天天都在变化,就在我们不知觉中,就如时间不断过去……」

佛性生生相续 净土就在眼前

真空真理行蕴难察、千变不息,因此上人叮咛,好在「妙有真谛,妙性有永恆」。 上人说,「我们要相信有永恆,佛陀已经跟我们说过,人与佛有同等的佛性存在,人人的佛性是永恆的,生生不息。」

「虽然是在六道中,但是我们可以跳跃与佛性会合在一起,让我们在六道里有我自己,有『大我』无私的自己存在,所以『妙性有永恆』。你我不知道在过去生中,结了多么深的缘,所以大家日日行菩萨道,不只是爱人还要爱物,不只是爱我们的空间,同时更珍惜我们的大地,这都是我们人间菩萨能生生不息,恆持在循环中!」

慈济人守护心地也守护大地,无论是不使用动物皮草制品,或是力行回收、节能减碳,这都是「清净在源头,精緻在环保」力行惜福爱物的行动。

上人感恩地说,「感恩菩萨们的爱心付出,时时刻刻都在累积功德……还是一切唯心造,普天之下的真谛道理我们要清楚,我们的人生方向就会很正确,人间菩萨,净土就在眼前!」

静思晨语 - 2011年2月22日 - 227 - 《法华经》持戒为入道因缘



我们人人学佛,必定要先有信解。

「信为道源功德母」--我们相信佛陀所说法、体解佛陀的教法,这样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就可以应用。所以佛法没有离开世间法,世间生活也没有离开佛法。

信解持净戒,是行菩萨道,则大乘等戒,皆清洁受持,而持戒,就是入道之因缘。


所以:

信解持净戒,是行菩萨道,则大乘等戒,皆清洁受持。而持戒即是入道之因缘。

我们若是相信、深心相信,我们要用心体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不脱离戒的轨道,这就是行菩萨道。所以菩萨道,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

尤其是「则大乘等戒,皆清洁受持」。我们所要受持的戒,就是大乘的戒!大乘的戒和小乘的戒不一样;大乘的戒,就是将我们的心门打开,能够了解天地万物事理。我们要培养这分六度万行,开阔的智慧,所以悲智双运。在人群中不犯戒律,在戒律中,没有障碍我们入人群,这叫做大乘戒。 「等等…」就是很多的戒,都是在无量众生中;我们在无量众生中,也不会想去犯戒的规则,这叫做清净戒。

这必定要我们平时在待人接物等等…都要顾好我们这念心,还能够尽我们行菩萨道的使命。这不困难,只要我们有深信、有信解,对佛法有透彻的信解,就不困难了。

「而持戒就是入道的因缘」--我们要持戒,才有因缘入道。我们若不守规矩,尽管你对佛法了解很多,会说法,但是行不得,这样要如何能够入菩萨的道?只能够讲解菩萨的道,无法深入体会菩萨的道;所以既然不能够入,那就是没有那个因缘。

真正入菩萨道的因缘,不是用讲的,是要身体力行。

《法华经序品第一》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

前面我们也说过了:

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

行菩萨道,必定要内、外都能够布施。头目身体,都很欢喜布施出去。为了什么呢?求佛智慧。

所以佛的智慧,不是我们用讲的这样能得到的;必定要我们身体力行,难行能行,这才是真正我们修学佛道。信解佛法,我们才有因缘在菩萨道中啊!

《法华经序品第一》文殊师利,我见诸王,往诣佛所,问无上道,便舍乐土,宫殿臣妾,剃除须发,而披法服。


弥勒菩萨就是,向文殊菩萨提起了,他对佛的了解。再来就说:

文殊师利,我见诸王往诣佛所问无上道,便舍乐土、宫殿、臣妾,剃除须发而披法服。

这段经文也就是要说,菩萨行持「戒波罗蜜」。

前面是布施的波罗蜜,要施、要舍;有施舍不管是有形、无形。有形--当然就是物质了,舍宫殿、妻妾等等…舍头目髓脑等等…这全都是舍,这都是「施」--布施,很甘愿布施。

现在那就是要说「戒」,要持戒,戒波罗蜜。大家知道「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那就是我们的法,用我们的法可以度过。

从凡夫的此岸度到圣人的彼岸,将凡夫心转为圣人心;第一项就是要布施,施舍,再来就是要守戒。

戒,过去的,那就是我们要知因果,不管什么样恶劣的环境来了,我们要随缘消业障。堪得忍耐、消去过去的业,这就是戒。它能够预防我们的心,要好好地把心驯伏下来。

我们常常说:「习气、习气…」我们以前就是有很多不好的习气;人家一句话,我们不是很中意听,马上这个习气,没有回答出去不喜欢,很快地,一句不好听的话来,又再一句的恶言恶语回去。像这样就造成对立、吵架。吵架出口没有好话,那就是造口业了。

但是我们若有戒,就马上压制下来,被骂不还口。他若骂了欢喜,气就消了,这个业就不会再互相纠缠下去。最好我们就是要训练到,被人骂不生气、被人骂不感觉什么。若能在被人骂的时候,可以自省「这个业,这回业相现前,你骂我,很感恩,我又消了一分的业。」用欢喜心来接受。这样原本瞋怒的习气,我们就已经从心底,降伏下来。

心底既然降伏了,当然我们就不会再对他说坏话,反过来,一直会向他道歉--「对啦!对啦!我会改!」

看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人,他要现什么境界给我们,我们对境有生心了吗?是生起一个感恩的心,还是生起了愤怒的心呢?这生起了感恩的心,那就是波罗蜜现前,法有入我们的心。所以用这个法度我们的心,度凡夫到圣人的境地,所以叫做「戒波罗蜜」。

所以「往佛所」,我们要到达佛道,从戒直到佛的境界。行菩萨道就是要到佛的境界,所以菩萨就是,向佛陀觉道行进。

虽然佛陀,已经是圆寂二千多年,但是佛的法身还存在。只要我们闻佛的法,我们能够起欢喜心,我们将佛的心入我们的心,佛还是活在我们的心里;所以时时佛都是住世。

佛法要兴盛在人间,佛陀的团体、僧团要很牢固。看了僧团,身心就会让人感觉到很安全,很平安、很和气,这就是僧团那分「真」--真实道。在僧团中看到「真实道」的「觉的道」,自然大家的心就会生起那分善,没有恶的念,心平气和。平和的人生,这是一个僧团,那种庄严、祥和的境界。

所以这种,三宝一定要具足在人间,佛法才能够永传。所以说法脉,法脉很重要!尤其是要落实在,僧伽的生活形态。所以我们的生活形态,就已经有一个使命,要担如来的家业。

要担如来的家业,你若没有舍弃小我的家庭,你哪有办法来踏入如来的大家庭呢?所以我们要为人间,调伏众生的身心,社会要能够祥和,唯有宗教者这个真善美的团体。这个大家庭,叫做「荷担如来家业」。所以要向佛道,就是要舍家。

若是领导者,他就要舍弃了他对权力、地位那种执着,才有办法把心静下来,来思考人间天下的真理。所以舍家国,尊佛律仪,按照佛陀教育的律仪,要好好受持。所以出家就要脱俗,脱离世俗来出家,才能够将佛的家业承担起来。

所以「披佛法服」,就是持戒精进。不是只穿上这件衣服,是我们的身体力行;我们的戒律在我们的行动中!衣服只是形象,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戒,要持戒精进!

在家人有在家人的衣服,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服装。过去天主教修女、神父,他们的服装,一看到就知道,这是一个很纯洁的宗教。所以服装能够引起了,人人敬重的形象!

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要真正的救世,就要舍离小家庭,来入如来的大家庭。进来这个大家庭,我们要循规蹈矩、守好戒律。

《法华经序品第一》或见菩萨,而作比丘,独处闲静,乐诵经典。

再来说:

或见菩萨,而作比丘,独处闲静,乐诵经典。

出家之后,就是出家的形象。乐处独静,因为要心先静下来。

虽然周围人间纷纷扰扰,我们不受干扰,要专心在如何将我们的心,在人群中能够调伏下来。这个「独静」,就是用很清净的心,这样来「乐诵经典」,就是认真读经。

打坐、读经,起来走路、快跑、慢跑、绕佛…用这样的方式来精进。开始初学者就是用这样的方式。

《法华经序品第一》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于深山,思惟佛道。

再来就要再进步了--

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于深山,思惟佛道。

开始把心调下来,在人群中如何去找清净,在清净中如何去研讨佛法。之后还要再精进,那就是去深山中,好好思惟。

光是读经,不对!还要好好将经典要入心,好好来思惟。所以说,菩萨行「精进波罗蜜」。

现在就是「精进波罗蜜」。除了持戒之外,还要再精进,从人群中,找到内心的清净。内心的清净,了解经文之后,还要再好好思惟,更加精进。因为求佛道、发起勇猛,那个「利」就是说「真的很勇猛」。

这种用欢喜的心,勇猛精进,就要很欢喜。所以「名被甲精进,以被甲入阵,接战之勇猛为喻」。

我们在《四十二章经》,也有这样。我们真正在修行,要精进。心理就要有准备--「准备好,不管什么样的环境来扰乱我,我都不受它影响。不管是世间的欲乐,不管是世间的烦恼等等…或者是什么样的逆境,我的心已经都有准备了。」

好像一位勇猛的勇士,他要来修行,他一定要有这个准备,绝对不会被环境打倒。所以「精进」就像上战场,披盔甲一样,所以又称为「精进铠」。

《法华经序品第一》又见离欲,常处空闲,深修禅定,得五神通。

再来--

又见离欲,常处空闲,深修禅定,得五神通。

又再精进,这就是要从精进中,开始到「禅定波罗蜜」。不管什么事情,我们已经盔甲上身了,我们不会被周围的环境,来伤害到我们。此时这个心--道心、志念都很坚固。所以道心、志念坚固,那就是接近禅定的境界。

禅定,就是正念!我们要正思、正见、正知、正念。我们不会受到外面的邪思、邪见、邪念,影响到我们。所以我们平时要有这种的心,能够得五神通。

佛陀在世时,就一直跟我们提起「心定、心静,自然就能够得五神通。」

什么叫做「五神通」?要先离欲,要远离「色、声、香、味、触」这五项。现在外面的境界,这个「色、声、香、味、触」等等…接触到的,这种的实在是步步陷阱;人人都是在五欲之中,让我们污染了心。所以我们应该要赶快远离这些事情;我们都能够远离,我们的心自然就清净。远离之后,就能够得五神通。

其实现在的五神通也是很简单,所以科技发达,现在从电脑,或者是网路等等…我们都在现神通。

不过有一项「无漏通」,那就是内心的心意。我们内心的心意若不清静,这样无法真正透彻到佛的境界。所以我们必定烦恼都要去除,到达无漏的境界,这就是我们要用功的地方。

所以我们学佛,必定要用心投入法,要有信解奉行,才能够六波罗蜜俱全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141

21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1年2月21日 - 六道轮回互为亲



勤修自性 因果不欺人
【证严上人2月21日志工早会开示】


基隆昨晚(20日)晚间八时许,发生山壁坍塌压垮一间大型家具行的意外事件,所幸店内人员立即逃出,两位伤者送医治疗,慈济志工也前往灾害现场肤慰关怀,证严上人在21日志工早会上提醒,「这都是无常,无常在瞬间,一瞬间就造成了……,这都是我们要时时提高警觉!」

人在起心动念或行住之间,常常造业却不自知,而其牵引的业力,让人互为亲子或互为夫妻,但至亲至爱却又会在一夕之间反目成仇!「我们要理解,这种的因,互相为子、为亲,也许这一生中他是你的父母,但是过去生是你的谁?也许是你的恩人也许是仇人……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都要时时警惕,对自己的亲人也要时时警惕。」

无明业障皆自造 随业受报悉忏悔

上人开示,「佛陀就是要我们人生不要再颠倒,要时时自我警惕,假如是结为一家的亲人,自己就要想,过去生没有和他结好缘,这一生才会彼此之间互相折磨,这样再纠缠下去,缠啊!还是解不开的恩怨仇恨,还不都是会再来吗?唉,还他啦!好好的还给他,还可以打折!」

人与人之间的恶因业缘如绳上之结,若是彼此拉扯,你来我往、以牙还牙,业因只会更加深恶;但若能觉悟,心宽一吋则天地宽阔。上人说,「人人都要知道,无明都是自己所造的,无明业障也是自己造的障碍,没有人障碍你,都是自己障碍自己,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佛陀要让我们了解,你在困难的环境时,就要自己觉醒自己,要很甘愿去接受,才会真正解开困难!」

如何才能觉醒解脱,上人开示,「修佛法就是要解脱,解脱到什么程度?虽然还在困境的环境中,但是只要心放宽、放松一点,很自然地业力障碍就会宽松。总之,解脱,当下就可以解脱。」

随业受报,半分由不得自己,因此上人提醒,人人更应跟随佛陀的教导,随时随地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被牵着走,「自己的主人在哪里?自性,自性就是佛,所以我们要明明觉觉地觉知,最逍遥自在的就是最解脱的。」

六道轮迴互为亲 仇因敌果常应验

明明觉觉贵在能知因果,佛陀即言,六道轮迴互相为亲,无论人类或是动物,彼此之间离不开因与爱,上人举例,若见一人受苦受难,远观者可能仅是心想「可怜喔!」但是与之有亲有爱者则是为其牵肠挂肚、悲嚎痛苦。因此六道之间,因缘相繫,上人说,「这都是苦不堪啊,不只是这辈子,来生来是还是这样子缠着缠着,生生不息……」

知因果,还要明其是非。中东国家近日来因人民反动,政府回以强烈的镇压行动,造成社会纷纷扰扰、人心难安,而此不得安宁的生活也是人所造成的。人的无明恶业,扰乱的不仅是自身,就连自然生命界也受到扰乱,不得安宁。

日前媒体报导,业者为贩卖御寒衣物,剥兔子之皮毛,其手段之残忍令人不捨;而又或将兔子视为宠物饲养,实则在控制与压迫兔子的生活,因其所「爱」而让兔子受迫离亲,上人说,这些都是起因于人类贪婪与控制的心。

上人不捨地说,「人要保暖有很多的方法,可是人却侵犯了其他自然界的动物生态,这样的残酷……佛陀说,悲啊!众生是非不清楚!」

目观有情生死隔 云何迷惘不愁嘆

另一则报导,云南一只幼象误触电线,母象为拯救竟造成不幸双亡。上人復以佛典里有则故事,猎人上山猎猴,射下一只小猴,在一旁搭救不及的母猴,眼看着孩子遭射杀,只能悲恸地抱着幼猴而不断哀嚎悲鸣,哀戚之音回荡山间,突然间,悲伤的母猴抑然而止、失去气息,空间霎时寂静无声……

「这一群猎人,围着看着,心中被突然静下来的境界而默然,从那样的哀嚎大山震动,到突然寂静的震慑,猎人慢慢觉醒过来,走到母猴的身旁、摸着母猴,待境界过后,猎人想,到底是为什么,将母猴剖开来才发现母猴的内脏已是肝肠寸断。这一群猎人突然之间觉悟了,动物皆有情,尤其是亲情。」

上人开示,「佛来人间为一大事因缘要来开示,但是我们众生一定要觉悟,我们一定要用心去观察人的生态、动物的生态。其实天地万物都是共同的生命,都是在六道轮迴中,互相为亲、互亲为因为缘,是亲缘、爱缘或是仇恨的缘都是在人与人之间,假如我们人人在六道轮迴间能各自各安在自然界,人不伤动物,也不要去宠,让牠在自然界里逍遥自在,这不都是美好的世界吗?除非牠落难,你救牠,牠也会报恩,如同台中有一只被收养的灵犬,懂得报恩以头来推坐在轮椅上的主人,这是佛陀来人间要我们深思。」

上人叮咛,天地万物之生命皆为同源,蠢动含灵也皆有佛性,因此人人更应该尊重一切生命,深思因果,戒慎己心。

静思晨语 - 2011年2月21日 - 226 - 《法华经》欢喜布施无所著



我们学佛者,就是要先学一个「舍」。应舍,应该要舍;舍去什么呢?烦恼!

人生烦恼都是来自于一切的欲念,欲无论是有形、无形,这都给我们内心很多的困扰,也造成了很多的烦恼,所以我们必定要舍。

如人信解行布施,是入菩萨大直道,布施是入道因缘。

所以这么说--

如人信解行布施,是入菩萨大直道。布施是入道因缘。

所以布施就是叫做舍。你愿意将内心很多的烦恼源头,施舍出去。其实这些需要被舍掉的烦恼源头,无不都是有形的欲、有形的财物等等…这些种种的欲,无不都是困扰我们的心,引起了很多的无明。

人生的苦就是欠缺!想想看普天之下有多人缺吃和喝的,但是有的地方很充足,充足的地方应该要赶快去补给欠缺的地方。所以若要能社会祥和、国家太平,必定要有这种普及施舍的观念。

佛陀教育我们,我们要施、布施。布施就是要舍,舍掉有形的物质,舍掉了名利地位。只要为了人群所需要的,我们应该要能够舍。

所以布施是入道之因缘,你能够施舍出去,这才是我们心无挂碍;因为我们已能舍去了有形、无形的烦恼。

内有如是布施心,外有如是欢喜相,内有如是不动心,外有如是持戒相。

所以接下来说--

内有如是布施心,外有如是欢喜相;内有如是不动心,外有如是持戒相。

布施我们要布施得很彻底,从你的内心欢喜这样付出。

有的人说:「要去劝他,劝他布施。」劝就是引导,但是你若是勉强他布施,不乐之施心就不欢喜,这样就不是真正的布施。在布施、施出之后内心心轻自在,这才是真布施。所以内心能轻安自在,很自然地显现出来的这形象,那就是欢喜的形象。

尤其是「布施」--「内有如是不动心,外有如是持戒相」。 「内有如是不动心」--意思就是无求、无所求的付出;而且不只是不求得功德,还要付出之后能心生感恩,这就是轻安自在的心。

「外有如是持戒相」,我们布施还要持戒,布施不是条件,布施是我们的本分。我们不只是不贪功德,我们还要好好顾好我们的心,绝对是没有条件的付出。

有条件的付出,那就容易犯规!所以我们内心要有不动的心--不是求功德的,付出无所求,还要感恩啊!所以我们应该要有持戒的心。

付出是本分事,学佛布施乃是度彼岸,就是我们修行的工具之一,也是修行方法之一。

信解行忍辱,是菩萨道,则恶骂捶打,皆柔和忍受,而忍辱就是,入道之因缘。

所以--

信解行忍辱,是菩萨道。则恶骂捶打,皆柔和忍受。

不管人生如何苦?而论受到怎么样的拖磨,学佛这也就是忍辱。也是我们的法之一。

我们要怎么样度到彼岸,要先知道因缘果报。有缘来了,我就要赶紧施舍;环境现前,我们要时时警惕、持戒;因缘果报现前,我们要有忍辱的心…所以这就是行菩萨道。

这样哪怕是「恶骂捶打,皆柔和忍受」。不管你遇到什么…

记得吗! 《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一段--

佛陀在外面走,一位婆罗门恶人,他来到佛陀面前,骂他,甚至向他吐痰,甚至抓一把沙要撒他,佛陀还是安然自在,一样柔和忍受。佛陀认为这是一个因缘,过去有因,现在有缘遇到,果报应该自受;用这种的心情去面对。

这就是我们修行、学佛,佛做得到我们怎么会做不到!所以忍辱就是入道的因缘。

所以学佛第一要先学「舍」,我们要舍掉,不管是好的是坏的,我们都要舍,心就没有烦恼。所以说来要欢喜,要舍出都是很欢喜。

金刚诸珍,奴婢车乘,宝饰辇舆,欢喜布施,回向佛道,愿得是乘,三界第一,诸佛所叹。

再来,接着要说--

回向佛道,愿得是乘。

不管布施什么东西,我们都很欢喜。这个欢喜心,就是「回向佛道」,是为修行而布施;不是为了要求得什么样的回报而布施。不是!

我们希望人人不只是我们在佛道中应该付出;就是我们布施出去砗磲玛瑙或是驷马宝车,希望这些人也能得到之后,同样能够接受到那分感恩,也能接受那分学佛法的心。这就是布施的人的心愿--除了自己应该本分事的付出,也希望对方也能够得到感恩而且发心学佛的心。这就是修行要自修、教人修。

这个愿--就是「愿得是乘」来乘菩萨道,人人能回向在菩萨道中。

所以说「三界第一,诸佛所叹」。这种发大心、立大愿、付出无求,还能够度人、影响人能觉悟。

或有菩萨,驷马宝车,栏楯华盖,轩饰布施。

或有菩萨,驷马宝车,栏楯华盖,轩饰布施。

这都是有形的东西,就是外在的物质,他都愿意一切布施出去。

所以,「布施」从我们内心到外行,我们必定「应无所住」没有执着,心无挂碍、无执着,是应菩萨六道行的法则。

菩萨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就是叫六度的法则。

「应无住着」,没有去执着,所以学佛必定就是要时时有这分爱心。

复见菩萨,身肉手足,及妻子施,求无上道,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


再来又说--

复见菩萨,身肉手足,及妻子施,求无上道。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

身肉头目等,这是内施,要从我们的内心完全布施。不只是外面的物质,从里面我们自己的身手足--身体和手足我们都愿布施。

现在医疗科学很发达,除了器官捐赠之外,现在也有活体器官的捐赠。有的人将骨髓移植,让另一人有造血功能,这都是非亲非故,愿意从他的身体愿捐出去。

看,身肉、手足布施不不可能!佛陀的智慧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说到未来二千多年后的现在。科学科技的发达,人若愿发心,不损他自己的身体,一样能身肉手布施。这叫内施,从自己身体这样付出去,这是菩萨心。

还有「及妻子施,求无上道」。妻子--在古时代不是金银琉璃是宝,连女子也是宝,他愿施舍。是为了要追求修行的目标,就是「求无上道」。

我们现在常听到,有的家庭当中太太就会说:「师父,我把我师兄(丈夫)捐出去。让他专心去做慈济,让他专心去为人群服务。」有的先生就说: 「师父,我把我太太捐出去,看她要怎么做,做到她很欢喜。只要对人有帮助,只要对人有帮助我也随喜功德。」甚至有的夫妻就说:「我们一起做,过去我们为家庭已经付出很多了,我现在进来,完全要回报众生恩、佛恩。我得到了佛法,我了解了人生再贪求更多也没用!过去为家庭,现在为我们的慧命。」所以他们舍弃了享受,他投入了人群来付出,这也是身心布施。

甚至有的人觉得:「光是夫妻出来还不足,我要连孩子都度出来!」所以一家都是菩萨。这多么幸福啊!这就是智慧。

这在我们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只要我们的心通逹佛法,然后增长智慧;世间的事情,无论有形、无形,没有做不到的。

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


所以--

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

无非是要佛的智慧。

不管是头目身体,头啊!眼睛啊!身体!都能捐。

刚才所说的是身体器官,现在连头和目都能施舍。有一段时我也我们神经外科,我问说:「这个时候还不能做脑移植吗?」他说:「有,现在开始在研究了,能用干细胞。脑的干细胞也可以移植。」

佛陀当初这样说:「头目髓脑。」现在脑的干细胞,已经开始移植了。但是「目」--眼睛、眼角膜已经早就在移植了。

所以这种头目身体欢喜布施,「欣乐施与」很欢喜布施。 「求佛智慧」,我们还是没有什么所求,唯一所要求的是佛的智慧。

布施有二意:一、因恭敬,二、因悲悯。

布施有二种意思:一种是因恭敬布施。就像供养诸佛,或是三宝,或是供养父母师长,这都是要起恭敬心去布施。

第二是因悲悯,就是不忍心贫困的众生。苦难中的众生我们不忍心,所以我们布施。

布施还要回向佛道,我们必定要回向佛道!什么叫回向佛道?前面说过就要无挂碍、无所求的付出,就是期待我们人的心和佛的心是平等,我们的智慧和佛的智慧是一样,无挂碍、无所求的付出叫回向佛道。

布施是我们的本分事,是修行的道具。修行的方法,那就是布施;因为有人让我们布施的对象,发挥了我们能修行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感恩,才会说「付出无所求,还要说感恩」。

不见能施之我,不见所施之人,不见所施之物,三轮空寂,是为不住相布施,故不起福报,是即,回向佛道之布施也。

「不见能施之我」--不执着「我是能布施之人」,我们没有这种的见解。

「不见所施之人」--也「没有接受我帮助的人」,接受我们帮助的人,其实是他在帮助我完成我们的道业。所以让我们帮助的人,就是我们要感恩的对象!

所以「也没有我们布施出去,到底是布施了多少?」我们也无所著!不管你布施多少。

所以这就是三轮体空,是不住相的布施。不执着付出就是要求福报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大布施。

各位菩萨,我们学佛就是要学得真心布施,绝对不要有那分执着贪求的心。所以我们的心要时时施舍,不要染污到这种追求。我们要求的是佛道,所以回向佛道求无上慧!要求的是这样,不是求于执着。

所以人人时时要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137

20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1年2月20日 - 医者之爱如佛心



悲心拔苦 守护生命光芒
【证严上人2月20日志工早会开示】


来自花莲慈济医院的三十八位新进医师与住院医师,利用週休假日参加两日一夜「合心共识营」,今早也参与志工早会。早会上,证严上人回想从前,回到四十五年前的一念心,「从起一念心开始,一直一直都往很坎坷的路走,不管是外面的环境,所有一切的缺乏,可是心里总是一个不忍心!」

一念弘誓大悲心 为济有情生死流

一念不忍来自于原住民妇女因难产而留下的一滩血。 1960年代,台湾医疗体系普遍收取保证金,一名花莲的难产原住民妇女,因付不出八千元保证金而无法医治,虽然保证金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但此景象却深植在上人的心中,「那个时候的心情,看到了,不忍心,这一念心虽然是在剎那间,但是我耿耿于怀,我放在心里,总是想到,生命何价?」

上人不忍妇女的苦,也不忍贫困家庭「因贫而病」或「因病而贫」,贫病家庭的身影始终在上人的心中,一再地、一再地浮现……于慈善志业推动六年后,上人展开义诊,自是时起,医疗志业正式展开。

「那个时候,花东地区医疗资源缺乏,有的时候不是义诊所能够治疗的病,送到医院却常常都说要送往北部;或者知道了什么病,也要送北部治疗。几年下来,我们不只送病人去看病,还要家人去陪伴,那么家里的孩子怎么办,也是慈济人照顾,这都是责任,许许多多的艰鉅困难……」

为了举办义诊,上人与医师上山下乡,所到之处,求诊者众……回想起当时,上人说,「感恩义诊,让我笃定,花莲一定要有一个不求援于西部的医院!」

「所以一直期待,如何能解决人生最宝贵的生命,不只要救回他的生命,还要让他生活品质提升,这都是我们医疗人文!」

医者佛心疗病苦 视人犹亲殷探望

上人开示,「佛陀说,八福田中,看病功德为第一。人生最痛苦是病痛,有钱的人一但有病,可以不要钱只要命,但是没有钱的人怎么办?所以一直期待我们的医院,能有如佛陀的心、菩萨的情操,不只是能抢救生命,还要让病人的生活品质提升,帮助病人的家庭,让他整个家庭环境改善,所以我们的医院常常是追着病人,我们帮他治疗好,医师还要追踪到他们的家。」

透过家访往诊,大医王走入患者的家中,协助改善需坐轮椅的病人改善居家空间;或对于病因不明的患者,也要追踪调查,帮助病人拔除病根。

一位邱小姐因嗜睡、动作缓慢而对生活造成困扰,四处求医却无法获得治疗,束手无策之下,家人只好到处求神问卜。花莲慈济医院刘安邦医师于会议中得知急诊曾收治过邱小姐,几经寻访找到邱小姐,请她回诊检查,发现邱小姐已因一氧化碳中毒在脑部已钙化两个五元硬币大小的面积。确诊后,刘医师还持续关心邱小姐的居家空间,几经了解,确认邱小姐的窗户邻近瓦斯管线,可能因之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如此抽丝剥茧、锲而不捨,终于协助邱小姐摆脱长久以来的病苦。

看到刘医师的用心,上人也赞叹,刘医师不只是要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更是以菩提心对待病人,「这都是爱的医疗使命,当医师开始就是要用慈悲的心,如一位修行者要有使命感,医生的生命要有心投入医者的使命,要把自己的生命投入病人的生命中去抢救生命,要有这一份人生宗旨、笃定的人生方向,所以我会称唿医生为大医王。」

医病医人復医心 令诸众生受快乐

医者大医王,如修行者般肩负使命。上人开示,「佛者医者,能拯救病人的病痛,做医师不是为了出名、利益,假如以利就可以做医师,那就是『有价医师』,是用钱换来,不是使命、没有情操,这样的医疗和当初我想要救人的价值观不一样, 因为人生最重要的是情操和生命价值观!」

上人叮咛医师们,「各位大医王们,有的时候实在是很辛苦,不过我期待我们的医疗,人人要有使命感……我们不是为利益而盖医院,是为栽培守护生命、守护爱的医师来盖这一所医院。」

上人期许,「医疗的使命感就是我们志业的人文,希望我们人人能把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合为一体,在人人的生命中都少不了这四个,当医者不只是为了救人的使命,还要做慈善的工作,你可以当一位慈善与医疗兼具的教育家,而且有人文的情操,让四大可以合一。」

日日医疗感动的故事不断,医者的慈悲与团队的合心才能让医院成位守护生命、守护爱的地方,上人感恩地说,「看到我们的医护,还有医技、药师的大团结,实在很感动,总之天天都在感动中……」

19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1年2月19日 - 一条可实践的大道



大是 大非 大真理
【证严上人2月19日志工早会开示】


「无灾无难就是平安,平安就是福。」大爱新闻报导指出非洲索马利亚国家动盪不安,但有一群孩子,求学的心却很坚定;2月19日的志工早会,证严上人开示假如国家能平平安安,没有人心的不轨,自然社会就祥和,求学的孩子就能安心读书。

另一则大爱新闻指出,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慈济人在当地举办园游会,宣导「竹筒岁月」,提倡爱心要从点滴开始;居民纷纷响应,经过一年也让竹筒回了娘家。上人强调,这种点滴匯聚成为一股力量,形成善的效应,社会看来就祥和多了。

「的确,天天在讲道理,讲起来都很深奥;尤其是要谈佛法,广无边际难测量。这种不可思议的深奥道理要能理解,老实说并不困难,只是平坦道路要实践,倒是难。」

佛在自心不远求 如是我闻如是作

上人表示,站在精舍里远眺开阔的天空,往后看,是中央山脉高耸;再站到一个更辽阔的地方,可眺望更远的山丘,或者是汪洋大海;然而瞭望远山、汪洋瞬间可见,然要脚踏实地登山越岭,那就困难了。

「不过一切唯心啊!佛陀也这么说,一切唯心,力行就不难。」上人开示我们若能心念确立,想要去走,其实并不困难。如同登山者,再远的道路,再艰鉅的任务,仍可以走得到。「但是佛法,它的妙谛,精湛的道理,不必走很远。远,不是走不到,但要费很多很多的时日,我们不如回归在日常生活中,起一个心、动一个念,举个手、动个足无不都是佛法;所以不要捨近就远。」

上人表示,现今大时代的时刻,即为佛陀二千多年前所说的「未来」。放眼天下佛陀所说的四大不调,成住坏空的现象,人人天天可以看到、体会得到,每一个不调和的四大,总会造成不少的灾难,导致许多无常的人生。「这种大时代的时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灾难?我们要知道,这都是大是大非的时代。」

上人开示「大是」,如经典中的「如是我闻」,「是」字代表的,就是真理;「我真正体会到,我听到、我看到,都是真理,这叫做大是。要了解是真的道理,我们要身体力行,往这个『是』,真的道理走;方向正确,很自然地,我们所做的一切、所动的念头,无不都是悲智行。」

「还有大非,那就是偏斜的恶,一念之差、毫釐之偏,就失于千里,就会容易走入迷途,不能自觉。」上人强调,会走入迷途,起因不知什么是真理,一失足即能成千古恨,也就是愚痴懵懂。

心口意后应力行 体验真法得欢喜

上人提醒现今社会正值大是大非的时代,差毫釐,就会失千里,故要很坚持我们的方向,对的事,积极做就对了。「假如光是用口头上论,心想好意,不做好事,等于什么都没有。所以一定要心想了好意,还要身体力行,做就对了,去体悟做好事后的欢喜。」

大爱臺新闻报导,同济会带着云林地区一百多位家境清寒的孩子去大卖场,也包括慈济人长期关怀的两位孩子,挑的是扑满;其中被阿嬷隔代教养的小玲说『投钱进去时,内心无比欢喜』。上人强调这种小善,当自己付出一点滴,也会很开心。「小善不为,大善难成,所以要好好地引导人人要勤俭,才有办法。」

上人开示「大是」,「真理」,也要从点滴去体会,体会出来的,很自然就会向前前进。「慈济人就是能辨是非,将点滴匯聚一起,自然就树立了典范;而爱的形象,可以启发人心,广聚福缘,启动爱的效应。」

佛国遣使入经藏 体悟佛在生活中

泰国政府包括教育部、道德文化署等单位,近年来陆续组团来臺湾慈济取经,并将之带回当地身体力行。佛陀皇家大学,亦邀请慈济人进校园撒播大爱环保的理念,且进行环保分类。学生们跟着慈济人分类后,深知环保的辛苦,人人体悟环保须从自己开始。

潘纳空大学邀请慈济人去教手语,带动「敬师礼」;而博仁大学的学生,也跟着慈青投入孤儿院的关怀,见苦知福之余,亦组成了志工队,带动善的效应。上人开示:道理不是那么深,从自己身边举手动足中,就可以做到;是故真理再深奥,也不能离开从心与行动中。

「学佛其实是包含人世间一切的大道理,这些大道理不只是让我们去研究,去说、去写,是要回归人人的身体力行,从最微小的事情开始;哪怕跟地球有关的大道理,也不离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要从身边做起。」

泰国遣团到慈济取经,并落实当地身体力行,上人期盼这样善的生态,爱的力量,能化成了一片效应蔓延到全球,让全球都能有这一分爱心的启动,「就如清流绕在全球,净化人心,那不也就是福满干坤,风调雨顺吗?」

18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1年2月18日 - 守善少欲明明德



善恶效应 斋戒虔忏悔
【证严上人2月18日志工早会开示】


「天天虔诚祈祷,很期待人与人之间把心,智慧的心灯点燃起来,灯灯相传无量灯,人与人之间化解恶缘结善缘。不只是从口头上唱,还要注入于心中,时时刻刻都不放松,我们守护的这一念心啊!」

延续北非『茉莉花革命』效应,同处中东的巴林,民众走上街头示威抗议,导致四个人在政府的镇压中丧生;日本,自元月二十五日起,新燃岳火山持续爆发,喷发大量的火山灰,很多民众撤离。二月十八日的志工早会证严上人开示,看到在这样的天灾,实在是很担心。

动盪纷争大干坤 涤洗自性大忏悔

天灾遇上人祸,世界难安。身居各地的慈济人,却有不少的温馨,在世界的角落释放。「最近天气凉冷,慈济人菩萨行,不忍众生有苦难,用爱的肤慰去做关怀。不管是孤儿院或者是老人院,或独居老人,或穷困清寒的家,所看到的,天下总是还是一片的温馨。」

上人期待这样的温馨也可以是一个效应,能更普遍地在人与人之间互动。「所以常常跟大家分享,我们人要守本分,少欲念,多感恩。这就是为人本,守善根,明明德。假如人人能守在自己的本分里,就不会去越规。」

上人强调要有本分事的人,要自我订下条件,就是少欲念。把自己的欲念减少,还要培养多感恩。「自己有感恩的心,很自然对人人感恩,事事感恩,就处处感恩,是多么美好的社会啊!」

「善恶拔河只是在一念间。我们假如能利益别人,就是最善待自己的。假如只求自利自己,而不利于他人,那就是恶念。」利益别人,或者只顾自己的利益,无非都是自己的内心在拔河,何况人与人之间。「所以要先从自己开始。」

上人开示假如这一念间,自己的善念输掉了,那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就出来了;而假如能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自己拔河善的念头得胜了。所以善胜者社会祥和,天下就会弭灾难。「所以我们的心,时时要有一番忏悔。我们有这样的无明,要好好地跟这无明挑战,时时都要把它消灭掉,唯一的方法就是彻底忏悔,叫做大忏悔。」

法入心田得清净 好话无分旧与新

举台中环保志工卓彩凤,整理回收旧衣时在口袋里发现一包奠仪,将之送到警察局并婉拒了十分之三的奖赏,她以上人开示「清净在源头」,诚正信实,期望把自己的这一念心顾好;李姓失主感动于慈济人的行仪,而将失而復得的钱捐做慈济,并参与环保。上人开示:「这都是好的效应,善的效应就如一股清流,假如这样的清流不断流动,这样的效应就会让我们的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

云林县林内乡,两位单亲家庭的小学生拾获一个皮夹,马上交给警察后亦婉拒奖赏;还有一位靠着老人年金过生活的张姓老先生,在火车上捡到一个年轻人的包包,担心失主的他亦如数交给警察处理;云林另外两位受到慈济人照顾的贫困孩子,获得同济会资助五百元大卖场提货,却不买文具或玩具,而买扑满,为的是存零用钱,去帮助更苦难的人。

台北大安区开杂货店的林秀霞夫妻,双双投入慈济志工,并带动环保道场读「静思语」及《法譬如水》,上人赞叹,这都是社会很好的风气。「我们现在要『入经藏』的时刻,过去我们为众生而付出,做中学,学中觉。我们的佛法是先走入去看到这条路周围的风光,心里明白这样走的方向是对的,修福还修慧,把心敞开了,慧命增长。」

少欲感恩尽本分 接引他人入经藏

「慈济人真的是入经藏菩萨,所以要带动人人入经藏。」上人强调要入经藏还要斋戒,做「大忏悔」,「斋戒当中我们要时时刻刻在反省中,叫做「大忏悔」;就是要让不好的念头不进来,我们清净的智慧不断地增长。」

「忏悔则清净」上人开示:「各位菩萨们,我们真的要守本分,少欲念,多感恩,为人本,守善根,明明德。」上人强调我们要了解人人都有清净的本性。「自己跟自己时时善恶在拔河,善的若胜就是社会祥和,天下弭灾难,都是要我们人人普遍化,为人世间、为地球,当然也是为自己的慧命,所以要时时互相勉励,时时多用心啊!」

静思晨语 - 2011年2月18日 - 225 - 《法华经》世间十大病箭



一句话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听法之后,我们要不断地辗转相教,这叫做弘扬佛法。

佛陀在世时游化人间。前面我们说过了,佛陀他结夏安居之后,离开王舍城,要到摩羯陀国去。在路上走,贤护长者他好乐佛陀可尊敬的德,所以找来五百位的长者在路上迎接。看到佛陀浩荡长的队伍;而且是那么的庄严。长者抬头仰慕,佛陀这种举止动作等等,无不都是能够摄受人心,而起恭敬心,跟着佛陀的队伍走。

佛为贤护长者说,有十大病箭,世间合集,斯苦甚大。

到了落脚的地方,恭敬请教佛陀。佛陀为他们说法,佛陀知道这群五百位长者,总是在这个国家很有影响力,所以佛陀就为他们说了很多人生的苦患。

接下来佛陀又再说:「人生的大患就是不调和,尤其是人人日的生活中,就是有十大病箭,都是在我们的周围。」任何时刻,那一支箭都在等待机会射过来,所以说「有十大病箭,世间合集,斯苦甚大!」箭的意思就是--很快就会伤到我们的身与心。

十种病箭:爱箭、无明、欲、贪、瞋、痴、慢、见、成、坏。

这十支箭,佛陀就说:「一者爱箭。」

爱箭的苦不知道什么时候,瞬间会伤害到我们的身?我们人的心思看到外面的境界,各种形形色色;不论是财、名、利种种的物欲;还有色欲、男女色欲;还有很多种种的爱…只要你一念心起,爱欲的心起,那就如箭穿身。

除了爱譬喻成箭以外,还有无明。二者无明、三者欲、四者贪、五者瞋、六者痴、七者慢,八者见。再来就是「成」及「坏」,这是有十种的箭。尤其是毒箭;尤其是病箭,只要你中了这支箭,你的身心就不调和。 「如是十种」,这十项称为「诸大病箭」,一共有十种。

这十支箭,实在是我们的生活周围,什么时候只要你动一念心,这支箭就是对着我们射过来。很快喔!所以佛陀对这些项目,当然很详细地分析。

大家听,听了之后,人人都提高警觉。这些长者有钱、有名、有地位,根本就不知道,原来他们在这样享受中,有这么多,十支箭在周围,不断地向他们射过来,自己都不知而不觉!在生活中,自己也不断受伤害,自己觉得很悲哀!

想起佛陀在皇宫,能够享受人间的欲乐;他为什么愿意放弃人间的享受,受尽了那么多的苦磨?这段苦行如此立志坚定要修行?到底佛陀的心态是如何?

佛陀的慧眼看这五百位长者有所觉悟;但是内心也有所疑惑,佛陀看得出来。他就开始说:「我也是一样,在享乐中体会到人生。以上所说的无不都是每一个时刻、每一天、每一件事无不都是在消磨身与心。若不赶快觉悟,可能人生、生命就这样消逝在不知不觉中,在不断地造业中,来消磨掉一生的生命。所以我要赶快及时,我欲普令悉得拔除。这些苦难我要赶快拔除;就像日常生活中,十支箭向我身上射过来,我要赶快闪开。除了闪开之外,若有中箭了要赶快拔除;所以我所选择的,是故我乃净信出家,唯有出家,才是真正能够专心求学。」

因为家庭就是在这十支箭里。在世俗人间不只是十支箭,千千万万的箭,都是向着自身而来。所以唯有脱离俗世家庭,才能够专心求取觉悟的道路。所以「专心取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意思就是说--专心追求,求得正知正觉、正觉悟,无上正等正觉的果报。

佛陀对这些长者谈起出家的念头,无非是看到这些长者已经有感受了,人人对世间的事业可以舍了;他也要引导这些人,发心要离苦,要拔除过去的贪、瞋、痴、无明等等…的念头,让他们能够专心入道。这是佛陀对贤护长者及五百人所说的法。

当然,菩萨藏正法经里,有很多方式;不过不离人间生活中。在享乐中隐藏着危机如箭,很快速地会来伤害,这是佛陀对他们说的话。

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

弥勒菩萨在法华会上,弥勒菩萨也就是要引述佛陀在人间,所走过的路,所面对的人,各种阶级的人,佛陀用什么智慧来观机逗教。所以弥勒菩萨他这么说:「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

这是弥勒菩萨要说出佛陀所走过的路,无不都是教化众生。所以这段文说:「我看到的彼土,很多地方;不只是在娑婆世界,还有他方世界。」有多少世界? 「万八千土」。

佛陀走过去的光所照耀,佛光照耀很普遍,所说的「佛光照耀」就是佛陀的教法到普遍的地方,能够使人接触到,照耀了心灵的无明。佛陀的智慧,能够普被在人人的心地,所以说「我见彼土」。彼土,有形的是指万八千世界,无形的就是在座的人人,或是佛陀所遇到的,观机逗教,佛法就已入他们的心了。

所以有「恒沙菩萨」--法有入心就能够发心。我们若能够接触到佛法,真正的法若入心,就能够启发我们这一分觉性;有觉性叫做觉有情,觉悟之后就缘苦众生,这叫做菩萨。有多少?恒沙这么多,比如恒沙那么多,就是无量数了。佛陀的教法能够这么普及,在恒沙菩萨所受种种因缘,不论什么因缘,他就是求佛道。

我们可以看看种种因缘,佛陀于过去无量劫以来,把握机会不离开人群中,无量劫的时间很长,把握机会,他和多少的众生结了缘。所以我们要学佛,就是要学佛陀的大心;我们若能把心门开了,我们就能够体悟。所以佛陀来人间,无非是为了要开示悟入,众生佛知佛见。

佛陀的开示,悟在我们众生,所以这叫做开示。 「开」--在佛陀,将众生的心门启开了;「悟」--在众生,心门开了,光有没有透入我的心中?心门若开,佛陀的慧光就会透进来,透进来指示我们。

世间万事万物、时间如箭一般快速地过去;世间一切的爱、欲等等…造成我们的无明,贪、瞋、痴、慢、疑等等…都是在自己的内心发生,若来外在的外境来伤害自己。一般人都无法想到,唯有佛陀启开我们的心门。当他的智慧照耀进来,才能体会到「原来是这样啊!」这就是悟。

我们体悟之后,我们是不是要将我们的心入法呢?将心入法,我们的心投入在佛法中,平时的生活中,不离开法这叫做「入」。心入在法中,法在我们的生命中利用种种因缘,我们能够再进步,求于佛道里。所以我们日常生活,非常重要!在外面的境界,内心的心境,我们要很用心。

《法华经序品第一》或有行施,金银珊瑚,真珠摩尼,砗磲玛瑙,金刚诸珍,奴婢车乘,宝饰辇舆,欢喜布施。

再说--「或有行施,金银珊瑚、真珠摩尼、砗磲玛瑙、金刚诸珍、奴婢车乘、宝饰辈舆…欢喜布施。」

这些世间的东西真的很多,人所贪欲的,生活饱足之后,还要贪什么呢?还有金银、琉璃等等宝物。

行菩萨道的人,他,就是要布施出去,甚至要布施得很欢喜。这就是表示所见菩萨行施,这就是行于「施」的波罗蜜。要教菩萨法需要六度,六种方法度入众生的心。

六度亦称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要如何去度众生?第一项就是布施。我们要布施,布施能够到彼岸,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

我们要如何才能够入道呢?在这充满苦难,充满了陷阱的这个娑婆世界,随时有那个病箭向我们射过来;随时我们的举止动作,很容易陷入陷阱里。很多事情苦难逼迫,我们大家应该要知苦、厌苦,要赶快从此岸,很险要、很危险苦难的地方,我们要赶快求,求到彼岸。所以我们要借重六种方法,为我们的工具度过彼岸。

从无常、险难的地方,我们要度到永恒安全的彼岸。所以必定要有工具。用什么工具呢?就是借着船,我们要渡过去。

是什么船呢?布施为我们第一道安全的船。这艘船,法如筏者。法就像那艘船,所以用布施的方法,做为我们到彼岸的工具。布施就是法,要先从我们的心,下定决心愿意舍;而且要舍得很欢喜,所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我们行菩萨道的第一步,一定要踏出去。也就是我们所接受的法,要用在我们的身行。

所以佛陀说《法华经》教菩萨法,无非就是要我们起慈悲喜舍的心。所以舍就是施;所以我们时时要接受佛法,我们必定要认清了「舍」,愿意舍,有舍才能离,叫做舍离。我们舍掉我们的一切烦恼,才能够离开种种的苦难。

所以学佛无非要先知道苦,我们就要舍。要舍有种种的法。所以我们要时时生活在法中,法是我们要用心。各位,不要闪失了任何一项有形、无形的动作,我们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135

17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1年2月17日 - 智慧迎节除迷暗



一念如炬 人人心灯能点亮
【证严上人2月17日志工早会开示】


「今天就是元宵节,新春第一个月圆日,人生到底有多少月圆日?的确值得人人彼此祝福,尤其是农历过年后第一个月圆,不过用什么方法庆祝?我们要用很虔诚的心,一念虔诚,上达诸天菩萨龙神听。」

一念之心动三千 心灵声波振三界

佛陀说,一念动三千;古人也说,举头有神祇。证严上人叮咛,佛陀与古人所语,皆是要提醒一念心的重要,「不管善心恶念,起一念恶心,天也会听到……所以我们时时要把自己的心念照顾好,时时刻刻保持心中这一念清净。」

巴基斯坦第二梯赈灾团昨日(16日)返回静思精舍,向上人报告此行的成果,所言所述皆是充满温馨,发放过程平和顺利,更带动起人人爱的感动,「他们昨天在分享,形容好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一片欢乐祥和,而且进出都是有秩序,昨天听到真的很感动!」

此次发放的物资──组合式床垫,是前所未有,上人回想,当时因看见一位刚出生的小女婴,在随家人逃难的过程中,却只能用简单的包覆而放在泥地上的照片,上人不捨,因此在美国慈济志工的研发下,完成此次的发放物资设计。从物资的研发到发放,每个过程,慈济人的尊重与谦卑,在在地感动当地的官员、商界与受灾者。

上人感恩地说,「慈济人给他们的稳定情绪、肯定信心,一举手、一动足都能安定他们,也带动起祥和的气氛……我们连心都带起来了,人人有这一份的爱心,就是一片祥和,点亮了他们心中的灯,这影响是非常大的!」

先民智慧勿流俗 风调雨顺应减碳

点亮无形的心灯,能去除无明恐惧;但有形的天灯,是否真能带来平安?台湾以放天灯、炸蜂砲庆祝元宵节,虽是民间习俗,但以现今的社会环境,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以放天灯为例,天灯是平溪山区的居民,清朝时期为躲避山贼,向山中避难亲属报平安的方法;但如今,高楼林立、通讯方便,再加上天灯坠落时,若是在干燥农田或房舍屋顶,星星之火恐会燎源,因此习俗也要适应现代而有所改变。

上人说,「以前的人以智慧报平安,我们现在也要用智慧,考虑二氧化碳、污染天空……更何况,平溪一夜之中就有十多万人观天灯,清扫的垃圾就增加六吨多,这种制造垃圾、污染天空,同时又很危险!」

内湖护国延平宫攻砲台活动今年起取消,过往十多年鞭炮不断的庆祝方式改为搓汤圆活动,以兼顾环保与节庆团员的意义;而慈济人也改变节庆庆祝的方式,透过沿街拜年、家家户户说好话的方式,既是敦亲睦邻,也是结好缘,更能延续传统民俗的善与美。

上人回想起儿时过往,元宵节是一家团圆搓汤圆、说好话相互祝福的时刻,不仅能增加亲情互动,也增添社会的温馨。上人说,「各位菩萨们,我们真的要復古,復古不是蜂炮,那样危险污染浪费,而是如何来增加人情味、启发智慧。」

心存好念净己心 好话好缘好福报

慈济人无论是在社区或是在医院,将好话带入周遭环境,带动居民与病患们心存好念净化己心,上人说,「运用年节拉近人与人的感情,增加喜气,这才是过节最好的方式!总之,我们过年节的时候,我们人人要先净化自己的心,然后净化人人的心,建立造福的心念,很自然天下福报共振起来,社会就会祥和,天下就消弭灾难。」

上人叮咛,「过年过节很快乐,但是要好好把这念心,过『心年』,也是营造心的年节,彼此时时祝福平安吉祥,心心念念,心声共振诸天菩萨、天龙护法都可以听得到,所以各位菩萨们今年最重要就是『广行环保福满干坤,净化人心风调雨顺』我们要时时多用心。」

静思晨语 - 2011年2月17日 - 224 - 《法华经》解苦灭集求于道



知苦晓了集为因,解苦灭集求于道,人为无明自扰乱。

我们人要:「知苦晓了集为因,解苦灭集求于道,人为无明自扰乱。」

真正我们要知苦,每一天、每一天大家在过日子,我们所接触到的,无论是顺意、不顺意,无不都是在扰乱我们的心,也是同样苦啊!

种种的苦,身外的环境,人人的生态,我们内心自己的感受,到底是内自苦?或者是外的苦?不论是内、外,这苦究竟又是从哪来?

佛陀已经为我们解释了,苦来自于「集」--集了种种内外因缘,所以构成了这个苦。我们知道集,聚集过来,才会成这个苦因的果。所以我们应该要去探讨,到底从无明、烦恼当中聚集了这么多的苦,我们要怎么去灭?所以必定要修于道。

佛陀在人间游化教育,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对机说教,无非就是要解开人人这个心灵所困扰,教导人人怎么样能够让他回归自性的明了。

佛陀的时代,有一回他在舍卫国结夏安居。一个夏安居就是三个月;那三个月后解夏了,他就离开了那个安居道场,带着一群比丘、比丘尼,就再往外游化。

从舍卫国要迁移到摩揭陀国。除了比丘、比丘尼以外,还有国王、大臣,就是闻法虔诚信仰的人,这样很浩荡长的队伍,这样走,走在那个路上。

这当中在摩揭陀国,有一位大长者叫做贤护,他听到佛陀,已经要迁移来到这个地方,他很好仰佛法,他知道能够接受到佛陀的教育,这就是他的福。他就去招一群的长者,合起来共五百人,在摩揭陀国要来迎接佛陀。

浩荡长的队伍这样要到达,他在那个地方,看到远远的慢慢很有庄严,很有次序的队伍这样走来。这五百位的长者站在那边看,果然佛陀他的庄严形态,不用听到说法,自然内心就起了那分敬仰、尊重,而且心地忽然间都清凉了,所有的烦恼、杂念都去除了。只看到这个队伍,只看到佛陀的庄严,自然那个心清净了。

佛陀慢慢一直接近来,这群的长者用最虔诚的心,这样来跪地迎接。佛陀慢慢往前走,他们就随后跟来。佛陀到了快要落脚的地方,这群的长者就赶紧往前来。佛陀坐定了,这群的长者向佛陀膜拜顶礼,向佛说了很多赞叹的语言,将他们的内心看佛的观感。人人说出了,他们那个内心的欢喜;也说出了内心的烦恼,见佛之后那分放下的心境。

佛陀听了欢喜啊,又再加强向这些的长者这么说:「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呢?其实烦恼能够立刻就放下;只要你了解烦恼的起因到底是什么。」开始佛陀就说: 「有十种的事情,让人人自己自扰乱。扰乱了我们的心,自然很多的苦就会集过来。」

身理:生、老、病、死;心理:忧、悲、苦、烦恼、愁叹、轮回,为十扰乱。

自扰乱的就是身体,有「生、老、病、死」四种苦。还有「心理」--「忧、悲、苦、烦恼」以及「愁叹、轮回」。总共有十种的自我扰乱。

上面的「身」与「心」的八项烦恼,带给了我们愁,怕生、怕死、怕老、怕病。又在内心不乱地起伏-「生、住、异、灭这种的起伏烦恼」--知道让我们忧愁。要怎么能够放下?真的是让人悲叹!

这些事情很微细,这个微细的烦恼,带给我们在六道、三途当中这样在轮回,这就是苦的源头。

我们应该要,为灭苦而修行于道。我们为了要灭苦,我们要来修行在这个道。

「道」是什么道?当然我们要奉佛陀的教法,依教奉行。佛陀为我们开辟这条大菩提道,很直的道路、康庄大路要让我们走,所以我们要身心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就是称为「佛子」。

《法华经序品第一》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

接下来的经文就说--「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

「佛子」--就是很虔诚从佛求法,成长我们的慧命,所以称为「佛子」。

我们要成长我们的慧命,我们需要道粮,道粮来滋养我们的慧命;道粮就是法,佛陀所说种种法,我们要把它吸收来,我们要用很恳切的心,我们要来求佛法。佛法若有入心,我们还要再身体力行,所以要修种种行。

法若是有入心,我们依教奉行,不是只听了就略过;听了要入心!不是只囤在心里而已,我们还要显于行;我们还要身体力行,这样叫做「修种种行」。

修种种行是为「求无上慧」--我们所要追求的是无上的智慧。我们每天都在听,无非就是要怎么去除烦恼;要去除烦恼,要追求烦恼的源头。好像每天都在听,但是我们的烦恼去除了没?我们得失的心,还有没有?人我还有是非吗?我们自己自问,若是还有,那就是法不断地漏掉了。所以听法之后,智慧若不成长,就是我们的法漏掉,所以我们不断要追求无上慧。

因为有这样在精进的人,愿意修种种行;有这个精进的心,在求无上慧,这样的人,佛陀就「为说净道」。

就像贤护长者带五百位来迎接着佛,光是见佛他们就起了精进心。佛陀看到他们这么的精进,他就为他们说烦恼的源头,来自于十种,扰乱我们自己的心。这就是佛陀他对弟子,只要有心要求,他会用心去分析。

所以意思就是说,所见佛「为三界内之菩萨,说无上菩提之清净道」--佛陀他要对机说法,是为了还在三界内的菩萨。

前面说过了,佛陀他要讲《法华经》,就是去掉了自利。那种小乘、声闻、缘觉,他要鞭策他,让他回小向大;从那个小把它去除,要让他回向到大乘的程度。所以现在大乘的经典,他就是为三界内,要发菩萨心的人,来讲菩提清净的道。所以要为这些,求无上道的人来讲说,所以「求无上慧」,佛陀就为他讲清净法。

「小乘」就是还有「私我、自利,执着在我自己要怎么去断烦恼」;执着在「我自己怎么样能够心清净」?

我们人人都要求心清净,但是自求自利,还是仍有烦恼在。所以必定要在人群中,才能够透彻人间苦的根源。我们看别人在起烦恼,我们才能够去了解到--「这个烦恼若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怎么样去无争?要怎么样能够让它放下?」其实这必定要在人群中。

不就是说,「无量法门,悉现在前」,你若没有进入无量群众中,你看不到无量法门。所以无量的法门在人群中,我们去体会之后,我们才能够智慧悉现于前。

所以说起来,真正修无上道,或者是无上慧,必定要去除自我、自净。不是只有这样而已,一定自净、人净;人净才能够自净。要如何才能够平安?人人平安我们就能够平安;人人不平安,我们要怎么平安呢!我们要求人人平安,我们就要求天下无灾难,这才是真正彻底解决了那个苦难的根源。

佛陀要教我们的,就是要去小向大。所以有一句话,叫做「回小向大」--把这个小;求小乘的人把他转过来,向于大乘。所以《法华经》最重要的,就是要「弃权显实」--「把过去的方便法,你怎么修,心会清净,虽然那个法很好,不过,你不如怎么样来清净大众,让我们的心同时也清净。」所以这叫做,转小来成为大。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清净道。

佛为说清净道,开始要来说清净的道理,就是将我们的心来清净,能够体证到般若。般若就是智慧,这个智慧要到达不生不灭,但是不生不灭的智慧,要从妙有中,去起良能的作用。

所以不是只有空而已,空也是偏一边。光是求,我要怎么了脱生死,只是这样也是偏一边。所以我们要在那个空、无上慧,我们发挥在那分妙有。妙有,运用不执着的智慧;不执着的智慧,能够转在妙有里面。

有这个妙有,人间才有这样种种的形态。再用智慧投入世间所有的形态,将世间所有的形态那个执着,转回来,用在清净的妙慧。这样叫作「圆融」,这也叫做「圆觉」。所以这是这段的经文的意思。

文殊师利,我住于此,见闻若斯,及千忆事,如是众多,今当略说。

接下来就说--「文殊师利,我住于此,见闻若斯,及千亿事,如是众多,今当略说。」

这个「我住于此」是谁?弥勒菩萨。因为在法华那个道场中,人人不知道佛陀,他入定放光,到底有什么微妙的法?大家无法体会。

大家还记得,弥勒菩萨来启机,找当机者。当机者是谁?那就是文殊菩萨。他请问文殊菩萨,所以引出了上面的经文。

弥勒菩萨先说:「我过去我知道佛,是这样…这样…来的。文殊菩萨我已经了解,佛陀是我所看到的,我所听到的就是这样…但是还有很多,要请文殊菩萨,你要来向大家解释。」

「若斯」就是前面说过的,「及千亿事」还有很多。所以这是弥勒菩萨,要请文殊菩萨所说的教法,这是一种的启机与当机者,在那个地方,那个境界。

各位,我们学佛,要像弥勒菩萨这样的发心,虽然我们已经大概知道,这个法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佛陀为什么来人间,在人间对人间说法,他所对机的,用什么方法来逗教。弥勒菩萨慈悲,其实他什么都知道,只是要让大家更加坚定信心;所以就尊重文殊菩萨,请文殊菩萨,来为大家解释。这是上面这段经文的意义。

我们人人日日生活中,不管是对境、对事、对人、对物,无不都是在为我们说法,都有很充分的法在里面。

之前不是和大家分享过了--「宇宙万物之间,无不都是含藏着真谛。」我们的心,若能够用心对境,不管什么样的境界,无不都是微妙法。所以请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133

16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1年2月16日 - 宏观大地生态



法譬如水 忏悔洗自性
【证严上人2月16日志工早会开示】


「真的是来不及啊,来不及啊!」看到攸关人类存活最切身的生命之泉──水资源,在地球上日渐干涸枯竭,仅存之水也面临污染危机……,16日志工早会证严上人提醒人人应深切觉悟与忏悔,唯有忏悔始能洗涤人心,以忏悔法门来度人世间。

生命之泉濒枯竭 忏悔法门度众生

「地球上没有水,还可以活人吗?人要活在人间,能没有水吗?看到大地的水资源这样不断的干枯,不断被污染,这就是危机,这危机和我们无关吗?我们能不提高关怀的心吗?」上人说,我们应该及时如法修行,不只是要修行要觉悟,还要度化人间,向内自心自问,向外多探讨关心危机重重的地球,这就是内修外行;对自己要觉悟,对别人要度化,现在不应该还沉迷不悟。

人与大地都是共生息,但是人类的贪婪享受、需索无度,加上漫无止境的工业开发毒害水眽,在在都是污染大地水资源的主要源头。上人提醒,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我们应该要忏悔,还要大大的忏悔,唯有大忏悔才能把自己的心,人人的心好好洗涤;人类的心得救,才能救世界大地,以忏悔的法来度众生。

「我们真的不能再蒙着眼睛过日子,我们要睁开眼睛看世界,不要只活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只想着自己的生活方便与自己的享受,我们要关心大地生态。」

纵欲贪婪尝苦果 觉悟反省断迷茫

举报导实例,全球各主要河流,都面临迫切性的危机。南美洲亚马逊河,原本一望无际的广大雨林,是人类新鲜氧气的主要来源,并且吸纳地球上生物排放的二氧化碳。然而,亚马逊河正面临史上最干涸的状况,河道上飞尘漫漫的景象令人心惊。河水干涸,表示上游缺乏雨水,广大茂密的雨林连带受影响,恶性循环之下,地球温室效应更形恶化。

上人忆及,三四十年前行脚台湾各地,经过大桥往车窗外看出去,都可以看到河流溪水,看到了河水很浑浊的时候就知道山上在下雨,看到水流清澈也知道上游清朗天气。但是如今,除非下雨天,流下来是很污浊的水,天晴了却已看不到清澈的河流,近一二十年来都是这样,令人忧心忡忡。

「这都是人类所造成的,人类不断开发与大地争,大自然不断被吞食掉,雨林长期被破坏,长期干旱缺水,消失的雨林不再吸收二氧化碳,反而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亚马逊雨林被称为『世界之肺』,上人感嘆,有如人的五脏六腑,仰赖肺部吸收与净化,但是,现在『世界的肺部』已被严重伤害了。

再举南亚国度孟加拉,首都达卡的柏利康加河,长年来千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全都仰赖这一条『生命之河』,但水量也日益枯竭 ,黑如墨汁的河面上佈满漂浮物与家庭排泄物,居民经过纷纷掩鼻,却见贫困孩童水中嬉戏。

上人怜悯感嘆:如同《法华经》中,佛陀所说的『三界如火宅』 ,整座的豪宅已经旧了、败坏了;而且四面都是火一直在烧,傻傻的孩子还在里面作乐。 「看到这条河,就看到世界如火宅一样,人还是那样的无知,众生可怜还是在迷茫中,我现在的心里也是一样……」

粮食危机迫眉睫 声声警示来不及

除了亚马逊河、柏利康加河,位在西亚的死海,专家早已警示即将枯竭,原因在于注入死海水流的约旦河,因为上游各国拦河取水,让这条孕育文明、基督教徒心中的神圣之河面临断流危机。

人类的贪求享受不断开发,美其名都是说责任,但人类生活要靠农业,却又放任农地闲置荒废;而水能滋养五谷杂粮,提供人类粮食,如今水资源日益枯竭,上人忧心将引发后续粮食危机,人人应提高警觉,并觉醒觉悟。

上人开示:「总之,每一天所看到的世界生态令人担心,但光是担心是无用的,我们要积极,要入经藏,『经者道也,道者路也』,我们要身体力行,要及时净化自己的心,还要更积极把法注入人心,所以需要我们多用心!」

静思晨语 - 2011年2月16日 - 223 - 《法华经》知苦灭苦修行于道



人生世间,我们就是在长久轮回中,不知经过了多少的轮回,我们都是不觉而不知。生死轮回,真的是长久无期!

这是我们凡夫对于过去的,我们都不知道--过去生中,到底我们已经有多久了?而且在现在的人世间,我们是不是都能够了解世间是苦?光是这一生对自己的生活,或者是周围的人间,我们是不是有去用心注意?

这是一个堪忍的世间。堪忍就是苦,苦要能堪得忍耐,才能够住在这个世间。偏偏就是众生不知苦,所以甘愿在这个生死轮回中。

若是知道苦,要忍耐下去,但是也要有觉悟--觉悟这一世的忍耐,要忍耐得为来世有目标。所以人人要抱着那分觉悟的心,要立志修行。

佛陀四十几年间为我们说法,第一个转法轮,初转法轮,以知「苦」为先。将这个苦的道理先为我们分析,无非就是要让我们知苦。我们若知道苦,我们才懂得要去求道。所以四圣谛说「苦、集、灭、道」--也是要先知道苦的源头,才能够行于「道」。

我们上回也说过了「集」。知道集了种种人世间,很多的无明烦恼造作,让整个世间社会人群,人伦道德全部混乱掉了,这是集--集来了很多的业力。知道了,但是要赶快修行于道。

我们既然要灭这个苦难,我们要修行于道--「八正道」。我们要知道苦,若不知苦,我们就不会想要去灭,所以我们应该要先知道苦;知能厌苦,知道我们才会讨厌这个世间,不要再来了。既然不要再来了,那要怎么办才能够不再来?你就要去灭除再来的源头。

在长久轮回中,经历受苦,生死轮回求出无期,怎能不居安思危,厌离生死轮回。

所以我们要从「因」开始,我们要去了解生死轮回。我们若一堕落,真的求出无期。

自古以来,就已经有很多人精进于佛法,能够了解过去就是宿命通。已经了解--了解过去的人生怎么来,这一世要怎么修;就是不断追求,长远的觉道。

就说起了在过去,古时代在厥宾国,有一位修行的圣僧,已了解了生死;他还是不断精进在求真正能够解脱。光是了解还不够,真正要求得解脱。这位叫做「只夜多尊者」。

他已经了解了,过去五百世中的宿命。在这当中,南天竺有两位比丘同修,他们一直就向往着这位尊者的德--修德很崇高。这两位同修者互相邀约,所以从南天竺出发,经过很远的路,来到厥宾国。

很辛苦、很不容易已经到达了,找到尊者所修行的地方,但是这座山这么大,这么宽阔,要到哪里能够找到尊者所修行那个地点呢?

在那当中,在山的下面,看到一位形态又黑又瘦,看起来是很憔悴,不过好像很有精神的人,赶紧去问他。原来他在那个地方,是用柴在生火。他们就赶快去问他说:「这位修行者,请问,有一位尊者所居住的地方…这位尊者,你认不认识他?」他就说:「你是要找谁?」

他们就问:「就是要找只夜多尊者,这个人你认识他吗?」这位在那里以柴生火的人,就跟他说:「我认识他。」「请问他住在哪个地方?」他用手一指山的上面,说:「第三个洞窟就是他住的地方。」「噢,感恩喔!」这两位修行比丘,赶快往那个山窟走去。

要爬山很累,有一段距离。等他们到达时,第三个洞窟外面有一个人,这个人原来就是刚才在山下,烧柴生火的人。

这二位比丘,看到明明就是同一个人,刚才在山下,我们这么辛苦,好不容易才走到山上,怎么他比我们早到?

其中一位比丘,他沉思稍微想一想,恍然大悟:「这位一定就是只夜多尊者!」所以二个人赶快用很恭敬的心到这位修行者的面前,叩头、顶礼、膜拜就说:「尊者,原来你已经是得道,你已经有这神通。你既然得了这神通,你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在那里烧柴生火呢?」

这位尊者他的形态庄严,虽然人很瘦,却是眼光发亮起来。他听这二位这样问他,他就慈祥地这样对他们说:「虽然我现在是,你们认为我已经有神通,虽然要供应给大家热水不是很困难;不过我若想起过去五百世中,那种堕落受苦难,我宁可用我的手脚,当作柴、当作火,这样来供养众僧,能够了脱我的生死我也甘愿。」

过去的五百世中堕入狗的身形,尤其是这当中,受尽了饥饿、苦难。尤其在这当中五百世中,只有两次得到吃得饱的机会。

他就说:「有一次是,有一位喝醉酒的人,酒醉之后他所吐出来,那些肮脏的东西。我去吃了,这一回我吃得很饱,但是是很肮脏、污秽的东西。」

「另外再一次,就是在一个乡村里,一对的夫妻,先生、丈夫去田里工作,他的太太在家里煮饭。饭煮熟了太太出去外面,我利用机会,去偷吃她锅子里面的饭。我是吃得很饱、很欢喜,但是那个锅子的口就是比较窄,我头要伸出来,伸不出来了。这当中就是先生回来了,头在锅里跑不掉;这位先生一气之下,拿刀往我的头斩断了!这是我吃得很饱,付出的代价,苦不堪。」

在说过去所受在畜生道中,受到饥饿的苦难,不只是心惊,还很痛苦。流着眼泪诉说过去。

这二位比丘,听了之后他们也是很慨叹,互相这么说:「说不定你和我过去生,也经历过这种的苦难。我们都忘掉了!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虽然我们现在生之为人,我们能够得遇佛法,我们能够来修行;虽然我们现在是平安,如我们的心意,在修行中能够求法,我们难道能够不好好地来思考,是过去我们造过什么样的业?堕过什么苦难的地方?或者是未来我们的业未尽,还是在生死三途里面?都说不定。」

所以我们要赶快厌离生死轮回,我们要提高警觉。不管是今生、过去,或者是未来,我们到底苦在哪里?好好去追究,就能够得到不生不灭。

什么不生不灭?心!我们的心,不要在烦恼中得失。有了得失就有烦恼;我们若没有得失,心理就没有生灭。

因为我们的心,都是在生、住、异、灭中,不断在生死轮回。心灵的生死就是生灭相,所以我们要提高警觉--「要怎么样能够让我们的内心能够解脱?到底未来,我们怎么能够解脱生死?不如求在现在,平常没有得失烦恼,我们的心里能够很快就解脱。」

我们听到已经是得道的尊者,他还在很担心、担心、担心他是不是能够了脱生死。虽然得神通,是不是能够完全断除生死?能够了脱呢?我们应该借前人来让我们警惕。

所以我们要厌老病死,若能够这样,佛陀永久都是住在人间。

因为法留人间,佛法不断在教育我们,「为说涅槃,尽诸苦际」。我们若能够依教奉行,信奉佛陀所教法,这样心就能够无生无灭。这就是我们要修行,现在要赶紧把握。

《法华经序品第一》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

下面再说:

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

前面就说知道苦之后,懂得要追求佛道;佛的教法为我们分析,让我们的心能够了解,我们就能够尽苦难。

又再「若有人曾供养过佛」--意思就是说,过去生中,还是修行与佛有缘,还是能够供佛。像这样他所供养,他修行只有一个志愿,就是求圣法。

这种供养佛不是要求福,是要求怎样能够了脱的法,像这样的人就「为说缘觉」。这种的根机,佛陀就为他说缘觉的法。

「缘觉」就是为说「因缘法」。 「缘觉」一般就是生在还没有佛出世的时间。

所以常常说:「我们人人都有本具佛性,只是我们凡夫心迷、性埋了,埋在无明的下面!所以我们就是迷茫掉了,所以我们不知不觉。」

其实既然人人本具佛性,过去生若有供养佛,听闻了佛法之后,过去的烦恼一直淡薄了;再来生时,无佛出世这个当中,他能够说从天地四季轮转变化,去用心思考,一直到人生:生、老、病、死,他不断去思考生怎么来的?这当中能够体会了十二因缘法。

所以佛陀讲十二因缘,就是为缘觉,能够去觉悟、独觉。不管是天地的四季变化,或者人的生死四相,他能够去追究到。从一念无明开始,缘识、缘行、缘名色,这样不断不断一直缘下去,还是不离开生、老、病、死。再轮回回来又是无明;再又再一直缘下去…这就是佛陀为说缘觉的法。

我们若要求圣法,我们要追究到人怎么来?人生在大地,和大地四季轮转息息有关。所以常常说「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同样都不离开,在这个因缘法的里面。

所以,各位学佛,我们要好好把心静下来。

我们过去有福,我们过去与佛有缘,说不定我们也有曾供养过佛,所以我们有福。现在我们能够出家,我们能够修行,我们应该在这个因缘法,我们应该要用心--从天地万物,一直到我们人的身体生老病死;当中的人与事,我们不要粗心大意。

所以我们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131

15 February 2011

人间菩提 - 2011年2月15日 - 为天下事负责任



静心潜思 持法心洁
【证严上人2月15日志工早会开示】


「天天都说早!但是每一分秒钟的过去,转一个眼,又要说:『午安!』『下午好!』时间秒秒飞过去,令人感觉到紧张,所以要人人自我把握啊!」二月十五日志工早会,证严上人如是说。

净心浸思练其心垢 譬如磨镜垢去明存

二月十四日,台北市临沂街一栋楼房起火,一户人家怆惶逃出后一无所有,慈济人及时予以肤慰,继之提供棉被安身,上人开示大火无情,可是人间总是有爱,只要有慈济人遍布在天地之间,一切都温馨。

「静思法脉勤行道,『静思法脉』在人世间护持着佛陀的教法;我们开启了慈济宗门,就是要走入人群;而慈济人共同一个法门,就是要持法清洁,要好好地保护这一念心,不让一点无明沾污到我们的心灵;要立志志在安静,也就是《无量义经》所说的淡泊。」

现今人间多求,却总是不足。综观有些大企业家,不断地开拓世界企业,称之为「责任」,上人强调我们真正的责任是天下大事,匹夫有责,「责任用在对的地方,就对人世间有利益,假如差之毫釐,美其名的责任,会很令人感慨哦!」

是故修行者,就要有修行的心。上人开示:「修就是修心养性,行就是端正行为,把身心安住好就是修行。人间最重要的就是要「净心浸思,练其心垢」,好好地把心静下来,将它浸在法水里思惟。」如同磨镜一样,要下功夫把镜面的尘垢磨掉,正如心镜要好好地磨净,一分晶莹的镜面就会展现出来,一分尘埃就会净除掉,上人强调慈济最要下的功夫,就是锻鍊自己的心,预防外境的尘垢来沾染。

见证慈悲养护善根 人间菩萨度有情人

「我们也真正的要体悟万物若幻,会合于离,如幻如泡影的幻景。」举同一个空间,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人事物变化,上人开示:「我们的境界时时刻刻都在移转,不断的在迁徙,会合总是有离别的时候。所以我们会聚在一起的时刻,就是彼此要勉励,互相要鞭策,让我们的慈心悯世间;因为世间的人都是愚昧、愚痴。」

上人强调,责任,就要承担起了如何我们彼此自觉,再互相觉他。我们所了解到的法要真正的入心,然后还要法向别人勉励,让人人能了解这样的法。「所以见证慈悲护善根,互爱互助启美善,佛法在人间,都在生活中。」

上人叮嘱慈济人要练的、要知道的,就是慈悲等观。那无分高低,没有贫富差别,教富为仁,做富中富人。而富有之人除了布施外,更要勉励他们「加行」,上人开示:「加行,还要增加,还要让他有加行道,身体力行亲自去见苦长养慈悲。没有投入人群中,没有看到苦难人,这一分的慈悲要长养起来就比较困难。」

进一步地,上人再开示若看到穷困的人,也要济贫教富成贫中富人,让他的心淡泊人生、安贫乐道,让穷困的人生也有力量可以帮助人。「所以我们这个慈济宗门,人人都会运用悲智,都会珍惜寸光阴,珍惜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不论在哪一个国度,身处那个空间里会紧紧把握时间,人间菩萨度有情人。」

「慈济人都很把握时间,在任何一个空间发挥,遍及大地勤耕种植;如人间农夫一样,布善种子,扶疏增长;看到了种子人生,再好好地把它牵引,让它更为种子,一粒种子可以生无量数。」

时空迁徙广修方便 点滴累积匯聚成海

新旧年交接之际,不仅仅臺湾,今年海外总计三十六个国家慈济人用心推动264场次岁末祝福,总共接引约三十一万人送旧迎新,并回归「竹筒岁月」,匯聚很多人的点滴爱心,成一个普天之下救人的力量。正如欧洲的荷兰,当地社区会集了一百六十多人参与岁末祝福,将「竹筒回娘家」,现场充满清脆欢喜声。一位荷兰先生表示2010年曾到过台湾,见证慈济人一年的时间里,踏上了不同的国度去肤慰与援助,理解了点滴能入功德海,所以响应「竹筒岁月」。

而从四十五年前的台湾,响应到了现今的荷兰,亦有英国、泰国、斯里兰卡、智利、瑞典、歌斯大黎加、赖索托及南非祖鲁族志工菩萨,善用竹筒在穷中帮助穷人。上人赞叹南非志工菩萨们,堪为「贫中之富」的典范。「这一群人,他们的竹筒也不输于富有国家,再穷也是天天投零钱下去,每一年累积起来也很有份量。」

小钱做大事!上人开示普天之下我们人人心若向着善,希望布善种子在大地的每一个空间,都是需要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不分国度。「因为普天之下共一片大地,所以大地上的人,人人能负起了责任,往对的方向,就是为天下事负责任,就是人间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