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February 2011

静思晨语 - 2011年2月16日 - 223 - 《法华经》知苦灭苦修行于道



人生世间,我们就是在长久轮回中,不知经过了多少的轮回,我们都是不觉而不知。生死轮回,真的是长久无期!

这是我们凡夫对于过去的,我们都不知道--过去生中,到底我们已经有多久了?而且在现在的人世间,我们是不是都能够了解世间是苦?光是这一生对自己的生活,或者是周围的人间,我们是不是有去用心注意?

这是一个堪忍的世间。堪忍就是苦,苦要能堪得忍耐,才能够住在这个世间。偏偏就是众生不知苦,所以甘愿在这个生死轮回中。

若是知道苦,要忍耐下去,但是也要有觉悟--觉悟这一世的忍耐,要忍耐得为来世有目标。所以人人要抱着那分觉悟的心,要立志修行。

佛陀四十几年间为我们说法,第一个转法轮,初转法轮,以知「苦」为先。将这个苦的道理先为我们分析,无非就是要让我们知苦。我们若知道苦,我们才懂得要去求道。所以四圣谛说「苦、集、灭、道」--也是要先知道苦的源头,才能够行于「道」。

我们上回也说过了「集」。知道集了种种人世间,很多的无明烦恼造作,让整个世间社会人群,人伦道德全部混乱掉了,这是集--集来了很多的业力。知道了,但是要赶快修行于道。

我们既然要灭这个苦难,我们要修行于道--「八正道」。我们要知道苦,若不知苦,我们就不会想要去灭,所以我们应该要先知道苦;知能厌苦,知道我们才会讨厌这个世间,不要再来了。既然不要再来了,那要怎么办才能够不再来?你就要去灭除再来的源头。

在长久轮回中,经历受苦,生死轮回求出无期,怎能不居安思危,厌离生死轮回。

所以我们要从「因」开始,我们要去了解生死轮回。我们若一堕落,真的求出无期。

自古以来,就已经有很多人精进于佛法,能够了解过去就是宿命通。已经了解--了解过去的人生怎么来,这一世要怎么修;就是不断追求,长远的觉道。

就说起了在过去,古时代在厥宾国,有一位修行的圣僧,已了解了生死;他还是不断精进在求真正能够解脱。光是了解还不够,真正要求得解脱。这位叫做「只夜多尊者」。

他已经了解了,过去五百世中的宿命。在这当中,南天竺有两位比丘同修,他们一直就向往着这位尊者的德--修德很崇高。这两位同修者互相邀约,所以从南天竺出发,经过很远的路,来到厥宾国。

很辛苦、很不容易已经到达了,找到尊者所修行的地方,但是这座山这么大,这么宽阔,要到哪里能够找到尊者所修行那个地点呢?

在那当中,在山的下面,看到一位形态又黑又瘦,看起来是很憔悴,不过好像很有精神的人,赶紧去问他。原来他在那个地方,是用柴在生火。他们就赶快去问他说:「这位修行者,请问,有一位尊者所居住的地方…这位尊者,你认不认识他?」他就说:「你是要找谁?」

他们就问:「就是要找只夜多尊者,这个人你认识他吗?」这位在那里以柴生火的人,就跟他说:「我认识他。」「请问他住在哪个地方?」他用手一指山的上面,说:「第三个洞窟就是他住的地方。」「噢,感恩喔!」这两位修行比丘,赶快往那个山窟走去。

要爬山很累,有一段距离。等他们到达时,第三个洞窟外面有一个人,这个人原来就是刚才在山下,烧柴生火的人。

这二位比丘,看到明明就是同一个人,刚才在山下,我们这么辛苦,好不容易才走到山上,怎么他比我们早到?

其中一位比丘,他沉思稍微想一想,恍然大悟:「这位一定就是只夜多尊者!」所以二个人赶快用很恭敬的心到这位修行者的面前,叩头、顶礼、膜拜就说:「尊者,原来你已经是得道,你已经有这神通。你既然得了这神通,你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在那里烧柴生火呢?」

这位尊者他的形态庄严,虽然人很瘦,却是眼光发亮起来。他听这二位这样问他,他就慈祥地这样对他们说:「虽然我现在是,你们认为我已经有神通,虽然要供应给大家热水不是很困难;不过我若想起过去五百世中,那种堕落受苦难,我宁可用我的手脚,当作柴、当作火,这样来供养众僧,能够了脱我的生死我也甘愿。」

过去的五百世中堕入狗的身形,尤其是这当中,受尽了饥饿、苦难。尤其在这当中五百世中,只有两次得到吃得饱的机会。

他就说:「有一次是,有一位喝醉酒的人,酒醉之后他所吐出来,那些肮脏的东西。我去吃了,这一回我吃得很饱,但是是很肮脏、污秽的东西。」

「另外再一次,就是在一个乡村里,一对的夫妻,先生、丈夫去田里工作,他的太太在家里煮饭。饭煮熟了太太出去外面,我利用机会,去偷吃她锅子里面的饭。我是吃得很饱、很欢喜,但是那个锅子的口就是比较窄,我头要伸出来,伸不出来了。这当中就是先生回来了,头在锅里跑不掉;这位先生一气之下,拿刀往我的头斩断了!这是我吃得很饱,付出的代价,苦不堪。」

在说过去所受在畜生道中,受到饥饿的苦难,不只是心惊,还很痛苦。流着眼泪诉说过去。

这二位比丘,听了之后他们也是很慨叹,互相这么说:「说不定你和我过去生,也经历过这种的苦难。我们都忘掉了!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虽然我们现在生之为人,我们能够得遇佛法,我们能够来修行;虽然我们现在是平安,如我们的心意,在修行中能够求法,我们难道能够不好好地来思考,是过去我们造过什么样的业?堕过什么苦难的地方?或者是未来我们的业未尽,还是在生死三途里面?都说不定。」

所以我们要赶快厌离生死轮回,我们要提高警觉。不管是今生、过去,或者是未来,我们到底苦在哪里?好好去追究,就能够得到不生不灭。

什么不生不灭?心!我们的心,不要在烦恼中得失。有了得失就有烦恼;我们若没有得失,心理就没有生灭。

因为我们的心,都是在生、住、异、灭中,不断在生死轮回。心灵的生死就是生灭相,所以我们要提高警觉--「要怎么样能够让我们的内心能够解脱?到底未来,我们怎么能够解脱生死?不如求在现在,平常没有得失烦恼,我们的心里能够很快就解脱。」

我们听到已经是得道的尊者,他还在很担心、担心、担心他是不是能够了脱生死。虽然得神通,是不是能够完全断除生死?能够了脱呢?我们应该借前人来让我们警惕。

所以我们要厌老病死,若能够这样,佛陀永久都是住在人间。

因为法留人间,佛法不断在教育我们,「为说涅槃,尽诸苦际」。我们若能够依教奉行,信奉佛陀所教法,这样心就能够无生无灭。这就是我们要修行,现在要赶紧把握。

《法华经序品第一》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

下面再说:

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

前面就说知道苦之后,懂得要追求佛道;佛的教法为我们分析,让我们的心能够了解,我们就能够尽苦难。

又再「若有人曾供养过佛」--意思就是说,过去生中,还是修行与佛有缘,还是能够供佛。像这样他所供养,他修行只有一个志愿,就是求圣法。

这种供养佛不是要求福,是要求怎样能够了脱的法,像这样的人就「为说缘觉」。这种的根机,佛陀就为他说缘觉的法。

「缘觉」就是为说「因缘法」。 「缘觉」一般就是生在还没有佛出世的时间。

所以常常说:「我们人人都有本具佛性,只是我们凡夫心迷、性埋了,埋在无明的下面!所以我们就是迷茫掉了,所以我们不知不觉。」

其实既然人人本具佛性,过去生若有供养佛,听闻了佛法之后,过去的烦恼一直淡薄了;再来生时,无佛出世这个当中,他能够说从天地四季轮转变化,去用心思考,一直到人生:生、老、病、死,他不断去思考生怎么来的?这当中能够体会了十二因缘法。

所以佛陀讲十二因缘,就是为缘觉,能够去觉悟、独觉。不管是天地的四季变化,或者人的生死四相,他能够去追究到。从一念无明开始,缘识、缘行、缘名色,这样不断不断一直缘下去,还是不离开生、老、病、死。再轮回回来又是无明;再又再一直缘下去…这就是佛陀为说缘觉的法。

我们若要求圣法,我们要追究到人怎么来?人生在大地,和大地四季轮转息息有关。所以常常说「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同样都不离开,在这个因缘法的里面。

所以,各位学佛,我们要好好把心静下来。

我们过去有福,我们过去与佛有缘,说不定我们也有曾供养过佛,所以我们有福。现在我们能够出家,我们能够修行,我们应该在这个因缘法,我们应该要用心--从天地万物,一直到我们人的身体生老病死;当中的人与事,我们不要粗心大意。

所以我们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13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