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January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1月29日- 修六和敬 得自在力



我们人要互相尊重,我们若能是敬重别人的人,这个人一定是永远被尊重的人。时时我们的心态,若抱着感恩尊重,这样的人就是自爱敬他的人。想想我们若人人懂得自爱,这个人必定懂得敬重别人;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心中有感恩心,才会去尊重他人。其实尊重他人,实在是尊重自己。人生本来就是要互相尊重、互相爱了。

所以我们常常说口要说好话、意要发好愿、身行要做好事。我们的心要开阔,尊重他人,感恩心;这就是常常慈济人用在日常生活。我们知道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这个时间天主教、基督教在这个时候,都在报佳音。慈济人不分宗教;几年来我们的慈济人,都去到南加州一所教堂帮助修女,如何在他们那个村庄报佳音,去帮助他们送礼物。

尤其有两位修女年纪大了,都八十几岁了,她们无法到家家户户去劝募耶诞节的礼物,慈济人就马上扮演圣诞老公公。我们就搬一些礼物去,由修女陪同圣诞老公公,一户一户去送礼物报佳音,总共有两百户,在那个村庄里。

看,这就是心胸开阔。慈济人,当然大家知道我们都是佛教徒,但是我们没有分别你是基督教、他是天主教、我是佛教、他是回教。没有,我们没有分别。同样哪一个地方有需要,那个地方我们就投入,去帮助、去陪伴、去付出,这也是敬重他人。所以像这样无私的爱,不断付出、敬重;你想,这样的人,难道不会被人尊重敬爱吗?

人生本来就是要互相感恩尊重、自爱敬他。若能如此,这个世间就人人互爱互敬了。所以我们学佛,就只是要学一样――把心开阔;还要再增加这分时时感恩,对人人尊重,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地方。

所以接下来这段忏文,就这么跟我们说:于众僧中,修六和敬;得自在力,兴隆三宝;上弘佛道,下化众生。

我们在僧众中,我们在大众中,我们既然修行,也是入寺门中、在丛林里修行,我们更要以身作则。我们要修六和敬,我们若能修六和敬,我们才能够自己得真自在。人生,我们的心起起落落;欢喜时发心修行。丛林、伽蓝圣地,不会分别什么样的人,只要他起好心、立好愿,想要修行,人人都能来修行,佛陀在世时就是如此。何况现在,但是既然发心来了,我们就要很自在;若是在人群中自己不得自在,那就很辛苦了!

如何才能自在?就是要与人和、与人敬,不是叫别人来尊重我们;叫别人来和我们。不是!我们要先去和别人、敬重别人,自然人家就敬重你,自然人家就和你,这样就能够自在了。自在就是去除了挂碍的心,我们就是要心中没有挂碍,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要能够很自在。过去就好了,我们要善解、要包容;我们要很知足,若能够如此,就能得自在力。

三宝,在佛法中我们也是三宝之一。我们要如何弘扬佛法?佛陀的典范,我们要时时去学他;佛教的教育,我们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己自庄严身心。我们的身行、我们的行为,身口意三业,我们若不好好自我把心建立得很好,我们的行为就会偏差;行为若偏差,让人看到的,感觉到出家也不过如此!

在丛林里也不和,在修行中也互相计较,他也无法善解、无法包容,你想,这样的佛法,要如何推动到社会上呢?所以我们若要「兴隆三宝」,还要「上弘佛道、下化众生」,若不先建立好自己,要如何去引度他人?所以我们必定要在僧众中修六和敬。

六和敬包括了:一、身和同同住;二、口和无诤;三、意和同悦;四、戒和同修;五、见和同解;六、利和同均。

这应该大家都看得懂,身就是在做事。丛林中大家分配职事,我们既然分到职事,我们的动作一定要和。所以我常常说:合心人家看不到,和气就是在动作中;彼此之间身和,不论是我们的表情、我们的动作等等,就是在我们身上。所以身和才能人人恭敬、互相尊重。

你若与人不和,身若不和,行为也与人不和、做事也与人不和,如何能住在一起呢?所以要住在一起,就是要让人看得到的都很和气;看不到的,则要很合心。所以合心和气,这样才能同住。而且「口和无诤」,我们说话要很小心!不要很随性,我想要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我的习气!

是的,修行就是要修掉你的习气;说话要很小心,开口动舌,在十恶业中,口业就占四分了!所以我们修行,哪能不用心在口说话呢!我们若能互相尊重,说话就不会起争执,所以这种互爱尊重,哪会说话争执呢!就不会了。

「意和同悦」我们的心意同一个方向,没有别的,就是开阔心胸。我们大家都要修行,我们的目标就是去掉小我,而要完成大我,所以叫做「上弘佛法、下化众生。」 佛陀的教法我们要弘扬。

因为众生苦难,世间在争执,社会如此动乱不安,就是从心意。所以我们已经得到佛陀的教法了,得到法雨甘露的滋润了,我们心中这念好的种子,不断不断茂盛;我们应该要有这分佛法的收获。我们能通达道理、通情达理,既然我们通情达理了,我们就要从情与理来教化众生。所以向上就是要弘法,佛陀的教法;慈青不是这么说吗? 「向上承担、向下传承」,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上弘佛法、下化众生」;上弘佛法就是承担,我们要担起如来的家业,这要去掉私心;我们要就于大爱,所以我们要有开阔的心,所以意和同悦。

看,我们慈济宗门已开,浩荡长的队伍,这么多人用心投入,普遍在地球上,几十个国家都有慈济人,去发挥爱的良能。刚才说过,不分别宗教,看看,这就是和别人也同样要和。只要是宗教,我们都要尊重。好的宗教,我们不只是尊重;我们还要去付出,还要去帮他提倡,所以这就是好事。我们看了之后,我们不是也起欢喜心吗?若我,我是很欢喜!这就是意和同悦。

再来「戒和同修」我们的丛林就是以戒为制度、以爱为管理,这就是我们的静思法脉。到底要如何让我们里头每个人,都可以生起六和敬呢?人人若有戒,「戒和同修」,这就是建立制度。我们的制度,人人要照这个制度实行。我们的丛林有我们的制度,大家若是能够守戒、守规、守礼节,这叫做「戒和同修。」

「见和同解」见就是见解,到底我们既然是同一心志,发心立志愿,选择这个道场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自力更生。我们的道场,本来就是天下慈济人的家庭,这就是我们的制度。所以我们应该要有共同的见解,打开宽大的心,拥抱着世界所有一切的众生;要有共同这样的见解,自然见和。

见和,我们要同来修行,就很好修了!所以见和同解,大家要了解,了解我们的道场就是如此!所以对这种打开心门、拥抱苍生,这是需要大家共同理解。何况我们要时时感恩,人间菩萨散播在全球,回到我们精舍,我们都要用恭敬的心,因为他们是人间菩萨;因为他们将爱的种子,已经散播在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他们是真正走入人间去做农夫,去撒播爱的种子。

想想看,这些人间菩萨,福田的农夫,回到我们的家庭,我们怎能不向他们问安尊重呢!所以我们要见和同解,大家应该要肯定、要认知,这些人间菩萨是世间之宝。

再来「利和同均」,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同修同作,也是我们不分你我,反正这就是我们的家庭,有事情大家一起来做。

有的人就是做弘扬宗门的工作,所以我们有清修士。他们有的人各有他们的才华,要如何走入社会去,来领导社会群众?他们也是一样去掉小爱,割爱辞亲,入这个大家庭的宗门来。所以虽然他们没有在常住分担工作,不过他在宗门中付出。

当然在一个大家庭中,外面的工作若是有空,应该也要投入这个小家庭。这是家庭的亲、是外弘内作,外面要好好去宏扬我们的宗门;里面要好好修行、工作,这就是我们有内外。所以我们要有这种「利和同均」,意思就是彼此之间尽个人的职位去付出,不要计较,这全都是为这个大家庭。

常住医疗志工早出晚归,他们是为这个宗门。四大志业中,医疗志业守护生命守护爱,所以平时他们在外忙碌,同样我们也爱。他就是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要「利和同均。」

各人站在各人的岗位,共修同作,所以外面里面都一样,我们就是一个家庭,是天下的大家庭,这称作「六和敬。」这也就是我们的制度,所以「戒和同修」以戒为制度、以爱为管理。在我们的丛林里,大家若能清楚这两句话,「以戒为制度、以爱为管理」,自然这六和敬就很完整了。若能如此,我们就是做到「兴隆三宝」,「上弘佛道、下化众生」,所以必定要在众僧中修六和敬。

如此我们心才能时时自在,我们才能真正达到修行的目标。希望人人时时要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45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