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June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6月9日 - 43 - 无量义菩萨法







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每天都这样在说,法到底是多少呢?说不完啊!

因为人生有各形各性,不同的事物道理,所以怎么说也说不完。不过,虽然这么的复杂,种种人物事相,不离开一个道理,那就是「一理」而已。所以有很多的烦恼事物,全都是从一法生。

烦恼事物也是同样有法,这个法就是「无明」。这么多的无明要来分析,让它去无明为清净,只有一个法,就是无明和清净而已。所以这个清净,就是在无相、无染着。

我们很多的「无明」就是来自「着相」;我们就是有着相,有执着于万事物的相,所以我们才会起无明、无量数的烦恼。所以我们若能够无相,就是不着相,这样我们的心,无不都是净净的本性。

有一回,佛陀在世时,一位外道修行者,听到佛陀他是大觉者可以解开人人的迷,可以指引人这条正确修行的路,所以他想说来求佛,能够给他一个正确方向。他就很虔诚,带着花来到佛前。

佛陀就问他:「这位修行者,你来我面前有什么事情?」他就说:「我用最虔诚的心来祈求,佛陀,您能指引我一条明路--正确修行的方向、能立即解脱的法?」佛陀就微笑,向这位修行者说:「先放下。」这位修行者就把花放下来,虔诚合掌。

佛陀就跟他说:「来,再放下。」他就赶快把两只合掌的手再放下。

佛陀又说:「你再放下。」修行者就向佛陀说:「佛啊!我全都放下了。」

佛陀说:「你还要再放下,放下你心所求,那念也要放下。」就这样,这位修行者忽然间,好像面前这样一亮起来,知道了道路应该如何走--就是一念心,放下这念心。看这么的简单,我们若能够不着相、无所求,那就是正确的道路了。

看看,我们慈济人现在有多少人在国外,在做救灾工作呢?人人不管是看到年老、年幼,我们就是用心、礼貌,没有施与受的相;时时都对所有的人,用感恩心用尊重的爱付出--这就是没有「人、我相」。放下相的分别,只存一念心,那就是无所求的付出。

佛陀所教育我们的慈悲喜舍,这就是我所学的一条道路。所以我们若不着相,我们就能够见真法,真的道理在我们的面前。总而言之,这就是一法;这一法就是无相,心才能清净,回归如佛本性。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真实法。

《静思晨语。慈济宗门。法华三部》说的《无量义经》、《法华经》我们现在就再来了解它。

《法华经》的《序品》,它里头就这么说--

《法华经》: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

这段经文,是在《法华经。序品》,开头就这么说。

佛陀要讲经之前,现在要说的就是大乘经--《法华经》就是大乘经,它的名叫做无量义,所以就是要教菩萨法--「无量义教菩萨法,是佛所护念」 。

不只是只有释迦牟尼佛护念,也是佛佛道同。在《法华经》里说到,过去诸佛入灭之前一定要说《法华经》,这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他的一个法则--

就是这部《法华经》是佛佛道同,所以佛陀过去的方便施教,到最后他必定要说真实法,所以这就是佛陀的本怀,叫做「佛所护念」。

「无量义经教菩萨法」,就是佛的心愿,每一尊佛这个心,心怀就是保护着这个真实法,所以叫做「佛所护念」。

那么说此经己,即于大众中结跏趺坐。说这个大乘经先要把心静下来,佛陀要畅佛的本怀,那时候他开始要现相,要造一个气氛。所以大家诵经之后,坐下来心静,这种静寂清澄的气氛,这就是佛在大众中,这么结跏趺坐,先入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

这中间,不是只有佛静坐,大家也要静坐。不过佛陀他静坐下来的形象,在那里放光,那个形象就只是大家看到佛陀的放光就心存敬重了。

但是有的人就觉得说:「不可思议,为什么今天佛陀要说法之前,在静坐这中间在他的身上就让人产生那种尊重?」有那种感觉,就是不可思议的气氛,非言语能解释- -「离言法华,无量义处」;佛陀静坐下来这中间,所发挥出来的那个相,那就是那种开始说法了。说这个法就是「法华」,这叫做「离言法华,无量义处」,就是大乘经名《无量义》。

不必用说的,一切都在不言中、在佛陀的形象里,这种离言法华庄严的形态,这已经开始就在讲《无量义经》,讲《法华经》,所以叫做「无量义处三昧」。 「三昧」就「正定」,在这正定中身心不动,但是就是现相;这么的庄严。

这种「法华离言、无量义三昧」,这不是我们凡夫,用这语能够描述出来;也不是我们现在的人,能够体会的到。

只是在那期间大家觉得很不可思议,佛陀入定中,久久还未出定,不断在放光现相;所以在场很多人,有出家众、菩萨众、在家众;若在经典所记录一万二千的大比丘众,八万菩萨等等…很多,这么大的道场,这么现相发光,所以有的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异常,佛陀到底是要说什么大法呢?」其间就已经开始有很多人交头接耳,互相在问在推测:「佛陀今天到底是如何现这种形态?」所以可见这是一个很不可思议。

佛陀入「无量义处三昧」里头,真的是要先掀起大家的心,让大家的心有想要追求能了解这个事项才能深入道理;所以佛陀他就入定,定中发光,定中现相,就是故意要让大家先心有怀疑,才开始晓得要追求。

所以大家交头接耳一直觉得「佛陀今天定中的形象到底是有什么样的特殊?要说什么法?」那种追求要知道的方向。

所以我们能知道,佛陀要讲《法华经》以前就开始说无量义了。这种离言法华无量义,那要如何能再更正信《无量义经》是在《法华经》之前说的?在《无量义经》里头就有这段文,这段文说--

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四十余年未显真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

这是在《无量义经。说法品》里有这段,这段文我们就大概能证实,因为它文中这么说了--

佛陀在这四十多年间来用种种说法都是方便力,种种说法以方便,四十余年未显真实。

可见只要有这段文我们就能知道,这是要说《法华经》之前,《无量义经》开始要转方便入真实法;从方便法要转入真实法以前就是这无量义,是一种的转折。

过去全都是方便,什么样的众生来请法,他用什么方法和他说话;或是大庭癀众时,他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

当然现在到要进入法华,要如何会合起来?这就要有一个转折。所以我们就能证明《无量义经》就是要从过去谈有、说空的道厘,如何把它容纳进来这个真实法。真实法就是「教菩萨法」--「要如何自修?如何去了解过去的因缘果报?你要如何修行才能够解脱?」

过去谈有说空,来到这里就要跟他说:「过去的都是一个因缘,现在最好的因缘,就是要走入与佛同等的境界,你要与佛同等的境界。来,你要有这个过程,走入人群中,去为人群服务;你要走入人群,为人群服务救度众生,你自然就《能体会》与佛平等的境界。」

所以说来,菩萨道就是要成佛的过程。所以在这四十几年中还未现出真实,还未叫大家全部走入菩萨道;还没!就是个别的开示,谈有说空的开示。

现在有苦难的众生,人间苦难娑婆世界堪忍,世间有成住坏空,生老病死,苦集滅道等等…我们都要去了解之后,我们若要能够到佛的境界,我们就要带动所有的人,都同样走入菩萨道;若这样这个人间很多的苦难才得以消除。

到佛的境界就是永恒,静寂清澄的境界,所以他说:「四十余年未显真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因为众生都是得道差别。」

谈有,你了解的是因缘果报;说空,跟你分析到究竟来什么都没了。所以谈有说空,大家都知道一半--「你知道有的道理,你知道空的道理。」大家都是这样,所以差别;众生得道差别,你知道的道理全都都不同,所以不得疾成无上菩提;所以没有办法,大家都很了解共同这条的道路。

所以佛陀开始他要说真实法,这我们就能够知道,《无量义经》就是在《法华经》之前说的,也就是要如何转过去,至现在一直到未来的真实法。这《无量义经》实在是在经中很重要,在我们修行者也是很重要。

所以我们大家要时时用心体会《无量义经》的道理,所以人人要多用心哪!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67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