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June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6月16日 - 48 - 静寂清澄 志玄虚漠







我们一天在生活中,哪一天没接触到法?无论是生活的法则,或者是大自然的法则,哪一天不是在法中生活呢?

所以法者,简单来说就是众生法。我们众生就是生在天地之间;在天地之间,万物万事无不都是在法中。所以「众生法者,众生法也」。

佛法呢?佛法,法本来就是理;所以众生的道理、佛的道理,不离开物理、生理、心理法。

看佛法,佛陀跟我们说在物理上的四相,那就是成住坏空;若是在生理,那就是生老病死;若是在心理,那就是生住异灭。这个四相、三理不离开法,佛陀所说的教法,就是都在这三理、四法的里面。所以我们每天都是在追求佛法,无不都是期望道理能现前在我们的生活中。

不过我们生活中,绝对是不离开理;只是我们的心,没有去体会到这个道理的法。所以法就是方法--「用什么方法来体会这个道理,能和我们的心贴近过来?」这就是法。

我们每天都在听,叫做「听法」。说的话无不都是法,所以法,我们要用心听,理才真能贴我们的心,就是进入到我们的心里。我们心理的方向是正确或是错误?只要法入心,就没有错误的心理产生出来;所以我们就是要讲究一念心。

每天在听法,我们若是听进去,知道我们和佛陀本来是同一体,我们「心中有佛」自然「行中有法」。

我们在《静思晨语。慈济宗门。法身大士慈悲菩萨》说过「法身大士,慈悲菩萨」;也在《静思晨语。慈济宗门。恬安淡泊无为无欲》当中说过「其心禅寂,常在三昧」。记得吗?我们生活是否在「恬安淡泊,无为无欲」中?

昨天的生活中,是否有颠倒烦脑的事入我们的心?我们是不是颠倒烦脑?我们要赶紧除掉。

因为我们都还是凡夫,还在凡夫群中,难免境界看在眼里,入我们的心。这些境界,是否在扰乱我们?我们是否有保持着恬安淡泊?有没有?我们自己可以自问。

我们若能「颠倒乱想,不复得入」,那自然也就能够保持「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

《无量义经集选》: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

我们的心是不是有定在这个境界吗?

「静寂清澄,志玄虚漠」这个心境,这个境界是多么的美!我们从「恬安淡泊,无为无欲」,那个心境,我们就已经觉得很甜、很安心。这多么快乐的心境,没有一点的烦恼,或是一点的污染在我们的心中;都没有。

我们的境界有这样的恬安吗?若要真正的恬静安心,就要靠我们无为无欲。若没有欲心才有办法进入「静寂清澄」的境界。

那种清澄的境界就是天地万物那种静谥的境界,与我们的心合而为一体;那种境界真的很美!所以大地宇宙无不都是在静中,和我们不断在呼吸中,和我们的生理、心理。我们的心理也是不断在生住异灭中,所以天地万物、物理、生理、心理,只要我们透彻,心境若静下来,天地万物就成为一体,这个境界自然志玄虚漠。

这个「志玄虚漠」就是很辽阔、很辽阔,我们的志和天地宇宙那分玄旷,那种万物归于一。我们《无量义经》不就是这么说吗:「一而生于万物。」

若是有东西,这个空间被这个东西占去了,那个空间也被那个东西占了。那么其实天地这么多高高低低,是平的是深的是高的,这全都是归于一法中。这一法物理的产生我们若能通逹这些事,我们就没有这么多高低深浅分别。

其实沧海桑田,不断在变动这世间的东西。其实这些道理我们知道,这是不断在转变中,我们的心、志,若能守于一。我们的心就能够「心包太虚」,这不就是志玄虚漠吗!

我们的心既然能心包太虚,为什么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包容呢?对我们不认识的人都没事,怎么人我是非那么多呢?为什么我们明明就是生活在一起,我们就是无法对他善解包容?想想看,虽然心能包太虚了,然而我们竟然无法容纳一事一物,我们就无法容纳他,这样是不是凡夫呢!

心包太虚已经是圣人、贤人的境界,是佛菩萨的境界了;佛菩萨的境界中在「静寂清澄」当中,所以他的心能那么广大。那就是一志开始。

各位,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说:「一心一志」呢?慈济人,人人都知道「佛心师志」,其实这都只是起点而已,师父同样也是在起点。意思就是说,我们大家有志一同,一起来走,走入这条康庄的菩萨道。

这几天一直跟大家说,佛陀在四十多年间的说法,他从说有谈空开始,一直到现在要对我们说:「我们要舍有,同时我们要透彻空中的妙理。」无不都是看我们的心理,如何扩大我们的心理,能投入人群中?这种的投入人群,你若没有很宽广的心胸,你哪有办法去利他呢?

其实利他就是利己!所以什么叫做成佛?佛陀就是自觉觉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是智慧;「自利利他,利行圆满」那就是慈悲。慈悲、智慧要合一,所以必要先要立志。

我们大家有志一同,不要只是执着于「小教、独善其身」,我们也不要「拨无因果、一切空法」;我们要在那种智慧中,视天地万物就是只有「一」--「一能生百千万法」。百千万法收回,是一个道理;所以这个道理就是在一心的法,那就是志了。

所以我但要「志玄虚漠」,我们要「守之不动」;我们要好好,不要被颠倒乱想再进入我们的心里,所以我们必定要下功夫。内要「信实诚正」,这念信心我们要好好把握住;所以要「守志不动」,对自己要有信心--要能够「亿百千劫」,很长久的时间。

将这个志守住,我们真正能「心中有佛、行中有法」,在人群中自然「无量法门,悉现在前」。

世间有多少的法门啊!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经,每个人的形色,都是我们的老师--行仪不好的没有威仪的,我们要自我警惕;好的人他的行仪是好的,我们要学。

就像有一位环保志工,她发生了车祸,非常严重。送到医院,醒来之后什么都忘记了,连她自己吃饭吃饱了没有,她都会忘记,这是一位已经上了年龄的阿嬷级的。

她做志工做得很入心,她的脑子里只有一项环保,其他过去的什么都忘记了。所以我们的慈诚,看到环保志工出院,看到他什么人都不认得,不过能行动,只是走路较不便,所以每天每天都去载她来做环保。这样每天来风雨无阻,刮风下雨就只知道「我要去做环保」。

回到环保场,就是很欢喜。慢慢、慢慢恢复,到现在说话可以说得很有道理,话都不会错,还可以恢复了过去的记忆。不只恢复过去的记忆,对于这种庝惜大地、这个清流要来净化人心的理念,也能够侃侃而谈。

你们想,这就是她守志不动,她那种的静寂清澄的心,都没有其它的杂念,只是想「要如何来疼惜大地?要如何来庝惜万物?」所以这个只是一法而已。

加上了这群的慈诚志工,对于她的庝心、爱心;除了守护这个环保道场,同时也关怀环保志工,能这样每天去载她。你看,能够像这样来带这群的环保志工,这就是法!

所以「无量法门」连环保也是法,环保的法道理是多么深。你们知道物理,收回来的东西是无量、无数,要仔细分类--「哪一样是那一类别?」这种的资源回收,每一项东西,垃圾堆中都有道理在。垃圾堆里这些物资,我们如何把它回归?如何回归它原来的物质?这我们应该要知道。这全都是法。

所以「无量法门,悉现在前」不只是物的道理,人的道理。这个生理看一场的车祸之后,什么都忘记,现在她什么道理都能说了,不只是恢复记忆。

所以说起来,这就是「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得大智慧,通达诸法。 」

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得大智慧,通达诸法。

看,什么是智慧?其实智慧是如此深奥,其实不离开我们的生活。

你们要知道,要抬一只手起来,这双手要伸往哪里?也不离开我们的智慧。就如我们在吃饭,你失去了智就不会分别我饱了没。所以「智」是「分别智」。看看,我们日常生活没有离开,何况大智慧呢?

凡夫的「知识」,这边说「知识」,就是他只是在运用知识,和「智识」是不一样的。看看中国字「智慧」的「智」,除了「知」以外,下面有一个「日」,就是很光明辽阔的意思,可以分辨出知识的善恶。

所以「知识」只有「知」,只是「知道」就叫做「知识」。我们学佛,所说的是「智识」,是智不是知而已!

智,所以能分别天下的一切;然而我们能够启发「慧」,让我们能够进一步,进阶到平等的程度。所以说:「得大智慧,通逹诸法」。各位,虽然是这么简单的文字,当中的道理,我们也都要记在心头。还要时时反省,我们是不是也能够运用在我们的行动中?

所以法不离开我们的生活,大家要多用心哪!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69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