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January 2011

静思晨语 - 2011年1月25日 - 207 - 《法华经》佛说无量大乘之法



人人的生活,都不离开自己心灵的世界。其实除了我们自己以外,应该要把这个心再扩大起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以虚空无量故,世界无量,众生无量故,心欲亦无量。

所以我们要了解,虚空无量,就世界无量;世界无量,所以众生无量;众生无量,所以众生的心欲无量!所以我们若能够了解这个无量的世界、无量的众生、无量的心欲…这么多,我们必定要心门打开,才能够宏观天下。

天下事物,我们应该都要了解。因为我们发心立愿,就是要学佛的心胸;我们要学佛,就是期待还是可以成佛。

成佛说起来实在是很简单,人人本俱!人人都本具、本有的佛性,怎么怕不能成佛呢?只是我们的心门关得太紧了。我们只知道自己的自我世界,所以心地黑暗,透不出了光明去照亮天下无量的世界。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得心门打开,让我们的心清净明了的本性,能够现前;若这样,大我与天下,天地万物共为一体,如此世界的事物,我们怎么会不知道呢!所以说起来,我们要知道,世界万物都是在虚空中。

虚空要如何去测量呢?难啊!那就是无边际。其实我们原本的心性,散开来也是同样无边际。我们若能够知道,这个无边际的世界,它就有包含无量数的众生。

我们光是在这里坐,除了我们自己以外,前后左右,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灵的世界;这是人类的世界。

还有我们现在没有看到,但是我们有听到,声音,什么声音?大家都知道,很明显的是鸟的声音,鸟有鸟的世界。

我们如果更早一点,鸟声还没有出来,更微细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虫的声音,虫也有虫的世界。

天地间无量万物的众生,所以众生无量故。每一种众生,心欲无量!我们光说我们人类,人人的心灵世界,人人有不同的心欲。在我们现在坐着的,这个范围里面,叫大家把笔拿起来,把你内心现在所想的,真的很诚意、老实,写出你现在在想什么?你所期待的是什么?可能两百支笔、两百张纸,写出来的都不同。

有的人说:「我就是发愿!」发愿,也是有各人的愿;愿也是希望,希望也就是欲--欲成佛,欲行菩萨道,这也是一样是欲。但是,是不是人人都有这种的学佛,行菩萨道的心呢?说不定习气一现前的时候,又是不同了。看,多么奇妙的世界啊!这种无量的世界,心欲、众生各人都不同。

善恶无记,你想,要做善的有多少人?要做恶的又是多少人?在这个善、恶习气中,真的好的习气到底有几位?我发心、我立愿,我已经定了这个方向,一心一志,绝对不变动,这样的又有多少人?发心之后又退失的,那种投入,付出等等的热情退却了;虽然他还在学佛,但是大乘退居小乘,独善其身,这种的虽然没有退转,不过还是退失;退失了这分的发大心、立大愿…所以,众生有发心立愿之后,是不是能够这样一路精进呢?

何况说习气难调伏!虽然都说人人本具佛性,但是人人也本具恶性,所以说善恶无记。若是薰习较久一点,已经变成了习惯,你要对他说好的话,他听不进去,那就不用说再提做好事了。这种的人是偏多!

所以众生真的是难调伏!

佛随顺众生心欲,说种种法亦复无量。

佛陀出现人间,无非就是要来调伏众生,那种不好的习气、恶的行和念,要如何来调伏他?那佛就随顺众生心欲--教育要先随顺--什么样的时间,我们要对什么样的人,他的根机合什么样的法?在什么样的场合才适合说法调伏他?这都是因人、因时、因地;佛陀的慈悲,总是要随顺众生,那佛陀就要运用智慧,所以要悲智双运,说种种法而无量。

说种种法复无量;那因为他要应众生无量的心欲,还要应无量众生的根机。

在灵山会上,光是出家众就有万多人,菩萨八万人,还有无量数的天龙八部…全都集会过来的那个时候。对于世尊、释迦牟尼佛,就是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供养赞叹。这是表达佛、佛格是无限量--世界有多大,那佛格就有多大!所以无上正等正觉,看看有多高?他的智慧,那他的觉悟就有多高。那世界横面的有多大,那佛的智慧,佛的慈悲那就有多大,真的是无上正等正觉。

那个觉悟、悟性是普遍无量世界,能够适应无量众生。多么伟大啊!所以佛陀堪受世人的供养,包括天龙八部。

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尤其是,佛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这段文字念起来,是不是很有亲切感呢?你们常常都在诵《无量义经》;我也跟大家说,《无量义经》是法华的精粹。

佛陀说《无量义经》,不只是用口头说,还有理念、精神,甚正佛的本怀。因为这是「教菩萨法,佛所护念」!用什么方法来教菩萨,那就是无量义;用无量义的方法,来教导人人发大心、立大愿,入人群中去救济众生,这是佛陀的本怀。

常常说:「佛法在人间!若离开人间求佛法,那就是求不得。」好像是龟毛兔角,哪有办法呢?兔子哪有角呢?龟的身上哪有毛呢?就没有了。所以说起来佛法啦一定是在人间;那么为了人间,所以才需要佛法。

所以常常说:「菩萨所缘,缘苦众生。」天堂、地狱,无佛可成,因为天堂太快乐了,寿命长、物质丰富,整天都是沉迷在那种的享受快乐,他不知道人间的疾苦。地狱,太苦了,都是没有间断,叫做无间地狱。没有间断在受苦、在受折磨、受刑具等等…哪有那个时间可听到佛法?没有机会啦!不只是没有机会,也没有办法;光是苦就不得了,哪有那有余的精力,来听佛法呢!

最好就是在人间,五趣杂居、苦乐参半。所以要修行就是在人间。

所以有一句话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我们这个身体若不把握这一世,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再得人身来度我们自己呢?所以我们必定要很用心,把握在现在听闻这个大乘经。

而且各位菩萨,慈济宗门,名副其实走入人群,见苦知福--在苦难中长养慈悲!这种的人间世界,我们要看到的苦难很多,我们要当菩萨去帮助他们。我们有时间,因为我们比去地狱,我们有福多了。我们若要比天堂,当然天堂就是沉迷在幸福里面,没有看到苦所以不见苦,他没有警惕,所以没有机会!我们在人间有机会。

所以我们才会说:「付出无所求,还要感恩。」因为给我们机会,我们能够去付出。

所以在《无量义经》里面,社会形态很多,从心起的、从身造的等等…我们要如何去施教?要如何去救拔?这就是我们在学的,从《无量易经》中的智慧所学来的,所以我们应该要很感恩。

《法华经》以《无量易经》为精粹。所以我们一开始呢,就走入了佛法中的精粹,所以我们应该要不退转喔,要精进啊。

凡说法者,应观众生根性已熟,而施与教法,如舍利弗等三请说法,始为说此妙法,此为时至因缘成就。

所以佛教菩萨法--菩萨法我们要如何才能接受呢?我们要先知道,「凡说法者,应观众生根性已熟而施与教法。」虽然现在是说大乘法,其实佛还是不断在观机逗教--小乘成熟那就是用方便法;大乘成熟就施与菩萨教法--,这就是佛的智慧。

就如舍利弗啦在《法华经》的里面,佛陀入定了,大家起起落落还无法了解。舍利弗三请,佛陀还是表示时间还没到。舍利弗再请、再请,一而再、再而三请佛说法,这时佛陀他会观时、根、机,把握时间,太早也是不对,太晚也不行,所以要刚刚好的时机。所以这个时机和根机,都可以把握得刚刚好,所以这是佛陀要观因缘成熟;因与缘都成熟了,他就开始说法。

《法华经》是佛的时代不断为当时的菩萨所说的教法,这样一直传下来的。什么人说的?佛说的。 《法华经》,是佛所说法。佛是对机说法,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人,需要启发什么样的根机?什么样的根机,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这就是要来接受佛的教育。

说法者佛,而佛对机说者,乃为菩萨而说,又所说之法,非人,非天之法,非二乘之法,乃大乘之法也。

在灵山会上,来的多数都是已经发大心、立大愿的人。哪怕是这些罗汉、比丘、比丘尼,同样他也要来听一听,到底修行的方向是在哪里?所以啊佛陀也希望修独善其身,修罗汉行的,也能够再进阶发大心、修大行。所以除了八万菩萨以外,还有出家众。所以他的对象,就是为了要说菩萨法。对这些人,期待他们人人发大心立大愿,因而有所说之法。

所说的这部经,非人、非天之法。不只是讲人间的法而已,也不只是说天堂、天龙八部的法。不是喔!也不是二乘之法,所以现在要说的是大乘法。

人间呢修学佛法要超越,必定要到大我、无私的那个境界,那就是无量。

这虚空无量、世界无量、众生无量,所以心欲无量的这个境界。那这部经就是要人人能够超越到什么境界?到菩萨的境界!所以教菩萨法,佛陀必定要随顺众生的心欲,说种种的法,那就是无量。还是同样回归无量。

所以人人要将这个《无量义经》好好去探讨喔。那整个《法华经》教的方法,很快我们就能够体会。

所以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09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