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January 2011

静思晨语 - 2011年1月19日 - 203 - 《法华经》入佛门中学正觉道



入佛门中,学正觉道,内护外弘,天长地久,帝释诸天,护持正法,竖穷三际,横遍十方。


我们修学佛法--入佛门中要学正觉道,内护外弘天长地久。帝释诸天护持正法,竖穷三际横遍十方。

也就是要跟大家说,既然我们在佛法门中,我们必定所要追求的就是正觉道。正觉道,我们大家每天都在听--「大菩提道」、「正等正觉」;这就是我们修学佛法,必定要精进步步向前,绝对没有停滞,这就是正觉道。

佛法如大海,学广无边际。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论大小,一切都是在佛法中,所以请大家在日常生活,不离学正觉道法。对自己要内修,自己要好好把自己修好,这就是内护。

要护什么,护我们的心念--保护我们的心念,时时都不离正觉。所以「内护外弘」,外面我们就是要弘扬佛法,我们若是心正、念正、道正,我们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中,无不都是在弘法。

用我们的身教,用身行,这都能摄引众生、摄受人心。这就是要看我们平时做人,我们的作为,这也是弘法的一部份。弘法不一定说要在讲堂里,或者是在大庭广众这样说法,才叫做弘法。不一定喔!这就是在我们的生活形态中,这就是内护外弘。

我们人人若能心正、言正、行正,这样这个宗教就能因为你、我和大家而弘扬起来,这样叫做弘法利生。

常常说:「人和、事和、理和」,这个和字,共同合为一心,这样才能够天长地久,这就是真护法者。人间就是要这样,这个「和」字能感动天。

所以「帝释诸天,护持正法」--帝释诸天也可以护持正法。 「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就是指直的--过去、现在、未来这叫做「三际」。

我们生来到现在的几十年,我们可知道还有这生中的过去;那生的过去,无量无数的过去…所以不断的过去、不断的现在、不断的未来。我们每天都是生活在三际中。

刚才对你们说的「现在」,已经随着秒又是「过去」了;那我现在要又再讲的「现在」,也是在过去的「未来」。这种三际,在短的时间,就是在分秒中,或者是在心念中。我们无时无刻,无不是在这个「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既然时时都在过去,那不断的现在,那就是造就了无数的未来,所以「竖穷三际」。

我们要时时把握!把握当下,那就是把握在未来。那不该作为的,不小心去犯到,那惹来了未来的恶果,这也就是要很谨慎。

我们的心念若顾得好,一念心开阔,能「横遍十方」。

常常对大家说过:「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是我们的一念间能够包容天下事。

我们每天不就是为了天下事?虽然道理我们知道很多,只是知道有用吗?要去做,真的要去做;我们若是能够想要去做,没有我们做不到的地方。所以常常说:「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在横的(注:空间)和直的(注:时间),我们要时时用心去体会。体会得到,我们做得到,若这样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

刚才说「帝释诸天,护持正法」,真的我们于生活、人间,人与人之间能够很直觉地体会,还有帝释诸天,冥冥中天地之间。

我们现在常常说:「人间,天神护念!」有没有?有啊!佛陀成道之后,天帝释常常来听经闻法,帝释也是皈投于佛,为佛的弟子。所以我们称佛陀为「三界导师,四生之父」。所以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他是三界导师。

所以常常说「宇宙的大觉者」,不是仅仅人间的觉者,是宇宙的大觉者。何况说帝释,他时时都来护佛法。

《法华经序品第一》尔时,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


「帝释」到底是什么样的形态?我们现在可以来看看说。

「尔时」--佛陀在灵鹫山的那个时候--,那时候、那个道场,除了我们前面说过的,就是有出家的大众成道,学与无学的出家众以外,还有菩萨…这都是我们前面说的。在那个会场中人数之多,除了菩萨以外,还有天--天界,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

这个天界和我们人间比较有关系的,我们也常常在说「天主」--就是在天帝释这个中间。释提桓因和他的眷属,就是说他的天神,有二万天子俱。

释提桓因,亦云天帝释,忉利天主也,为三十三天之帝主。


「亦云天帝释」,释提桓因也可以叫做天帝释。他居住的地方在哪里呢?那就是忉利天,也就是忉利天主。

我们在讲经的时候,常常就会听到「忉利天」;佛陀就是在忉利天讲《地藏经》。一个结夏安居的时间,佛陀那个夏天就是到忉利天,讲了一部《地藏经》。

大家知道,《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佛陀那当时,为了要报答他母亲的恩情;他的母亲生下了他七天后,摩耶夫人就往生了,所以凭着她所生的孩子,就是后来的人间大觉者,因这个功德,她生在天上。

所以佛陀虽然已经成佛了,到了晚年的时候,认为还有一项事情,还没有报答--那就是要报答他母亲的恩,所以专程到忉利天去为母亲说法。

忉利,此云三十三,四面各八城,中善见城,合三十三,居须弥顶,乃欲界天主,故列在前。


那忉利天总共有三十三天,这三十三天,原来也有它们的故事。这个三十三天有四方,就是东、西、南、北四方,每一方有八个城,所以四方合起来是三十二个城。三十二个城的中间,又有一个城,所以合起来就是三十三个城。所以这三十三个城,每一个城中有一位城主,它是天主,所以称为天主喔,所以称为三十三天主。

这三十三城中间,叫做善见城。这个善见城就是,佛陀讲《地藏经》的地点。这个善见城的城主就是统领这四方,那就是三十二个城的城主。所以说起来,释提桓因,帝释,是这个忉利天啦天主的中心,所以称为三十三天主喔,就是在这个三十三天里面,中心的天主。

其实忉利天,它的一天就是人间的一百年。

为什么这个三十三个的城,共在一起称为三十三天?它的典故是非常长古以前,无法计数,迦叶佛的时代。在迦叶佛的像法期,当时有寺、有塔,已经年久失修了,所以破掉了。那时候有一位女人,她去拜佛的时候,看到这个寺与塔,都接近荒废的程度,不忍心。看到佛像很欢喜,看到寺和塔已经失修,所以心不忍,发一念善心,倾她的财产来修寺、修塔;不够,她发心赶快找她的好朋友,找来了三十二位好朋友。

大家跟她的理念相同,又看到她这么的发心,将她的财产全部都奉献出来。所修的塔、寺,看起来接近完成,所以大家就是配合她,大家也奉献、出资,来完成塔、寺。有这个因缘,所以这三十三位,包括发起的这位妇女,往生之后,乘着这个功德--供养迦叶佛的塔寺这个功德,所以就生到忉利天。

分布在这个忉利天的四方,共为三十三个城。那中心的城就是那位发起的善女人,她后来就是成为这三十三天的领导者,这就是它的典故。

《法华经 序品第一》复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

再来--

复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

那这些天子,从月天子,到普香天子,普光天子,四大天王,这就是共为一个天。

经文《法华经 序品第一》此地居天中之臣众也,亦云四王众,凡日月星宿之天,均为四大天王所摄。

这四大天王,大家知道这是一个地居天,离我们人间更近。它就是一天的时间,是我们人间的五十年。

在佛经的里面的传说,是在须弥山的四方。那这个中间,就是接近人间,叫做地居天。那在这当中,日、月、星宿都属于这个界,所以叫做四天王天。在离地不是很远的地方。

那四天王就是领导在这个宇宙间的星宿,包括月、日,就是属于他所领导的。有四位天王,因为它在四面,所以有东方持国天王,还有南方的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有多闻天王,这就是在四天王天;由四天王所统领的。

所以我们在这个人间啦,有各不同统领的天王。

经文《法华经序品第一》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

再来,就是--

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

这就是在空居天,就是欲界的天众。

经文《法华经序品第一》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

再来--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

这就是空居天中的色界天众。这色界就是已经离这个地界,很远的地方。

天王他就是人人所尊重的。我们常常说--佛陀将要成佛的时候,是为什么要先降魔呢?那就是我们常常说娑婆世界有这魔王;若有人想要出离三界,他就很恐怖,所以在思想上会来扰乱人心。不过他还是可以受佛的正法所降伏,所以这有万二千天子俱,那就比较少了。

总而言之,佛法在人间,不管在欲界,或者是色戒,这都是正法要普遍的地方。

我们学佛必定要用心,用在那个正觉中。我们要用心身体力行,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在生活当中以为「只有我自己,可以随心所欲」。不可!我们进入佛门之后,要记得要「内护外弘」,我们才能够「天长地久」,才能够得到「帝释诸天,护持正法」--人间、天人如此共同来护持。

不管是过去、未来、现在,都是我们要努力让佛法恒住在人间的时刻;法要能常住那就是需要「人能弘法,非道弘人」。所以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08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