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February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2月8日 - 飘德香行大爱莫损私德







各位,修行必定要:修持戒律守规则,立信愿行飘德香,慈悲喜舍行大爱,莫损私德乏怜悯。

各位,既然我们发心修行,修持戒律守规则,这是我们的本分事,道场中若不修持这个戒的规矩,还算是道场吗?所以我们对这个规矩戒律,人人都是要自立信愿行。我们若不立信,自己修行是自己的愿,这分愿若缺乏这个信仰的选择,我们怎么会来修行呢?既然立了这个信,我们必定要坚定我们的愿。有了愿,我们要身体力行,所以要立信愿行。正信既立,要坚定信心;愿力既立,我们必定要身体力行。

若能够如此,立信、立愿、立行,分秒不空过,那么就能够成就功德。 「内能自谦、外能礼让」,对自己的修德,和对人的学德:品德,自然就能够受人欢喜恭敬,这叫做「飘德香」。

我们修行不能够离开「慈悲喜舍」。 「慈」,希望人人都能够很幸福;「悲」,他不忍心看别人在辛苦,我们在享受。看别人在辛苦、在受苦这样我们忍得住吗?所以慈就要人人都很幸福,有事同作,这样让大家很欢喜,做也做得很欢喜。所以能够有事大家共同来做,共同来分享,这就是「福」。

有人在辛苦,我们不忍心,我们要去付出,我们要去帮助,帮助他减轻一些负担,或者是他过于辛苦了,我们要让他喘息一下,让他休息一下,我们来代劳,这就是叫做「同体大悲」。所以我们慈悲,要把大家当成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本身。我们自己既然希望幸福,我们也希望别人能够很欢喜快乐,所以「有事同做,有利同均」,这就是我们在道场的修行者,要彼此共生息。开始在作务时,大家一起来做;开始大家休息时,要大家一起休息,这也就是在修行的道场当中奉行「慈悲喜舍」。

所以,要能够做到「慈悲喜舍」当然就要舍掉小爱。只为自己的利益,这样不对,所以要先舍掉了自己,才能够去和合大爱。小我执着若不去除,就无法在大众中去付出。所以在道场中,「慈悲喜舍要行大爱,莫损私德乏怜悯」,我们不要损掉了私德。私德就是我们自己,内心不想要修行,外行不想要付出,这就是损私德。

其实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修行是大家自己各人的事情,你不肯修行,不肯殷勤精进,这和别人不相干,只是惹别人烦恼而已。所以我们自己不修行,我们就是损私德,所以不要损害了自己,空过时日,败坏了自己的德行。既然学佛,想要修行,应该时时有怜悯心。

接下来这段又再这么说:或无戒德,空纳信施。如是等罪,今悉忏悔。

这段忏文就是说我们自己无德,只不过那样付出了一点点就是很计较,这种就是无德。

一般的寺院就是接受人布施,所以持戒的功德那就有戒德,就能够接受人的供养。我们来修行,那么自己若不修,要受人的供养,如此就是不但无德,还有业。既然无有戒德,我们在和合群中若缺少六和敬,也不为道付出,那这样只想「空纳信施」。你一方面不愿意从事社会工作,入道场来却是不愿意去付出,像这样,这是失德,这要如何能够接受人的供养呢?

所以「水忏」这段文字,就这样对我们说得这么清楚。

所以我们在这道场中,一定要立信愿行。我们付出是「自爱」,我们能去付出,我们要感恩众生,无论是感恩、报恩,我们要利用我们所得的人身来修行。所以修行者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无论是父母恩,生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有机会来修行,这种父母恩我们要报;我们能够进入如此清净的道场,我们要感三宝恩,佛法僧我们要感恩。既然感佛法僧的恩德,那就是在整个道场中,我们心中要敬佛,我们生活中要有法,我们一个道场是众人合成。所以要敬佛、敬法、敬僧,这是我们内在的修德。

所以我们既然要懂得报恩,我们岂能够懈怠,邋邋遢遢过日子吗?我们自己能空过时日吗?不能!分秒我们都要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敬佛行法,我们要行佛陀的教法。所以才会常常对大家说:「心中要有佛,行中要行于法。」

那在生活群众中要彼此互爱,我们还要再尊重众生恩。我们要感恩有农民,感恩有行商的人,感恩很多东西,生活营生之工具,都是在社会上,人人各行各业所成就,提供出来让我们的生活很方便。就如对大家说,我们要节俭,我们要惜物,疼惜物命;无论是水电,或者是我们所穿的衣服,或者是所用的东西,哪一样不是在工商,所成就出来的呢?要不然,水要从哪里来,也是要从山上引下来,也是要有水库。

你们想,日常生活这么容易取得,滴水粒米无不都是农工商,很多人的付出,我们能够没有感恩心吗?所以我们要感众生恩!同时我们也要感天地恩。天,气候若顺调,四大调和,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就能够平安,所以我们要感天地恩。

所以我们对四重恩,父母恩,三宝恩,众生恩,天地风王水土恩,我们都要报答。你既然要报这分恩,你要感恩,你要付出,去敬重、敬爱。何况说同在一个道场中,我们是不是有劳作,大家要共同呢?大家有欢喜的事情,大家互相分享呢?我们能够离开了红尘滚滚,进入清净的道场,我们能不珍惜这个时间、这个空间、这个人与人之间吗?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秒钟这个时间,要来成长我们的慧命。所以请大家要用心持戒,我们要守规律,不要空过。

我们若是,「或无戒德,空纳信施」,那我们应该要自动自发的「如是等罪,今悉忏悔」。你们不要以为:「我们又没有接受信施。」有的,刚才说过了,士农工商,哪一样不是大家所劳作而产生的东西呢?不是用钱就能够解决一切,所以只要有东西的来源,无论是别人送的,或者是我们用钱去买的;这之间,是送的或是买的,这不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有物资来源,这都是别人的付出之后,我们才能够用得到,这也是一种的「施」。人家的努力付出,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你们想,这能够说不是人家的努力付出吗?所以我们若是空过日子,老是在享受中,我们应该就要忏悔。

前面说的是私德,我们自己的徳,要自己时时自我反省。再来就是行为。所以经文中接着说:或捶打奴婢,驱使童吏,不问饥渴,不问寒暑;或发撤桥梁,杜绝行路。如是等罪,今悉忏悔。

无论是在家或者是出家,我们要以爱的心去疼惜,要以怜悯的心去关怀人。过去有人有钱,就雇人来使唤,男者为奴、女者为婢,就是佣人。只是花钱去雇人,我们就要驱役他,不论是成年人,或者是雇童工,就是那样去驱使他,让人付出劳役,很辛苦地做事情。但是有的人都不会尊重,以为钱付出去,他就要做牛做马拖磨,不把他当人看,这是不对的!他无论是口渴吗?肚子饿吗?过时过日,他有东西吃吗?光要他付出劳力,不去关心他的生活,这就不对了!

看到夏天外面太阳很大,我们会去关心他吗?关心说这么热的环境,这样受得了吗?应该要关心他:「不要做到那么近午,快进来。」或者是常常关心他所在工作的空间,是不是很压迫呢?那我们应该要去关心他。冷了,大风大雨大雪,到底他穿得暖吗?我们应该也要去关怀人。

所以无论是饥渴,或者是寒暑,应该关心。虽然你花钱顾他,但是他也是人,我们应该以感恩心;若没有这些劳役的人,我们哪能生活够得无论衣食住行?我们都能够生活得这么平安过来?所以我们看到劳工者,我们存着感恩心;我们应该要去体会他的冷热,或者是饥饿,或者是口渴;我们应该要以尊重怜悯的心,来看待。

看到一则新闻,有一位外劳,她自小就和父亲失散了,她一直知道父亲在台湾,这样来到台湾做外劳,都在找寻父亲,父亲也在找孩子。竟然她来了受雇于一位老人,但是时间到了,她要回去了;后来回去之后,她的东西忘记带,所以遗落在这户人家。后来这位老人家,发现了她的资料,才知道「原来这是我的女儿。」

互相在找寻四十年了,看,世间妙不妙啊!这一生都有这样的故事了,失散四十年,互相在寻觅,竟然她为他工作;同住几年的时间,却没发现。说不定我们在驱役、劳作他;或者是和他吵架、埋怨、仇恨,那个人说不定是,我们过去生的亲人,或者是未来生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来用怜悯大爱的心。

各位,学佛,我们一定要好好,顾好我们的本分。既然都修行了,我们必定要修持戒律守规则,我们若能够如此,在道场中就不会有失误了!随着时间过去,要让慧命增长!我们既然发心立愿来修行,所以已经立信愿行,培养出我们的德--德行飘香。那么慈悲喜舍就要行大爱,莫损私德乏怜悯,不要看人这样付出,这样地做,我们眼睁睁地看,这样也不对;人家做事我们要多体谅。

各位,修行是在分秒中累积,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的德若不修,真的是空过时日。所以大家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46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