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February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2月5日 - 内修净念防非止恶



佛陀对我们的教育,就是我们要好好身心调摄。调摄身心是用什么方法呢?戒!

所以说:戒是内修净念,防非止恶从善;德是学之入心,行身教立典范。

这就是戒德。所以我们学佛,要好好持戒;持戒就是从我们内心建立清净的念。

我们若是心念不清净,就容易招来外面形形色色、是是非非的烦恼,所以我们一定要戒。戒得外面的是非、烦恼能够不入心来;即使外面有什么诱惑,来引诱我们,我们有戒,自然我们就能防非止恶。不只是恶的不应该入我们的心;我们还要将善的,发挥在人群中!所以我们若有戒,我们才能去预防,才不会让恶念入心,甚至我们还能善念发挥,这就是戒的功能。

德呢?就是德者得也。常常对大家说,我们学要学得有心得,这分心得要入心来。所以我们若有用功,佛陀的教法,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对事对物,我们就能在事物人中,产生了知识,更再进阶上去,就产生了意识;再进阶上去,就是智慧了,所以这就是德。所以德是从做中来,用心学,我们就能学到常识也好,知识也好,最高的目的就是智慧。

我们能得到智慧的心,我们若有智慧,就去掉一切的恶,成就一切的善在我们的行中,所以行中有法。所以这就是常常对大家说的:「心中有佛、行中有法。」入于人群中能立典范,所以行身教立典范,这就是我们人人在佛法中要学的。所以戒是我们的起步,有戒我们才能不犯错;不犯错我们才能事事从善,所以人人要用心。

我们上次在「静思晨语。法譬如水。互为净心明镜互照」已经说过了:「要近善友、远恶知识。」我们今天继续来看,接下来在忏文里这么说:或贡高骄慢,偃蹇自用,跋扈抵揬;不识人情,自是非他,希望侥幸。如是等罪,今悉忏悔。

这段文字也是很简单。我们就知道,我们除了要亲近善友,远离恶人之外;我们自己也是最需要谨慎自省的。所以,人云:「最恶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心若有一点偏差,我们的行为就步步错误。常常说:「我们要调伏我们的心。」有智慧的人就没有贡高了;就是因为没有智慧,一点点才情,一点才华就以为自己很行了。

所以这种贡高又矫假,这是装模作样;就是自己实在是没什么,就假装感觉我懂得很多,大家如果提这个头,我们就知道这件事,就一直说:「我知道,这是什么什么。」我们应该要保持沉默,人家说的话我们要用心好好听,这叫做虚心求教;意思就是我们的心,要放得很宽大,我们虽然懂得很多,我们还要容纳别人对我们的建议,或是他提出的建设。说不定一件事,我们虽然知道得很多,但是他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所以我们应该开阔我们的心,虚心就教。

他若在说的当中,这是哪个地方有一点点偏差,我们能用很谦虚的态度,来告诉他。虽然是对,但是若在这样的当中,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我是提出一点看法;对方若能接受,就是彼此之间互相切磋,假使偏差得很远,执迷不悔,我们敬而远之,不要一直觉得:「他不对,唯有我知道的才对!」或是:「他才知道那么一点而已,我知道很多。」其实天下的事,不是我们全都能尽知的,所以有时我们也要多听,听听别人所得到的道理、所看到的感想、做过之后的心得。

智慧不一定在经典里面,不一定全都在学识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人群中,我们能合群入众这是最重要的!你若是贡高或是矫假,装模作样,这种人自高自大,这种人实在是无法与人合群,所以我们要很小心!「偃蹇自用」就是很横行骄傲这种的人。除了贡高之外,还很骄傲,做事情很霸道,这叫做「偃蹇自用」或是「跋扈抵揬。」

就是因为自己的心很容易触怒,看到人家做什么事不顺眼,他很快就在内心压制不住,马上发脾气;不只是发脾气,身体就发起动作,吵架、摔东西等等,这种内心怒气他压制不住,很快就触怒,那种形态叫做「跋扈抵揬。」这就是心里一点不高兴,就马上发出来,在人群中会让人感到很不安!

或是「不识人情,自是非他」不懂得人情世故。我们要知道,做人我们要识人;很多事我们都要去了解分析,人事物,在人与人之间,情我们要能分得清楚。有的是恩情、感情等等,或是同情,这都是情。多少种的人,我们要对他付出人情,我们要感受到这分人情,父母给我们的恩情,师长教育我们的恩情,大地众生提供给我们生活,众生的恩情…

还有另外的就是感情,感情就很复杂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在人与人之间,人情世故我们应该了解。但是有的人,什么事都很冲动,除了贡高自大以外,压制不住自己的性情,常常很冲动,所以心中对人情世故都不会分别,所以「不识人情。」

我们学佛「识人情」很重要,因为我们在这个空间,人与人之间,所以不能不懂人情。所以若能懂人情,自然就不会横行唐突,就不会了。所以「不识人情」多数都是「自是非他」,自以为「学佛还要说什么情!我最对,还要说什么情!来,来论理、来说法!」但是他就是不说情,这样就不行了。无论事理都要通融;当然法很重要,但是我们要用在人间中,所以情理法一定要圆融。

所以还有一种人,就是有这种「自是非他,希望侥幸」的问题。

「侥幸」到底是什么呢? 「侥幸」就是虚的,那种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刚好别人有什么事发生,我们虽然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但是没有受到同样的报应,逃过一劫;这样就自觉庆幸,而不能见苦知福、见不贤内自省的自我反省,以为自己比较特别,不会遇到同样的事情,这就是「侥幸」。所以,「侥幸」就是在那种自以为不会遇到有什么样的变故、有什么事都自认会和自己无关,还是去走旁门左道的路径,不是很踏实一路顺利过来,不是。

还有一种,有人说:「侥幸赚,得失赔」!意思就是不正当的,你不择手段去赚钱,不择手段去做来的,让你赚很多钱,其实这是一种失德的事。另外一种就是这样的解释。所以「希望侥幸」就不是正当的,但是他得到了。

「如是等罪,今悉忏悔」!意思就是我们要好好缩小自己,用我们的真才实智走入人群中,这就是我们要好好持戒,我们若有戒有德,这些东西就都不会有了;我们若是犯戒失德,自然这些东西就浮现出来,在我们的心、在我们的行为中,所以我们要时时用心。

再来又说:或临财无让,不廉不耻,屠肉沽酒,欺诳自活。

这些也是现在的人,我们能常常看到「临财无让。」平时在和人做事时,大家合起来,共同为一件事认真打拼。

以现在的企业来说,有的人觉得,现在社会所需要的是什么?一个人的力量没办法,就找很多人集思广益,运用大家的知识,我们大家来讨论,要如何开辟一番事业。大家就来合股,开始认真打拼,这分事业很成功。

从开始那种开头大家合心努力,这个东西以我们的知识、以我们的才华,以我们的努力而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到后来已经变一个很大的企业;在这之间开始一边在赚钱时,愈来愈想要占有共同努力的成果,所以「临财无让」。在心里面存着:「这些如果能都我来赚就对了;我很不想再分给别人!」的心态,就开始争夺。如此,这种「临财无让」是利,那么这个智就昏乱了。

所以「见财心诈」,这种有的人看到钱,本来是很善良,本来是帮人在保护,所以看了很多之后,会变成――「我这么辛苦,只是在这里当守财奴;我付出那么多,我怎么和他这样子分!」像这种心态一起,就迷失了我们的智慧,原来本具的智慧就迷失了。

所以自然就产生那种「不廉不耻」,意思就是失去我们本有的德,所以所做的就是如何去占有人,即使这件事被人知道了,会变成什么样,他没有想到这些后果,所以这种不清廉,也不顾廉耻,这种人他就会贪污或是侵占,这就是「临财无让」「不廉不耻」就是没有廉耻了。

或者是「屠肉沽酒」就是杀,就是为了吃。你看,杀的是一种业!杀业!或是有的人卖酒,卖酒也是让人喝了后心智迷失。或是「欺诳自活」,不论是从事杀业或是卖酒,使人的心乱了,或是身体失去健康,他都不管,反正这些行业能赚钱就对了。

如此,伤害人的身体,扰乱了人的心智,这都不对!我们学佛,不要破坏了人间的伦理道德,杀生也没有道理,喝酒乱性也会脱离人性的社会,就会造成乱象。所以我们应该,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我们都要先思考人群,人群的道德,这才真正是我们生在人间的目标。

各位,学佛我们一定要从爱心,要好好守戒;戒是内修清净,我们的心要很清净,我们才能防非,才不会见钱就起贪心,才不会为了赚钱所以不择手段。所以我们一定要守戒,才能防非止恶从善。我们的德,学德我们要学入心,我们行身教立典范,如此,这才是我们修行者的本分。所以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很谨慎;生活中一点心的偏差,行为一点错误,可能就败德丧心病狂。所以大家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45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