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February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2月15日 - 慈能付出予人福乐







古德有云:诸善孝为先。慈能付出予人福乐,和能趣众入人群中,仁让宽容能忍无诤。

这些就是做人的根本。每一个人都有家庭,每一个人都有父母,家庭的教育,亲子的伦理,应该就是「善」;善就是以「孝」为先。

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的模。」孩子在家庭所受的教育就是孝,能孝顺父母,就能友爱兄弟;能友爱兄弟,将来在学校求学,自然他能尊重长辈,那就是师长了。若能友爱同学,将来出社会,自然见老者为长辈、自己的亲人;见所有年龄相仿佛者,就如自己的姊妹;较幼小的,就如自己的子女。这人生要从家教开始。

能有家教,再接受到学校的教育,之后才能够走入社会。所以古德这样说:「诸善孝为先。」也是一个小家庭,也是一个大社会的写照。所以我们要看守好家庭的教育。再来,「慈能付出予人福乐」。我们人人既然长大成人,开始能分辨在社会,要如何才能跟社会像一个家庭?一定要培养慈的心!

所以这念慈就是「很愿意付出的人」。你若能够平时就很愿意付出,这就是给人人的福与快乐。所以才说是「慈能付出予人福乐」。又再还需要「和」,和能趣众入人群中。若我们大家都很和气,能培养和气的心态,无论你走入哪一个人群,都是受人欢迎;所以我们要常常要培养这个和字。

「家和也是万事兴,人和就是万事成」。所以这个和字,是做人处众入群,最重要的要领。

仁和慈是一样的意思,那么我们有仁德,人与人之间我们要能让。这个「仁」字,你看就是人两个以上,人与人之间我能要能让;让就是宽容,心就是要能宽能包容,这样就能忍无诤。我们的心宅若宽大,自然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所不能忍耐的!我们若能够忍而无忍,变成了是一种很自然,透彻人间事,就没有那种忍无可忍。

我们应该「忍而无忍」。这个「忍而无忍」和「忍无可忍」是差很多;「忍无可忍」,就是说我稍微让你一下,但是我们所让那个的宽度很窄,你就会很快感觉,「我让到这里,我就不想再让了」。所以忍无可忍,他就反弹,开始那个反弹出来的力量就很大,杀伤力也是很大。

我们修行就是要「忍」,忍了之后就是变成我们的功夫。

所以,学佛无不都是学于一念心,这念心我们若能够有善、有孝、有慈、有和、有仁,天下还有什么事情能够刁难我们呢?所以我们要好好学。要处群入众,我们也就要以善为先,以慈来予乐,以和来处众,以人来化争端,这就是我们要学的。

我们说过了,很多的罪,无论是轻,无论是重,无论是粗细,或者是自作,若自作,若教他作,若随喜作,这都是一个心念。就是欠缺了「善念」,他就会自作、教他作,或者是隋喜作。作什么呢?作恶!所以我们应该要培养这分「善心、慈心、和气、忍让」,自然就不会造业--无论是粗细,或者是重或者是轻。

这个习气若有一个恶,欠缺了慈悲仁让,那如此就是大小罪恶,就是都会从这个习气生出来。

那接下来这段忏文就又这么说:若以势力逼迫令作,如是乃至赞叹行恶法者。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前面是轻重粗细,我们自己去作或者是教人作,或者是随着人去作,全都是恶业的事情。又再下来这段就是又再更强,不只是自作,他还要以势力去压迫人去作;不只是教人作而已,还仗着自己的势力,去压迫人去作。

还有一种「如是乃至赞叹」,像是这种也是不对的!就是当有的人在旁边做恶,虽然我们没去作,但是看到这种大恶大逆的人,在这种的人道逆伦,那无善、无慈、无仁、无爱,这种人在强迫人去作恶,他也是畏惧恶势力。他不敢去说这个人不对,不只是不敢评论他,他还替他说好话。这种的是非不分,虽然自己没有去作,但是是非模糊掉了,没有那个道德勇气,所以不敢去分析,反而赞叹,「赞叹行恶法」。还有这种的人,不只不敢说,还去赞叹:「对啊!对啊!」

你看,现在天下的国与国之争,人与人的对立,这都是出自于「赞叹行恶法者」,所以会变成了天下很多的人祸。

所以我们要很用心,每个人都要时时顾好这念心,才不会去造业!这个业若一作下去,真的是很大,这将来堕入地狱,是非常的苦不堪言。

所以: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所以我们每天每天,都在说起心动念,这起心动念是很可怕。小人物小错误,中人物中错误,大人物大错误,所造作的是惊天动地。所以我们大家要时时提高警觉,我们若是有朝一日,没有去顾好这念心念,那个烦恼无明没有降伏,说不定这些罪业,轻重粗细说不定我们都会去犯著。

「自作」、「教他作」或者是「见作随喜」,这都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我们要时时有忏悔的心,要培养这个忏悔的习惯,才能够降伏恶念的习气。

再来有说:愿承是忏悔一切诸恶,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慈和忠孝,谦卑忍辱。

对啊,我们就是要培养时时忏悔的心;我们若能够时时忏悔,很自然「一切诸恶」都能远离。这些忏悔之后,若轻若重若粗若细,这些我们全都是把它忏除了。

常常都对大家说过:「都是一个习气!」既然那个恶念是从习气当中生起来,我们也是要,培养一个习惯的忏悔,就能够时时提高警觉。所以我们起一个动念,我们要赶紧警觉性提起,那连起这个动念我都要忏悔。即使没有去作,我们也要忏悔,因为我们心的动念起了,我们就要赶紧忏悔,自然那些一切诸恶,就不会继续产生;就不会让我们用身体去作。

所以「忏悔一切诸恶」,自然恶灭,自然就「所生功德」,善就能生。所以所生的功德,能让我们「生生世世慈和忠孝」。这就是因为忏悔的力量,把那些恶的习气都去除了!我们现在就是要累积,这个善的功夫、善的力量。

所以「功德」这两个字,大家不要忘记,「内能自修、外能礼让」。 「内能自修」就是内在的功夫,内在的功夫就是培养习惯;要培养好的习惯,这就是内在的功夫,这内在的习惯用功!

所以内能够好好自修,表现在外面的行为自然你就能礼让。无论是诸善奉行,好的事情,我们就要能随喜,赶快来去做;我们知道这是好事,这些好事对人人有益,这就是慈悲心。我们慈悲能够造福人群,带给人群时时快乐,这就是宽阔的心。我们能够礼让,这叫做道德。

因为我们处众入群,合合气气在人群中,带给人快乐,我们与人没有争端;因为我们的心能够包容,我们常常都能忍让无诤,这就是我们的功德。我们内心养成了这种习惯,外面的行动就是这样。

所以「所生功德」,这种的习惯养成了,自然不只是今生,我们能够生生世世,自然我们在人群中,真正很习惯性的慈和忠孝。我们有的人,看着那个人脾气很好,又很孝顺,很善良很慈悲,无论人家怎么说他,不论什么环境多么恶劣,他都能够堪得忍耐。对他来说,觉得说这没什么。

一位慈诚队「陈金传」。你看,他在家庭是多么孝顺!小时候父母没有空,无法照顾他,但是阿嬷能够照顾他。所以他除了感恩父母以外,就是要进责任孝养阿嬷,像这种有那个反哺之恩!

阿嬷现在九十多岁了,他每天都背她背上背下。每一回背着阿嬷,身上的体重如果感觉比较轻,他的心就很不舍。看着他抱着阿嬷、背着阿嬷,推着阿嬷在外面走动,对家里能这样孝顺;三餐这样子喂阿嬷,阿嬷嘴如果没有张开,他自己嘴就张开开,对阿嬷说:「阿嬷,啊。」阿嬷的嘴就会跟着他:「啊!」他就喂进去了,像是母鸟在喂小鸟一样,那种的孝真的感动人。

所以他的孩子,他就说:「爸爸是,对我最好的教育。他现在对阿嬷是这样,我将来对爸爸也是要这样。」所以他将整个家庭,都带入慈济来。

还有他是协力队长,他怎么带人呢?有的很刚强,他就是发愿,要让人人都能够进入慈济来;令人入慈济,见闻就有利益了!所以这是他的心愿,在社会有朋友,有过去认识的人,或者是现在才认识的,他都是用心想办法要怎样把他引进来。引进来的道场,最好就是环保站,所以他在环保站中,把这些人都邀约进来。大家受他感动,自然进来了。

他度较刚强的,他有妙法。这种的妙法不是用嘴巴说的,是身体力行带着他做。知道说今晚哪一位师兄,他要开环保车出去;他如果下班回来了,无论多累,他都赶紧自动跑去帮忙,去带动环保;以十分柔软的身段去带人,这就是他的妙法。

甚至平常时就会,把这些队上的师兄邀请召集起来,就跟他们说:「来,我们带家人出去外面走走,陪父母出去踏青。」他自己一样,家庭带出来,阿嬷要带出来。若看到说爬比较陡的,就赶紧把阿嬷抱起来,用走的。有很多人看到他的行动,就此开始都这么学。

上面还有长辈的,就是孝顺;对家庭如果自己有不好的习气,要改过;对家里的太太妻儿,就是要用爱。这就是对人群教育的方法!看,这就是「慈和忠孝,谦卑忍辱」。要带人也要忍辱。

各位,我们应该要好好利用,现在这个身体;有这个因缘,我们能够互相鞭策、互相勉励,在这个道场中,我们要好好养好我们的习气。错的不能做,我们时时要提高警觉;小的从我们本身,在我们的范围,或者是在我们范围以外的,社会人群等等…我们都要培养这分好的习惯。

我们如果对人,起了一分不满的心,要赶紧警惕、忏悔。忏悔的念若生出,那个恶随即消除。那培养好这种的习惯,自然我们今生、来生、生生世世,这分功夫永远跟着我们到生生世世。

人群中结好缘,「未成佛前,要先结好人缘」。所以慈和忍让,这都是善的根本,请大家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47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