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August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8月23日 - 96 - 文理真正普应众生





世间法,有形、有相、有名、有量,究竟我们能够知道多少?尤其是出世间法,无形、无相、无名、无量,我们到底又是能够知道多少?

什么叫做「世间法」?世间法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的规矩道理;比如--说孝顺,对父母要孝顺,这是道理。行善、利益人群,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去付出,这也是道理。甚至我们要克勤、克俭、耐劳、耐力,这也是道理。或者是要守礼节、要有礼仪,这都叫做道理;这个道理有比较深一点。

我们就说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扫地煮开水,这也是道理,整理周围环境,全都是叫做「世间法」。凡是我们在生活中,人应该尽的责任,该付出的,这都叫做道理。这些道理,有形、有相、有名、有量,我们到底知道得清楚吗?

就像我去园子,我们的范围去走一圈;「喔!这叫做树葡萄(嘉宝果)。」原来葡萄是生长在树枝上。

又再看到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这样红咚咚?」「它开的花。」原来这个花就是开在这个地方!我年岁这么多了,也每天和大家说话,光是园子里种几样东西,我不认识的还是很多。

什么样的植物,它有什么样的功能?那个树、草炼成精油,平时有在使用;那种精油我曾用到,就是不知道从这棵树来的,不知道。

所以说起来,感觉到说世间的东西,那个形象光是看,我们就认识不完了,何况说了解它的名称呢?实在是究竟我们能够认得多少?有限!但是出世间法,那就更难了。

出世间法,除了有形有法以外,还有无形、无相、无名、无量,这些法我们又是能够知道几样?所以说起来人很渺小!天地万物,天地之宽、万物之多,每一样东西都有含藏它的道理,我们倒底能知道多少?

何况说这个心理,一直到最奥妙,人人本具佛性、智慧平等;但是我们明明看到的就是这样,不整齐,知识不整齐,地位不整齐。人与人之间很多都不整齐,但是佛法不断教育我们;教育到让我们知道,这个智慧平等人人本具--佛性、心,全都是和众生都是平等。

要让我们能够透彻了解,很多就要解释到这个出世法。这种无形的东西,要解释到无形的道理,让你感觉到,原来我们没有去想到这无形的道理,就是和这个有形的形态,是会合在一起,这更加不简单。

所以出世间法,原来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的微妙;从出生而到老到死,唯有佛陀,能够为我们解释十二因缘。生之来死之去向,又再跟我们说四谛法、六波罗蜜,要让我们更清楚一些,人生的苦集滅道。又再对我们说,教我们如何走才能够通达,回归与人人本具的佛性--这条路就是「六波罗密」,就是从悭贪、嫉妒,而回到那分「慈悲喜舍」。

看,这种从世间法,如何把我们引度?这个「波罗密」,就是「度」,就是从此岸度到彼岸去;从这个有形、有量的相,把我们引度到那个无形、无量。

那分的「法」,这实在是唯有佛陀大觉者,他是全能究竟彻悟,知晓的觉者,他才能够真正体会;所以我们应该对佛陀的教法,我们完全要相信。

所以在,《无量义经集选》这样说:「一生无量,无量一生。」那能够从「一」当中生出无量;无量的有形、有相、有名,这完全从心的法。这种的无形、无相、无名、无量,这个法彻悟之后,自然你就会去了解--那些有形、有相、有名、有量,只要你一念智慧启,什么事情我们都能够了解。

从无形到有形,这有形的苦啊、集啊,也是从那个无明,无形的烦恼产生出来。

烦恼大家有没有?人人应该会承认说:「有啦!」

「来,拿出来给我看看。你的无明是长成什么样子?你的无明是长成什么样子?」人人拿不出来,但是它明明就是那个无明在作怪;所以我们的心,常常在那起伏、烦恼。

这种的起伏、烦恼,他就会去行动。所以「一念无明生三细」,才会叫做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不断不断,整天的时间都不离开这些。

人生就是要去透彻「一生无量,无量从一生」;所以佛陀他能够透彻了解,将这个佛法广演。

四十多年间啦,佛陀从众生性欲无量,所以他就说法无量。从阿含小教,一直到方等,一直到般若,一直到方华,回归到那个佛陀所启悟的华严境界。看,为了普应众生,所以佛陀就是要从有形、无形,反反覆覆设法施教给众生;因为众生欲性无量,所以欲性无量就是在世间法里。佛陀以出世间法入于世间法,所以用种种的方法,施教于众生的烦恼,所以从烦恼中救拔出来。

真的众生的烦恼,有形无形,真的是很多;所以佛陀的施教,是用很深的法,要让很浅根的人能够接受,这实在是不简单的事情。

所以这种「无上大乘」,这就是菩萨应该要修的,是无量义。我们若是发心我们要修行,就是在无量义。所以无量义能够广被众生,能够很开阔去披覆于众生。就像这个无形的大宇宙、天空,涵盖于有形的地上万事、万物,这就是「无上大乘」。

无上就是没有限量的高度,叫做无上。佛法,它的智慧、它的道理就是无上。

就是当你有所体悟之后说:「这样够了吗?」其实和佛法相比,都还不够! 「那再高上去,够吗?」也依然还不够!真的,佛法就是广无边际!佛法广阔无边际,实在是无上的高。这实在是佛法的妙,妙在它能够普应众生。

《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

就像说佛陀的道理,这种「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我们就知道佛陀的教法,真的是文理「真、正」。

譬如说,我们在这世间在做世间事,世间不离开苦集滅道。我们还记得在,二OO八年的五月二日,缅甸发生了很大的灾难。我们从五月四日,从台湾、马来西亚、泰国,慈济人会合走入了缅甸,帮助他们;我们给他们榖种,让他们赶紧能够赶上季节,让他们的榖种能够落土。

但是土地上受过了海啸,土地的盐分过重,要怎么办?当然是天助人助--海啸过后,不断、不断一直下雨,所以将这个土地的盐分淡化,土地已经被水洗过、没养分了,所以还要给他们肥料。我们在九月十五日这一天,我们慈济人第八团,他们去乡村,再去发放最后一次的肥料。

感动人的事情很多,其中一则的故事--

那就是我们的慈济人,走在那个乡村的路上,在村里有一位阿婆,一直很高兴地站在门口,走出门口一直一直招手,就是表示我们慈济人要进去他们家。

慈济人看到老人,那么亲切、那么高兴,那种态度,就是一直要招呼慈济人进去,他们就进去了。

进去里面一位阿公,老人家在里面,拿着一封信,很恭敬地给慈济人。这是缅甸文写的,慈济人看不懂。原来这封信,他就是要叫他们,拿回来给我给师父,这封信充满了感恩;由他的太太念出来,这位老先生开始要念,就一直哭一直哭。所以原来这封信的内容,就是充满了感恩。

这位老先生他六十八岁,他自己还在耕作,他有两个儿子在马来西亚,所以他想说灾难过后,他没有榖种了,所以可能就要靠儿子寄钱回来,给他生活。没想到慈济人出现了,给他种子、给他肥料。他说:「有种子落土,但是若没有肥料也没办法。」

不过,台风过后,忽然间肥料都涨价。他们通常没有钱去买肥料,都是向人家赊;赊一胞肥料要二十篓的米还人,过去是这样。但是肥料都涨价了,可能他要还人三十篓的米。你们想,这肥料不是施一次就好了,他得施四次、三次的肥料,这样收起来,到底够还肥料吗?很难说。幸好有慈济人,除了给他们鼓种,又给他们很充足的肥料。

所以他很感恩,他除了那一封信以外,里面还有二万的缅币。这二万缅币,是他向人家借的。他打算说等他割稻子时,他要还人十篓的榖子。他说,知道慈济人来第八团之后,可能就结束了,他一定不能等到稻子收割后,才来捐钱,所以他去借钱来捐,这叫做回馈。

他在信中说,慈济人给他《静思语》,要心想好意啦身行好事,这个道理他已经了解了;要做好事要及时,他要赶紧去捐。他说,要给师父救更多人,所以他去向人借钱。

但是我听到二万缅币,也很替他担心。不过,他很甘愿,他觉得说这就是他要回馈的时候。

他知道「粒米成箩」。所以他又在跟慈济人说:「每天要煮饭时,他要将煮饭的这顿饭,他要抓一把米,来放在另外一个瓮里中。」我看到了实在是很感动,这不就是「粒米成箩」!瓮里已经有看到一些米了,他说,如果整个月下来,他就能够救人。

想,有形的世间法,其实是无形的善法。我们如果不去给他们布施,我们哪有办法去启发他的心?所以这就是善法。这无形的法,启发人人那念无形的心念,成为有形的付出。

所以说起来,佛法真的是无量。其实佛法里面,所含的「文理真正」。里面是很正,所以它是非常的深,说起来是很深,同样也是很高;深无法见底、高无法比喻;很高、很宽广,所以这种的法叫做「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这就是菩萨应该要修行,就是要在这个『无量义』去深入,

各位,学佛,我们真正要从「世间法」,而到「出世间法」,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所以佛陀大觉者,他那个无上大法,不断、不断在庇荫众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若能够了解,我相信人人都能够脱离这分的人间苦难。所以请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79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