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August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8月2日 - 81 - 勤行入群 拔苦予乐







发心,要发菩提心。修六度行,增长善根;这是我们人人修行,必定要经过的路程。

菩提心就是觉悟,觉悟者就是「觉有情」!到底这些「有情」是什么?是众生。

我们放眼看出去,有无量、无数生命形类,这都是众生。我们耳朵所听到的,有无量无数的声音,所以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形类,无不都是生命。

一切的生命都是众生,人是众生中万物之灵,所以我们要培养这分的爱心,要深入了解所有生命的有情,这就是我们的爱心要开阔、无边际。

这个爱心不只是对人类而已,我们还要去了解众生界的苦难,所以这样叫做「觉有情」--觉悟一切众生有情生灵。所以我们就要,「发菩提心,修六度行」。

发菩提心,修六度行,增长善根,自内精修,诚正信实法,向外勤行,慈悲喜舍行。

我们若是在经典的里面,我们就能够看到佛陀在过去生,无量无数世的生命中,对所有的生命界,以平等大爱去付出。他舍身命去付出,去救度众生,当然这必定不离开六度万行。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就是叫做「六度」。在这六度里面,不离开的,那就是「爱」--爱大地一切众生。

不同的众生,不同的方法。我们能够深入众生界,自然我们就能够增长善根;我们若没有深入众生界,我们要增长善根就比较困难。

只单独说对人类,人类都有不同的根性。这么多天来不是一直在说,众生不同的根性、不同的性欲,有无量无数的性欲、根性等等…

就如我们只面对着人类,我也是常常说:「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部的大藏经。」了解一个人,那就是增长我们一分的智慧。所以我们能够了解很多人,善恶分辨、是非清楚,这不就是我们在修学的过程。

所以我们若能够「觉有情」,修行六度万行,来增长我们的善根,这就是诸佛修行的过程。

要如何能够深入六度万行呢?我们现在就是在人生界,我们已经能够闻佛法了,我们能够修佛道了;在佛法中,要来行佛所教法。

这条的道路,那就是要先在菩萨道!这是一个过程。我们要行菩萨道,我们自己要从内心好好修行。内心我们若不下功夫,外面要如何能够深入人群呢?所以我们要,「自内静修诚正信实的法」;这就是我们常常在说,互相在勉励的--「内能自修,诚正信实;向外勤行,慈悲喜舍行」,这是我们修行最正确的方向。

我们修行必定要很虔诚的心,走入佛门来,要修的方向,那就是一个「正」字--要「正见、正思惟、正念、正业等等…」有八正道!

除了我们自内心的虔诚,我们的方向必定要正确;不只是,语言、思想、行为等等…的正。我们的信也要「正」,常常都在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我们的信心,绝对不能够动摇,必定要很坚定。

「实」,必定要真实,不能有虚假。本来人生,就是「如露亦如电」,非常的无常;甚至「如梦幻泡影」--好像梦,好像一个泡。全都是这么虚幻,就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坚定不踏实,所以我们才会常常让我们的这个心在虚幻中,无法踏实我们的人生。

所以我们现在修行,必定要很坚固、很踏实。我们「信要坚、行要实」,所以我们这个「信实诚正」,是我们内修的方法。

我们大家要很坚定信守「信实诚正」,我们对我们自己有信心了,我们对人人真实地对待,那这样我们就能够向外。向外就是要走入人群去,在人群我们必定要很勤。

所以我们说:「静思勤行道,慈济人间路。」我们在《无量义经》里面,每一句话,每一个方向,没有离开勤行与入群--「内要勤修,外要入群」。我们勤修佛陀的教育,我们要非常的用心走入人群中去。

修行,要能够开启我们的智慧,真的就是要我们入人群。所以在人群中,我们必定要顾好我们的「慈悲喜舍」。因为我们所学的是「四无量心」,也要「四无量行」。我们投入人群,要「慈、大慈--行大慈无悔;悲--行大悲无怨;喜--行大喜无忧;舍--行大舍无求」。

这种「无悔、无怨、无忧、无求」,在这个四无量心、四无量行,必定要很坚固在人群中,这叫做「向外勤行『慈悲喜舍』行」。

各位,我们是不是有将内心修到「信实诚正」?准备好了没?大家若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能够走入人群中,去行慈悲喜舍--无悔、无怨、无愁、无求,我们就能够道心坚固了!

【无量义经】:大善男子,能向如来,如是什深,无上大乘微妙之义。

所以在《无量义经》里面,佛陀向所有在场听法的菩萨,这么说:「大善男子,能够问如来,如是什深,无上大乘微妙之义。」

我们还记得吗--

前面说过了,大庄严菩萨代替了八万菩萨,问佛陀说:「佛陀啊!过去四十多年间,佛陀向所有的众生,不就是一直在说四相之义吗?过去说的与现在说的,可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在现在所说的,叫做甚深无上大乘微妙之义?这和过去有什么样的分别呢?」

这在前面啊,大庄严菩萨已经问了佛陀。

佛陀再称赞他:「很好,大家有疑的心,赶快拿出来问,问你们可以听到,也能够利益未来啊。」所以佛陀就这样说:「当知汝能,多所利益,安乐人天,拔苦众生,真大慈悲,信实不虚。」佛陀这段的赞叹,是赞叹他们懂得问。

当知汝能,,多所利益,安乐人天,拔苦众生,真大慈悲,信实不虚。

「过去那个四相的道理,与现在所说的道理,有哪里没有分别?」那个重点他们懂得拿出来问,这样佛陀再次的解释,能够把这个法延伸到后面,后代的人还能够再听得到,能够又更加深入了解,所以这叫做「利益安乐人天」--对人间、天人,又还有机会能够再听到。

若这样「拔苦众生」--人若能够深入佛法之后,愈是了解佛法,对人间众生的根性欲念,就能够解开很多这些根性、欲念。

众生的根无量、欲无量,所以不同的根机,所以得法不同;在同一个时间听,同一种的法,他们的理解不同!

我们还记得,佛陀成佛之后,去到鹿野苑要度五比丘,才五个人而已,佛陀说四谛法,就要三转四谛法轮,这五比丘才能够真正透彻,体会到佛陀所说的「苦集滅道」的道理。

只是五个人的根机,佛陀就要三转四谛法,何况说经过了四十几年间!

你们想,佛陀所遇到的根机、众生芸芸,根机有多少?众生「欲性无量」,到底那个量又有多少?所以众生既然这个根,还没有能够达成到一闻一悟,何况说要谈到一闻千悟,还离很远!

所以还不断、不断反覆来说。对不同层次、根机的人,他同样的法,不同的程度让他明白,若能够得一法,自然就能够解除一分的无明。

我们的无明不离开「贪、瞋、痴、慢、疑」,就是因为有「贪、瞋、痴、慢、疑」,所以众生受尽了千万层,那个苦的折磨,在六道中轮转不休。只为了这个「贪、瞋、痴、慢、疑」,制作了五浊,真的是苦不堪。

所以大庄严菩萨能够再次拿出来问,佛陀再次来分析,这样能让更多人又再进一步,叫做进阶去了解,所以这样就能够拔苦众生。

虽然是同样的法,佛陀用不同的形态来解释,听到的人自然心开意解,这叫做「拔苦众生」。心门会开,这意义能够了解,那迷惑苦难就能够解除;这样就是明晓意义了、拔苦了!

所以佛陀赞叹大庄严,所有的菩萨这样说:「是『真大慈悲,信实不虚』。你们大家已经发了这个大慈悲心了,你们已经达到『信实不虚』。」

你看,「信实诚正」多么重要!你若内心有信实诚正,不虚不假,自然我们就能够发挥大慈悲行;是真大慈悲,起自信实不虚,所以这就是饶益众生。

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力。

四十余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

「以诸众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讲种种说法以方便力。因为过去四十余年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

「因为众生的性欲不同,所以我就要用种种的说法,用种种的方便,为过去的众生这样来说法。所以那个时候,同样是这样的法,不过用方便法,种种的譬喻来跟他们说,让他们能够了解;现在就是要直接解说。因为过去四十二年间,未曾显实,是故众生,得道差别。」

因为人的生命有限,闻法的时间也是有限,所以大家所了解体悟的,都是有差别。所以我们人就是因为,无法真真正正体会到那个中心,无法真正去了解那个真实法,因为时间有限。

无常啊!所以常常说:「大家要把握时间。」我常常说:「慈济人很幸福,一进来,就是进来到佛法的中心。」那是什么呢?是菩提道,那就是无上菩提,就是菩萨道。

各位,我们必定要很珍惜,珍惜我们的菩萨道。发菩提心,修六度行,增长善根,这是很重要的。

各位,请大家向内,要修信实诚正的法;那么我们应该向外,要行慈悲喜舍的行,这就是「勤行道、人间路」。

请大家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76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