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水如法,随境应机,分别诸法,晓了净慧,无处不有,无事不摄。
「好水如法,随境应机;分别诸法,晓了净慧。无处不有,无事不摄。」
我们的《无量义经》,也是一样如此提醒我们。
【无量义经集选】法譬如水能洗垢,若井若池若江河,溪渠大海悉能洗,洗垢法水亦如是,水性是一水各异,法性如是无差别。
真的是要知道:「法譬如水能洗垢,若井若池若江河,溪渠大海悉能洗,洗垢法水亦如是。水性是一水各异,法性如是无差别。」
要洗除一切脏的东西就要用水,要去除我们的烦恼要用法水。所以水性是相同,向外能够洗除够秽,向内能够洗除烦恼,这就是水性是一样,但是名相各异。
所以「法性如是无差别」--法性都相同是无差别,因为法的本身,就是我们慧命的源头;缺了法就没有智慧,来滋润我们的慧命。
不过,这个法,我们要随境应机。常常跟大家说:「佛陀说法四十多年间,一直都是随应根机而说法。」所以叫做「方便法」--要如何引导众生,随他们的根机能够入这个法。所以我们分别诸法,我们才能够晓了净慧。
看到我们志为人医,有一位林医师,他去四川做义诊。看到一望无际的灾难,看到那里老人的苦相,看到丧失子女的悲痛,人生各人的环境各不相同。同样一个苦字,这个苦字,有这么多这么多悲伤哀痛。
他面对着那些人,眼睛看到那些,已经都是倒掉的一堆的废墟。他体会到了,他说,他参加《无量义经》的手语剧,虽然歌词是这样,一直唱、一直唱,一直念那个「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他不知道真正的意思在哪里?
这期间,他在那个环境中恍然大悟了,「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得大智慧,通达诸法。」
原来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原来我们的心境能够那么清净,就不一定要红尘滚滚那么辛苦啊!但是人间遇到这么苦难的事情,光是一个苦字,这么多的形象;所以到了那里所看到的,这不就是「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吗?所以在这个中间,忽然间他的智慧启悟,觉得无量义经所说的法就是呈现在这里。
看,同样一个环境里面,能够让他发现了很多人间法。
「随境应机,分别诸法」--医师对病人,不就是要对病下药吗?其实就要先去分别药性,是对治什么样的病,所以要「分别诸法」。
佛陀对待众生也是一样。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机,思想观念不调?佛陀要以什么法来调和?这和医师对人的身体四大不调,发生了很多病相,医师就要一一去调;佛陀对众生的心病,也是要这样一一调,所以要设很多法。
就如我们《无量义经》,就是应现代人的根机。有这一段的经文,接触到时不是很了解,但是他对着人与事无常,就能体会到无常的法门;见到众生苦,也能觉悟苦的法门。
那种同样一种的苦谛,有无量众生的感受;看,这就是我们听经,开始时不很了解,与境对照起来,我们就能体会。这就是佛陀他对众生的根机施教。
这都是出在那个「净慧」--在我们人人本来,就本具清净的智慧,是我们自己不知道。我们若发现这世间法,那自然智慧通达,那就晓了分别;这就是回归,我们清净无染的智慧。
所以「晓了净慧,无处不有,无事不摄。」法,到处都是法。这也常常跟大家说过,不知道大家体会得到吗?
到处都是法,因为人人的身上都有一本经,所以无处不有啊!无论是事、物,无不都是含摄了这个法在其中。
光是看树木花草,里头就有它的法,有它的法则;或者是我们在使用的东西,无不都是含藏了它的法则,才能够成就这些有形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有桌子让我们使用,无论是要写字、打电脑,或者是吃饭、喝茶,这桌子可以给我们很多功用。时钟让我们知道时间到了,还有多少时间?控制好时间,对准时间。所以所有的事物,无不包含着那个法在其中;所以一切形相,都有它的法则。
我们人的身上同样也有法则。常常我会说:「大自然法则。」这就是叫做大限来时,我们的寿命就到这里,那这个大自然生老病死的法则,我们要去接受。
就如宇宙间有这个四季轮替,这也是叫做「法则」,这也是叫做「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时间、空间,对人对事之间,无不都是法则在我们的周围。我们若能够了解,这就是智慧通达了。
因为我们生活在无量法门中,只是我们把我们的慧,用无明遮盖起来了;所以我们要常常把这个无明拨开,就会发现这个「净慧」是本具!
江河泉井,名称各异,水性是一,滋生除垢,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所以在《无量义经》的经文里面,就是如此陈述:「江河泉井,名称各异;水性是一,滋生除垢。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其实「水」,不论是江水、河水、泉水、井水,虽然名称不同,不过,水性是一样的。它能够滋润大地,能够滋养我们的生命,滋润我们的慧命。同时它还能够洗涤垢秽,我们内心的无明、外面的脏污,都是需要水。
所以它有「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什么叫做「三法」?三法,第一是「教法」,佛陀所说的教法都是包括在内。佛陀一生中,不论是方便法、真实法、说假、谈空,一切都是佛陀智慧施教的教法。所以教法,是佛一生中所说,无不都是教法。
第二是「行法」,以佛陀的教示,教育我们、开示我们,要让我们知道说,「法是这样,名词是这样。」但是你要好好修行,不只是听、知道就好;你要去身体力行。所以教我们进入法的门径。
第一就是要从「四谛」,要了解「十二缘」,要实行「六度万行」,这就是叫做行法。
佛陀为我们开示如何走这条路?第一站你就要去了解「四谛法」。这不就是我常常跟大家说的,希望常常要提醒大家「苦、集、灭、道」。
还是要对大家说,人生来世间,都是在这「十二因缘」中。所以一生随业而来,从过去生的业牵引我们。来到这一生又不断一直造业,这样又留下去。 「生、老、病、死」这之间所造的无明业,又再传下去;所以都是在这个无明,在这个十二因缘中牵引,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既然我们知道「四谛十二缘」,我们就开始能够发心。发心就是「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就是我们要行菩萨道的一条康庄的大路。
各位,我们常常在谈的法,其实不离开这些。既然谈的法不离开这些,我们要走的修行的路,也不离这些方法。
再来就是「证法」--我们有行才有悟、有证,所以你们若没去实行,你们无法去体悟。
就如那位林医师说,来到这里才知道,「无量法门,悉现在前」,通达智慧。看,这就是要去走,才有办法证悟。
所以,以修行而证得菩提涅槃之果。我们若不去实行,让你听得再多、说得再多,都没有用。能说的人,若不能去修、不能去体悟,好像是银行员在数钞票一样,算得再多还是别人的。
所以我们知道要说,说了要修。所以常常都说:「慈济是做你所说的,说你所做的。」我们就是要说、要修行;听、听也要修。
所以,若能够真正走入这条康庄的大道,这个心灵的境界,我们才体会得到,体会到心灵的风光;我们才真正体会得到,得菩提涅槃之果。菩提就是觉悟,涅槃就是静寂光明,就是静寂清澄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人人所要追求的。
【无量义经集选】水虽不同俱能洗,洗净烦恼涤习气,佛转法轮四真谛,诸法本来是空寂。
所以在《无量义经》,在唱的经文里就是说:「水虽不同俱能洗,洗净烦恼涤习气。佛转法轮四真谛,诸法本来是空寂。」
我们要洗净我们的烦恼,就是要「修行」。
师父常常对大家说:「修行?其实人人本具佛性,还要怎么修呢?」就是因为人人在这个六道中,不断轮回流转。所以我们的习气,一直一直不断变厚起来;囤积变厚,将我们的本性淹埋掉。挥之不去的习气,你怎么把它拨开,习气同样还是一直靠过来;所以这一定要下定决心毅力,除去我们的习气。所以「洗净烦恼涤习气」,要好好将烦恼洗干净,将我们的习气完全去除。
所以「佛转法轮四真谛,诸法本来是空寂」。各位,佛陀来人间,就是转四谛法,四谛法要了解;我们要入佛门,一定要先经过四谛法,我们才能够去体会十二因缘。追根究柢我们怎么来的?将来我们要怎么去?这是十二因缘。了解之后,我们才能把握时间,及时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就是修行最重要的法门。
佛陀从方便法,也不离开,四谛、十二缘、六度的法。走入了真实法时,更加强我们要了解,四谛、十二缘和六度;就是要发挥了万行。
要很普遍,随众生的根机,我们要应机逗教,所以我们必定要很了解。了解之后,当我们去碰到那个环境,法若在心,自然就知道--「原来这个环境,就是适应这个法;这个法,原来就是这个环境的道理。」如此这法在心中,在这个境界,我们体会得到,这就是佛陀转法轮。
「诸法本来是空寂」,到底是要追求什么呢?在人间计较,只不过就是在十二因缘中,在造业、贪爱、取着、接触等等…所接触的,就引起了我们的贪着、争取等等…造成了很多的这个业行。
这到底有什么?还不是回归大自然的法则吗!那就是「诸法本来是空寂」。
各位,法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时时去体会、去用。 「好水如法,随境应机,分别诸法,晓了净慧,无处不有,无事不摄。」所以大家要多用心。
「好水如法,随境应机;分别诸法,晓了净慧。无处不有,无事不摄。」
我们的《无量义经》,也是一样如此提醒我们。
【无量义经集选】法譬如水能洗垢,若井若池若江河,溪渠大海悉能洗,洗垢法水亦如是,水性是一水各异,法性如是无差别。
真的是要知道:「法譬如水能洗垢,若井若池若江河,溪渠大海悉能洗,洗垢法水亦如是。水性是一水各异,法性如是无差别。」
要洗除一切脏的东西就要用水,要去除我们的烦恼要用法水。所以水性是相同,向外能够洗除够秽,向内能够洗除烦恼,这就是水性是一样,但是名相各异。
所以「法性如是无差别」--法性都相同是无差别,因为法的本身,就是我们慧命的源头;缺了法就没有智慧,来滋润我们的慧命。
不过,这个法,我们要随境应机。常常跟大家说:「佛陀说法四十多年间,一直都是随应根机而说法。」所以叫做「方便法」--要如何引导众生,随他们的根机能够入这个法。所以我们分别诸法,我们才能够晓了净慧。
看到我们志为人医,有一位林医师,他去四川做义诊。看到一望无际的灾难,看到那里老人的苦相,看到丧失子女的悲痛,人生各人的环境各不相同。同样一个苦字,这个苦字,有这么多这么多悲伤哀痛。
他面对着那些人,眼睛看到那些,已经都是倒掉的一堆的废墟。他体会到了,他说,他参加《无量义经》的手语剧,虽然歌词是这样,一直唱、一直唱,一直念那个「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他不知道真正的意思在哪里?
这期间,他在那个环境中恍然大悟了,「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得大智慧,通达诸法。」
原来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原来我们的心境能够那么清净,就不一定要红尘滚滚那么辛苦啊!但是人间遇到这么苦难的事情,光是一个苦字,这么多的形象;所以到了那里所看到的,这不就是「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吗?所以在这个中间,忽然间他的智慧启悟,觉得无量义经所说的法就是呈现在这里。
看,同样一个环境里面,能够让他发现了很多人间法。
「随境应机,分别诸法」--医师对病人,不就是要对病下药吗?其实就要先去分别药性,是对治什么样的病,所以要「分别诸法」。
佛陀对待众生也是一样。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机,思想观念不调?佛陀要以什么法来调和?这和医师对人的身体四大不调,发生了很多病相,医师就要一一去调;佛陀对众生的心病,也是要这样一一调,所以要设很多法。
就如我们《无量义经》,就是应现代人的根机。有这一段的经文,接触到时不是很了解,但是他对着人与事无常,就能体会到无常的法门;见到众生苦,也能觉悟苦的法门。
那种同样一种的苦谛,有无量众生的感受;看,这就是我们听经,开始时不很了解,与境对照起来,我们就能体会。这就是佛陀他对众生的根机施教。
这都是出在那个「净慧」--在我们人人本来,就本具清净的智慧,是我们自己不知道。我们若发现这世间法,那自然智慧通达,那就晓了分别;这就是回归,我们清净无染的智慧。
所以「晓了净慧,无处不有,无事不摄。」法,到处都是法。这也常常跟大家说过,不知道大家体会得到吗?
到处都是法,因为人人的身上都有一本经,所以无处不有啊!无论是事、物,无不都是含摄了这个法在其中。
光是看树木花草,里头就有它的法,有它的法则;或者是我们在使用的东西,无不都是含藏了它的法则,才能够成就这些有形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有桌子让我们使用,无论是要写字、打电脑,或者是吃饭、喝茶,这桌子可以给我们很多功用。时钟让我们知道时间到了,还有多少时间?控制好时间,对准时间。所以所有的事物,无不包含着那个法在其中;所以一切形相,都有它的法则。
我们人的身上同样也有法则。常常我会说:「大自然法则。」这就是叫做大限来时,我们的寿命就到这里,那这个大自然生老病死的法则,我们要去接受。
就如宇宙间有这个四季轮替,这也是叫做「法则」,这也是叫做「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时间、空间,对人对事之间,无不都是法则在我们的周围。我们若能够了解,这就是智慧通达了。
因为我们生活在无量法门中,只是我们把我们的慧,用无明遮盖起来了;所以我们要常常把这个无明拨开,就会发现这个「净慧」是本具!
江河泉井,名称各异,水性是一,滋生除垢,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所以在《无量义经》的经文里面,就是如此陈述:「江河泉井,名称各异;水性是一,滋生除垢。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其实「水」,不论是江水、河水、泉水、井水,虽然名称不同,不过,水性是一样的。它能够滋润大地,能够滋养我们的生命,滋润我们的慧命。同时它还能够洗涤垢秽,我们内心的无明、外面的脏污,都是需要水。
所以它有「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什么叫做「三法」?三法,第一是「教法」,佛陀所说的教法都是包括在内。佛陀一生中,不论是方便法、真实法、说假、谈空,一切都是佛陀智慧施教的教法。所以教法,是佛一生中所说,无不都是教法。
第二是「行法」,以佛陀的教示,教育我们、开示我们,要让我们知道说,「法是这样,名词是这样。」但是你要好好修行,不只是听、知道就好;你要去身体力行。所以教我们进入法的门径。
第一就是要从「四谛」,要了解「十二缘」,要实行「六度万行」,这就是叫做行法。
佛陀为我们开示如何走这条路?第一站你就要去了解「四谛法」。这不就是我常常跟大家说的,希望常常要提醒大家「苦、集、灭、道」。
还是要对大家说,人生来世间,都是在这「十二因缘」中。所以一生随业而来,从过去生的业牵引我们。来到这一生又不断一直造业,这样又留下去。 「生、老、病、死」这之间所造的无明业,又再传下去;所以都是在这个无明,在这个十二因缘中牵引,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既然我们知道「四谛十二缘」,我们就开始能够发心。发心就是「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就是我们要行菩萨道的一条康庄的大路。
各位,我们常常在谈的法,其实不离开这些。既然谈的法不离开这些,我们要走的修行的路,也不离这些方法。
再来就是「证法」--我们有行才有悟、有证,所以你们若没去实行,你们无法去体悟。
就如那位林医师说,来到这里才知道,「无量法门,悉现在前」,通达智慧。看,这就是要去走,才有办法证悟。
所以,以修行而证得菩提涅槃之果。我们若不去实行,让你听得再多、说得再多,都没有用。能说的人,若不能去修、不能去体悟,好像是银行员在数钞票一样,算得再多还是别人的。
所以我们知道要说,说了要修。所以常常都说:「慈济是做你所说的,说你所做的。」我们就是要说、要修行;听、听也要修。
所以,若能够真正走入这条康庄的大道,这个心灵的境界,我们才体会得到,体会到心灵的风光;我们才真正体会得到,得菩提涅槃之果。菩提就是觉悟,涅槃就是静寂光明,就是静寂清澄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人人所要追求的。
【无量义经集选】水虽不同俱能洗,洗净烦恼涤习气,佛转法轮四真谛,诸法本来是空寂。
所以在《无量义经》,在唱的经文里就是说:「水虽不同俱能洗,洗净烦恼涤习气。佛转法轮四真谛,诸法本来是空寂。」
我们要洗净我们的烦恼,就是要「修行」。
师父常常对大家说:「修行?其实人人本具佛性,还要怎么修呢?」就是因为人人在这个六道中,不断轮回流转。所以我们的习气,一直一直不断变厚起来;囤积变厚,将我们的本性淹埋掉。挥之不去的习气,你怎么把它拨开,习气同样还是一直靠过来;所以这一定要下定决心毅力,除去我们的习气。所以「洗净烦恼涤习气」,要好好将烦恼洗干净,将我们的习气完全去除。
所以「佛转法轮四真谛,诸法本来是空寂」。各位,佛陀来人间,就是转四谛法,四谛法要了解;我们要入佛门,一定要先经过四谛法,我们才能够去体会十二因缘。追根究柢我们怎么来的?将来我们要怎么去?这是十二因缘。了解之后,我们才能把握时间,及时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就是修行最重要的法门。
佛陀从方便法,也不离开,四谛、十二缘、六度的法。走入了真实法时,更加强我们要了解,四谛、十二缘和六度;就是要发挥了万行。
要很普遍,随众生的根机,我们要应机逗教,所以我们必定要很了解。了解之后,当我们去碰到那个环境,法若在心,自然就知道--「原来这个环境,就是适应这个法;这个法,原来就是这个环境的道理。」如此这法在心中,在这个境界,我们体会得到,这就是佛陀转法轮。
「诸法本来是空寂」,到底是要追求什么呢?在人间计较,只不过就是在十二因缘中,在造业、贪爱、取着、接触等等…所接触的,就引起了我们的贪着、争取等等…造成了很多的这个业行。
这到底有什么?还不是回归大自然的法则吗!那就是「诸法本来是空寂」。
各位,法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时时去体会、去用。 「好水如法,随境应机,分别诸法,晓了净慧,无处不有,无事不摄。」所以大家要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