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September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9月30日 - 124 - 第四功德(二)





持经法者,如行道人,寸步毫厘,不得偏倚,道路方向,正确莫迟。

精而不杂,进而不退,静思勤行,增长慧命,慈济人间,道路绵长。

「持经法者,如行道人,寸步毫厘,不得偏倚;道路方向,正确莫迟。精而不杂,进而不退--静思勤行,增长慧命;慈济人间,道路绵长。」

我们最近就是以《无量义经》的精神,来配合我们「静思勤行道」的见证。所以我们,在《无量义经》的道理,我们必定要不断探讨,去深入经藏的道理。

既然我们的道场:「静思勤行道」--,是以《无量义经》为我们的法髓;而且「慈济人间路」,是以《无量义经》的道理,向人间推动。所以我们必定要时时在《无量义经》去探讨;所以我们必定要持,就是保持住这部经,在我们的内心。

所以说「持经法者」,我们若要了解这部经,就像人在走路,一步一步向前走,一分一分愈深入,这样才能寸步毫厘不得偏倚。在了解当中要正确,不要稍微偏差,就差毫厘失千里了!无论读哪一部经都一样,对经的道理解释不能偏差。

所以「经」为什么要每天诵?就是要让我们一次再一次的去体会。同样的一句话,以我们面对着生活的环境,来看这句话--「这个经文中所说的,和外面的境界我们所体会到的,是不是我们的心境,和这个经的道理能配合?」所以我们要不断在生活中入经典,从经典去找出道路来。

经典中,三藏十二部经谈有、说空--你开始时看,谈有;同这部经再看,说空--人生不都是空的吗!是空或是有?我们还要再深入;原来「空中有妙有,妙有有真空」,我们这两项若会合起来,那就是一条康庄的大道。

所以我们寸步毫厘不得偏倚;不能偏这边,不能偏那边,我们要好好走在大直道,不能偏。所以道路方向正确莫迟,我们既然知道是正确,没有错误的道路,我们就不能再延迟、不能再怀疑。

所以学佛要知道生命是有限的,人间无常迅速,到底多久的时间不知道!真正佛陀所说的法,精髓有入我们的慧命吗?点滴、点滴流入我们心中的法髓够了吗?

你看人若是配到有缘的髓,也是要从这个人抽出来,往那个人输入,要为他注入患者的身上,也要一点一滴、一点一滴;我们法髓入心也是一样,那个数量一定要足够,但是必定是要一点一滴,不断点滴输入。

其实病人在受髓时,不知道是不是完全都能输进身体内?也不知道和身体里的细胞能不能配合?造血功能是不是有办法百分之百都能出来?这都是未知数!我们在接受法时,和这不是一样吗?

我们人人已经历久以来,六道中在轮回,我们的病很重了,充满了烦恼、充满了不好的习气;这种已经是病入膏肓,将我们真正本性,清净的本性和智慧完全都磨灭掉了!唯一的希望就是跟我们有缘的人,将法髓入我们的心,才能慢慢一步一步除掉我们的烦恼。烦恼若较强,很有可能这法髓又是被烦恼排斥掉!

从前我们开始有骨髓捐赠时,我就常常听医师解释骨髓。他说:「骨髓里不是真正的血,是在造血的功能;所以这要配对很困难!一万分之一!」所以那时候才会说,要来建立一个骨髓库;若有一个人有需要,他就从这几十万人的资料库,慢慢去找。

寻寻觅觅,才找个髓缘让他移植;但是还要再看他体内的细胞,体内细胞若很强,别人的细胞进去也是容易被他排斥!所以这就是看,我们的烦恼若是很强,说不定你接受到佛法,虽然一时起欢喜,但是要身体力行,用在我们的身上,接这个法,入我们的心;虽然好的法,能够对机逗教调教我们,但是我们自己本身,虽然让这个法进来,但很快就被外面影响,感染出去了,很容易被别人转过去,所以我们用这个法,根本用不上!

这就像接受骨髓一样的道理!最好是我们自己能造血,这法入我们的心,我们自己能发挥法入心。真的是要能够入心,才能够「举一隅,以三隅反」。就像是知道了方法,知道这桌角要这样才能整齐;你要圆的,你就要这样刨过来才会圆。但师傅给我们的功夫,只是一个窍门;我们学了这个功夫之后,形形色色的东西,我们就按照那个功夫,用在形形色色不相同的,我们的两只手能做出来,这才真的是法入心、功夫入心了。

所以我们在静思勤行道、在法的泉源,我们若不很用心,从法源入心来,我们要如何把慈济人间路,能入人群去呢?所以我们就要很认真。

「持经法者,如行人道。」同样的道理,我们了解之后,我们心要知道,只要我们路走得对,我们不要再在那里停驻,要赶紧向前走,不要再在那里起疑心。

精而不杂,进而不退,静思勤行,增长慧命。

希望我们要精进,不要退道心。 《无量义经》我们必定要常常读,你若无法一大部的经都读,至少那简要的、精要的,音乐放出来也能听。无论是听到哪一段,听到第一功德是什么?第二功德是什么?至少也能体会。

这应该我们沐浴在法流中,是这么充足的东西。人人身上一部大藏经要让我们看,让我们对照在《无量义经》,哪一个人的习气,不是让我们在对照《无量义经》的道理呢?包括我们自己的习气,我们到底有没有照这道理走,我们自己也要反省。

所以我们大家在这么好的环境,能听、又在人群中能看,应该我们要很用心!

这部经中的道理都是人间事,都让我们了解人间--人与人之间互相对待,人和人之间有什么样的习气--,这都是一条道路铺在前面,让我们走、让我们体会。

尤其是我们的道场,我们要面对的群众很多;每天、每天都有不同的群众,每天都有一群菩萨,将他在外面的行化,都常常回归我们的道场来。每天早上都在分享世间苦难事,每个个案我都觉得这就是藏经。这就是让我们看经的注解、最好的字典,我们怎么不会用呢!

有一位学者在医界,研究脊髓损伤要如何让他复原。很多国家对这位博士很尊崇,都聘他去教他们、去辅导,但是他来到台湾,看到慈济他很感动!

他一直就是表示,愿意把他所研究的东西给慈济,因为现在脊髓损伤的很多,也希望慈济能佷快成立起来,将这研究的过程,让我们能尽快临床用在人的身体!但是在说话当中,他就说,他有他的理想,就是希望在研究当中,研究室能变成一个开放空间,让一些脊髓损伤的人来看脊髓损伤,让他能够感觉--「我无法发挥身体的功能,但是有人在研究了,我这样有希望!」

但是我就跟他说:「这种开放给脊髓损伤的人,来看大家在研究,虽然能提起希望,不过,这个希望是不是很漫长呢?如果很漫长,那种希望的等待,是不是会很辛苦?」

我就举个例给他听,我就说:「当时释迦牟尼佛出生时,释迦佛的父亲,请阿私陀仙来为他相命。阿私陀仙抱起这个孩子来看,忽然间哭了!哭什么呢?原来他哭的是--『我等不到这位太子,这位太子将来在人间,若不是做转轮圣王领理国事,便是脱俗离尘,成为人间的大觉者。但是我老了,我等不到了!所以我哭了!』」

我把这个故事说给他听,另外我们一位年轻的,他就问我:「那位宗教者是不是太自私?应该看到这位将来能觉悟的太子,应该出世能对人民很好,他是不是应该很欢喜?」

我说:「欢喜是平时跟大家说的,事情若在自己身上,等不到是很懊恼的!我若是得到什么样的病,知道已经在研究、有希望!要多久?三年、五年、十年?遥遥无期!如此是不是欢喜又要沉下来呢?漫长的等待是一种失落感。是不是把这些做研究的人带去看脊髓损伤人的家境,看他们的家境有钱用到没钱,已经变成这种的家庭状况;这个人的痛苦,家庭的陪伴是多么辛苦!若这些研究的人,能去看那个地方,看能否加强他的精进,赶紧启发他的悲心,如何大家的力量赶快凝聚,缩短研究的阶段,这样不是比较好吗?」

所以说来,这是同一个道理。就像佛陀教导弟子--「你要观世间苦。看!世间事那么苦,不只是你本身;芸芸众生,你自度自利,你要度他利人。」所以要让大家能体会「苦集滅道」;甚至要警惕大家「成住坏空」,还要对大家说心灵「生住异灭」。这种「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生住异灭」,这些道理不只是别人在苦;你自己也会有!所以自己赶快觉醒过来,自己想要自救,这个方法同时你要救人,这就是佛陀的道理。

你要众生苦来给我们看,看到来,他们的苦就是一直凋零了。造业不断造,那苦中加苦;不如我们赶快入人群中去,接受佛陀的教法,入人群去,我们要精进,所以「精而不杂,进而不退」。

「静思勤行」我们自己使命感要快提起来,「增长慧命」,我们自己慧命若没有增长,这个法没有入我们的心,我们要如何将这个法说给人听?

你们会说:「师父说过我们就忘记了。」不是要你将我现在说的话每句这么说都一字一句不漏的背诵起来;而是要能够记得听到后体会、了解到的道理。就像木匠,师傅这么教你,教你方角的、教你圆的,其他的形态如何去转,应该你都要会,这叫做「法入心」、这叫做慧命成长、功夫入手。所以「静思勤行,增长慧命」。

所以「慈济人间,道路绵长」,很长!这条路很长!我们要赶快!

所以说来,在我们学佛中,「持经」很重要!不论从第一功德、第二功德,一直到现在第四功德之后,还是重视持经。你要把此经入心来,此经入心,我们才能发挥智慧,随机逗教,这是我们的使命。

所以请大家在使命道路中,我们要殷勤精进、慎勿放逸,所以要多用心啊!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85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