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September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9月10日 - 110 - 第一功德(八)





人性本具,净滢透彻无染的大宝藏。开发这片的宝藏,那个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人人若是知道,我们本具佛性、清净无染,我们自己向内好好来开发,能够发挥出了无限量的智慧。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用心,用得时时反观自照,时时向内的宝藏来自我开发,这我们应该要多用心。我们知道自性起于一念,一念恶必能使善因自灭。

大家要听清楚,为什么人人恶的习气,会改不过来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自性,起了一念的恶念。

所以因为这样,我们就是那个善的种子要撒下去,也都没有办法发芽。看看说这一片的土地,在播种子时,土地上面若有一块的塑胶布、垃圾,如此混杂在那个土地上面,种子撒下去,就是那块的范围,那个种子绝对长不出来。

同样的道理,我们必定要自耕心地,不要让心地里面有一念的恶。心地若有一念的恶,那个善因若撒下去,不只是无法发芽、无法成果;反过头来,那颗因的种子也是会被灭掉。所以自性若是起一念的恶,必定会使善因自己就灭掉了。

自性起一念善,必能使恒沙恶断。我们自性若是起一念善,哪怕我们有很多的习气、恶念,只要你那念善,已经成住在我们心里。有很多的恶因在周围,也不会染着在我们的心里。所以就是说,我们的自性起一念的善,那自然恒沙的恶因一定会断。

因为善恶本来是相对,你若有善就能够灭恶!但若你一念恶起,自然他的善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必定要时时培养好我们这念心!

心地很重要。所以人人自心,就已经原来具有了这个晶莹透彻、清净无染的宝藏,为什么我们怎么都没有去把它开发出来?所以我们应该,要向我们自内本性,找出我们的宝藏来。

自性起一念恶,必能使善因自灭;自性起一念善,必能使恒沙恶断。

常常就是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很多人的业力,都是从自己带来的。

光是说世间的事情就很多了!不只是在台湾,在印尼还是一样。我们慈济的种子,撒播到印尼去了。印尼慈济人,他们有一个心愿--「要如何能够把『静思勤行道,慈济人间路』铺在印尼?」所以他们也去推动那个静思书轩。

所以其中有一个的地方--椰风新村,多数都是高级住宅。我们一位委员,他觉得说这些人--富中的人,必定要让他们更加心灵富有;所以在此高级住宅区里面,他去设一间静思书轩。在那里专门提供让人读书,读《静思语》。

每天都有人在那里,读《静思语》。

其中有一位才三十出头,她小时候,经过了坎坷的人生。心理就是有一分的埋怨。这个埋怨,布满了她的心地。虽然她现在生活很好,不过常常去回忆着过去。一直到她看到我们大爱电视台,她才知道说印尼有慈济,自己就去找。要去哪里找慈济呢?原来在他们的椰风新村,里面就有静思书轩在那里,所以她自己就走入这里报名,来一起读书一起来做志工。

所以她在这里读书、做志工时,都是读《静思语》。我们有慈济人会去为他们解释,同时向他们介绍慈济。让她听到我们的志工,在分享「竹筒岁月」,非常的感动,回去开始向左邻右舍去募款。这样二天内她就募了四十多户,人人愿意投入。这就是她发愿要当志工,也就是发愿,她愿意去做劝募的慈济人的开始。

有一天她接到一通电话,那这通电话就说:「晚上我们的书轩里,有人会来分享她的故事--就是忏悔她怨恨父亲的故事。」那时候她自己心里想:「怎么有人怨恨她的父亲又忏悔?为什么这个故事的题目,与我这么类似呢?」她就跑来听。

来了,原来要说故事那个人就是她。有人推举她起来分享--说她读书,读《静思语》之后的心得;要说她过去人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已经在她心里,是二十多年了--

从小时候,她的父亲就抛弃了她们,又还留给她们母子一身的债,以及一间还没有盖好的房子。所以从小,她本身就要帮忙母亲还债务。

经过了几年后,她的父亲忽然间,写一封信给她母亲,他说,他已经在外岛了,又再娶了。她母亲那个时后的打击,比被她父亲抛弃的时候的打击更大,所以她母亲把盖好的房子,拿去贷款。就这样,她母亲也就离家了,跑去那个巴丹岛去流浪了。

那么这个女孩这么小,要怎么办呢?就是投靠阿姨。在阿姨的家里,阿姨对这个女孩,把她当作是童工一样,如此使唤她。所以她也是没办法,要忍啊!忍到她要读初中时,那时候她就搬回叔叔家,叔叔对她也是一样不好;所以她要去打工,打工也就要把赚的钱,要分一半给叔叔。

叔叔和婶婶对待她也没有很关爱,若是一个月到了,她的薪水若没有拿一半出来,就会听到她叔叔和婶婶吵架。她在那里也是住得很辛苦,所以她离开叔叔的家。

这就是她的人生,出来外面,自己去独立,自己去打拼。所以就这样开始,在外面自己做工、自己生活。后来,终于找到好的对象了,两夫妻认真打拼起家,生活现在也过得很好。

有一次,她的父亲请人转达要来找她,她就说:「我没有父亲,我的父亲已经死了。」从此开始与父亲断了线。这种痛恨的心,如此埋藏在她的心底二十多年了!

一直到在椰风新村的里面,读到《静思语》,有一段说--「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若能够以欢喜心去接受,就能够重业轻受。」她说,读到这句的《静思语》,好像是针对着她说的;她觉得说:「我和父亲,也许是过去所造出来的业;就是有这种父女无缘的业,这可能是过去的业!我过去既然有造了这个业,我为什么不欢喜来接受呢?我若能够欢喜接受,是不是就能把我这二十多年,痛恨的心解开啊。」

想通了,所以她就开始向她的亲戚打听她的父亲现在是在哪里呢?她的亲戚跟她说她父亲的电话,她就赶紧打电话向父亲忏悔。忏悔那时候,她一直痛恨父亲的这念心。所以她说完了这通电话说完之后,父亲在电话的那一边,也跟她说了很多安慰她,对不起她们母女的过去。如此互相忏悔,这个心结打开了。

所以她曾在书轩内,曾这么说过去。所以我们慈济人,觉得这个故事不错;这种的人生经验,应该大家都是差不多,多多少少都有,应该请她来现身说法,在这书轩里面听听--她看《静思语》之后,得到一支打开心门的钥匙。

在那一天,同时在那里读书有二十五的人。每一个人听到她分享她的过去,大家都一直哭。等到她的故事说完了,大家就发心立愿。绝对要把这个《静思语》,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看看自己的心,有什么样的宝藏没有去发现到?看看对别人哪里我们有恨,或者是有怨的地方?」若能够解开,一一的宝藏就能够现前。

对啊,人性的宝藏,本来就是这么的晶莹透彻无染;偏偏我们就是,受过去的业力牵引。这种粗重的恶因恶缘,自己若不会解开,是不是那个怨恨,又再牵引在未来呢?

所以,一念若能够通,那千千万万的道理,就能够透彻。

心若是一念的恶起,什么样善的种子都是无法种下;若是一念善起啦,其他的恶缘恶念,就不会靠近来。所以我们要,把我们这一念心照顾好。

【无量义经集选】懈怠者起精进心,散乱者起禅定心,愚痴者起慈悲心。

所以在《无量义经》这段文当中说到「六度的心」。就又再说「禅定心」--

懈怠者起精进心,散乱者起禅定心,愚痴者起慈悲心。

我们人人要如何,能开启我们内心这个宝藏?首先心要静下来,我们心若静下来,好好来听、好好来看。一句《静思语》这么简单,就能够触动他的心,那就是他心在定中。他以专注的心来看这段文,所以自然,那个散乱的心、痛恨的心,自然就会开启了。

我们若能够拨开散乱心,我们的心常常都在那个禅与定。

常常说:「担柴运水无不是禅。」原来禅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待人接物无不是禅。所以我们人人,若能够将我们的散乱心拨开。把我们的心念,善的心念对准在那个大道直,就是「菩萨道」。

我们若能够对准在那里,方向正确,不要方向再偏差,这叫做「定」。所以我们立定志向,心不要被外境摇动,这也是叫做「禅定」!

在人间芸芸众生中,我们要如何,去化度愚痴的人呢?那当然我们需要有智慧的心,就是说要发挥智慧。要发挥智慧之前,自己的愚痴也要消除;我们若没有消除掉了自己的愚痴无明,那我们的智慧怎么能发光呢?所以我们必定要有智慧!

就像是我们印尼这位慈济人。她的生活这样,在这种逆境中磨练出来,磨练出了她自立自强的个性。所以她到现在,在两夫妻努力之下,也得到很好的生活。不过,虽然这样,那念心还是恨。幸好有一句,很简单的《静思语》,打开她的心门,找到她的宝藏了。自然那些埋怨,自然就释放掉了。

看,父女互相忏悔,这样就是解冤释结,那智慧自然就晶莹透彻出来,这真的就是「人人本具」啊!

要原谅人或者是要怨恨人,只是一念心;心念一转,发挥了那分的大爱,何况是自己有血统的父亲呢?

所以说起来,这分的智慧一转,愚痴就消灭了。自然这分心宽念纯,包容天下一切。所以她常常在现身说法,也是结了很多的好人缘。相信,这颗也是在印尼很好的种子。

看,「静思勤行道,慈济人间路」,这条康庄大直道,我们应该要用心,笃定了方向走就对了。

所以请大家要时时多用心啊。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83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