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September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9月2日 - 104 - 第一功德(二)





天地之大,心宅之宽,仁德之美,妙有之真,应时把握,自心受用。

法度喜悦,天地共享,心宽念纯,无嫉妒意,随喜能舍,无忧无求。

「天地之大,心宅之宽,仁德之美,妙有之真。应时把握,自心受用;法度喜悦,天地共享;心宽念纯,无嫉妒意;随喜能舍, 无忧无求。 」

这段文是要与大家分享,真的「天地之大」。尽管「宇宙之大」不过,我们的心宅更宽!

所以常一句话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是要对我们说,我们的心应该很开阔;我们的心宅若宽、若大,我们才能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仁德之美,妙有之真」。

看看,放眼天下,山河大地真的是锦绣之美!那就是因为它宽、它大。所以我们同样,人人的心宅都有「仁」--人人心中存仁德,这叫做「美德」,所以叫做「仁德之美」。很美的道德就是要「存仁、存德」。我们若能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心境都处在仁与德之间,我们就能体会到「妙有之真」真的是妙!

虽然佛法就是如此教育我们,很多、很多的事物,分析到头,化整为零了,零就全都没了,那叫做「空」。既然都空了,为什么人人会在这空泛的境界生烦恼?因为人生没有透彻真空的道理。

其实真空的道理,就是一直跟大家说「妙有」,绝对是「有」--我们人人本性清净。

要不然,就如我们常常在说:「哪一个地方很脏、很臭!」对,为什么会脏?就是因为没有整顿。本来都是很好的东西,就是年久月深,都没有整顿,就变成垃圾;闻起来很臭!那是为什么?因为东西附污秽后,它就会产生臭味。

这个臭味到底在哪里?就是在东西里。你看到东西脏了,把它清一清,臭在哪里?没有闻到了。闻到的臭味长什么样子?拿起来看,没办法拿起来,因为它是一个气味。气味就没办法看到,但是有没有?有!所以它是存在。所以,虽然感觉存在着某一样事物,那事物若分析到最后,那些东西没有了,臭味也没了。但是这是「真空」,没有了。

不过,妙有在。什么是「妙有」?就如你的鼻子,你能分别有没有。臭!臭从哪里来?赶快去找;或是香,香从哪里来?赶快去看,什么是香?香和臭,那 个感觉。但是此感觉,长得怎么样?我们看不到,拿不出来。让你看,感觉长什么样;这感觉有没有?有。归在哪里?其实外面有物,内心有感,去体会, 叫做感觉!

感觉的源头在哪里?是那分妙有。这分「妙有」就是从「真空」而来;你能去体会真空,才有办法真正回归「妙有」--那就是真,就是我们的本性。

所以「妙有之真」,必定要先去体会「仁德之美」。我们若能真正体会到「德」,就如常常都在说的「功德」。 「功德」就是「内能自谦,外能礼让」。自谦就是说我们在用功;我们用功,能形容出来的,那就是你对人、你的付出、你无所求,对人能令人看到,肯定你、信用你。这已经是我们从内心培养那分爱,我们自己正信、正念建立起来,自然你用功之后,就变成很自然表达出来,才让人能肯定、信任,这叫做「德」。所以让人能肯定、信任,就是「仁德之美」。

我们的人格已经建立,所以人品典范,这就是仁德已经展现出来了。我们若都还没有展现「仁德之美」,就无法体会「妙有之真」。

所以那真的「妙有」,是在我们内心。所以我们「真空妙有、妙有真空」,无不都是在我们修行过程中体悟出来。

所以「应时把握」,我们要赶快把握当下,好的道理我们应该快拿来我们内心用,行动在人群中。所以「应时把握,自心受用。

「法度喜悦」,这都是法。佛法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你的付出能得到人人受用;人人的受用,我们会觉得很欢喜,所以就是法付出去,得到成果后,对我们自己也是很欢喜!所 以看到人在笑,我们也会欢喜!所以这笑声能互相效应。

看到,有时风灾、水灾等等…的事,发生之后慈济人若出现,一些人就说:「慈济人来了!慈济人来了!」因为你的出现,就是令人安心。为什么你的出现 会让人安心呢?这就是因为,我们「慈济人间路」走得很平稳;慈济的人间路走得平稳,是因为我们「静思勤行道」。大家了解这条路,我们的心静下来之后,了解佛法所教育我们的道,就是「经者道也」;所以我们慈济人能去实行,行入慈济人间路。

人间有种种事件,看到慈济人,大家就安心下来了,这也就是「法度喜悦,天地共享」。我们这种欢喜,看人能解开他的困难,我们也很欢喜!若这样,天地共享受,这种欢喜不只是我们欢喜,已经天下没有困难了。以此法让人人解决了他的困难,我们也能欢喜;对待天下间的人都一样,这就是「法度」-- 「以法来度」,让人人能欢喜、能平安。

所以「心宽念纯,无嫉妒意」。最重要的,我们的心要宽、念要纯;看到人在欢喜、看到人得法自在,我们要轻安,我们的心就没有压力了。人人若能得到法之后,心宽念纯,才能另人人成就;而且我们不要嫉能妒贤,我们没有。

所以这种心宽念纯的人,他的内心就没有那样的嫉妒。因为我们已经能够「随喜能舍,无忧无求」。我们的心已经到达了能舍,舍掉一切的执着;我们要把法度给天下人人去受用。人人能受用,得能、得贤、得到好名声,受人肯定,我们都要随喜。我们要随喜,舍去我们的执着,自然能「无忧无求」。

想,我们的心,人人若能如此,不就是人生的享乐吗? 「天地之大,心宅之宽,随喜能舍,无忧无求」,如此逍遥自在,真的是轻安。这样的人生,应该是最有福的人生,也是最有智慧的人生。

所以我们用《无量义经》的法,走入人间的道路,我们一定在人间不离开很多贪瞋痴慢疑,产生了十恶业,我们就要培养十功德,来化消十恶业。

【无量义经集选】第一功德难思议,道源功德由信起,是经能令诸菩萨,未发心者能发心,无有慈心起慈心,好杀戮者起悲心,嫉妒重者起喜心。

所以我们已经说了--

「第一功德难思议,道源功德由信起。是经能令诸菩萨,未发心者能发心、无有慈心起慈心、好杀戮者起悲心、嫉妒重者起喜心。」

人的心,有嫉妒心,或是心地起恶念;有杀人的心,那就是因为欠缺了慈心,所以悲心不能起。慈悲心会起,就是因为发菩提心;所以这部《无量义经》最重要就是,要使菩萨起菩提心。

我们记得这部经从哪里来?从「诸佛心宅」中来;那宽阔的心,就是诸佛心宅的心。所以这就是无量义,就是在开阔的心地里所养成的,所以才有「仁德之美,妙有之真」。这要在那片很广阔的心地,才能培养。所以这些法,是从诸佛心宅中来。

要去哪里呢? 「众生发菩提心的地方」。所以众生就是芸芸众生;我们要如何能将这部经散播在所有众生的心中?这部经也叫做「爱的种子」。我们要如何在每一亩亩的众生心田撒下种子?这就是要用心去耕耘。所以还未发心的人,我们要让他发心。发什么心呢?发大慈心、大悲心;要开阔他的心,没有嫉妒心,起随喜心。这就是要从「功德」--培养这个功德的心。

功德,刚才就说过了,要让人人内心去用功。它本来就有种子,需要唤醒他自性农夫,令他自性的心田,要自己去耕耘;他若能耕耘好这片心田,自然成果累累就展现出来,那就是叫做「德」。所以「功德」,就是要推展入人人的心地中;我们的用功也能影响大家。

就是在我们慈济人群中,人人都有一部经--

在中部有一位黄居士,当兵之后,学会喝酒;退伍后,每天都是醉茫茫,已经成为酒瘾了,手都开始会抖了!

有一天,无意中他看到大爱电视台,看到师父在说《父母思重难报》,他忽然间如梦初醒,整个觉醒起来!自己觉得:「对啊!父母恩如此重,到底要如何报父母恩呢?这一生从当兵回来,就这样沉迷于酒中,没有报父母恩不打紧,还让父母很担心!」从听到师父的开示后,开始,他下定决心,要如何能戒酒?如何能让父母不担心?那时他才四十二岁那一年,他就开始下定决心,去找我们的环保站,去做环保。

之后,我们在台中开始要盖医院,需要人,我们要有香积组,我们一天要煮给很多人吃,要用大锅炒,他自告奋勇投入去炒大锅菜。所以,五、六年的时间 都在香积组。凡是他到来,大家肚子都不怕饿到;而且能煮得很丰盛,让大家吃得很欢喜。

这他就自己常说:「原来付出做好事,是那么欢喜的事!」

甚至也因为投入环保之后,做香积忘了酒瘾,这两只手恢复得强而有力,能做很多事,再重的东西,他都有办法扛;再粗的工作,他都有办法做,他能减轻大家力量的负担。他每天做得很欢喜!父母很安心。

幸好在四十出头时,幸好遇到慈济;慈济幸好有环保站。尤其是我们有很多工程,台中在盖医院,每天需要香积组。看,这都是法!以法度人。

所以我们要知道,佛法不只是「你坐着听我说,我也坐着说给你听」,不是这样而已!所以,「天地之大,心宅之宽,仁德之美,妙有之真;应时把握,自心受用。」我们要赶紧把握,这么多方法,好让我们去除内心的烦恼;我们能去体会助人的快乐;我们能去了解,如何放烦恼的方法…这我们都要及时。

所以这都是「法度」--我们接受了法入我们的心,我们用功出来,这个方法再带动给别人。你看,这种的喜悦「天地共享」,我们和人人共同享受;这要「心宽念纯,无嫉妒意,随喜能舍,无忧无求」。看!我们的功夫若到如此,不就是一个很美的心地风光吗?

所以希望人人要用功,时时受法要体用,如此就是法喜无穷。

人人是否能得法喜轻安呢?那就要用心啊!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83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