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September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9月1日 - 103 - 第一功德(一)





心宅主人自己当,富宅家宝自守护,富而有余勤布施,莫要悭吝自叹贫,行入人群福中富,佛法住心智中慧。

「心宅主人自己当,富宅家宝自守护。富而有余勤布施,莫要悭吝自叹贫。行入人群福中富,佛法住心智中慧。」

这段也是要和大家分享,我们人人心中、自己的心宅,自己要能做我们的主人,我们的心内应该要很清楚。常常都对大家说:「我们人人内心都很富有,只要你有智慧,天底下只要我们看得到的东西,那一样不是我们的呢!」

因为我们看到风景很美,世间有这么奇妙、好的事情,我们看到,我们也很欢喜。看看这么多好人,这么多聪明、智慧为人付出,这些不就是我们的一家人吗?

看看天下一切的境界,天下这么多好的人共为一家人,你们想,我们不就是最富有的人吗!我们应该将自己的内心调整好方向,要立志做这种自己很富有的人--富有感情、富有天下万物。

所以「富宅家宝自守护」,我们然在这世间,这么大这么富足,我们自己要很满足,时时要守护着我们这念心。

所以「富而有余勤布施」看这么多人在做,我们应该要时时随喜,我们也要时时付出。这种富而有余,我们身体不错,我们还有好的力量,我们怎么不会为这个大家庭、天地之下这个大家庭去付出呢?

所以「富而有余勤布施,莫要悭吝自叹贫。」我们不要很悭吝,吝于辛劳,还分别你我--你和我,你的事是你的事,我自己的事已经做好了。像这样自己画地自限,如此我们永远与人结不好缘。就是因为先与人结不好缘,才会什么都很欠缺。

所以人不要悭吝!不只是说「我有钱,我布施」这样就是好人;其实你对人一笑,人家做不到我们去帮忙,这也都是在结好缘。不要太悭吝,有钱只会布施,如此只得一个「我会布施,我是有钱人的名声」,没有用。要能够我们真正心看得开,肯出力量,这样才是真正不悭吝的人才,这样才是真正「富而有余,能布施」的人。

看如此说来,我们就能「行入人群福中富,佛法住心智中慧」,这样哪一个人做不到呢?天地之下,我们自己自心宅的主人;我们要如何去享有这天下一切万物和人缘?我们就要先能在人间道上和人结很多好缘。

【无量义经集选】无量义经佛宅来,去到一切众生心,住诸菩萨所行处。

所以佛陀这么跟我们说,真实微妙的法,文理真正的法从哪里来?从佛心宅中来。要去哪里呢?要去众生发菩 提心的地方。要住心在哪里?就是菩萨发心力行的地方!

所以说来,这是一个天下大爱的心。

不是用嘴巴去说而已,是要用身体力行去做的。若能如此,不就是「福中富」--「我们很有福,我们也是很富有」吗?

这就是佛法,佛法住入在我们心中,这就是「智中慧」。我们不只是能分别智,我们真正众生平等天下一家;所有的一切不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吗?这就是佛 陀来人间教化我们。

第一功德难思义,道源功德由信起,是经能令诸菩萨,未发心者能发心。

所以《无量义经》当中,佛陀就以「十种功德」来润渍我们众生的心。

第一项的功德实在是难思议,「道源功德由信起」!

我们的道的源头在哪里呢?道,原本人人都有,而「功德由信起」--只要你起一念正信、正念的心,回归我们的本源,不就是了吗!

所以我们人人本来具有,但是我们就是欠缺信心;所以这念信心,我们若正确,我们原来就有了。

像佛陀在世时,有一时刻他带了一群比丘,他刚好走到一个乡村;大家看到这群庄严的比丘由佛陀带领,大家都很欢喜,心生欢喜,就围绕过来。佛陀就选择一棵很大的树,他就坐下来在大树下,开始就跟大家说故事。

过去有一对夫妻很年轻,太太很美丽、丈夫很英俊,郎才女貌,尤其是家庭很富有。结婚不久之后,有一天坐下来,要吃饭时,先生就一直看他的太太,愈看愈美,好像欣赏一样宝物,很精雕细刻出来的东西。

愈看愈欢喜带着那份笑容内心就说:「此时,除了桌上有这么丰富的美食,面前还有这么美的太太,此时若有酒喝,那就更加享受。」他太太看了,了解先生的意思,说:「你若想要喝一点酒,我去拿一点酒来,我们来喝。」先生很高兴,觉得太太不只是美,还很贴心。

他的太太就拿个杯子,把制酒的酒瓮掀开。酒瓮的酒很净、很清,所以她的枥子下去滔酒时,这样弯下去,看到瓮底一个很美的女人,感觉她是如此的美。她就动一下,酒瓮里头的女人也会动;她又探头对她笑一下,那个女人也对她笑。她在那里看用各种动作,觉得那个女人的动作很美妙。后来她想到:「我的先生,要娶我之前,原来已经早就藏一个女人在这里。这么美的女人在家里,既然有她了,为什么还要有我呢?」

很生气,酒连舀都没舀,就来到饭厅,开始和先生吵。就和先生说:「你已经把人藏在酒瓮里,何必还要娶我?」先生很气:「为什么你忽然间来与我闹? 到底酒瓮里有什么东西?」

自己就去看,探头一看原来有一位这么英俊的人在这里。他就想:「太太原来是已经有了一个外面的男人,故意来和我吵闹。像这样已经是犯了妇规,却还在这个地方和我闹!」所以很生气,两个人就开始吵,开始闹。

他有一位朋友是婆罗门教宗教者,隔壁的人訧赶紧去跟他说:「你的好朋友平时很听你的话,你看这时候两夫妻吵成这样,你是不是去劝他们一下?」

婆罗门来了:「你们到底在吵什么?」二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不错,两个人都有他们的道理在。 「到底你们是看到什么事呢?」说的地方是同一个位置, 所以他就探头一看,看到原来有一位婆罗门在这里,于是很生气就说:「你这个朋友平时说得是那么听我的话,都不是真的!你原来人是请在家里供养!这那是真正的好朋友?」所以很生气理都不理如此转身就回去了。

回去了之后,这两人继续在吵。这期间,一位比丘经过那里,问:「到底你们在围什么?看什么?」大家看到这位比丘过来,他们就说:「这对夫妻一真吵,连一位婆罗门的教师来了,向那瓮里这样探头一看,就径自回去。」

到底这酒瓮底有什么事呢?比丘同样探头看,有一位比丘在那里。这位比丘就微微一笑,回过头来就向这群人向这二位夫妻说:「你们先不要吵,你们大家在这里围观,我想要替你们请出在酒瓮里面的人,自己出来对你们说话。」

比丘就去拿了一块石头,就这样把酒瓮打破;一打破,里面的酒很清的酒都出来了。里面哪有什么美女?哪有英俊的男士?哪有什么婆罗门呢?都没有!所以大家就知道,原来这都是一些假相。这对夫妻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是被占有的火,烧了我们的心。」

这种心理的瞋火、嫉妒的火,或者是猜疑的心火,所以才会烧得大家团团转。这就是人生的颠倒!

佛陀把这个故事说完后就跟大家说:「你们大家知道吗?人生实在是很短暂!这么短暂的人生,也是很幻化;这和酒瓮中的人一样,大家只为了幻化的影像而争执;这和这对夫妻一样,只是为了这样的影像闹得家庭、身心、外界一切都是不宁,让这么多的人都受到迷惑。」

要知道,三界众生都是不了解五蕴,人人都是受「色、受、想、行、识」如此迷惑我们的心。因为外面的境界,引起了我们的欲念;因为外面的境界,引出了我们内心的感受。那种「贪、瞋、痴、慢、疑」这种的心这种的感受,就是因为外界的一切,所以使得我们的心,不得平衡。

那就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已经迷失了,所以心被相迷惑了!因为如此,就会采取很多行动,造很多业力。

这一切都是从一念心,从这念心就是隐藏在我们的意识中;这个意识若是迷了,所造作的业同样天归回来,我们这业种又再延续,生生世世不断在复制,所以无明就会不断生出。

到底在我们不满百年的人生当中,我们造了多少业?这都是无法了解我们人生的短暂,没去了解人生光是为了「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缘着外面的境界,造就了无量数的业力!所以我们很多烦恼,集中在一起,就是没法去除人间的无常短暂。所以「贪、瞋、痴」烦恼绵延不绝,所以在六道中轮迴不休。

所以大家要很小心,你们若一不小心,可能也是受外界如此诱引出去。

佛陀说这段故事,是要来启示我们世间,本来幻化。为什么我们的心识也是如此跟着幻化在变相?以假执真如此来计较呢?这只不过是刹那的生灭而已!这种刹那生灭在迁流,是「空、无相」。

要知道,四大也是「缘起性空」,这四大--「地、水、火、风」,是受着缘而生起。我们也是因为因缘果报牵引我们--你们会认识我,我会认识你;我会说话给你们听,你们每天在这里听我说话,这不就是因为有这四大缘--有我这个假的身体,有你和你父母的因缘;后来又和我有因缘,在这里共同要修行。

我们应该多了解,「四大缘起性空」,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把握我们这四大假合的身体,我们要好好借假修真。

刚才说过,我们好好做我们心宅的主人,我们心要定下来「借假修真」。

我们还有有余的力量去帮助人,所以富而有余,要勤布施、去付出。不只是钱的布施,智慧、力量我们都能布施。

「莫要悭吝自叹贫」--我们不是没有、我们不是贫、我们不是匮乏,我们所有的,其实很丰富。所以只要你愿意行入人群,那就是「福中富」。

你肯进入人群,肯去付出,那就能够「佛法住心,智中慧」。我们人人都是平等,天下一切都是共生息我们共有,何必计较?

这就是第一功德不思议,让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力量无限量。所以我们若回归道功德,那念正信、正念起来,这不就是我们修行的力量!

所以大家不要想说「我们没有能力」,不要想说「我们匮乏」;其实我们真的是很富有。请大家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79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