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念定,行不退转,立志坚固,追从善友,所行言教,终不虚妄。
念常恭敬,不违经义,心习深智,受而不失,常专一心,念不错乱。
静寂的境界是不是人人--「心思念定,行不退转;立志坚固,追从善友;所行言教,终不虚妄。念常恭敬,不违经义; 心习深智,受而不失;常专一心,念不错乱。」
这是要和大家分享,学佛心思念要定!发心立愿,虽然是发心在一念间,必定要持于行。
所以常常说:「把握当下,恒持刹那。」这个恒常的心,要时时在我们的行动中。所以我们心思念定--必定要好好把我们的心、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观念,必定要守住发心的那一念间;所以「行不退」--若能够如此,我们的行动,修行的心就不会退转去。
凡夫就是起起伏伏。习气、脾气,都只是说一个「气」字。到底「气」是什么呢?摸不到,没感觉;看,看不到啊!不知道是什么形。只是在那个心念起,那就是因为习性啊!
这个习性发起脾气来,我们那一念的初心--开始发心那念心,很快就在我们的行动中,转形了、变掉了。内心呢?内心很好,只是脾气不好,所以人的形态就变了;和人与人行动中,互动就没办法很畅顺。
我㥃要知道,修行就是自度、度人;自己的习气若不肯转变,要叫别人能够了解你,那就很困难!别人不了解我们,什么人能知道我们的心是好的呢?这样就没有人能够了解。
所以不只是我们自己的人生,被自己的习气、脾气影响,周围的人也受我们影响。这个社会要求祥和,要如何能够社会祥和啊?社会不能够祥和,要求天下无灾难,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先从自己开始。我们自己若不戒慎,自己内心不虔诚,要如何能够求得天下无灾?
所以我们就知道,每一个人就是对天下事有影响。不是说:「不差我一人。」有啊! 「好人不能少你一人,坏人也不能多你一人」,所以我们自己要自重己能。我们要自己尊重自己--「我们自己有无限量的能力,无限量的潜能,无限量的本能」。这就是佛陀向我们说:「人人皆有佛性!」
佛陀能够影响天下人;其实我们与佛同等,我们也是同样能够影响天下人。只要我们心思念定,我们所发那念心,永远要自己坚持下去,自然啦行不退转。
我们立志要坚固,我们要时时追从善友。菩萨就是善友;善友、菩萨在人间,在他和你和我大家的周围里。既然发心,人人都是人间菩萨。
我们能够「择善从之」,看看哪一个人所做的是对的?让人感动、让我们尊重,那个人就是我们的善友。他好的事情我们要学,我们要赞叹、我们要尊重、我们要感恩,这就是我们平时待人接物当中也是在修行。我们在选择人--好的人我们要一直跟,甚至要一直学他。
再者「所行言教,终不虚妄」。我们在修行,我们在人群中,都是要「心中有佛,行中有法」,将这个教法要推动到人群中去;所以我们大家,自己说话要很谨慎。我们所说的话就是教导人的话,好话无不都是在影响人,能够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人;不好的话也是一样在影响人,那一念偏差就是来自于一句话。就像说--「你如果嘴巴不好,不算是一个好人」,同样的意思。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在人群中说话有轻重,这我们要自己尊重自己。我们要说话,就是要对人有影响,要有办法度人往正确的方向走,这叫做「言教」。每一句话和人结好缘,和人结好缘,那每一句话都是法。
不是这样对大家说过吗? 「我们若没与人结好缘,每一句话都是是非!」所以我们必定要自己,常常和人结好缘。我们与人说的话,全都是让人很受用,这不就是「言教」吗。
我们要尊重自己说话,每一句话都是在教育人。这就是要在我们平时的修行,我们自己内修的功夫,才有办法现于外的力量。所以我们要「所行言教, 终不虚妄」--不要常常说一些没有用的话,说一些虚而不实的话。
每一句话,我们应该要把握时间;对人、对事,句句的话都要有用,不要搬弄是非。我们要是非清楚,那不好的事情,我们就都不用去说它;好的大家互相提出来勉励。
「念常恭敬,不违经义」。我们念念之间,我们要时时要用恭敬的心。恭敬什么呢?敬佛、敬法、敬僧;又再还要敬善友!当然我们还要再敬大地众 生。
所以我们的心中,若时时对人有那种虔诚恭敬的心,做人的人格才不会说轻浮,或者是去和人结了恶缘。这就是我们应该要修行。所以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不要违背经教。
「经者,道也;道者,路也。」我们每一脚步我们都不要走错路!方向一偏一差,就容易被我们周围的环境,不好的人,把我们那样拖过去。或者是这起心动念,习气若又再生起来时,这全都是违背了经义,佛所谈的话我们都把它违背掉去。
我们应该要好好按照佛陀的教法,我们要拳拳服膺。我们「静思勤行道,慈济人间路」,这个勤行道就是从佛陀的教法,一直传到现在。我们必定心不离道,所以「道」就是「经」,所以不违经义。
「心习深智,受而不失」。 「心习深智」--因为我们是凡夫,我们要常常自我练习啦,好好来薰习;薰习我们的待人接物,智慧要深深注入我们的心版里。所以「心习深智,受而不失」,每天在听,每天在听,每一天听的话呢,我们应该要赶快接受下来;我们增长一念好的习气,就是减掉一分坏的习气。
坏的习气,就在人我是非在起无明,这叫做坏的习气。好的习气呢,就是发心立愿入人群中,四心六度,我们就是要走入人群,这就是好的习气。我们要不断不断在人群中,发四无量心, 行六波罗蜜;这也是要让我们修习!所以「心习深智 受而不失」。
「常专一心,念不错乱」。我们要时时要将心专,专一心。一心是什么心呢?佛心! 「念不错乱」--我们要念念静寂清澄,要好好静思。
慈济入人间的道路,度化人群;若能够深入了《无量义经》,无论若一转若一偈,乃至一句,即能通达百千万亿义。所以我们要好好入这部经的道。我们若能够这样,就像是那个种子一生百千万,百千万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若如此不断一直辗转下去,这天下,若能够人人心中已经有这颗种子,看看天下人,就能够多数都是预约人间的净土。
所以很期待人人,我们要专一心念不错乱,就是要赶紧进入了《无量义经》这条的道路。我们要一心佛心,我们要受教用法推入人群。如此就能够不断一直辗转,一直至无量义;人人心中,都有一部《无量易经》。
所以,各位,「佛、法、僧」自性三宝,在我们自己的内心,所以与佛是平平等等。大家要有那分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的己能;我们有无限的潜能啊,有无限的本能在。
第二功德难思议,一法能生百千亿,百千亿中复又生,如是辗转无量义。
一理能彻万理彻,一法能摄万法摄,一言半句勤诵习,通达无量微妙理。
所以「第二功德难思议,一法能生百千亿,百千亿中复又生,如是辗转无量义。一理能彻万理彻,一法能摄万法摄,一言半句勤诵习,通达无量微妙理。」
第二功德,就是要跟我们说,有无量无数人人本具的善法;只要我们把它启动一下,人人的善法,在自性就能够发心起来。
所以「一理能彻万理彻」--一个人若只会通彻一理,那这个道理彻了,什么道理都彻了。
所以佛陀本来就是要跟大家说:「人人本具佛性!」所以成佛之后,觉悟到了华严的世界,于是佛陀就要让人人能够知道--「我们大家人人的心地, 就有这么不可思议,这种的华严世界。人人都有啊,这是一真实法!」但是凡夫没有办法听,所以不得不用方便法,应人间事来说真理。而解决人间的烦恼事,那就是方便法。
若人人就是这样在烦恼,起心动念,这样不对了!你的起心动念,就会造了这么多的业,所以才会受苦难。我们应该要知道,心灵的境界啊,是能造天堂、能够造地狱,也能够造净土呢!所以能「一理彻就万理彻」。
那「一法能摄万法摄」--你若能摄受一个法,其实所有的法都是在那个地方。这个经藏,常常说都是在人与人的身上。所以说希望大家,要很用心入经藏的里面。
那接下来经文说到:「一言半句勤诵习,通达无量微妙理」。
常常诵《无量义经》,你们就能够了解--我们若能够一言半句,常常诵、好好去把它受、去薰习;我们修行就是在薰习,薰习经里面所说的道理。了解这句话之后,我们的行为就要按照这样来行--过去不好的习气,我们要再薰习回来好的习气,就是回归本性。
要回归本性,也就要在人群中去磨练。所以我们才要追从善友!
各位,我们在这个一言半句,我们就要勤诵习,我们就自然能够,「通达无量微妙理」。这全都是要用心!
我们若能够用心,那举手动足开口动舌,无不都是法。那样的「法」,我们还要收入心来,让我们的心、思、念定;我们的心,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观念,我们要时时在这个定中。
既然发一念好心,我们就永远恒持,要坚持下去。我们所投入人群,不管是在丛林的人群中,或者是在社会的人群中…我们一切的行仪,我们要如法如律如仪;如此我们才不会,被人又把我们转过去。
所以芸芸众生、滚滚红尘,我们必定要把心顾好。我们立志要坚固,那追从善友,就是追从菩萨的芳踪;这就是我们应该与好的人一起,我们自然就能够受其影响,这叫做我们的益友,就是菩萨的伴侣。
所行言教,终不虚妄,念念恭敬,不违经义。
心习深智,受而不失,常专一心,念不错乱。
「所行言教,终不虚妄;念念恭敬,不违经义。心习深智,受而不失;常专一心,念不错乱。」
这段是希望我们人人,真的要顾好「静思勤行道」,走入人群「慈济人间路」。好好发心、好好谨慎,在我们的行动中,我们要为自己好好修,修好我们自己的心志;将我们的心志也推入人群。
这常常就是这样和大家说。其实就是在一言半句就能够了解,所以无量数的方便法,只在一实法中。
所以众生习气不同,就要用不同很多的方法来比喻,莫不都是要人人回归一真实法。
所以请大家时时多用心啊!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84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