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September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9月13日 - 111 - 第一功德(九)





防非止恶不犯过,十善护心勤精进,有缘者闻声心明,入法者见性明心。

「防非止恶不犯过,十善护心勤精进;有缘者闻声心明,入法者见性明心。」

要和大家分享,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定要防非止恶,这就是持戒!修行最重要的,我们要时时守持戒规,守戒规,那就是预防外来的恶--外面是多陷阱,人与人之间,善恶缘杂揉,所以很容易,引诱我们去向善或是向恶。

我们若是有戒护心,自然恶的我们就不会去接受,不可能被它诱引,这就是防非。那么善的,我们不只是有机会有因缘,我们自己也要把握、积极。所以要防恶、行善,对恶的我们要预防,对善的我们要积极。

所做的一切,不论是大小事件,我们全都要用心,不要去犯错,这叫做「防非止恶不犯过」。还要「十善护心勤精进」--我们若有这个戒律,自然我们不会去犯著过错。

常常说,我们若是一念善,就是破一念恶。所以我们必定时时,用十善来保护我们的心。我们若是有十善行,我们就能够日日勤精进,善心善行,这就是时日不空过。无论是起心动念,或者是举止动作,无不都是在十善中;这样我们的心,就没有空隙去犯错。所以我们一定要,为善要精进,为有善才能够来保护我们的心。

我们要时时和人结好缘,我们若与人结好缘,才能「有缘的人闻声心明」。不是常常与大家说:「人人的心中都是有一部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和好的人一起,他说的话是好的、是典范;我们听,听到他所说出来的语言,我们的心就能够启悟,这是我们跟他有缘,他跟我们有缘。他若跟我们有缘呢?我们所说的话句句都是法,能够用在他的日常生活中。

所以要结好缘,彼此之间互相鼓励、互相鞭策。好的,能够启发我们的心;不好的,我们能够提高警觉,我们能够心明,不会糊涂。要不然,这种人与人之间善恶杂揉,到底是善的来教育,或是恶的牵引我们?一句话我们就被它牵走了。

这同样是有缘,那种的恶缘,我们自己心能够清楚,恶的我们就过滤过;善的我们能够拿来用,这叫做好缘。我们要时时和众生结好缘;有了好的缘,那我们听到声音,我们的心就很明。

从这种人与人之间互动,自然我们就能够入法,走入佛陀的教法,体会人间的真理,所以这都叫做「入法」。心能够进入了「法」--「真理」的境界。我们若是有进入了法--真理的境界,自然我们看到周围的一切,我们能够「见性明心」;无论是听声见形,没有一样不能启发我们的心。

所以《无量义经》的教法,就是入世在人群中。人与人之间,种种的行为、动作、习气,完全不同。我们既然发心立愿,既然我们入了「静思勤行道」,在此道场--心灵的道场,我们还发愿开启了慈济宗门。

我们就是要走入人群中去,所以必定要对人群,种种的习性、种种的行为、动作,我们要用心观察。看看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机?什么样的习性?什么样的动 作?我们应该要用心在于「要如何对某一种众生的根机去把他加以施教,将我们的法推入他的心去」。

前面说过,第一功德要有「四无量心」,还有「六波罗蜜」。

行施为度悭贪众生,持戒为度憍慢众生,忍辱为度瞋恚众生,精进为度懈怠众生,禅定为度散乱众生,智慧为度愚痴众生。

「六度行」,就是以六种方法来度众生。

六度第一那就是行布施,用布施,就是行施。我们要身体力行去付出,付出是为度悭贪众生,这就是布施。唯有布施、付出无所求,我们才有办法去度那个悭贪的众生。

看看我们慈济人,人间菩萨,看他们付出无所求。不只是财施,还要力量去付出,身教、口教,这无不都是在付出。有财施、法施、无畏施,我们这些人间菩萨都做到了。

财施、法施、无畏施,三施平行就能够度悭贪的众生。

有的人,看他人身苦病痛,他袖手旁观,不肯去帮助他。看到一群与他毫无关系的人,如此整群人来,帮他清扫家里,帮他洗澡,帮他整理家里,旁边的人也由不得自己,也自己会去投入!这也是力量的布施。本来他是吝于付出,有人来到并且如此的身体力行去带动,自然左右邻居大家全都愿意帮助。

甚至慈济人帮他打扫之后,也带动了一群人,到我们要离开时,左右邻居这群人也会说:「你们这么好,以后我们会照顾他。」看,这就是已经带出了那分愿意付出的众生,启发了他布施的心。

我们若持戒,能够度憍慢的众生。憍慢者,他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啊,所以他贡高骄傲!这种贡高骄傲、为所欲为,这种就容易在世间踏下陷阱,一失足成千古恨。

要如何防止?唯有我们要持戒!刚才跟大家说过,我们唯有持戒,才能够防非止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中,我们都要好好地保持好我们的规则; 自然我们有戒、有德,我们就能够降伏了骄傲、贡高、我慢的人。

所以我们去度人,自己要先自度--我们要去叫人不要犯错,自己的生活规则要照顾好。所以先要有「戒」--「戒德」,才能够度骄慢的众生。

那么我们在世间很多不如意啊,世间很多人就是「贪、瞋、痴」。尤其是瞋心!那种瞋恚的心,所造的恶业更大。

所以,世间若阿修罗多了,社会就不得安宁了。所以,我们要来降伏,度化爱发脾气的人。爱发脾气,原来只是一个习气而已啊!这种瞋怒火盛的人,我们要如何,让他熄灭瞋怒的习气?唯有我们要有忍辱的功夫。

常常听到说:「那个人要去劝他,不容易。要找谁才有办法啦!」为什么那个人才有办法?他的脾气很好,他忍辱的功夫够,所以你就要找他去度他。看, 所以世间有一恶,那就要有一法去降伏。所以说起来,我们要去降伏,这种瞋恚心重的人。我们必定要先修忍辱行;唯有忍辱,我们才能去度瞋恚盛的众生。

所以众生若懈怠,唯有我们自己要赶快积极精进。

时时我都对大家说:「来不及!」真的,无常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在我们身上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必定要好好,笃定了方向。我们要赶快好好精进,时时以「来不及」的心态来精进,绝对不能懈怠,才有办法入人群中,去度懈怠者为精进。

你看,在人与人之间,常常听到说:「我们现在认真多了。为什么你们那么认真呢?就某某人这样对我们说话,不只是说,还是身体力行;他在做,我们不做也很不好意思啊。」

看,这就是我们精进,就能够度到那种的懈怠者。让他看到我们在做,就能让他自觉:「我们没做也不好意思!」这样一来,我们也是会把他带动起来,所以殷勤精进的人也会增加。

世间为恶的人,都是懈怠堕落的人。好的事情不赶快去做,就是空过时日、无所事事,善恶不分,就是如此不断在堕落。是非不清,这就是在堕落的人生,这就是懈怠者。

那么我们要精进--「择其善而从之」,所以好事要赶快做。

再来就是要「禅定」。有禅定才能够度散乱,众生的心无定性。虽然看到人在做好事,也已经发一念善,不过,性定不下来。那就是因为众生性不定。

因为众生有无明、懈怠,骄傲、瞋恚、悭贪等等…这么多的根性,所以已经是成为了习惯。

常常说:「性本来是清净,就是因为习气。」养成了这种的习性,所以他悭贪、他骄傲、他瞋恚、他懈怠、他散乱,所以心定不下来。那这样要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修禅定。

什么叫做禅定?是不是一天到晚,都在那里坐呢?不是,就是要坚定我们的心。 「挑柴运水无不是禅,举手动足无不是禅,无不都是定」,所以「禅定度散慢」。

那「智慧度愚痴众生」。我们要赶快培养我们的智慧,智慧要从布施开始,要从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才真正能够发挥了我们智慧的力量;有了智慧的力量,才能够度愚痴的众生。

为已度当度未度者,为今生后世者播植,善种子起度彼心。

所以这六度,有过去、现在、未来。

我们为了要度「已度」--已度,我们已经影响他了,希望他道心能够更加坚定,所以这是度「已度」。

「当度」,现在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就要赶快去度。

那还有「未度」,未来的,还未与我们见过面,我们也是要发心去度。

无论是已度、当度、未度;为今生后世者,无论是今生,或者是来生,我们全都要度。所以我们现在要赶快,播植善种子,起度彼心。

这就是《无量易经》里中,第一功德先要修的,是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前面这些,就是修行者一定要有。

请大家记住,学佛我们为了自度,我们也要度人。学佛的目标就是要成佛,那成佛就是要--「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要先将人格顾得圆满,佛格才 能成。

常常跟大家说:「人格成,佛格即成。」所以在人事物中,我们要常常提高警觉,所以我们要时时预防。

「防非止恶不犯过,十善护心勤精进,有缘者闻声心明」。我们一定要与人结好缘,为了未来、为了现在;现在我们要度的众生,未来我们要度的众生,我们都要与人结好缘,所以他若听到我们的声音,自然心明。我们要时时入法中,只要我们心中有法,自然一切的境界,无不都是说法音、说法相。

所以请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84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