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October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10月7日 - 129 - 第六功德(二)





生死无常迷者无知,唯贪利欲短视愚昧,恶劳好逸消费致贫,愚昧导向穷途末路。

修身安分勤俭务实,顾本齐家全民之福,明智勤勉身心大富,福慧齐修得大菩提。

希望大家要时时将我们这念清静的本性、觉知,应该要常常提起。

要不然我们若还是永远在生死无常中,到底什么时候我们一口气没来,可能我们一生就完全结束,这实在是无常的事。来生又是如何?我们也是不知道。

这种迷者无知,不知、不觉人生无常;不只是不知觉得人生无常,在这种无常人生中,还在迷,迷而不醒觉,就是一直不能清醒。

看到世界这么动乱,不是天灾便是人祸,加上金融风暴、加上经济,每一个国家已经很萧条。大家没去了解到底是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的社会现象?只是满心 的怨恨!

我们要知道,这都是贪、利、欲--这是因为这种的世间、这个时代,已经造成了人人只会贪享受;这是现代人的短视愚昧。这种短视愚昧的人,多数都是恶劳好逸,不甘愿去做较劳苦的事,只是想要较轻松。所以消费,只是会消费,平时就没有积蓄,所以忽然间景气不好,家庭就发生问题了,生活上就有问题了。

所谓「晴天要积雨来粮」,我们平时就要累积了。不要说几天下雨,家里就没有饭吃;平时就要积,积生活的粮食。

同样的意思,所以要花多少钱?要懂得计量我们有多少的收入,才能用多少钱、才能如何消费。

工作不肯做,只想要闲一点,这种心态是不对的!不肯做,自然景气若不好就会贫。

景气不好,要用什么方法来度过?唯有一项「修身安分」,要赶紧反省--反省「怎么只是一点的景气不好而已,我的家庭就发生问题,我的生活就已经陷入过不去,到底是为什么?」自己要赶紧反省。

反省还要修身,自己不能还在那里纸醉金迷,不能在那里不安分自己了;还在迷思损失了自己的时间,损失了自己的体力,不肯去做。像这样不修身、不安分,又不肯勤劳务实,这样的人绝对是愚昧穷途末路的人。

现在有什么社会的困难发生,第一就是要赶紧「修身、齐家」!真的是修身,要安分;安分就是修心--我们的心念要正确,我们的行为要修整好,我们要赶紧勤劳务实,要勤一点。我们面对工作,对社会我们要更务实,不要虚伪泡沫,这就是我们要如何度过这种不景气或是失业,或者是面临贫、困,就要赶快反省自己。

所以要「勤俭务实」,还要「顾本齐家」,我们要赶紧顾好我们自己本来的本分事,要赶紧要储蓄我们的力量。我们现在再去学还来得及,学功夫、练我们的力量--屈就一下,什么工作我们都能做!若能这样,自己人人的本能,人人的潜能,没有做不到的事;甘愿做没有做不到的事。

人人若都如此,哪有什么样的经济不景气?哪会怕短期的失业呢?所以心就免惶恐。这就是「明智勤勉」,能明智的人就是勤俭,「身心大富」,这样身与心就大富了。

「福慧齐修,得大菩提」,这也就是我们不断要去推动;这种「修身安分,勤俭务实」,这也是希望我们人人,要好好推动这种观念风气。

「顾本齐家,全民之福」--我们希望人人都有福,这叫做「大慈」;慈就是要普及人人平安幸福。

「明智勤勉,身心大富」--人人若能很觉悟,我们勤一点、努力认真;只要努力认真,绝对不会饿着。所以这种身心健康,也是家庭的富有,就是福慧齐修,这就是觉悟的人。

各位,真的是要有这样的理念。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大家共同凝聚稳定社会的经济。一时的不景气,只要大家心安,好好顾守我们自己的本分,这一波很快就会过去了;光明的日子,还是一样在我们的前头。所以我们要好好顾守本分。

所以《无量义经》也是一直这样提醒我们--人人都差不多在这种生死烦恼中,为了生活,我们要如何做一个生活中的主人呢?如何生来、如何活?自己要 有自己人生的方向!所以不要一直在生死烦恼中,不得自己。

自己不会做自己本身的主人,我们都不知道觉悟而在迷中,所以难免惹来很多烦恼。

《无量义经集选》第六功德不思议,生死烦恼尽远离,能断一切苦与厄,与佛如来无差异,虽未得住不动地,慧能断惑能摄理
譬如王子虽稚小,能理国事号群僚。

我们若能了解从《无量义经》好好去体会,将我们「静思勤行道」好好了解;走入人群,「慈济人间路」--在此人间路上,能看到很多人与人之间,身心的风光。

我们看得到--有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是什么样的生活,能让社会得到如此安和乐利?这在慈济人间路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的人生, 能做我们的典范,也能做错误的示范,这无不都是人间的藏经。

所以我们若能多了解,「生死烦恼尽远离」,就没有这些烦恼了,当然也没有得失的心态,所以就能心很泰然,就断一切的苦与灾厄。我们若能全都了解之后,没有在那里迷思;自然大家走的道路都很正确,就不会惹来泡沫的经济,不会一时的不景气,就在那里混乱。

大家无法安定下来,这就是无法断那些烦恼;我们若能断一切烦恼,自然这个苦,与无论什么样的灾难,都能平安度过。只要人人愿意顾本务实,人人若能这样,这种的时机很快就会过去。

总而言之,无明烦恼要断,我们若能这样,我们就是入经教的方法。

佛陀所说的经来教育人生,我们能信受奉持,自然这些烦恼断尽,离开苦厄,和佛陀在世说法一样。因为我们有信受奉行!

持经不只是背诵,我们要身体力行。所以我们对佛法若能信受,所以的人自然和佛陀在世一样。或是佛灭度后,只要法流传在人间,与佛在世也是一样。

所以我们人人要能守法、守规矩,能就教法;如此就是佛在人间、没在人间都是一样,法要永远流传。

虽未得住不动地,慧能断惑能摄理,譬如王子虽稚小,能理国事号群僚。

所以说:「虽未得住不动地,慧能断惑能摄理;譬如王子虽稚小,能理国事号群僚。」

意思也就是要跟大家说--

我们能受法,受教来奉持;就像佛和法对我们的教育。所以佛就像父亲,法像母亲一样,佛和法所共生出来的,叫做「菩萨子」。我们大家依教奉行,按照佛陀的教育来实行,这像佛的王子一样。

所以佛陀所说的教法,我们能--「信受奉行,如法奉行,信受铭心」,都放在我们内心里,那就「必能得法」。

所以大家要相信,这是每天跟大家说的--「只要把法放在心里;早上听,放在我们心里,今天生活的行动,就是要如法、如规、如矩!若能这样,就是能说教人,我们就能说了。」

因为这法在我们心里,我们看到人我们就能这样对他说,如教说法,所以「与佛如来住世无异」,和佛住世没有不同。

譬如王子虽年幼小,王子虽然年纪小,但是国王如果要出巡去,或是国王有病痛时,同样的把政策托付给他的太子,太子同样能发号施令,很多大臣都要信受国法的施政,一样能领理国家的大事。

有时候看古代的历史,顺治皇帝他为了情看不开,甚至对纷纷扰扰的世间很消极,所以他就一心一意要出家去。这之间他的儿子还很小,康熙还很小,皇太后就让康熙开始执政就位;当然周围这些大臣要来拥护,虽然是这么小,年幼的孩子,但是他上位去,他说出的就是话,有办法领理国家。

所以说来我们学法也是一样--佛如父、法如母。佛所说的教法,虽然佛陀已经圆寂那么久了,我们这法不断流传,我们还是心中有佛如佛在;佛所说的法在我们心中,在我们行中,我们能信受奉行,法入心,自然我们就能付出。所以我们要有这分使命感,持佛陀的教法在我们身上,入人群去,这样就是和佛陀在世没有不同。

再来就是说,我们要如何能回归到真正身心清净的地方?

虽然我们在佛法中是凡夫,还有生死烦恼还没断,还没到不动地的程度;但是我们还是能去摄理,只要你好好守住七圣财,我们若能具足这几样,我们的心就住在不动地。

什么叫做七圣财?就是信,我们要信,佛法里第一项都是要说信,所以信;第二是精进;第三是持戒;第四是惭愧;第五是闻舍;第六是忍辱;第七就是定慧。

常常跟大家说,「把握当下,恒持刹那」,意思就是说--我们发这念心之后,我们的心就住在「不动地」。

所以跟你们说「恒持刹那」:一念的心发起来,我们永远要保持住。

各位,你们是不是有在这不动地里?发一念心有永远恒持吗?有信心吗?有精进心吗?等等…所以我们若有,就已经得到不动地;我们若还未,就是还未得到,这就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再来「慧能断惑能摄理」--

我们若有智慧了,所有的无明、惑、烦恼,自然就断除了;我们若断除了无明、惑,智慧就能摄受一切的道理。

就譬如那位王子虽然稚小,但是他也能去领理国事,去发号施政。同样的道理,只要法不偏差,我们对有烦恼的众生,我们都能对症下药,对根机施教。

所以佛说的法,合情合理,能对治现在世间一切,我们都能拿来使用;能使用才能治在现世的动乱,才能够治在现世的不安。所以若能应机应时去施教,这无不都是智慧。这也要我们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89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