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October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10月18日 - 136 - 第七功德(五)
「静思勤行道,慈济人间路。」所有学佛者应该要好好静思;心要静下来。
修行的目标是在哪里?我们要入人群,行慈济路,人人要「合心传承总持门」,也就是--「总一切善,令善不息;要持一切法,令恶不生;要信念持定慧为本!」
菩萨所修就是「总持」,所以我们若能够念定慧就是具此功德。
合心传承总持门,总一切善令善不息,持一切法令恶不生,信念持定慧为本,菩萨所修之总持,念定慧具此功德。
「念、定、智慧」,这就是总持的目标。所以我们要能够「念、定、智慧」具足,必定要静思。
各位,人人若能够合心,将佛陀的教法,好好用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自行、教他行」。
要行什么?要坚持什么?总而言之,就是令善要不断生长,令恶不生。无论是起心动念,一念的恶,一个行动的偏差;我们要有定力,不要被外境诱惑去,我们要赶紧智慧生,断掉恶念。
所以我们要「持一切法,令恶不生」。以种种的方法,让我们的心定而静下来,自然我们的行动中,无不都是在佛所说法中。
我们要好好坚持,所有的善法都在我们的日常中;举手动足、开口动舌、起心动念,念念皆善,令善不断。这就是总一切法,那就是善!好好持, 用心要好好持一切法,使令恶不会生起来。所以令善不息,令恶不生,这就是总持的意义。
所以我们要时时保持信念;「信为道源功德母」,我们要信念要坚持这个「戒、定、慧」,就是我们修行的根本。所以菩萨所修的总持,其实就是要坚守好我们这念心。心念合一在「定」而「慧」当中;若能够如此,这就是总持的功德。
「功」是内在要修,「德」是外在要行。所以在善恶之间,我们要很分明。善的,要不断延续下去;恶的,一丝一毫都不要让它生起来,这就是要看我们用功。
我们若能够时时用功,面对着人间事才不会起烦恼;很多复杂烦恼的事情,实在是很多,所以我们必定要修学在那分「无生法忍」。
《无量义经集选》第七功德不思议,六波罗蜜显神奇,爱洒人间大悲意,令诸众苦皆得离。
无生法忍断烦恼,随缘度化登七地,譬如猛将除王怨,怨既灭已王欢喜。
「无生法忍」,简单称为「无生忍」。人生无论是在气候中,或者是生活环境中,或者是人与人互相相对的当中,无不都是使我们难堪难忍耐。我们所对的环境难堪难忍,无论是人、事、物,我们都无法忍下去。
我们要记得,我们所住的地方,就是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叫做「堪忍的世界」。你若堪不得忍耐,这个人间就无法住下去,因为太苦啦!周围的环境,人事物都是让我们难堪忍!
其实学佛,透彻了道理,我们就知道这个真理本具,就是不生不灭啦,本来就有啊。只是人的这个无明烦恼啦,兴风作浪。其实本来是风平浪静, 道理常住,我们若能够透彻这点,我们自然就能够安然不动不退,这叫做「无生忍」。
我们一念的道心起,我们要很坚定向前精进;找到道路了,我们应该起步。起步之后,要知道路的方向是这么走,我们应该向前不退。
会进进退退、沉沉浮浮,都是因为我们不懂得道理。只要我们若是懂得道理,道理原来是这样;前面的道路我们起步,精进向前走,若这样就不退转了!
所以我们要先懂理,道理要先了解,修行就没有什么困难。所以大家要知道「无生法忍」,这就是我们要修的。
要修这个无生法忍,就要好好静思--「如何能够心念一致」--,戒、定、慧自然就具足了。戒定慧若具足,我们就能够得到总持门!
总一切善,我们能够断一切恶,这就是在戒、定、慧,我们要好好修持,自然忍如无忍;自然我们就安然自在,我们就能断除种种的烦恼。
所以我们「随缘度化登七地」--
七地,那就是在十地的里面,它是在第七地,那叫做「远行地」。从初地,就是欢喜地--很欢喜,闻法欢喜;闻法信受奉行,一路一直来,来到第七地。
十地行:1欢喜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难胜地,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
第七地就是真如的境界,我们能够发现到真如的境界,是阔无边际。
所以常常跟大家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若到第七地,我们就能够发现到说,果然人人佛性本具!真如的本性就是遍满虚空无边际!
起初时,佛陀成佛了,第一念头他就说:「奇哉!奇哉!大地的众生皆有如来智性。」这就是觉悟的第一个念;发现了大地众生,都是共同与佛同等的智性。但是要对众生宣布,众生听了就无法嘹解,所以他才要方便法、开方便门。
所以,到了第七地来,我们能够开始慢慢已经现前、了解真如了。我们能够了解真如那个广阔无边,这呢叫做「远行」。我们的心已经能够开阔到「天地同生息」的程度。
所以我们常说:「与大地共生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若能够了解这个真如,我们的心,若能够体会到真如无边际的境界。这样不是很普遍、很远、很长吗?
所以常常说:「修行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我们可能从过去生中,无量边际,一生一世不断延续来的缘。
佛陀《法华经》的时代,他就说--他生生世世来人间,不断都有结缘众,不断都有过去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同样的道理,我们常常和大家结好缘,有的说不定看到了就是很欢喜,那就是过去已经有缘了,这一生见面很欢喜。或者是大家不了解, 互相还要再了解一下,来培养这个缘。有的我们一直想要去接近他,他离我们远远的,我们就还要用心去亲近、要去度他,要设很多的方法。
所以人人发菩萨心,我们就要入人群去,我们应该要修无生法忍,先将自己的烦恼断除。然后我们要「随缘度化登七地」。我们要随缘;随缘的意思不是说:「有机缘就度他,没有就任由他去了。」不是喔!过去生结好缘的,看到我们很高兴,有缘,当然这就是很好度;见面啦,见我身、闻我名,开始就起信心、欢喜心,这就是过去有缘。若是见面淡淡,这样淡淡的,可能过去只是一面之缘,不好不坏的缘;这一生我们就要用功啊, 赶紧将这个有缘、无缘,我们要提起了结好缘来去度。
随缘--追随着这个缘来化度他。这个「随」,不是有也好,没有也好,是「追随」。
过去就说,我们要追随诸佛的芳踪,那这就是要「上求、下化」--「上求佛法,下化众生」。换我们也要去追随烦恼的众生,我们也要去把他找回来。
所以随缘化度,无论是诸佛菩萨,都是发愿倒驾慈航来人间,所以我们也是要发这个愿。我们一方面上求佛道,再来同时要下化众生。
所以在芸芸众生中,我们在化度的当中,我们更能够了解,能够发现真如遍虚空际。
常常跟大家说:「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只要你愿意走入人群中去,自然「无量法门,悉现在前」,这也就是远行地的意思。
我们一念真如,能够普被很远、很广。我们能够了解,也能够普被,这就是「随缘度化登七地。」
第七是经,不可思议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得闻是经,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法修行发菩提心。
「譬如猛将除王怨,怨既灭已王欢喜啊」--
《无量义经》,第七功德前面,它就这么说:无论是佛在世,或者是佛灭度后,大家若能够听这个经起欢喜心,要将这个经当成非常珍贵,我们要拳拳服膺。无论是修持、读诵、书写、解说等等…我们能够如法修行,发菩提心;人人都要发菩提心。
因为《无量易经》,就是要启发我们人人,要在人群中发菩提心。
所以「起诸善根兴大悲意」--大兴慈悲的智慧,也就是要发四无量心。
起诸善根兴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恼众生,虽未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在前,即于是身得无生忍,生死烦恼一时断坏。
「如此欲度一切苦恼众生,虽未修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现前,即于是身得无生忍。」
在我们这个身形的这生中,我们就能得到无生忍,就是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就是,我们的心已经通达真理了,所有的真理我们都通达。因为真理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自然我们生死烦恼一时就能断除。
意思就是说,在此世,我们若能够得到道理入心,没有什么烦恼。
譬如健人为王除怨,怨既灭已,王大欢喜,赏赐半国之封,悉以与之。
所以就是「譬如健人为王除怨」--
好像是一位很健康的人,很勇猛的将。国王心最烦恼的,是外来来侵犯这个国家;这个国家若有勇将,代替王去除灭这个侵犯的人,这个国家就安全了,这位国王自然就很欢喜。他就能够封半个国家,册封给他、赏给他,让他也能够享有半国的富有。
意思就是说--
我们学佛,虽然我们还不能很透彻,佛陀这个圆觉的道理;最起码,我们开始起步修行了,只要你发大心、立大愿,自然佛法就近我们的身,而且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生活在佛法中。
所以常常说:「佛法要生活化,菩萨要人间化。」所以我们的生活不离开佛法,人人在人间发心。
所以菩萨是在日常在生活中的人;只要你能够发心,只要你能够立愿,只要你能够伸出两只手来扶助人,无不都是菩萨。所以菩萨要人间化。
各位,我们要「总一切法、持一切善,令一切善不息、令恶要不生」。所以,希望人人要合心。我们若能够合心传承这种总持门,自然我们的念定慧就能够具足了。
所以人人时时要用心啦。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89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