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佛者,「深能发救一切众生,成就大悲广能就苦,厚积善根饶益一切,而演法泽洪润枯涸」。
深能发救一切众生,成就大悲广能救苦,厚积善根饶益一切,而演法泽洪润枯涸。
各位,学佛必定就是要有「厚积善根」!
这个善根也就是要修--「内修外行」。内修就是功,外行就是德。
我们的六根对六尘,培养我们的六识,改除我们的习气、行为在我们的行动中;所以一切都是叫做「善根」。
善根厚积就是要很厚,所以有的人说「厚德」--厚的德,不是薄德。薄德的意思就是很少德行。但是我们要累积,所以才会叫做「厚」--很厚;深深地来体会佛陀的教法,身体力行在人群中,利益人群必定要有法,学法从发心开始。
<无量义经集选>第十功德难思议,凡夫地时弘誓愿,厚积善根益一切,洪润枯涸演法义,众生有病法药医,慈被众生恩泽润,道迹渐登法云地。
要利益众生,就要像水分,来润湿大地万物草木一切;所以我们要不断说法、说道理。
众生无明,好像大地很干枯一样。常常说「贪、瞋、痴、慢、疑,都是无明。」看大地,假如很干,风一吹,风沙、灰尘就纷飞;假如稍微下一点雨,大地就觉得很清净。若在大地之上,尽管有多好的种子,假如干涸时,种子也发不出芽;假如能发出一点芽,没有水分,同样这颗种子发出来的芽,同样也会干掉、黄掉。所以必定要有水分,洪润干涸;说法如同这个意思一样。
我们人的心中有无明。当无明生起时,全心昏暗。道理,我们一时要给他,也是听不进去,要怎么办呢?我们要厚积善根;我们要常常累积,用法来磨练我们的耐性。用我们的耐性,不弃不舍,种种方法不断地浸润,这叫做「法义」--不管是直接的道理、方便的教法,无不都是法,都是义理。这就是用讲的,用陪伴的。
人生的舞台本来就是如此。无明的众生就是烦恼深重,我们要去救度他,必定要用厚积、很厚,一层一层的法,不断不断地吸入,不断地付出。从凡夫地开始,我们所立的誓愿,我们绝对不放弃;一生过一生,不断地来积集我们的善根,才能立弘誓愿。这样我们才能用耐心陪伴众生,所以叫做「洪润枯涸演法义」。
众生有病就要「法药医」。看现在社会有很多心里病态,我们常常都听到:「某人看不开,有忧郁症、躁吁症。」只要有人愿意耐心陪伴,他的心向道,人生的正理,这条道路,真实道路继续走下去,心病才能彻底治疗。所以众生有病,就是法药来医。
「慈被众生恩泽润」--
我们要发慈心!佛陀来人间设教,无不都是要使令众生能平安,去除烦恼,能够人人和睦相处,这样他的贪瞋痴慢慢就能去除。心中有大爱,就没有私心,这样叫做慈。
大爱是慈;私心的爱叫做「欲」--贪欲,或是欲念、贪婪,这都是一种自私的心。尽管你在付出,但是还有私己的心,还有「我」,付出扩大了我;两种一样大,空间,自己的空间就缩小了。
虽然看来我一直在付出,但是里面的自大,比外面的付出更大;所以无明和烦恼随着外面的付出,两种不能互相包容,就会起冲突,这样的烦恼会很大。所以我们学佛必定要去除无明,破除执着。
我们也说过,我们人人就是因为有执着,所以给我们很多的障碍;尽管做很多,就是一直厚积,积来宿业之障。
我们要把很厚累积的是善根,不是宿障。所以我们每一天做,做完了就放弃吧!就像在走路,前脚走,后脚放;就如我们搭一艘船,利用这一艘船能够到彼岸,不论是渡人的人,就是说摆渡的人,或是被这艘船载的人,到彼岸必定要放掉这艘船,才能够登彼岸。
同样的道理,我们对人说法,让他能够吸收。其实我们的法给他,是一种启动,就如骨髓移植,若是配对到了,这个人肯发心,将他的骨髓抽出来,移植到别人的身上,有这样的缘,他吸收到了,开始他能够造血。那个人我们不一定要认识他,但是髓在他的身上,他开始制造他的血源。
同样的意思,我们有这个法,他的心充满了烦恼,不懂得道理,我们给他之后,他能启动心,能够发挥法的良能。这样我们就不能一直计较说:「他能这样是我给他的,是我开导他,是我引导他的。」不需要!他有他造血的良能,不断不断有那一分良能,不只是能自救自度,他还能够度他人。
所以我们不必当所搭乘的这一艘船已经到达彼岸了,还停滞在船上。不需要了!既然到了,就应该要下船登岸了。
所以自度度人,必定要用方法,所以慈就是--大爱无私,付出无所求,但是要感恩。
看看慈济人,了解道理之后,很辛苦去付出,这是整体慈济人,人人都是这样。不是少数人,不是单独。
所以我们人人若知道,我应该要感恩。感恩人人的成就,愈多人来做,我们发心立愿度众生。我们愈有成就,所以要感恩周围的人人,这叫做「慈」--就是广大的爱,没有私心。众生的恩来泽润我们,我们的法更加旺盛,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给众生,我们还要同时感恩。
「道迹渐登法云地」--
这就是真实道,所以我们用爱铺路,不断付出自己的爱心,又铺出一条平坦的道路,让人人来走,这就是十地。第十地叫作「法云地」。
云被在空中,在飘,什么东西都不会障碍到,所以法云地就是普遍在宇宙天地之间,不受万物障碍。这就是表示我们利己利人,而不被人己障碍,就能打开宿业的障。
意思就是说--佛在世时或是灭度后,我们若能对这部经欢喜深入,对这部经很珍惜。这部经就是《法华经》的开经《无量义经》,我们若能能珍惜,这样我们才有办法启发弘誓愿。我们若能发弘誓大愿,才能深入去救一切众生,成就大悲,广能救苦。
芸芸众生苦难偏多,所以我们要以种种的方法,适应众生所需要。需要物资,我们给他一切物质;需要心灵的道理,我们给他心灵的道理,教他方法,去除执着;这就是在心理上引导,这就是叫做「法药」。这样去除众生心灵的无明,这必定要厚集善根,才能够饶益众生。
一直在跟你们说厚积,要日日分分秒秒。说一句好话,就积一句的法;好的法,伸手帮助别人,出个力,这样我们已是积一分力量。所以我们多帮助人,多积分、多积力,多说好法就多积法。所以厚积,愈积愈厚,这叫做厚积。
希望大家了解「厚积」这两个字,很厚,累积起来的善根,这样才能饶益一切。
而「演法泽、洪润枯涸」,法泽就是以我们的法,来润渍众生心灵的干涸;以众法药,令诸众生,使安乐一切。假如能够这样,不就是住法云地吗?只要我们心合和,你不会障碍我,我也不会障碍你;若是彼此没有障碍,共同合心为天下众生去付出,这样人人都安乐,大家都安心,大家都快乐,这样我们就是修行。
菩萨十地行,我们就完成了,到达法云地的境界;那就是自度、度人,悉令入佛正道,人人都可以入佛之正道。
静思法脉勤行道,静思理法本寂静,清澄纯真无染垢,立志弘愿勤精进。
所以我们这一回,《静思法脉勤行道,慈济宗门人间路》,与《无量义经》的偈颂,这样配合起来看!什么叫做静思? 「静思理法本寂静,清澄纯真无染垢,立志弘愿勤精进」,这就是我们大家静思法脉勤行道的道理,大家要很用心。
《无量义经》的偈颂开始,「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大家应该常常在背诵。对!这就是静思的境界。
所以静思的道理就是法,「法」本是寂静。寂静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清澄,很清,很透彻,这个清澄透彻,就是纯真无染的本性。
所以我们做事情,一直「我」、「我」,这种「我」的染着,这叫做执着。所以付出无所求,我们才能常常把我们的心很清净开阔,所以叫做「志玄虚漠」。
志玄虚漠就是心无一物,没有烦恼,所以才有办法立志弘愿;有弘愿,我们就要勤精进,这就是静思的法与理。
慈济宗门人间路,慈济宗门入群众,无量法门在人间,自性智慧大圆镜。
再来就是「慈济宗门人间路」--
慈济宗门,我们的宗旨,大家修行的宗旨,无不都是要为众生。
「慈济宗门入群众,无量法门在人间,自性智慧大圆镜」,这很浅显,大家应该都能了解。我们的宗门、我们的宗旨、我们的方向,就是要入人群。在人群中,有无量的法门。
我不是一直跟大家说过吗?你遇到任何一个人,那个人所表达出来的,无不都是我们要学的大藏经。
所以说来:「无量法门在人间,自性智慧大圆镜。」哪一个人没有自性智慧呢?我们自己也都有,所以我们启发这个道理。
这个智慧大圆镜智,就在我们的心,明明了了,没有一种颠倒、没有一种障碍,还是明明历历,来照耀天地万物众生相,我们才能适用众生法,去回向给众生,去教育众生。所以这叫做「自性智慧」。
各位,「静思法脉勤行道,慈济宗门人间路」,原来是我们日日所面对的,每天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没有离开。所以希望大家要时时多用心啊!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903
深能发救一切众生,成就大悲广能救苦,厚积善根饶益一切,而演法泽洪润枯涸。
各位,学佛必定就是要有「厚积善根」!
这个善根也就是要修--「内修外行」。内修就是功,外行就是德。
我们的六根对六尘,培养我们的六识,改除我们的习气、行为在我们的行动中;所以一切都是叫做「善根」。
善根厚积就是要很厚,所以有的人说「厚德」--厚的德,不是薄德。薄德的意思就是很少德行。但是我们要累积,所以才会叫做「厚」--很厚;深深地来体会佛陀的教法,身体力行在人群中,利益人群必定要有法,学法从发心开始。
<无量义经集选>第十功德难思议,凡夫地时弘誓愿,厚积善根益一切,洪润枯涸演法义,众生有病法药医,慈被众生恩泽润,道迹渐登法云地。
要利益众生,就要像水分,来润湿大地万物草木一切;所以我们要不断说法、说道理。
众生无明,好像大地很干枯一样。常常说「贪、瞋、痴、慢、疑,都是无明。」看大地,假如很干,风一吹,风沙、灰尘就纷飞;假如稍微下一点雨,大地就觉得很清净。若在大地之上,尽管有多好的种子,假如干涸时,种子也发不出芽;假如能发出一点芽,没有水分,同样这颗种子发出来的芽,同样也会干掉、黄掉。所以必定要有水分,洪润干涸;说法如同这个意思一样。
我们人的心中有无明。当无明生起时,全心昏暗。道理,我们一时要给他,也是听不进去,要怎么办呢?我们要厚积善根;我们要常常累积,用法来磨练我们的耐性。用我们的耐性,不弃不舍,种种方法不断地浸润,这叫做「法义」--不管是直接的道理、方便的教法,无不都是法,都是义理。这就是用讲的,用陪伴的。
人生的舞台本来就是如此。无明的众生就是烦恼深重,我们要去救度他,必定要用厚积、很厚,一层一层的法,不断不断地吸入,不断地付出。从凡夫地开始,我们所立的誓愿,我们绝对不放弃;一生过一生,不断地来积集我们的善根,才能立弘誓愿。这样我们才能用耐心陪伴众生,所以叫做「洪润枯涸演法义」。
众生有病就要「法药医」。看现在社会有很多心里病态,我们常常都听到:「某人看不开,有忧郁症、躁吁症。」只要有人愿意耐心陪伴,他的心向道,人生的正理,这条道路,真实道路继续走下去,心病才能彻底治疗。所以众生有病,就是法药来医。
「慈被众生恩泽润」--
我们要发慈心!佛陀来人间设教,无不都是要使令众生能平安,去除烦恼,能够人人和睦相处,这样他的贪瞋痴慢慢就能去除。心中有大爱,就没有私心,这样叫做慈。
大爱是慈;私心的爱叫做「欲」--贪欲,或是欲念、贪婪,这都是一种自私的心。尽管你在付出,但是还有私己的心,还有「我」,付出扩大了我;两种一样大,空间,自己的空间就缩小了。
虽然看来我一直在付出,但是里面的自大,比外面的付出更大;所以无明和烦恼随着外面的付出,两种不能互相包容,就会起冲突,这样的烦恼会很大。所以我们学佛必定要去除无明,破除执着。
我们也说过,我们人人就是因为有执着,所以给我们很多的障碍;尽管做很多,就是一直厚积,积来宿业之障。
我们要把很厚累积的是善根,不是宿障。所以我们每一天做,做完了就放弃吧!就像在走路,前脚走,后脚放;就如我们搭一艘船,利用这一艘船能够到彼岸,不论是渡人的人,就是说摆渡的人,或是被这艘船载的人,到彼岸必定要放掉这艘船,才能够登彼岸。
同样的道理,我们对人说法,让他能够吸收。其实我们的法给他,是一种启动,就如骨髓移植,若是配对到了,这个人肯发心,将他的骨髓抽出来,移植到别人的身上,有这样的缘,他吸收到了,开始他能够造血。那个人我们不一定要认识他,但是髓在他的身上,他开始制造他的血源。
同样的意思,我们有这个法,他的心充满了烦恼,不懂得道理,我们给他之后,他能启动心,能够发挥法的良能。这样我们就不能一直计较说:「他能这样是我给他的,是我开导他,是我引导他的。」不需要!他有他造血的良能,不断不断有那一分良能,不只是能自救自度,他还能够度他人。
所以我们不必当所搭乘的这一艘船已经到达彼岸了,还停滞在船上。不需要了!既然到了,就应该要下船登岸了。
所以自度度人,必定要用方法,所以慈就是--大爱无私,付出无所求,但是要感恩。
看看慈济人,了解道理之后,很辛苦去付出,这是整体慈济人,人人都是这样。不是少数人,不是单独。
所以我们人人若知道,我应该要感恩。感恩人人的成就,愈多人来做,我们发心立愿度众生。我们愈有成就,所以要感恩周围的人人,这叫做「慈」--就是广大的爱,没有私心。众生的恩来泽润我们,我们的法更加旺盛,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给众生,我们还要同时感恩。
「道迹渐登法云地」--
这就是真实道,所以我们用爱铺路,不断付出自己的爱心,又铺出一条平坦的道路,让人人来走,这就是十地。第十地叫作「法云地」。
云被在空中,在飘,什么东西都不会障碍到,所以法云地就是普遍在宇宙天地之间,不受万物障碍。这就是表示我们利己利人,而不被人己障碍,就能打开宿业的障。
意思就是说--佛在世时或是灭度后,我们若能对这部经欢喜深入,对这部经很珍惜。这部经就是《法华经》的开经《无量义经》,我们若能能珍惜,这样我们才有办法启发弘誓愿。我们若能发弘誓大愿,才能深入去救一切众生,成就大悲,广能救苦。
芸芸众生苦难偏多,所以我们要以种种的方法,适应众生所需要。需要物资,我们给他一切物质;需要心灵的道理,我们给他心灵的道理,教他方法,去除执着;这就是在心理上引导,这就是叫做「法药」。这样去除众生心灵的无明,这必定要厚集善根,才能够饶益众生。
一直在跟你们说厚积,要日日分分秒秒。说一句好话,就积一句的法;好的法,伸手帮助别人,出个力,这样我们已是积一分力量。所以我们多帮助人,多积分、多积力,多说好法就多积法。所以厚积,愈积愈厚,这叫做厚积。
希望大家了解「厚积」这两个字,很厚,累积起来的善根,这样才能饶益一切。
而「演法泽、洪润枯涸」,法泽就是以我们的法,来润渍众生心灵的干涸;以众法药,令诸众生,使安乐一切。假如能够这样,不就是住法云地吗?只要我们心合和,你不会障碍我,我也不会障碍你;若是彼此没有障碍,共同合心为天下众生去付出,这样人人都安乐,大家都安心,大家都快乐,这样我们就是修行。
菩萨十地行,我们就完成了,到达法云地的境界;那就是自度、度人,悉令入佛正道,人人都可以入佛之正道。
静思法脉勤行道,静思理法本寂静,清澄纯真无染垢,立志弘愿勤精进。
所以我们这一回,《静思法脉勤行道,慈济宗门人间路》,与《无量义经》的偈颂,这样配合起来看!什么叫做静思? 「静思理法本寂静,清澄纯真无染垢,立志弘愿勤精进」,这就是我们大家静思法脉勤行道的道理,大家要很用心。
《无量义经》的偈颂开始,「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大家应该常常在背诵。对!这就是静思的境界。
所以静思的道理就是法,「法」本是寂静。寂静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清澄,很清,很透彻,这个清澄透彻,就是纯真无染的本性。
所以我们做事情,一直「我」、「我」,这种「我」的染着,这叫做执着。所以付出无所求,我们才能常常把我们的心很清净开阔,所以叫做「志玄虚漠」。
志玄虚漠就是心无一物,没有烦恼,所以才有办法立志弘愿;有弘愿,我们就要勤精进,这就是静思的法与理。
慈济宗门人间路,慈济宗门入群众,无量法门在人间,自性智慧大圆镜。
再来就是「慈济宗门人间路」--
慈济宗门,我们的宗旨,大家修行的宗旨,无不都是要为众生。
「慈济宗门入群众,无量法门在人间,自性智慧大圆镜」,这很浅显,大家应该都能了解。我们的宗门、我们的宗旨、我们的方向,就是要入人群。在人群中,有无量的法门。
我不是一直跟大家说过吗?你遇到任何一个人,那个人所表达出来的,无不都是我们要学的大藏经。
所以说来:「无量法门在人间,自性智慧大圆镜。」哪一个人没有自性智慧呢?我们自己也都有,所以我们启发这个道理。
这个智慧大圆镜智,就在我们的心,明明了了,没有一种颠倒、没有一种障碍,还是明明历历,来照耀天地万物众生相,我们才能适用众生法,去回向给众生,去教育众生。所以这叫做「自性智慧」。
各位,「静思法脉勤行道,慈济宗门人间路」,原来是我们日日所面对的,每天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没有离开。所以希望大家要时时多用心啊!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90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