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October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10月15日 - 135 - 第七功德(四)





法髓相授,闻法能信受,有闻无慧,有如数他珍,闻法不觉,如执火逆风。

聪明世智,如执刀自割,闻慧具足,方可自利利他人。

也就是要与大家分享,「法」我们要入髓,虽然常说法譬如水,若是能够再法譬如髓,不断地给我们最高的营养,造我们的血轮,就能再更精。

所以我们学佛,从开始初机入门,也就要不断不断去探讨,佛陀的教法虽然是从方便法循循善诱,但是我们在此方便法中,也要开始去认真因缘果报。

为什么因缘会合?无因不会相遇,无缘不会互相吸引,所以因缘中,我们要思考果报。果报很重要!因缘既然会遇,我们到底是要如何选择、取择?万一若是不好的缘,如何牵引我们?已经被牵去了,已经成了,这之间是要苦呢,还是要轻安自在?

看得开的就说:「还,还就好了!」欠债就要还,有了欠债的因,既然相遇了,无论过去如何欢喜会合,现在是如何怨恨情仇,看得开,就是欢喜还,这样的人生就比较能自在;欢喜还完了,缘就尽了。

这中间要如何?要觉悟!所以有时候都是在逆缘中,才有办法真正体悟到人生,是因缘如何来结合?要如何能让它解除消退?都是要经过之后,这就是凡夫。

看看我们现在,在慈济团体中有那么多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很多很好的材料、很好的故事。有的一出生就很顺利,善良、心宽、念很纯,尤其是在人生道中守规守矩,能选择的法非常的精进,这样的人也是很多。

但是有的人就要受尽了很多人事的磨难之后,才体悟到人生无常迅速、人生苦难偏多,才会想要去探讨无常的道理。

要如何才能得到无常中的道理?这是很多人都不一样的会遇,但是人门就是一个觉道之门。

有的人很早能闻法,有的人就是受尽了折磨,年龄较大了,才开始能接触。无论是前或是后;是年轻或是老年,同样的,法,若能入心,真的能体悟在人群中,人人一部经,好好用心读,这样很快从佛法中,会体悟到法髓。

所以我们要闻法信受。 「有闻无慧,有如数他珍!」──听法之后,每一法、每一则,我们都要去体会。

在法,大道路当中,无论人事接触过的,都有一番风光;我们要在这些人事物中,体会它的道理,过路风光就能启发我们的智慧。能如此,这就是慧,闻而有慧。假使都不用心,佛法听了就过,听了就过去了,如此,法都没有存在心里,哪有办法用在人群呢!所以只不过数他珍。

只是如是我闻,我说给你听,你要去用;别人去用,我们自己用到了吗?照听、照说,自己的心无得,这样也是一样!

所以法,我们必定要入心。法入心,人群中有了什么样的苦恼,我们才能很自由应用。

将我们的法用在人的心,看到人能接受到这个法再回向回来,回向回来的是什么?法喜!很欢喜!我能听到这个法,能对机逗教,在不同人的身上去运用,如此才是把我们的法,吸收在内心。

用在不同年龄、不同学识程度、不同环境的人,我们能用我们的法给他们;看到他们能接受,我们也得到很欢喜!

这付出再回向,「闻法不觉,如执火逆风!」有的人听法,听了之后没有觉悟,只是用他的聪明,世智辩聪,以佛法为名,利用佛法去对人巧言令色,像是法拿来玩,玩在人身上,这样就不好了!

曾说过,有像这样,说法给人听,说得很好,然后教人要去放生、去抓鱼。人家鱼在水中游哉悠哉,那是他们的环境。鱼有鱼族,它也有它的亲,但是为了放生,你就能得长寿;放生你能造福,初一、十五来放生,如此功德很大。

把佛法变成是这种法,这难道是真正的佛法吗?佛法不是这样!佛法是护生,要启发人人的慈悲。每一种众生,有每一种众生的世界,我们若能让这些众生归于它原来的生态,这就是最大的爱心,这叫保护环境护生态。这样才对!

但是有的人就是这样,去叫人做这些事,那就是错了!像这种人就是如执火逆风──拿一支火把,逆风而行,这就会烫伤自己的手。

所以不要将佛法用在那种,装饰我们的人格,其实自己本身全都没修行,不成「人」,要怎么能成佛呢?所以我们学佛,要用在我们的内心,内修、外行。

「聪明世智,如执刀自割!」若以聪明世智,这像拿刀割自己的肉,是自己自伤而已。我们学佛就是,要把聪明世智转为慧,清净纯真的智慧;不是用那种聪明的世智,或是世智辩聪,这对人无益;对己更无益!自己的伤害更大!

所以学佛,必定要纯真学佛,「闻慧具足。」我们有机会听法,在法中我们要生慧。所以有得听,我们能吸收,吸收在我们的内心,又能发挥出来,这种「闻慧具足」,如此「方可自利利他人」。

各位,学佛、听法,我们要听在我们能受用,法能营养我们的慧命,这叫做法髓,能营养我们的慧命,又能成就他人,这才是真入佛法。

所以不要只是进来走走玩玩,空手又出去;知道有佛法,入宝山而不肯去,探手取得真实的宝,如此虽然让你进来,也是很快就出去,没用到真实的佛法。

所以,《无量义经》第七功德里,如此说过,只要我们发一念心,开始修行六波罗蜜,虽然还未到淋漓尽致,却是,我们是全心、尽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个定心,我们自然就到智慧的境界。

我们能将这个爱的法,普遍来传法,这就是弘法;弘法就是利生。我们若能将佛陀的教法用在人群中,这就是清净的爱、清净的教育。以身作则,我们来引导众生,行入大慈悲这条路,让人人启发那分爱心。

虽然我们还无法很普遍做到,但是这念心,我们听了之后,用在我们内心里,遇到机会我们就去付出,遇到人我们就要来传达。若能如此,这也是叫做「爱洒人间大悲意」,能令众生苦皆得离。

《无量义经集选》第七功德不思议,六波罗蜜显神奇,爱洒人间大悲意,令诸众苦皆得离。

无生法忍断烦恼,随缘度化登七地,譬如猛将除王怨,怨既灭已王欢喜。

翻开我们在慈济的网路中,你去看很多人物志,他们受过多少的坎坷,很苦难的日子!

但是你看,多少人间菩萨的接引;接引过来,又是变成一位人间菩萨,这爱环环相扣,环环相扣,这就是需要接引。所以我们六波罗蜜,虽然我们还没走得很深,不过,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接引,这样也是显神奇。

不可思议!我这样说,你就能跟着我这样进来,这样我也是度到一位菩萨,新发意的菩萨。度到同样还没发意,我们现在去启发出来。所以已度度当度,当度度未度,如此一个一个环环接引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开始要走。

所以我们昨天说过,无生法忍断烦恼,既然接触了佛法在此人群中,人群有种种的苦恼,所以我们的苦恼都在哪里呢?

看到脸色不好看,听到话在背后批评,我们过去曾有财色名食,这些我们都犯过;但是现在改过来了,要做好事了;后面的人就批评了,这个人可能吗?这是不可能,过去如何如何…。

我们若听到时,我们闻而不闻、见而不见、忍而无忍,我们若能如此,以忍的功夫,心平气和去面向环境。若能如此,没有什么不能通过。我们一定要通过这种逆的境界来,我们要以平静的心去顺受。所以我们必定,要有这分忍辱的心。

所以学佛就是要学在无生忍,其实道理原来就有了,不生不灭,但是人人在本来就有的道理,就是让它偏差掉,所以变成了很多非理。

我们若能了彻无生无灭,原来本有这个道理,后面来的这些枝枝节节,就不会放在我们的心里。

所以这无生忍,我们应该要去体会。那种真理本具,不生不灭,这就是菩萨在无生之法,因为本来就不用再生了。请问大家是不是都已经了解,我们大家与佛平等的智慧?平等清净的佛性,大家相信吗?相信。

但是清净的智慧,就是被无明遮盖;很多无明,就会发生一些因缘果报、人我是非,不断在那里在转。

我们若能透彻,我们的本性原来就有,这叫做真理;真理原来就有了,其他的就是我们的无明枝节所产生的。既然这些无明枝节产生,我们就体会他本来,他也是同样有佛性,所以这种枝节产生,就如露如电!与他计较什么呢?不要计较了,因为他原来也是有佛性。

常不轻菩萨就是悟到这个道理,无论是人打他、骂他,以石头丢他,他还是闪一下,开始又在远远的地方向他顶礼,跟他说:「祝福他!」我不敢轻视你,因为你未来也是会成佛。

这就是常不轻菩萨所修的忍辱行。这就是忍如无忍、心安自在,自然我们就不会被周围环境影响,这叫做无生忍。这种安然不动不退,这就是无生忍。我们学佛就是要学得这种安然不动不退的境界。

所以,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道理上,自然我们所听的法,法法入髓,就是我们慧命成长的源头。

各位,真的闻法要入我们的心,才能用在我们与人群中的互动,所以,我们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89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