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October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10月4日 - 126 - 第五功德(一)





持法修少欲,复修知足,以专心于慧,宏誓志业。

多欲不知足,最能障慧,于少欲之中,蕴藏大富,则慧业宏愿,任运可进,

持法修少欲,复修知足;以专心于慧,宏誓志业。多欲不知足,最能障慧;于少欲之中,蕴藏大富,则慧业宏愿,任运可进。

每天我们一早不是早课诵经吗?每一堂的早课、晚课,每天都是差不多这样在诵。自古以来,寺院不就是这样?修行者不都是周而复始。每一天都是这样在修行,这样在诵经吗?

诵经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其实诵经就是要让我们,忏悔我们内心的无明;洗掉我们的无明,开启了我们的智慧。

每天、每天都是一样,我们有用在我们的心里了吗?每一天若在拜《法华经》,不是在忏悔过去吗?从经典里不就每字是宝吗?每句都是妙啊!妙妙法、妙妙宝…这不就是要我们尊重经文的每一字?所以我们要常常深入经文。

佛陀说法在人间,十功德的方法,这全都是按照次序在开示。有次序好让我们修行,学习佛陀他的功德是如何修来的?

所以我们应该要如何学? 《无量义经。说法品》当中跟我们说清楚,那就是我们要重视法!这个法,其实也是从一开始。

世间法,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分析起来很复杂。所以我们要认清外面的复杂,就要先认清自己本性的清净。一念清净的本性,变成了很复杂的无明。

我们若能找出我们的心起无明的关键在哪里?把那些无明那样慢慢扫除,自然就回归我们的本性。

世间的问题,我们就看得清楚,就不会把心去缘于那个复杂的境界,去受复杂的境界诱引!倘若让境界回归到我们的心里,那就会再继续造业,增长无明。

说起来只是这样,所以还要再教我们说--我们应该要好好修行--,内心我们要好好修,要诚正信实。 「内能自谦」则是功,「谦卑、礼让」,这也就是我们「信实诚正」。那么又再教我们,我们的修养要行出去;不只是我们修养就好了,又再教别人信实诚正。

天下苦难众生偏多!我们身体力行,同时将我们所得无量的方法,辗转给天下众生,要让人人知道,「持法修少欲」,才能减除苦难!

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每天每天的新闻…有时候看,用心去将它分析,会常常觉得很担心!现在人的心病愈来愈重,愈来愈激烈了,就是因为那个贪欲。

我们要如何能够修知足?除了修少欲,还要知足。我们若能够如此,自然我们的无明啊,就会慢慢淡薄了。我们心灵的光明,智慧之光,自然就会发露出来。只要智慧启发出来,就能够照亮心地。心理那种颠倒,是非不分的无明,自然就能够去除。

所以还应该要「专心于慧,宏誓志业」。

我们人人若能够专心,才能够知道要如何将我们的智慧启发出来!

每天在诵经、看经,每天在人群中,每一个人都是一部活的经典。 「三人行,有我师焉。」这些话都是我常常说的。在人与人之间,无不都是我们的老师。何况说《无量义经》也为我们证明了,「无量法门,悉现在前」。你要去哪里找经?要去哪里找法?什么人能够常常为我们说法?其实在人人的身上,任何一个人都在为我们说法;因为他们都在教我们。

所以我们要专心,我们若有智慧,看人与人之间,是非分得清。

有一段时间,我就常常这么说:「我心悲,悲在人不分是非啊!」这就是令我很担心,担心现在这种的人间,是非分不清楚。有时候,一时的糊涂、一时的不忍、不要忍耐,会害了自己,也会害了一个家庭。

所以觉得,人间本来是一片祥和,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在道理中,生活在少欲知足中,若这样,这个社会士农工商啊,不就是很幸福吗?

所以我们人人若能够了解--「多欲不知足,最能障慧」。

我们专心修行,是非分得清,自然我们就有智慧了!自然我们就有这念心,能够运用我们的使命,于如来的家业推入人群。人人守道德、知廉耻,如此不就是一个,互相能够相处和睦的社会?

我们若能够了解「多欲不知足」,这就是障碍我们的慧。

「于少欲之中,蕴藏大富」--

我们很少欲,但是我们很富有。因为我们的生活不缺乏,我们也知道说生活简单,三餐饭能够吃饱,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冬天我们穿得暖,这也是我们的生活。房子不会漏雨,风吹不进来,有门、有户、有屋顶,这能够让我们安身,让我们保暖,让我们三餐能饱,这样不就是人生最富足吗!吃、穿、住不缺了,还缺什么呢?凭我们自己的才能,每天去付出,这不就是最大富。

从前的人说:「赐子一艺在身,胜传万贯家财。」给你再多的家财都没有用,每个孩子若能去学个功夫,一艺在身,那这样比很多的家富,财产更好。因为财产再多,不懂得守护,那种投机取巧,也是一代空掉。

所以我们人人,若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我们能够不必担心住,不必担心穿,不必担心吃。每天每天我们都凭自己的才华来赚钱,那这样生活也能够很稳。所以「少欲之中,蕴藏大富」,这就是「慧业宏愿,任运可进」。

我们人人若能够少欲知足,每天都很丰富,天天都有余,我们就能够付出了。众生需要的物质,大家点滴累积,就能够去帮助少数的人。多数人平安,能够帮助少数人的贫困,这不就是我们的智慧?智慧与我们志愿的志业,这种的力量,我们能够集中任运,任我们大家来运转,能够推入人群中,好好精进。

这也就是佛陀要教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心要「少欲」!少欲,才能够发挥了我们的智慧;才不会受人间、事物,那样遮蔽了我们的心,引诱了我们这分的不当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常常提高警觉。

【无量义经集选】第五功德难思议,持诵书写刻不离,刹那恒持长相应,众生信服得欢喜。

所以,「第五功德难思议,持诵书写刻不离。刹那恒持长相应,众生信服得欢喜。」

各位,「持诵经典」--我们从前因为没有印刷,要弘扬,用讲的,听过很快就忘记;所以,我们就一方面读、一方面诵,我们就来写,写也比较容易记在心里。

经过听过、写过,写了之后呢?我们不断抄、不断写,不只是我们自己受用,我们也能够让别人去用,那这就是在古代没有印刷的工业,所以提倡持诵书写,要常常写,写愈多,弘扬愈大愈广。这是过去的时空的条件所需要。

那「刹那恒持长相应」。我们若能一法入心,在抄写中,或者是诵持,让我们了解到这句的道理,刹那了解恒持,我们就常常将它持。不是整部经你都背起来,其中的一句,你有心得了,放在心里面;一理通万理彻!所以恒持长相应。

【无量义经】延于一日以为百劫,百劫亦能促为一日,令彼众生欢喜信伏。

所以经文里中说:「若延于一日,以为百劫;百劫亦能促为一日。令彼众生欢喜信伏。」意思就是说,我们只要得一法、一个道理。在诵持中,一句或者是一偈,前面说过去,我们辗转相教,这就是你的心得。

你的心得若能够用在你的生活中,对着人我们很有心得,一句话就能够引经。那引道理来劝他,来向他说;若能够如此,所接受的人,一日你为他说话,他可以百劫受用。

像是我们自己,我若一句话入心,一辈子用不完。你们大家也都知道,「为佛教,为众生」只是这样而已,我一辈子做不完、也用不完;只是简单的「为佛教、为众生」,几个字?六个字而已!我一辈子用不完。

所以那个刹那,一句话、六个字,我觉得不只是一日;将那天延为百劫。

道理与这一样,「为佛教为众生」一辈子做不完。不只是一辈子做不完,还要再传下去。传于「静思法脉勤行道,慈济宗门人间路」,希望不断、不断一直传下去。

「百劫亦能促为一日」,我们常常都听「一劫」。 「一劫」到底是多久?常常听到说:「增减劫」,人寿有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少一岁,到人寿十岁,还又一百年多一岁,一直到人寿八万四千岁,这样叫做一小劫。一个增减,叫做一小劫,八万四千是什么呢?

我曾对大家说过:「那一天是八万六千四百秒。」对不对呢?我们人常常有八万四千烦恼,佛经里面常常浮现了八万四千,到底那个隐藏的道理在哪里?就是我们每天,你可以从一天以为百劫,也可以将百劫促为一日。

我们一天内,可长可短;你造恶业,那就堕落三途的苦难,这要再离开那就很难了!一念的偏差,引起我们一辈子的造业;一个错误的动作,可能引发了天下大乱。这都是在一念间。

所以佛陀就是要我们,日日、分分、秒秒、刹那之间都要恒持,所以恒持刹那。

也是「刹那恒持」--无论每一秒钟。我们要好好保持我们那一念。所以常常跟大家说:「把握当下,恒持刹那。」意思就是在这里。所以大家学法要用心。

「得一法拳拳服膺」--所以我们持诵书写必定不离,我们每天都要刻在心版里。佛法听入心,要刻在我们的心版上。

「刹那恒持长相应」--在刹那间已经了解,永远要在我们心里。

「众生信服得欢喜」--看看慈济宗门,普天之下,国际之间,多少人? 「静思勤行道,慈济人间路」。这样在人间人人在推动,这不就是「刹那恒持长相应」?不就是「不断延长,互相相应吗」?

所以我们要先持法,要能够刹那了解佛法,就是要一直把心照顾好。

「持法修少欲,复修知足」--我们若常常知足,以专心于慧,宏誓志业。我们不能放任自己的心「多欲」;要知道多欲不知足,最能障碍我们的智慧;那在少欲之中,它就蕴藏着大富;人人的心中若富有,这就是智慧。

「慧业宏愿,任运可进」--我们就能够如我们的愿,推入人间、净化人心。希望人人的心病能够减少,让人人能够就于道理、正于道理,这样的人生,社会才会平安,人民才会幸福。

所以请大家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88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