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October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10月19日 - 137 - 第八功德(一)





能摄心专注,所作皆办;以清净智,体解大道;得道种智,成大智慧;断诸劣习,去除惑业;因于坚持进修智德故。

学佛无不是要学得智慧!

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是因为烦恼,才会让真正的真理无法入心,所以无法启开智慧;这就是因为「有漏」。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到达无漏;没让它漏掉,真正佛法真入心,就永不忘,没把它忘记。

所以我们大家必定要发这念心,发真无漏智;发出了一分真诚的心,来追求无漏的智慧,如此才能「断诸烦恼」。因为烦恼使人愚痴,所以我们必定要断诸烦恼。

我们要能得真无漏智,断诸烦恼,我们才能摄心;要将我们的心收摄起来。所以要「能摄心专注,所作皆办」;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常常自己反省,自问自己--「既然学佛了,要行菩萨道,我们是不是有对众生关怀付出?或是我们只是一直想求自己的快乐,求自己享受。有没有想到,想到众生芸芸还在苦难中;还有现实生活的欠缺,以及内心的矛盾烦恼?」

虽然有时会想,我们自己也是有烦恼,我们要如何去解开别人的烦恼?

但是有人就这么对我说:「师父,有时候看到别人的心,都一直转载烦恼中,我自己就警惕自己,觉得我是不是和他一样呢?像这种家里的事、感情的事,是可以放开的,为什么他放不开?想要去劝导他,若想到自己就踏不出去了」。

我就说:「无论妳自己如何,妳如果看到他,为了感情在牵连烦恼,为了家庭那么的郁闷、忧郁;你若觉得这样不对,你就勇敢去辅导他。」

自然他就提起勇气,去向对方辅导。开始说他所听到的话,说他看其他,比他朋友更苦的人的故事…这样说了以后,对自己来说,他说:「感恩师父,您要我去辅导他,其实我辅导了我自己。我自己过去听了之后都忘了,为了要辅导我这位朋友,所以我会想很多,我看很多,我听到的法,我如此拿来用,用在我朋友身上,觉得其实是警惕到自己的心,我也看开了。」

看,类似这种,我们有时听法,听了就是过去了;等到我们看别人烦恼时,将法拿来辅导人,其实就是在辅导自己。

所以我们应该要时时摄心专注;时时把我们的心摄住好,时时我们都没有烦恼。看到别人在起心动念,方向偏差,我们及时就能应用,这自利、利他,自做、教他做,这样叫做「所作皆办」。

「以清净智,体解大道」--

既然发心学佛了,我们要以真心求法。所以我们能以清净的智,不是为名,不是为利;但是我们所为的,就是祈求能接近佛的教法,更期待佛心己心,将佛的心,入我们的心里。

我们的心就是佛的心,佛心就是清净无染这种清净的本性。所以我们必定还是一样,虽然我们还是凡夫,我们还是要用清净智来体解大道。体解了大道,得道种智,成就大智慧。佛法我们学,学入我们心中,在我们心中没有漏掉,所以我们慧命不断增长,这就是大智慧。

要得到道种智成大智慧,必定要断除劣习,弃除惑业!

各位,我们劣的习气,是不是我们断掉了呢?除了我们表达出来的习气以外,我们内心迷惑、无明的业,我们也要一直去除掉;去除了一分惑,自然就开一分智慧。所以我们若要能断习气去惑业,必定要坚持进修。我们若不坚持进修,这智德就无法现前。

所以请大家学佛,我们必定要先发那分,清净无漏的智慧。我们要求,发心祈求,要学佛就是要学得到达「无漏智」。

信心者信受所闻,所解之法无疑心也,能深信诸法而生喜乐,于三宝净德福慧因中,以出世之心,修入世志业。

所以在《无量义经》,第八功德也是不思议。

因为佛陀他是为了要救度众生;众生烦恼重重,佛陀随着众生设种种方便,使令众生能发心--发那分追求佛法的心,发那分能去除过去无明烦恼--,这就是佛陀他为了要救度众生,必定要设种种的方法。

又再使令众生,第一项要让他发信心。

常常说过:「信为道源功德母。」度众生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要启发众生的信心。所以众生的信心若启发了,自然「信心既发令勇猛」;若看到他已经开始发心了,就要再使他精进。

信心是一切法的功德母,那分的导入佛们,导入法之中,就是「以信为母」;我们若没有这个信字,其他的功德就无法显现。

常说的「功德」,大家都要记得,功德两个字就是若听到正确的道理,我们必然要做到--「功是内修,德是外行」。要让人人外修内行,必定要从信引导,所以信心很重要。

所以信心就是,信受所闻所解之法无疑心,这叫做信心!我们让他听到的,或是我们听到的法,我们要让他相信。法要让人相信,不是三言两语,不是用说话,巧言令色,人家就能相信;我们要平时说话不能打妄语,不能恶口,不能两舌等等…自然我们所说的话,人家能相信。

所以信受,我们自己要信受所听的法,自然我们就能修口业。除了修口业以外,了解,信受之后,我们能了解,了解之后,我们就没有疑心。所以我们听多少,了解多少,我们就没有再有疑心了,这叫做「信心受」。我们若以信心受法,心中无疑,法就能入我们的心,我们就能不断不断深入,深信诸法。

我们除了信之后,我们还会身体力行,每经一事就是长一智,长一智的欢喜,这叫做「法喜」。

所以这都是在三宝净德福田中,若能相信,能将法用在日常,心起欢喜心,这都是因为我们相信佛法僧。这三宝都是清净的德,佛德清净,法身法德清净,僧德也清净;三宝净德能摄受众生的心。

就像佛陀当时在王舍城时,有一天他带着比丘群要去弘法。那队伍的整齐,人人的庄严,所以在街上,人人远远看到佛,人人都很欢喜心。

在这之间,有一位婆罗门很贡高,听到人家在说,佛陀带着僧团出来要弘法,所以那位婆罗门,他的心从贡高就生起那分怀疑「佛陀真的德行那么高吗?真的能无形中能降服人心吗?」看到佛陀慢慢走过来,所有的民众自动跪地顶礼,那之间佛陀来到他的面前,他同样不由自己,那怀疑的心消失了,敬仰的心浮现出来;他也是一样,和大众这样跪下去,合掌仰视佛陀,不由自己对佛赞叹,佛德庄严。佛陀的修德显在外面,形象庄严,具足三十二相,佛德能降服众生。在那之间,佛陀看到这位婆罗门,向婆罗门微笑回礼,这样走过去了。

阿难看到佛陀,展开他的面容微笑了,好像从佛陀的心里,发出了光芒来,那当中非常祥和的境界。很多人抬头仰视佛陀的庄严,看到从佛陀的身上,好像无限的光明,无限的希望,撒播在众生人人的心中,这就是「三宝净德」。

三宝的净德能摄受众生的心,所以让人人起那分欢喜恭敬,这种福德。所以说,福德是从三宝的净德中来。

「福」就是降服众生心灵的刚强,使令众生人人能发心,起那分柔软的大爱的心,这就是福。启发了众生那分心中的疑,如此将之降服掉,这叫做「慧」。见闻就能得到欢喜心,这不就是福慧吗?所以从佛法僧三宝的净德,能摄受众生成为福田,在福田中起出世的心,能修入世志业,这叫做「福慧田」。

所以各位,信心非常重要,我们若能有信心,信受所闻所解的法无疑心,若能这样,自然我们就能,深信诸法而生喜乐;在佛法中,我们都能生很欢喜的心。

在三宝的净德福慧田中,我们要以出世的心,去修入世的志业;学佛不能离开众生,因为佛是为众生修行,为众生成佛,所以成佛之后,也是还要再入人群中去度众生。这就是我们应该信心既发,要使令我们的心起勇猛心,如此才能入世的志业。

所以「守之不动令坚定」,我们要好好信心既发,我们要遵守,所以不动。

我们常说:「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道理就是在这里。

<无量义经集选>第八功德不思议,种种方便令发心,信心既发令勇猛,守之不动令坚定。

若人不信有罪福,依经奉行令信服,坚固戒忍行檀度,无上菩提净国土。

所以希望人人时时发这分心--要修行,我们要修无漏智。法若听入心,我们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了烦恼,我们要及时断除。

「摄心专注所作皆办」--所应该做的,我们就要做,自利利他,我们要兼利;自觉觉他,我们才能觉行圆满。必定要用清净智去体解大道,我们才能得到道种智,成就大智慧。佛陀的教法在我们身上,道路要如何走,我们一边走,才能得到道路的风光,所以大智慧才能成就。

我们必定要先断除,很多劣的习气,将内心的烦恼迷惑,一定要去除,如此来坚持进修,智德才能现前。

所以智德现前就是我们的目标,所以请大家时时精进,多用心啊!

出处: 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89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