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梭,过得很快,所以常常跟大家说,我们要把握分秒。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讲法华,法华是一部大乘经典,不过光是佛陀的时代,他就要讲七年,何况说佛陀轻轻的一句话,他能涵盖了普天下万事物理;我们凡夫要来解释那句话,可能我们就要用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尽量把握时间,将法华的法髓灌输进来,让人人能体会佛陀讲《法华经》的精神、我们静思的精神。
「静思法脉勤行道,慈济宗门人间路」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那就是「静思清澄妙莲华」。
静思精舍,我们静思的道场,我们从开始就是「内修诚正信实,外行慈悲喜舍」。 「诚正信实」就是我们要心很清净;净到什么样的境界呢? 「静寂清澄」!
甚至我们不是要自修、自利、独善其身,不是只有这样而已。我们在民国五十五年,那一年开始成立了「克难慈济功德会」也就是希望佛陀的精神来到人间。
虽然要度众生拯救众生,但是芸芸众生这么多,各种的苦难都是不同;不只是人的苦难不同,尤其是未来的时间又是那么长;末来的世代,人心和生态都会不断不断地变动…所以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始说法,也就是为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未来没有边际的宇宙之间、人生生态的变动。
知道未来苦难会更多,所以佛陀本来所要说的、要畅演他的本怀,是从华严开始,要将他心灵的境界和大家分享。可是人人总是听不懂!因为人天都听不懂了,何况一般的凡夫?所以佛陀才又决定来讲适应众生听得懂的法,叫做《阿含》。
佛陀从《阿含》开始说起,就只是要人人能知道因果报。
佛陀用这么长的时间来讲《阿含经》,众生是不是全都听懂了?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但是时间无法等人,所以佛陀开始转入「方等」,慢慢对根机较利的人开示;让人人能体会到人间无常。
等到人人能知道人生是无常,开始就入了「般若」;让人人开启智慧的门,使人人的心没有物质的障碍、能够没有情牵着的障碍。不管是物或是情、爱、欲念,完全将它蠲除。所以这就是在「般若」里面的道理,要让人人的心没有挂碍,没有情爱物的挂碍。
不过难道都完全真空了吗?不是!因为你要真正到无挂碍,就要将「因缘果报」都能够真正透彻贯通。
所以从华严开始,佛陀那种「静寂清澄」清净无染的境界,众生没办法一下子就了解--在华严的境界,法广无边际,一般凡夫哪有办法能够容纳如此开阔、广无边际那种静寂清澄的境界?没办法!所以让大家先了解因缘果报。
但是众生就会因此执着下去,执着该如何造功德。所以虽然知道这个业--「业因」,众生受苦难就是因为有造了业因,才会得到苦果;知道大家苦,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业因;只有在受苦的当中,想要如何能消灾免难?这样就会追求--求功德,求能消灾免难。
真是有可能吗?要消灾,要能去掉苦难,除非也要回归到源头去了解--「我们如何才招来这么多的苦?」
所以若只是说「般若」有些人就偏空,偏空就会拨无因果。这样不对!佛陀于是就赶快开始说:「在这个『空』中还有『妙有』。『妙有』就是业的种子。」所以《法华经》是叫做圆教,不执有,也不执空,所以空中还有妙有存在。
所以这是我们的心,倘若要回归那分「静寂清澄」,我们必定要静思来反省、静静来思考--「我们的心灵境界,为什么会这么复杂?佛陀的一句话,不就是会让我们透彻明了!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还是在这种烦恼障碍重重?」所以我们必定要修行,我们要进入圆真空妙理,那就是在静寂清澄。
像要做到这样又谈何容易呢!于是佛陀也又再跟我们以法华来比喻。因为我们都是在五浊恶世中,所以佛陀在真空妙有的圆教中,用什么譬喻呢?就如莲花一样--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因为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就是已经是进入五浊恶世的时代。所以我们学佛必定要像莲花,在五浊恶世中不受到它污染,这就是我们要修行的地方。
虽然佛陀对我们说:「我们与生俱来有清净与佛同等的本性。」不过从无始以来,我们已经是一世又一世在六道中轮迴,不断在轮转,不断养成了我们的习气:所以我们人人,都有与生俱来那分烦恼、习气。所以在人间,虽然说:「我要修行,我发愿我发心…」但是不管在家出家,这样的习气还没有离开。所以佛陀他就跟我们说:「我们要好好地将我们内心的浊气要去除!」
因为从佛的时代,一直到我们现在,还有未来,这一生一世,不断、不断,生生世世在六道轮迴,习气愈来愈多,要怎么办呢?
我们现在知道--过去说不定我们没有因缘接解到佛法,所以即使接解到时,我们的习气还未断,还是在浊世中受污染,所以我们习气很多。我们现在既然有缘在同一个道场,这个道场名称叫做「静思」,甚至我们大家所要的境界就是静寂清澄;我们在静思的道场,要承我们的法脉;我们虽然处在五浊恶世,我们还是要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不要被五浊恶世这种的生态把我们污染。明知我们有与生来的习气,我们没办法再等下去了,还有多少时间让我们这辈子能走入圆教里呢?所以我们现在开始,我们要赶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生态里,我们还有什么习气未除,我们要把握时间。
在我们现在「静思清澄妙法华,慈济人群菩萨道」,我们不是要独善其身,我们还要广招来众,人人一起来,让我们这个浊恶的世间,能多一个人走入慈济的门。
慈济必定就是要有慈悲喜舍!佛陀要教菩萨法,要来教育我们走入菩萨道,必要慈悲喜舍。所以内修是信实诚正,外行是慈悲喜舍;慈悲喜舍就是菩萨道。虽然我们修行,我们也要兼行菩萨道;虽然我们自己要去除习气,我们也要为天下人发心。
现在现代的人口比佛陀的时代增加很多,佛陀的时代只有二亿多的人口,我们现在将近七十亿的人口!只要想到人的呼吸间将近七十位的人口呼吸时呼出去的气,想想看气候、空气都污浊了,何况是人心的欲念不断!
世界工业一直发逹,欲念的追求,这种世间你们想大地污染、人心污染、空气污染,是多严重!所以我们要发大心要走入人群中,我们要广度众生;让众生人人能理解,佛陀来人间让人人接触到佛法,认识佛法,所以我们必定要走入人群,行菩萨道。
「静思法脉勤行道,慈济宗门人间路」这是在我们的道场中,我们要有共同这个方向,共同心愿所以这念心。我们要常常自我警惕,我们的心时时要有那分「静思清澄妙莲华」的心;还有在人群中我们要行菩萨道。
各位,希望你们是入群入世的菩萨行者!我们必定为人间开一条,菩萨大道真的菩萨道。菩提大直道的这条菩萨道,我们人人有责任,我们人人要有这分的承担。所以我们对在家居士,希望能广招来众,让人人能认识。
所以《法华经》其实是很长,因为我们要适应现代的时代,还要适应现在的空间,还要适应现在的人与人之间;这和佛陀二千多年前,世界二亿的人口和现在七十亿的人口,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性真的是距离很远。不过我们若能愈多的人,来认识妙法华,大家的心都能在五浊恶世恶不染,若能这样相信这个人间社会人心,一定能净化。人心若净化就是消弭灾难最好的方法!
所以各位菩萨,我们与世无争,更要与人无争,更要会合道理行入菩萨道。所以请大家从今天开始,将过去我们要重新将过去的杂念习气,我们要发心愿快去除掉。我们的心要「静思清澄妙莲华」,我们要「慈济人群菩萨道」。
所以「静思勤行道,慈济人间路」,这就是希望为法华来铺路。我们要如何走入这法华的法髓精华?请大家要时时多用心啊!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905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讲法华,法华是一部大乘经典,不过光是佛陀的时代,他就要讲七年,何况说佛陀轻轻的一句话,他能涵盖了普天下万事物理;我们凡夫要来解释那句话,可能我们就要用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尽量把握时间,将法华的法髓灌输进来,让人人能体会佛陀讲《法华经》的精神、我们静思的精神。
「静思法脉勤行道,慈济宗门人间路」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那就是「静思清澄妙莲华」。
静思精舍,我们静思的道场,我们从开始就是「内修诚正信实,外行慈悲喜舍」。 「诚正信实」就是我们要心很清净;净到什么样的境界呢? 「静寂清澄」!
甚至我们不是要自修、自利、独善其身,不是只有这样而已。我们在民国五十五年,那一年开始成立了「克难慈济功德会」也就是希望佛陀的精神来到人间。
虽然要度众生拯救众生,但是芸芸众生这么多,各种的苦难都是不同;不只是人的苦难不同,尤其是未来的时间又是那么长;末来的世代,人心和生态都会不断不断地变动…所以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始说法,也就是为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未来没有边际的宇宙之间、人生生态的变动。
知道未来苦难会更多,所以佛陀本来所要说的、要畅演他的本怀,是从华严开始,要将他心灵的境界和大家分享。可是人人总是听不懂!因为人天都听不懂了,何况一般的凡夫?所以佛陀才又决定来讲适应众生听得懂的法,叫做《阿含》。
佛陀从《阿含》开始说起,就只是要人人能知道因果报。
佛陀用这么长的时间来讲《阿含经》,众生是不是全都听懂了?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但是时间无法等人,所以佛陀开始转入「方等」,慢慢对根机较利的人开示;让人人能体会到人间无常。
等到人人能知道人生是无常,开始就入了「般若」;让人人开启智慧的门,使人人的心没有物质的障碍、能够没有情牵着的障碍。不管是物或是情、爱、欲念,完全将它蠲除。所以这就是在「般若」里面的道理,要让人人的心没有挂碍,没有情爱物的挂碍。
不过难道都完全真空了吗?不是!因为你要真正到无挂碍,就要将「因缘果报」都能够真正透彻贯通。
所以从华严开始,佛陀那种「静寂清澄」清净无染的境界,众生没办法一下子就了解--在华严的境界,法广无边际,一般凡夫哪有办法能够容纳如此开阔、广无边际那种静寂清澄的境界?没办法!所以让大家先了解因缘果报。
但是众生就会因此执着下去,执着该如何造功德。所以虽然知道这个业--「业因」,众生受苦难就是因为有造了业因,才会得到苦果;知道大家苦,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业因;只有在受苦的当中,想要如何能消灾免难?这样就会追求--求功德,求能消灾免难。
真是有可能吗?要消灾,要能去掉苦难,除非也要回归到源头去了解--「我们如何才招来这么多的苦?」
所以若只是说「般若」有些人就偏空,偏空就会拨无因果。这样不对!佛陀于是就赶快开始说:「在这个『空』中还有『妙有』。『妙有』就是业的种子。」所以《法华经》是叫做圆教,不执有,也不执空,所以空中还有妙有存在。
所以这是我们的心,倘若要回归那分「静寂清澄」,我们必定要静思来反省、静静来思考--「我们的心灵境界,为什么会这么复杂?佛陀的一句话,不就是会让我们透彻明了!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还是在这种烦恼障碍重重?」所以我们必定要修行,我们要进入圆真空妙理,那就是在静寂清澄。
像要做到这样又谈何容易呢!于是佛陀也又再跟我们以法华来比喻。因为我们都是在五浊恶世中,所以佛陀在真空妙有的圆教中,用什么譬喻呢?就如莲花一样--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因为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就是已经是进入五浊恶世的时代。所以我们学佛必定要像莲花,在五浊恶世中不受到它污染,这就是我们要修行的地方。
虽然佛陀对我们说:「我们与生俱来有清净与佛同等的本性。」不过从无始以来,我们已经是一世又一世在六道中轮迴,不断在轮转,不断养成了我们的习气:所以我们人人,都有与生俱来那分烦恼、习气。所以在人间,虽然说:「我要修行,我发愿我发心…」但是不管在家出家,这样的习气还没有离开。所以佛陀他就跟我们说:「我们要好好地将我们内心的浊气要去除!」
因为从佛的时代,一直到我们现在,还有未来,这一生一世,不断、不断,生生世世在六道轮迴,习气愈来愈多,要怎么办呢?
我们现在知道--过去说不定我们没有因缘接解到佛法,所以即使接解到时,我们的习气还未断,还是在浊世中受污染,所以我们习气很多。我们现在既然有缘在同一个道场,这个道场名称叫做「静思」,甚至我们大家所要的境界就是静寂清澄;我们在静思的道场,要承我们的法脉;我们虽然处在五浊恶世,我们还是要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不要被五浊恶世这种的生态把我们污染。明知我们有与生来的习气,我们没办法再等下去了,还有多少时间让我们这辈子能走入圆教里呢?所以我们现在开始,我们要赶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生态里,我们还有什么习气未除,我们要把握时间。
在我们现在「静思清澄妙法华,慈济人群菩萨道」,我们不是要独善其身,我们还要广招来众,人人一起来,让我们这个浊恶的世间,能多一个人走入慈济的门。
慈济必定就是要有慈悲喜舍!佛陀要教菩萨法,要来教育我们走入菩萨道,必要慈悲喜舍。所以内修是信实诚正,外行是慈悲喜舍;慈悲喜舍就是菩萨道。虽然我们修行,我们也要兼行菩萨道;虽然我们自己要去除习气,我们也要为天下人发心。
现在现代的人口比佛陀的时代增加很多,佛陀的时代只有二亿多的人口,我们现在将近七十亿的人口!只要想到人的呼吸间将近七十位的人口呼吸时呼出去的气,想想看气候、空气都污浊了,何况是人心的欲念不断!
世界工业一直发逹,欲念的追求,这种世间你们想大地污染、人心污染、空气污染,是多严重!所以我们要发大心要走入人群中,我们要广度众生;让众生人人能理解,佛陀来人间让人人接触到佛法,认识佛法,所以我们必定要走入人群,行菩萨道。
「静思法脉勤行道,慈济宗门人间路」这是在我们的道场中,我们要有共同这个方向,共同心愿所以这念心。我们要常常自我警惕,我们的心时时要有那分「静思清澄妙莲华」的心;还有在人群中我们要行菩萨道。
各位,希望你们是入群入世的菩萨行者!我们必定为人间开一条,菩萨大道真的菩萨道。菩提大直道的这条菩萨道,我们人人有责任,我们人人要有这分的承担。所以我们对在家居士,希望能广招来众,让人人能认识。
所以《法华经》其实是很长,因为我们要适应现代的时代,还要适应现在的空间,还要适应现在的人与人之间;这和佛陀二千多年前,世界二亿的人口和现在七十亿的人口,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性真的是距离很远。不过我们若能愈多的人,来认识妙法华,大家的心都能在五浊恶世恶不染,若能这样相信这个人间社会人心,一定能净化。人心若净化就是消弭灾难最好的方法!
所以各位菩萨,我们与世无争,更要与人无争,更要会合道理行入菩萨道。所以请大家从今天开始,将过去我们要重新将过去的杂念习气,我们要发心愿快去除掉。我们的心要「静思清澄妙莲华」,我们要「慈济人群菩萨道」。
所以「静思勤行道,慈济人间路」,这就是希望为法华来铺路。我们要如何走入这法华的法髓精华?请大家要时时多用心啊!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90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