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July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7月6日 - 62 - 能舍一切诸难舍







凡事佛教徒,人人都会念诵《般若心经》吧!

「心无罣礙,无罣礙故,无有恐怖。」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皆空!

但倘若去问说:「既然一切皆空,但是道理你懂吗?」有的人也是会回答:「知道,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再进一步问:「对啊,五蕴皆空!你了解吗?」他可能会这样回答:「知道,知道…」

虽然样样都知道,甚至叫我们背,我们也是有办法背得起来;要我们说,我们也是有办法讲。尽管心也知道,尽管背诵都有办法;不过,若是日常生活中呢?我们虽然知道一切都是空,不过我们若是看到境界,心的爱欲还是无法断。或者是还是有「瞋」的习气--看到人、听到话了,让我们不喜欢时;同样,我们也是瞋心,也是这样生起来;或是一整当中天,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还是照常这样在发脾气啊!

人与人之间,我们常常说:「我们要放下身段,我们要谦卑,我们要礼让。」但是,境界现前,我们自己也是会升起了我慢的心,同样也是「自大我慢」。

或是在人群中,我们也常常产生「疑」。若看到环境,听到人家这么跟我们说些是非,我们在法上也就生疑了,在人群中生疑了。这同样,「疑处生疑,痴处生痴」。在一个环境中,当我们看到财、色、名、食,不知道为何就是舍不去那些无明。

虽然佛陀教导我们要如何能在这个环境中,完全能够看清楚;教导我们应该要勤精进。不过,我们在面对周围的环境时,还是不断痴心乱想,不断产生贪啊、瞋啊、痴啊、慢、疑。这五种的浊气、无明,还是在我们心中,跟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我们不断在那里产生复制。

这你们想,我们可有舍掉了无明?无明既然无法舍,那么我们是不是真正能做到「能舍一切诸难舍,财宝妻子及国城」呢?

《无量义经》能舍一切诸难舍,财宝妻子及国城,于法内外无所吝,头目髓脑悉施人。

《无量义经》这么说,说--我们要舍,要舍。

舍什么?舍一切诸难舍!

我们自己既然决心要修行,我们只是要修一个--「从我们心中去掉贪、瞋、痴、慢、疑;修行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

只不过,只是要求自己舍,我们就舍不去了;这实在是比较难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向来就是习气!于是想要舍掉了这个习气,就是这么困难!所以常常跟大家说:「修行是修什么?就是在修习气!习气要在哪里修呢?在人群中修。」

我们的宗门里面,我们大家想要修行,不是就有很多机会可修吗?我们的周围都是人,我们也是算一个丛林;还有外面来的,很多人间菩萨来来去去。看他们在社会、看他们在家庭当中如何舍?如何能舍?

这在佛经的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佛陀的本生经,或者是菩萨修行的过程,为了布施,看看就连「财宝妻子及国城」,他一切都舍。

在《阿含经》其中有一段,就是说--

有一群劳动者,大家所过的生活都很清寒,就是过着那分苦劳的生活;无不都是「我需要去工作,我才能够得到单薄的生活费,回去养家。今天有工作,今天我的家庭就有饭吃。」这是一种粗重苦劳的生活。

有一回,大家在做粗工时,其中有一位,就向大家这么说:「你们知道吗,释迦佛已经游行人间,来到我们村里了,很多人都去供养、去听法。听他们说,这位释迦佛是一位大觉者,能够听到他说法,我们能够得到累生的福报。不过,我们若要去听法,看到很多人去供养,我们没有那个福可以去供养,这样我们要去听法的机会,就很少了。」

其中就有一位,就这样说:「我们也能够供养。」大家回过头来看:「你也想要供养?看看,你比我还穷!你哪有办法供养呢?」他说:「我们这么多人,大家结合起来,不是也能够去供养!」大家就附和了:「对啊!对啊!大家合起来,我们应该就能够来办一场,供僧、供佛。」很欢喜,大家就回去了。

提议的这位,虽然这样说出来,大家都来附和他,他很欢喜。不过,他心里很烦恼--「今天所赚的钱,回到家里,妻子已经在等我的米下锅。这我自己的家庭都有困难,我是要如何与大家合起来去供僧、供佛呢?」烦恼啊!

回到家里,他的妻子看到:「看到你今天的表情很奇怪,你到底有什么样的心事?」他就说:「其实我是很欢喜,欢喜的事情。」他的妻子说: 「看你,好像似闷闷不乐。」他说:「喜欢是我们有一群,同心志的伙伴。」

妻子说:「是什么事情,那么的同心、同志愿呢?」他说:「因为佛陀来到我们的村里,我们大家共同合起来,要去供佛、供僧。」妻子说:「这样不是很好吗?我也是替你欢喜。」

他就回过头来,看着他的妻子说:「是啊,妳也是很欢喜。不过,我们要用什么来供僧呢?」他的妻子就沉默着想:「是啊,看看我们的房子啊,连四片墙壁都无法完整了。连我们自己穿的衣服,都无法可替换;连要一块布来补衣服,都有困难。到底我们要用什么去供僧啊?」

但是这位为人妻的善女人心念一转,她就说:「有啊!你还有力量能去供僧。」他问:「我还能用什么去供僧?今天的这份工资要给妳,我想都无法让妳我今天都吃得饱。」她说:「没关系,你还有我。」

他问:「妳要用什么来付出呢?」他的妻子就说了:「你把我卖出去。看看,哪一个家庭,有钱人他缺佣人,你把我卖出去。看看能够得多少,你就用多少去供僧。」

先生就说:「这样把妳卖出去,我来供僧,不公平啊!」他的妻子就笑说:「有啊,因为你的钱是来自我的身上,所以你去供僧,我也有福啊。」

先生听到自己的妻那么样欢喜,觉得说--「她的身体能够去卖,这么欢喜要去供僧。我们就穷嘛,所以我们的福来共分!」所以先生就去找了,找到了一个家庭,就说他要供僧的心愿。

这个富有的家庭,刚好他的太太生孩子,需要有一位乳母,来替他的太太照顾孩子,所以就给他一串钱,雇用她三年的时间。把妻子卖三年,这串钱就供养。

所以那一回,大家凑起来所欠缺的钱,正好他补进来,圆满了一场供僧、供佛。

所以佛陀,为这群的贫穷人、苦力人说法。佛陀用着很慈祥的眼光,就看这位把他的妻子卖出去,这样来供僧、供佛的劳苦人,就说:「你这回的供僧,你的功德大,一个人的功德等于二倍的大。」大家面面相观。佛陀就讲起了这个故事,大家都对他很赞叹。

那位雇用他太太,来替他夫人带孩子的长者,在这场的法会的过程当中,他也已经有听到关于这位劳苦人的传说了:「原来我雇用的这位,是为了供佛,所以才把妻子卖出来。」他自己也是很感动,所以与他的太太商量:「这个家庭,不能没有他太太回去帮忙,我们这三天的时间等于三年呢!我们赶快把这位太太还他,让她回去团圆。」

佛陀又听到这个讯息:「这位长者也是一样,就是功德,也是一分供僧的功德。」

看,这种的功德,只要从内心发一分心、那分的「爱」--无私的爱去付出。

所以说起来,这种「财宝妻子及国城」,在现在的人间,慈济里的故事有多少?为了师父要盖医院,那时候多少人就是去拿年头钱--「我为你做三年。三年,一个月若是三万元,一年三十六万,你给我一百万。」像是这样,做三年圆满了一个「荣董」,他用他先生的名字来圆满。

我若想到这个故事,就会觉得,这不就是这个财宝妻子布施。

甚至为了一间病房三十万,这样每天早上二点开始起来,去扫那个马路,一个月八千元,这样来累积、累积,捐一间病房。

这个故事我们再回顾,去看看我们的档案里面,这个大藏经。这种的故事也是很多。所以在经典所再说的,与我们现在的人间,感动人的故事不谋而合。

所以说「能舍一切诸难舍」,能够舍,只要你愿意发心。你看,环保站,都是人家的土地,有的人:「我有那块土地啊。」看到说他也会发愿:「为了地球、为了慈济,我愿意把我的田地提供出来,所以给我们来做环保。」像是这样的故事也有很多。

总而言之,我们学佛,要能舍,我们要学佛的教法。佛陀早年,二千多年佛的时代,有这样贫穷苦难人都愿意供佛,我们现在也不一定是有钱人,才能够布施;布施除了供佛、供僧以外,我们也能够真正来提供贫穷苦难人的需要。

所以佛陀也有一段这样的文,布施有三种--「法施、无畏施、财施」,我们都能够布施。

甚至法,我们听的经,到底是能够去做什么呢?我们能够提供给人人--「佛陀这样说,佛的教法是这样做。」我们若能人人有这分,听到善法就及时布施,那就是「法施」。

那么对父母,现在我们就要孝顺;叫做「行孝不能等,布施行善不能等」,这也是叫做布施。

付出啦,对贫穷的人,他缺衣服,我们给他衣服;缺吃的东西,给他吃,没得睡的地方,我们去为他们设床铺让他睡。生病的人,为他施医、施药等…这都是现在我们慈济,常常在做的事情,也是同样就是在佛经里面说的。

所以真正的布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有形的财物,或者是无形的法。我们听了之后,我们要相信,我们要守持佛陀的教法,我们真正要多听、多闻。法的布施,物质的布施,或者是那种辅导,不要去走错误的路,这无畏施等等…这都是佛陀对我们的教育。所以「于法内外无所吝」。

不要说:「我知道,我就不告诉你。」这样不对。既然知道佛法,我们就应该要说给他听;我们说了之后,我们还要教他身体力行。我们不要只是说、会说,做不出来。不要只是「知是、知道了」,但就还是,同样在贪瞋痴慢疑的环境中,还是每天在制造这个贪瞋痴。

我们这个道场,来来往往无不都是菩萨的道场。所以我们要时时用心,向好的人看齐,这就是在修行道场。所以时时多用心啊。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73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