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July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7月21日 - 73 - 观自性听心音







「信为道源功德母,成长一切诸善根。」

我们常常说要坚立信心,我们信要正信,不要迷信。所以建立了正信,方向不杂乱坚固定心,这就是我们要坚立。

常说信若是一点点偏差,那就是差毫厘失千里了。所以人人要时时自己问自己的心,我们所选择的信仰,是不是正确正方向?若是正确正方向,自然我们的心就无杂乱;自然就很坚固我们的道心,坚定我们的志向。

若能如此我们就起慧心。慧心就能观心即闻即行,起精进心。

起信心故,方向不杂乱,坚固定心,起慧心故,观心即闻即行起精进心。

我们的信心若正确,道心若坚固,我们的智慧慧心,自然就建立起来。

所以建立了这分智慧,自然我们会反观自性。

我们观心,我们平时都是看外面,观察外面,我们很少把智慧反观自照自己。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修得时时反观自照,观我们自己的心。

我们的心若能常常都很清楚,我们的耳根就闻--来听听世间一切的声音,大地万物的声音,人与人之间的声音。心静、境静,我们所听到的,无不都是在说法的声音。我们听听一切法,我们能坚定,我们心的方向、行的方向。

所以「闻自性佛心,行自性智慧」的法在人群中,所以就是智慧的心。观心即闻即行,听到的我们都能赶快去行动。起精进心听法,我们若不会要身体力行,「闻而不行,如不闻」。听经我们若不去行走,我们永远就是坐在这里,永远坐在这里时间不断空过,身体的生命新陈代谢不断老化,这样叫做「懈怠人生」。

只是听,听而不行,这样就没有用了!闻而不闻,见而不见,这样就算是让你和法会遇在一起,法在你身上也依然没生起作用。

所以我们无量义的法门,就是要让我们很了解--

有一法门无量义,疾令菩萨成菩提,自本来今最真谛,万物性相本空寂。

若说到「无量义」,我们就应该要赶紧想,无量义是从一法生。

这一法中包含无量义,我们若能通达这个道理,自然我们能「疾令菩萨成菩提」,能让有发菩萨心的人,很快就能够得证菩提道。哪怕我们现在还是凡夫,只要你菩萨心发起,自然我们很快就能正觉。

「正觉」就是「不迷信」。那个「信」--信法,信正法,信道,信觉道,所以这菩提就是叫做觉道。

只要我们的信是正确,我们甚至慧心也能跟着产生,自然我们就要去精进。你已经发菩萨心了,你的慧根信根,同时能产生采取行动,体会会更多,所以「疾令菩萨成菩提」。

记得「草根菩提」,我看到一位老菩萨,这位老菩萨很精进,画面一出来,她就在佛前拜诵经,诵经也诵得句句分明,能知道她是一位很虔诚很精进的菩萨。

除了拜佛之外,开始就准备去做环保了,做环保时,她就与大家分享透露她的内心。她说:「我很烦恼,我都有听师父的法,我很认真听我都有在听,不过,我就不知怎么脾气一来,对人说话就会去伤人。我也知道这么讲话会伤害人,所以伤害到人我就很懊恼,我很气我自己,气我常常在起烦恼。」

看到这位老菩萨真的很可爱,她有在听法,她很虔诚在拜佛,她知道她说话伤到人了。但是要改很困难,所以她就说:「我很烦恼我很气,气我就赶快到佛前,去拜一拜哭一哭。」

这样你看,这位老菩萨,菩萨也会有烦恼,因为她的烦恼还没有制伏下来,这就是「在缠如来」,还有烦恼缠住她。虽然她已经听法已经很相信,人人心中有着清净如来本性,她很相信所以她每天都有念经,希望能反璞归真,能回来她如来的本性。

她知道现在是凡夫,过去是因果。过去因、现在果,这一生受尽了人间喜怒哀乐的苦磨,所以她与生具来的那个习性改不了,所以她现在也很想要,很认真很精进。不过就是习气要降伏下来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幸好她有坚定的信心,幸好她的信心的方向正确,现在就是要不断去除她的习气,回归到她那分智慧,无染的智慧。

像这样,能够在这智慧的法当中,即闻即行,我觉得虽然她常会有烦恼浮现,虽然她还有习气,但是她是一个最精进的人。

过去的习气那么重,她现在话一说出去,马上知道错了马上开始改马上忏悔;虽然会再犯,犯了之后她马上忏悔,忏悔就表示随时她就是在警惕,这叫做觉。

我们若能像这位老菩萨,这么的勇猛精进,无论她习气有多重,总是有办法慢慢习气淡薄掉,智慧慢慢成长起来。只要这念信心坚固,自然那个定力正确的方向,那个定力就自在了!

随着「智慧成长」就自然常常就「观心」,向自己的心观察好。从看到我们不喜欢的事,习气就不会很容易出来开始,就慢慢降伏习气,这就叫做「法」。

所以我们若是用这分求法的心,用清净心来听大地一切万物的声音,用道心来听人人说话,没有一个人不是向我们说法。所以我们大家真的要用心「法」,这个法字虽然是一法门,但是我们能以无量的智慧来观察大地,听闻大地的声音,无不都是我们生活在法中。

若如此,我们要「成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就没有困难!只要我们发菩萨心,我们就会很快成菩提。

我们能体悟到正知正见正觉,其实这个法「自本来今」就是「最真谛」。我们每天每天的生活中都不离开在这真谛里生活在人间。真的,每一天对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人,我们都是在道理中。

所以说:「万物性相本空寂。」天地万物一切的性相本来是空寂。我们若是不要去攀缘、接触到,其实一切和我们无关。关我们什么事?没事!

人人若能体认到这个因缘,有因有缘会合起来,万事万物就现前了。你那因与缘若把它隔离掉,什么都没有了,这不就都是空寂了吗!既然世间因缘分离了,一切的性相都是空寂,还有什么好计较的?这就是叫做道理,请大家要用心。

所以菩萨应如是谛观,菩萨要深入法,去观察天地万物事相道理,所以如是谛观。

「谛」就是「甚深」的真理,最真最透彻的真理,其中包含着「审」--「审察」,以及很「谨慎」--就是很缜密的观蔡,这种的智慧,来看天地万物的道理。这种是非常精细缜密的观察,这就是菩萨所要学习的。

所以观察了人间的诸相,本来就空寂了,怎么还有这么多相呢?这「相」不离开大自然境界的相,大自然的境界「成住坏空」;人的「生老病死」。

在生老病死中,本来一个很单纯的佛性,变成凡夫「生住异灭」种种心理形态,所以乱了次序,所以变成了这么多的烦恼。

佛陀就要设很多法门,慈悲喜舍这就是佛陀来人间,对我们所设最重要的法门。

所以众生这么多的烦恼,菩萨就要在众生中要生起「怜悯心」。因为他谛观众生,这么的颠倒、生住异灭的心理,所以造就爱恨情仇,变成人与人之间互相凶杀互相破坏。看看除了天灾之外人祸那么多,所以佛陀就是要来人间,开启众生这念心要生起怜悯心、发大慈悲。所以怜悯心生起自然就会发大慈悲。

「大慈、大悲。」再下去呢? 「大喜、大舍」了。

我们自己很甘愿,大喜就是很甘愿--甘愿人那个境界,众生受尽苦难,菩萨甘愿入众生苦难中的境界;我们不畏苦不怕辛苦。

所以你若是看到我们慈济人,问后他:「很辛苦啊!」他都会说:「不会!很幸福、很感恩。」

彼此感恩这叫做「甘愿」。所以甘愿于「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将欲救拔,就要「深入诸法」。你要去救拔一切旳众生,自然们一定要深入诸法。所以诸法在天地万物中,我们不能不去了解。

是否要想说:「我修行,修行就与世无争了,与世无关了!」不是,「与世无争」是要「与人无争」;「与人无争」我们就「与事无争」,我们是用那个无争的心态,来处众入群。

人在群众中「与事无争则事安,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世无争则世安」。我们要能让人事世间能平安,就要在一个「无争」,这个无争人会无计较、无争端。

除非你要有坚固的信心,有无上的智慧,所以我们要入人群中去,我们必定要深入诸法。

菩萨如是谛观,生怜愍心,发大慈悲,将欲救拔,深入诸法,住异灭诸法相如是,诸善恶法,应复如是。

各位,总而言之都是一念心,坚固正确的信心建立下来;然后你智慧的方向没有偏差,精进向前走。

「经者,道也;道者,路也。」路就是要让我们向前走,所以我们必定要精进,不要空坐着浪费时间。光是听法不肯向前走,那就是空听的,空闻而已。

所以我们应该要好好听人间的声音万事万物,何况道理呢!我们要时时很清楚,「诸法是从一法生」,请大家要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75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