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July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7月12日 - 66 - 慧根深植菩萨道







我们学道要能够守志奉道,实在是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我们能够在《论语》里面,看到孔夫子一再称赞颜回,我们就能够了解,为什么孔子他就是一直称赞颜回?因为他好学,因为他能够守志奉道。

所以在《论语》里面有这段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 雍也第六》

还有另外一段「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孔子说:「真有贤德啊!颜回。只吃一箪饭(盛饭的圆形竹器),只喝一瓢水(以瓠剖成两半用来盛水),住在粗陋的小屋之中。别人是忧愁得难忍其苦;颜回则是仍然不改自得其乐,真有贤德啊!颜回。」

再加上这一段,我们就能够更加强,颜回那种的守志奉道。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雍也第六》

无论他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就是别人无法堪忍,他却还是很快乐。他不是忍,他是快乐。

我们前面《静思晨语。慈济宗门。修学真忍自爱道心》不是说过:「忍而敬让,是则真忍;自爱谦恭,是大宽量。」真的,忍,不是说:「我忍、忍、忍、忍… 」忍得很痛苦,这样不是叫做「忍」啊!我们要忍得敬让,不觉得说是忍。

做人,我们就是礼让人,这不算忍,让人就好了。若能如此,忍而敬让,所以这样才是真正的忍。已经把世间的事情,真的看开了,没有什么好计较的;没有计较的事情,那就不用忍了!

所以「忍而敬让」,这就是真正的忍,这种的人就是自爱。自爱--他对自己就是真的很谦虚,对人很恭敬。

我们不是常常说过:「『功德』这二字--内能自谦;对人,外能礼让。」这种的恭敬,这就是自爱的人。我们如何能被称为「这个人很自爱」?对啊,自爱,我们就要有,内心好好下功夫。下一个功夫就是「谦卑」,或者是「谦恭」。对人恭敬,对自己谦虚,那这才是真正,我们心量开大的人!心量若开大,就不计较;不计较,就不会说忍得很辛苦啊,这才是真忍的工夫。

孔子称赞颜回,他说:「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这就是,颜回和其他的弟子来比较,颜回可以听到孔子所说的话,他可以三个月的时间,都不违背这个「仁」。其他所有的弟子,则是「日月至焉」--就是只能够一天或者是一个月。

可见这个「忍」不简单!你若不肯忍,就没有办法去舍。

前面《静思晨语。慈济宗门。布施无所吝》也是说「舍」--「一切财物、国城、妻子都能够舍。」但是,这若不是真正很宽大的心,无法透彻道理,想要能够舍,没有那么简单!不过,很发心的人,了解道理的人,你看,甚至自己若没有钱,他也会去帮人做工。以他的手脚、劳力那样去做,赚来的钱,甚至月头钱、年头钱,他就是这样,同样去卖他的这个身力。他的身体有力量,他能够去付出,得来的工资,就是为了盖医院,为了建学校,为了救济等等…愿意去打工,做苦劳来付出。

有的人很赞成,也会发愿说:「师父,我把太太捐出去,让她专心做。家里的事情、事业,不必她担心,让她专心去做慈济。」也有太太相反的,就说:「师父!我把先生捐出去,让他全心投入,事业都不必他担心。」这种妻子施,或者是丈夫施,他们都愿意做到了,这就是懂道理,了解人生的真意义。甚至夫妻同入菩萨道!

不只是能舍,那还要能忍!经中也这么说:「若人刀杖来加害,恶口骂辱终不瞋。」我们就要忍到这样的程度。甚至要有长久的时间「历劫挫身不倦惰,昼夜摄心常在禅!」

《无量义经》:若人刀杖来加害,恶口骂辱终不瞋,历劫挫身不倦惰,昼夜摄心常在禅。

无论外面的环境如何恶劣,对自己的身体有什么样的压迫,他对这个道都还是精进,绝对没有倦惰的程度。

不懈怠,所以能够「遍学一切众道法,智慧深入众生根。」他也是很认真,守志奉道,他还是一样很好学,这全都是修行的过程。

《无量义经》这段文,一直就是要让我们了解,学佛能够成功,一定要经过这些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就是过去这段文一直到现在,他的含意就是行六度行。所以要「遍学一切众道法」,那「智慧」才能「深入众生根」。

遍学一切众道法,智慧深入众生根。

我们要知道,这个道法要看你有心、没心?

你若有心,我们每天在说的法,点滴入心,自然我们能够去体会那个道理。在这个静思道场中,我们全都是勤行道,大家要很殷勤来经营世间福田。

我们不只是道场自修,我们还要兼利他人。我们的环境,本来就是这个道场,人人就是要自力更生,向外护持慈济;慈济人在这个道场里中,就是要走入人间路。所以这些我们应该都要很清楚。

每天你们这样听,对自己的内心道场,有奉行在这个勤行道吗?那么对外,我们是不是慈济人心灵的道场?我们支持他,让他走入人间路,我们还是一样赞叹他、成就他!人间慈济的道路要普遍。

就像是说离我很远很远,不知几千里上万里的遥远,在美国就有一对的父子--

父亲走入慈济的门来。儿子觉得说:「父亲为什么退休不好好享受,走入慈济去做环保,到底是在做什么呢?」他就去找网路,慈济网路,要来了解慈济到底是什么?

其实因缘也是来自于父亲是越南人,他在一九七五年,越战结束时,过了之后,越南的生活很辛苦。越南也是共产的国家,人民没有自由,生活很贫困,所以他在一九七八年,那一年他与人在那个难民船,在海面上漂浮十六天,被台湾的船救起来。他一直到一九七九年,以难民的身分就到了美国,美国政府安排他们去就业。

一直到二OO五年,他退休了。退休之后,这位卢居士就此专心投入慈济。就是因为这样,很全心投入慈济做环保。

他的儿子就想说:「慈济到底是什么?」虽然他不会说华语,不过,他走入慈济去看,这个平台里面是什么东西?他这样将我所说的话,不管是「人间菩提」,或者是「静思晨语」,虽然他不会说,他就这么听。他说:「这些道理都很好,他都不曾看过。」

他觉得,透过我所说的这些话,无论是「晨语」、「人间菩提」,让他能知道天下的事情,也能够看到世界各国的灾难,所以他了解了这些人间道理。

他本来是很叛逆的孩子,对父母很叛逆;不过,从这样开始听法之后,无论是「人间菩提」,或者是」静思晨语」,他开始自己转变了。他说,他应该要做一个很好的人。

他很有心想要回来台湾,但是,他还不会说我们的华语,所以他也是很认真在学中文。

不过,他不会说华文,竟然能够将这些法,听得这么入心!现在跟着父亲在做环保。这父子离我这么远,竟然如此贴心!好几年来,他们都是这样在投入,这样在付出。他听懂了,听懂入心了。

那你们呢?大家都在师父的身边,每天在听,不知道是否听有入心了吗?不知道是否能够体会?能够与这个「勤行道、人间路」,和这个「无量义」如此契合?我们到底,我们的根机是否受到启发了?师父说一句,我们是否听懂?是听到一项,还是了解十项?

若能够了解十项,这就是从这个道理去思考、再去推究,就能够「遍学一切众道法,智慧深入众生根」。

因为世间这么多,你看,「一能生无量,无量从一生」,道理只有一个,只要你用心,在一句道理中能有所体会,你就能够从这个世间很多的事情当中,都能够会合在这句道理。

众生八万四千烦恼,我们只是深入一门,一门深入,这是因为「智慧深入众生根」,我们就能够去适应众生的根机。这「智慧深入众生根」,若能够如此,我们才能庄严佛道!

所以在《无量易经》又再说:「于如来地,坚固不动,安住愿力,广净佛国。」

于如来地,坚固不动,安住愿力,广净佛国。

这段文字就是在《德行品》,完全说出了,佛陀他修行的经过,在这个六度万行。

在这个《德行品》里中,就是这样一路把它描述,佛陀修行的过程,以及对人生如何教学,以身作则,这我们应该都能够看得到。

你看「能舍一切诸难舍,财宝妻子及国城,于法内外无所吝,头目髓脑悉施人,奉持诸佛清净戒,乃至失命不毁伤。」

能舍一切诸难舍,财宝妻子及国城,于法内外无所吝,头目髓脑悉施人,奉持诸佛清净戒,乃至失命不毁伤。

这里「诸佛清静戒」是说,佛还没成佛之前,过去诸佛的清静戒,生生世世,他都是如此奉持清静戒,「乃至失命不毁伤」!

看在阿含里面,本生经中等等…我们都能够看到佛修行的过程。这经典无不都是,佛陀所走过的路。

「经者、道也;道者、路也。」他以走过的路,来跟我们沟通,所以讲出来的这个道理,那就是要让我们走的路。

所以若是能够忍辱,就能「若人刀杖来加害,恶口骂辱终不瞋。历劫挫身不倦惰,昼夜摄心常在禅;遍学一切众道法,智慧深入众生根。于如来地,坚固不动,安住愿力,广净佛国。」

若人刀杖来加害,恶口骂辱终不瞋,历劫挫身不倦惰,昼夜摄心常在禅,遍学一切众道法,智慧深入众生根。

多么亮丽啊!

用多少的功夫,这种的历劫,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都是这么安然自在地走过来。这就是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的方法,就能够施展万行。所以叫做「六度万行」。

这「智慧深入众生根」,我们不是曾说:「立体琉璃同心圆。」接下去呢? 「菩提林立同根生!」再接下去了,就是「队组合心耕福田」;再接下去呢? 「慧根深植菩萨道。」这都是希望我们人人,将这个智慧的根,能够这样一直深入;这就是为了要入如来地。

我们真真正正要站好在如来地,回归我们如来的本性--如来的心地。

那怕我们还是在缠如来,但是不识如来的本性。我们「于如来地,坚固不动,安住愿力」。我们发心力愿,我们要安住愿力,广净佛国。

我们既然发心立愿,我们要入人间道去。我们在这个勤行道,但是要行在人间的路。所以,「慈济人间路,静思勤行道」。

各位,在这个道场里面,我们必定要,「于如来地,坚固不动;安住愿力,净佛国土」!

请大家要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73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