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November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11月29日 - 166 - 《法华经》受大教修大法行大道
信如闻时处众和合,诸缘具会成就大教,英才倍出深耕菩提,后人受益增长慧命。
我们都是相信--相信如是闻,如是时间,如是处所,如是大众…很多因缘共同会合。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要有六成就;这些因缘成就聚会,才能大教完成。
每一次佛陀说法时,都是英才倍出,一次一次成倍的,能够了解、吸收、体悟的人,真的是很多。这也就是佛陀,在很久的时间不断耕耘;用种种方法来播善种子,用法施教,让大家听得进去,了解在心里,能够发心成菩提。
我们后来的人,我们应该人人都要用感恩心。因为听法的人都是受益的人,受到很多利益,来成长我们的慧命;我们法若不入心,那就是无明丛生了。法若入心就能去除烦恼,当然就是增长慧命。
前面已经在六成就中,「处」已经成就。说法处,就是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这就是佛陀说法的地方。
现在还有一个成就,是什么?那就是「众」!有说法的人、有场地、有适合的时间,但是若没有人听,也不能成就,所以要「众成就」。
六、众成就:在座闻法,知音解义,根机成熟,应如是说。
现在「众」已经成就了!因为开始《法华经》要讲之前,大众都坐定了,所以在座闻法这些人,已经是在这四十多年间听佛说法,所以「闻法、知音、解义」--能听、能够了解,佛陀所说的教法里面的意义,所以这是知音;每一个人都是大根大器,不管是谈空说有,他们都能接受。所以应如是说是,应该要讲《法华经》的时候了!
佛陀知道这个时候根机都成熟了,应该要这么说。说什么呢?妙法,就是要开一条菩萨道了。
所谓:英才满座,敬信佛德之不孤,佛子菩萨盛会,转见斯道之有托故,转见斯道之有托故,示众成就也。
所以说「英才满座,敬信佛德之不孤。」
我们也常说:「德不孤,必有邻。」有德,自然就有伴!尤其是有这么多佛子菩萨聚集的盛会;那个会--灵山会,可以说是佛陀的弟子,四众弟子都具足了。
又再菩萨,无论是此世,或是他方的菩萨,全都聚会来了!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盛会,也是很殊盛的大会。由这样就能知道,「斯道之有托」。
佛陀那时也已经有年纪了,看到这么多人,在座人人都是大根器,所以佛陀心也很安。因为,妙法的菩提大道,可以交代下去了!这就是「众成就」。
再来要解释「众」,在这大众中有几类的听众,这就开始要来分说--
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八部众;初:比丘众、比丘尼众;又有分有学、无学众,初举标数。
第一就有,声闻众;第二,有菩萨众;第三、有天龙八部众。
开始说「声闻众」--以「声入耳觉悟」的叫做「声闻」。那就有比丘众、比丘尼众。
在这个比丘、比丘尼众,又有分了,分为有学、无学。有学的,就是还有空间,还要再学的;无学的,就已经很圆满了。
在佛法虽然深如大海,广大无边,学无穷尽。不过在佛的弟子中,已经一闻千悟,已经全都很了解了,很透彻了;佛陀所说的法,一听全都了解,所以这叫做「无学」。
我们开始要标出类别出来--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与者,共同与义,共同七「一」。
所以先说,「与大比丘众」。这个「与」,意思就是共同的意思,共同参与的意思。
同一时,同一戒,同一处,同一心,同一见,同一道,同一解脱也。
共同参加有七种,有七类的「一」:
同一时,同一戒,同一处,同一心,同一见,同一道,同一解脱也。
在这个盛会里面同一个时间,听佛说法,没有前后,同这个时间,这叫做「一时」,同一时。
尤其是在这个盛会里面,比较特别的,就是「同一戒」。就是人人都是,已经守持戒律的人了。
再来,「同一处」:同在灵鹫山这个地方,同样在那个地点听法。
又是「同一心」:一心无二志,听佛说法,心无杂念,心无幻想,就是一心一意,这就是「同一心」。
又「同一见」:大家了解,佛所说法是真实的,没有疑。既然在这里听法,一定要有真实的信心,没有其他的观念、见解,这就是「同一见」。
「同一道」:大家不断不断进阶了,开始共同能够在这个菩萨道中,佛陀已经开辟了这条菩萨道,要跟大家说--「原来过去所听的,是佛陀的慈悲,适应我的根机,所以为我说法;现在要来畅佛的本怀,佛陀已经畅演他的内心,真正想要说的话,真的想要让大家走的路。」现在大家共同就是要知道,这条菩萨道应该怎么走。
大家应该了解了,所以过去各有所执,现在个人的执着都已经拨开了,那就是「同一解脱」--就是要入佛的境界!所以心完全没有其他烦恼、罣礙,现在要走的是同一条路。
大者,多义、胜义,德高器量大,为天王等,天神王所尊重,及人间所共尊敬,故言大、多。
再来「大」--这个「与大比丘众」,这个「大」字,现在都是在讲比丘。这个大比丘的「大」有「多、胜」的意思。
「大」--大就是包含一切了!所以他是什么「大」呢?德高、器量大。因为已经跟随佛那么久了,道德慢慢地一直培养,道德不断累积累积,这叫做「德高」。甚至心量开阔,心包太虚,所以这叫做「德高器量大」。
什么叫做「德」?要「内修外行」,才叫做「德」。
我们就是要「内修诚正信实」--学佛就是要去掉虚妄;所以这种信实诚正,是修行者人人的本分。有「信实诚正」,「戒定慧」才能够建立起来;能够「立戒定慧」,我们才能够「去除贪瞋痴」;去除了贪瞋痴,我们「外行慈悲喜舍」;这种慈悲喜舍,就要「戒德具足」,这就是器量要很大。
如果能够到「内修、外行」的大器量,那就是天王等等…很多的天神,龙王八部等等…都是尊重。这就是「多」--很多、很多无限界量,都是能够恭敬尊重。
还有「人间共尊重」--人间不管他是什么样的阶级,不管他学问高深,全都是恭敬尊重。
所以这个「大」字,是包含很多种类,而且很大、殊胜;所以就是「大、多、胜」的意思。
超出九十六种外道,故言胜,遍知内外经书,故言多。
当初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有很多种的宗教,有多少呢?有九十六种的外道教。
大比丘跟随佛陀那么久了,听佛的法也那么多了。因为佛陀所说的法,他也能够了解外道、外道的教法,是真、是假、是正、是邪,佛陀都一一解释过了;所以佛的弟子,也已经都很清楚了。
又道大、用大、知大,道胜、用胜、知胜,道多、用多、知多;总之数目多,名望重,德业隆,故云大也。
现在要说--「道大、用大、知大、道胜、用胜、知胜、道多、用多、知多。」总而言之,就是数目多、名望重、德业隆,所以称为「大」啊!
「大」,这就是指人的修养;「道大」,就是信受奉行的教法,都是身体力行这个道。道心坚固,用在人间,用在生活中,能够适应人间一切,这就是「用大」。
再来就是「知大」--世间一切万事物理,无所不知,所以知也是很大、很开阔。
再来「道」--「道胜、用胜、知胜」,这个道理很殊胜,所用出去的都是智慧。
常常说:「我们要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但是慈悲的心开始要用的时候,你要能够「智慧平行」,这叫做,「悲智双运」,这叫做「用胜」。我们如果能够悲智双运,做人间事,所做出来的一切都是圆融的。所以也是常常说:「你们慈悲就要有智慧。要知是非分明。」是非如果能够分明,要做的事情虽然是爱,但是提出智慧来,这样叫做「道胜,用胜」。
我们在这个时代,在此时我们一定要了解时事,佛法是应世间,应时代。所以我们在学佛,天文地理以及人间的生态,这都是我们要知道的。所以「知胜」--我们「知」要很开阔。
再来,「道多,用多,知多」。意思就是这条路,我们所要知道的是开阔的大道,自然我们的应用就很多、我们知道的就很多。
当然「比丘」还有很多意义要解释。不过我们要知道,我们学佛必定要在「大」。大什么呢?要「受大教、修大法」,我们真的要信受奉行佛陀所说的大教法。
不要只是独善其身,我们如果能够发弘愿,修大法;如果可以这样,我们才是,真的能走入康庄的大道。
所以「信」--要信如是真实法;要如是用心闻;如是把握时间,分秒不空过;如是修行共同处,我们要很珍惜;我们还要如是共同修行的人,我们互相要感恩尊重,如果这样才是真正修行的道场,才能够「众和合」。
所以说诸缘要成就,大教才能够完成!这样才真的,英才一代一代,一倍再一倍,不断地菩提伸根出去。
所以人人听经、闻法、修行,时时都要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92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