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December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12月29日 - 188 - 《法华经》须菩提与阿难尊者



人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大家学佛就是要「如何体认真理?如何能了解假象?」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

佛法是很圆融的道理,为我们说真、解空,这就是佛法的真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所以《金刚经》里面这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间是真呢?是假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有为法」就是有作为的;就是我们看得到的东西。比如:这间房子,一开始没有,为了要遮风避雨,所以我们要有房子可住。住这间房子,要用沙、水泥、钢筋、砖块,这么多的东西。还需要人力,用心去叠它,盖它,这样成了一间房子。其实这本来都是大地本有的物质,在经过人间所为,所以才形成这些东西。

过去没有,现在有,但是未来呢?是不是能够永久有呢?

常常看到考古学家,在某一个沙漠,考古,往下一直挖,挖出了在几米深的里面,几千年的城市、或者是皇宫…或者是那个时代,大家群居的遗址。有的时候会觉得,过去应该是一段时间,很昌盛的人群居住处,建筑也是很宏伟的建筑,为什么会变成,现在都已经被沙盖住了?不是薄薄的沙,是埋在几米深,挖出来的。到底天地间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几千年来,这种沧海桑田,高山深谷,变成了平地,也不一定。

这都是有为的物质,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昨天的事情,和昨晚睡觉、梦到的,到底梦到的境界是真的?或者是昨天所做过的事情,跟人接触的事情,是真的吗?你要说昨天的事情是真的,拿出来让我看看;过去了,看不到了。就像昨天晚上梦到的,梦境历历分明;但是拿出来看看,不见了!同样,昨天的人事物,跟昨晚的梦境,不是一样吗?所以,如梦、如幻、如泡、如影,真的很危脆。

世间的东西,很危脆,像是泡,水上泡。看看水上的泡,水波,水在冲的时候,那水波起泡,但是刹那间,后面又一波过来,这个泡就灭掉了,所以生生灭灭。

好像是影,你看到人影在那里,把它踏过去,不痒不痛啊!虽然这个是人的形影;但从中间把它踏过去,没有什么感受。但是这个影子随着人移动,不是常常在那里--人走过去,有影子;过去就没有了,没有碍到这个地面,人也没有碍到那个影子。所以这个影子,也是一个幻相。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就像我们人,走过的路;脚,并没有带着路在走。人生这样在过日子,就像这样在走路--脚底没有黏着路;路,也不会被脚底黏住。所以,走过只是有一个痕迹;痕迹,很快就没有了。

所以,如露亦如电--像是露,大地万物需要露,需要水。我们人生在世间,真的也是受到世间万物,很多的恩惠。所以我们常常说:「要感恩,感父母恩,天地恩,师长恩,皇王水土恩。」因为,我们人生一辈子,全都受到这样的恩惠。就如草木在大地,也是需要有雨露的恩惠;和我们人生也是这样。我们所受的恩惠,在我们的心里,我们要感恩,我们还要再回报。

就像那个露,它就是湿气,变成了露;露,再回归大地,这就是一个循环。人生就是这样的循环;如露,实在是很快。但是它很快就干掉了,很快就蒸发掉,很快就会在回归下来。人生就和这现象一样,像是电光。

我们若是快要天亮时之前,其实很微细,一闪一闪,那就是地球在轮转,一直就是地球面,接触到太阳的时候,那个光速在转。人生有这个行蕴,有这个光速。那个速度,刹那、刹那变迁,让你在不知觉中,就像电,好像电光,好像雨露,在我们人生,不断地运转,不断地循环。这是我们看不到的,但是,他的道理是存在的,我们应该要了解里面的道理。

我们平时什么都没有感觉,但是日子也是这样地在过。我们自己,生老病死,也是不断地在轮回,但是我们都没有用心去警愓。人世、真、理,到底我们了解多少?有用心吗?

所以真空、妙有--妙有中,就是有真空。我们若能体认了真空妙有,那就真的能自度也可以度人。无执着,无障碍,烦恼已尽,这就是我们该要学的。

须菩提,华言善吉,亦云空生。

我们现在就是要来跟大家说--要解空,了解空的真相道理,佛陀的弟子当中,解空第一,那就是须菩提了!

须菩提翻译作华语叫做「善吉」,也叫做「空生」。

其生之日,家室宝藏俱空,父母惊异,又名空生。

为什么叫做「空生」?传说中说,这位尊者,他出生的那一天,他的家庭里面所有的宝藏,突然间空掉!他家里的人,大家很惊惶,这个孩子怎么一生下来的同时,家中的宝藏忽然间消失掉,到底这是什么样的预兆了?所以父母赶快去请相师。

古代的印度,家庭富有的人如果生孩子,都会请相命的人,来为孩子排八字,看孩子的命运。这位相师被他们请来的时候,看这个孩子的形象,了解他的家庭,忽然间发生的事情。这位相师,就对这个孩子的父母说:「恭喜喔,你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家里的宝藏忽然间不见了,其实这是这个孩子有一个贵相,他能够透彻真理,很尊贵的形象。」所以因为这样,叫作「善吉」,又名叫做「空生」,因为出身的时候宝藏不见了。

禀性慈善,不与物诤,及其出家,悟空得道,住无诤三昧,须菩提解空第一。


但是他从小就一直一直,性很单纯,而且也是很乖巧,也很用功,所请来的教师,向他所讲的道理,不管是婆罗门的教法,人世间一切的法,听了,就了解了。不只是了解,他可以去体会到,以整化零便是空,这样的道理。所以他对一切的东西很疼惜,但是不执着;所有的东西,他不会想要占为己有。

对人世间看得很透彻,所以后来他出家了。出家之后,心很清净,对物,不占为己有;对人的争执,他退一步,人事物,很圆融。所以他,悟空得道,住无诤三昧,与人无诤、与事无诤,这是一个很圆融的本性,所以因为这样,称为须菩提,解空第一。

所以须菩提,在《金刚经》里面,佛陀不是向须菩提讲法,是因为与须菩提对谈才能对机;要讲出了人间的真理,唯有须菩提他才可以体会。他可以和他对答,来证实了人、事、物理,这是《金刚经》。

阿难,此云庆喜,佛之堂弟,斛饭之子,调达之弟。

再来就是阿难。

阿难,此云「庆喜」。大家都知道,阿难出世那一天,就是佛陀成佛那一天;所以当阿难出世的时候,传来了消息说:「太子成佛了!」所以宫中皆大欢喜!所以叫做「庆喜」。

尤其是阿难是佛陀的堂弟,也是提婆达多的亲弟弟,所以他是净饭王之弟的儿子,所以他也就是王亲。二十岁那一年出家,跟随佛陀,大家推荐阿难为佛的侍者。

阿难,禀性就是闻性很好,记性很强,他出家之后,除了听佛说法,他的心很自在,不受世间的欲染所染着,所以,一直心都是很干净。全心听闻佛法,所以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阿难他心无杂念,所以初出家,他就得入初果。

但到了结集的时候才证四果,为什么呢?大家还记得吧?佛陀灭度之后的时候,要集结经典,迦叶尊者,从众人当中把阿难拉起来说:「你还没!烦恼还没尽除,你还没证四果。所以你要赶快去反省,去用功。」阿难说:「我不是不能证四果,我是要做佛的侍者,我必定要留住少分烦恼。」

这个境界,不是阿难不得,就是要做世间事,侍候佛陀。所以他到了结集的时候,迦叶尊者助他一臂之力,给他一段时间,将佛陀所说的教法,再复习一遍;然后烦恼尽除,证四果罗汉。

阿含云,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达,堪任奉持者,阿难为第一。

所以这在《阿含经》里面,也是这样说:「知时明物,所至无疑。」阿难对佛陀的起居动作,阿难非常地准时;而且对人群,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阿难都是很敏睿。不管佛陀要去哪里,绝对阿难会处理得很好。

就像这个时候,要安排行程,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一样都要很清楚;佛的时代,阿难就是这样,处理任何事情一点都不会让它偏差。佛陀跟大家讲话,「所忆不忘」--法入心,记忆绝对不会让它忘掉。 「多闻广达,堪任奉持者,阿难第一。」所以阿难就是多闻第一。

各位,学佛真的要时时累积,闻法不可以闻就漏。闻,听了之后就漏掉,这样闻与不闻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听法就是闻而应用,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人人要时时多用心啊!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95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