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December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12月20日 - 181 -《法华经》舍利弗目犍连尊者



心灵宁静下来,周围环境无不都是净土。

无论是智慧、神通,对于我们平常学佛者而言,好像都离我们很遥远。其实,神通只是期待我们的心--心专,精神宁静。我们的精神上若宁静,自然事事皆通。

所以我们一直从法华会上可以看到,来聚会的万二千比丘、罗汉等等众所知识…无不都是以他们的修行,来让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专长,有他的优点。他们都是具足「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

神通智慧两相伴,清净道友共一心,求真谛觅大觉人,戒定慧解知见生。

这么简单的几句,我们应该要常常记得住。佛世时,随佛出家,是要追求到这样的程度;我们人人自己内心的烦恼,全都要去除,才能很自在。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说到--「神通智慧两相伴,清净道友共一心。求真谛觅大觉人,戒定慧解知见生。」这就是要再向大家介绍,两位大阿罗汉,目犍连和舍利弗。

「舍利弗」译他的名字,叫做鹙子。 「鹙」是一种鸟,它的眼睛特别明亮。舍利弗的母亲很美,尤其最美的是那对眼睛,所以人人就将舍利弗的母亲,叫做鹙。那既然大家都把妈妈叫做「鹙」,这样她所生的孩子自然就称为「鹙子」。

舍利弗,具云舍利弗罗,此云身子,其母好身形,,身之所生故云身子。

除了「鹙子」以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身子」,就是说他的母亲的身材很美。也是一样因母亲而出名,这是舍利弗。

舍利弗,他所住的是在王舍城。每一年王舍城都会集合国中所有的学者,来跟国王、太子、大臣来一起设立一个论坛。

他们所设的这个论坛很庄严,这个论坛有三个坛:一个是国王和太子的坛;一个是大臣的坛;一个就是学者--宗教学者。这样总共有三个坛,三个大座。

那时舍利弗才八岁而已,走到那里他很好奇,就问了:「这个坛,这三个大座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大家就告诉他:「这个地方是国王以及太子大臣,还有我们地方的学者,大家就是要在这里讨论,互相来论学问,」舍利弗听了,虽然才八岁而已,但是他大摇大摆,就坐在论师的大座上,准备要让大家来问。

一些学者觉得:「孩子这么小,我若是论赢他,一点面子都没有。若是要叫他下来,觉得很没有风度。」所以就派他的随身弟子,就对他们说:「上去,你们平时,我若在和人讨论时,你们都有听。那只是孩子而已,你去和他问答。」

真的他的侍者,一个一个上去,一个一个提出难题,来问这个孩子。舍利弗他就是一一将之辩驳,真的很有道理的回答。所以再聪明的弟子,都被这个「身子」,就是舍利弗,一一这样辩驳下台了,这当中就没有人敢上去了。尤其是所说出来的话,句句都是道理,所以这些论师就不敢再上去了。

所以在那当中,全国的人都欢腾,很欢喜,觉得这个王舍城,能出一位很优秀,很出众的青少年,这是一位大智慧者。

舍利弗随着年月过去也一直成长他的智慧,一直到舍利弗十六岁了,他已经博览古今,在他们全国,所有的藏书,所有的书,他全都看过了,全都了解了。

尤其是这个国家大事,若有人家来请教他;或是有人不相信他,真的那么有智慧?要来和他辩驳,不管怎样准备,都无法辩过他。所以举国无双,真的是很有智慧。尤其不只是在王舍城,他的名声也已经普遍到五天竺,就是整个印度差不多都知道在王舍城有这么年轻的大论师。

在这当中,他觉得世俗纷扰,纷纷扰扰,所以他有心想要再去探讨人生的真理,所以他要专心修行。但是那个时候婆罗门教很昌盛,他就选择一位宗教师。

这位宗教师的名字,叫做「沙然梵志」,是一位修苦行的人。他就去拜这一位为他的老师,这位老师道术也很高明,但是舍利弗跟随在他的身边,没多久,所有的道术他全都学完了。但是到最后,他的老师沙然,寿命已经临终时,忽然间大声笑。

寿终怎么这么大声笑?笑得很嘹亮,舍利弗就问老师:「老师您现在一直说,你的寿将尽,您为何这么欢喜的笑呢?」沙然梵志他虽然是笑,但是他很慨叹,他说: 「我觉得人生实在很可笑,众生这种迷茫颠倒,感觉起来很好笑。我发现到,世间人都是为了恩爱所痴,为了恩、爱,这样缠绵绑绑,绑了他们的心,好像心失去了眼目,完全都黑暗了,这就是众生因为男女恩爱,所以就混乱了明净的心。」

舍利弗就又问:「到底老师所说的男女恩爱,会迷茫了心,到底老师您是发现到什么?」他就说:「我看到了,看到金地国王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夫人,因为恩爱,所以她想不开,当国王死了之后在火化当中一时想不开,夫人也投火自尽。」

舍利弗又问:「老师,你这段时间都没有出门,你怎么知道这些事情?」他就说:「我不必离开这个地方,我看得到。」舍利弗觉得不可思议,这哪有可能的事情?不过老师是这么说的。

老师说完之后,就摇摇头和叹息;这样一口气,就没有再呼出去,就往生了。

舍利弗处理他老师的后事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在金地商人来做生意,他就问:「你从金地来,请问你们金地的国王现在怎样?」这位商人他说:「不久之前往生了。」舍利弗又问:「他的夫人呢?」商人回答:「他的夫人,就是与国王的情深恩爱,看不开,所以在国王火化时,夫人就伤心欲绝,跳入火窟里。」

那时候舍利弗听了,非常的震惊,「原来我的老师真的有神通!但是这种神通的工夫,怎么没有传给我?」开始心里很郁闷、很颓废。所以他就想:「我应该要再去找老师!」

在这当中,他就赶快要去访名师。

在游学的当中,一位目犍连,大目犍连,两个人意志和合,所以两个人很欢喜做朋友,两个人共同有理想要找名师,使自己能更上一层楼,更能彻底了解,觉悟天下事。所以两个人相约:「你若是有遇到好老师,你要跟我说;我若有遇到,我会跟你说。我们两个人能共一师,来好好修行。」

在这当中,有一天,舍利弗又遇到一位修行者,一见面就觉得,这个人的举止行动,无不都是能摄伏人心,这么庄严!所以舍利弗由不得自己,向前去向这位修行者,很恭敬地请教他,请教他:「你的老师是谁?到底他给你什么法,看起来你跟一般的俗人,修行者,一般的都不一样,从你身上能看出很深奥的道理。」

诸法从缘生,亦复从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原来这位修行者叫做马胜,马胜比丘是佛的弟子,所以他听到舍利弗问他,他就很恭敬地说:「诸法从缘生,亦复从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舍利弗问:「你的师父到底是谁?」马胜比丘他就说:「是现在人称为大觉者,释迦牟尼佛。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修行成佛,现在已经游化来到王舍城。」

这当中,舍利弗满心欢喜,从未有过这么的欢喜,清安自在。舍利弗赶快去找目犍连说:「我找到了,我找到这么好的一位老师。」就跟马胜比丘所对答的话,再说一次,原来佛法,是这么深奥、这么微妙,诸法因缘这么透彻、微细。

所以就约说:「来,我们两个人赶快去,拜见这一位人间的大觉者。」所以两个人就赶快去了。

到达的时候,看到佛陀身形的庄严,不必听到什么法,又看到僧团的整齐,两个人就开始决心随佛出家;同时带着他们的弟子也来出家。

所以他们来出家,就是在七天之内,就能遍通佛法。佛陀所说的教法在七天内,「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全都能了解;十五天后就能证无学果。

「无学果」--就是说佛陀所说的教法,他全都很了解了,智慧入耳就住心,没有让它漏掉。

我佛法中,智慧无穷,决了诸疑者,舍利弗,智慧第一。

我弟子中,神通第一者,大目犍连。

所以在《阿含经》中这么说:

「我佛法中,智慧无穷,决了诸疑者--舍利弗,智慧第一。」「我弟子中,神通第一者--大目犍连。」

各位,智慧、神通,应该也就是连贯在一起。有智慧的人,才能将所有的烦恼去除;有智慧的人,心才能清净,才不会烦恼。所以「诸漏已尽,无复烦恼」!

得到明师,所有的漏、烦恼全都去除了,所有的结也全都已经解结了。所以「戒定慧解知见生」,这就是舍利弗、目犍连,两位尊者他们的过程。

各位,好好用心,过去佛在世时,修学佛法无非也就是要先清除内心的烦恼;现在我们的学佛也是一样,想要恢复我们与佛同等的清净。我们要学到和佛那分觉性,所以不得有漏!所以我们的漏若尽,法就自在了。

所以要大家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94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