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May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5月28日 - 35 - 明净本性自经营







每天都在说人性,人性到底是本善或是本恶?其实原来的本性是明净,只是一念受染而已!所以被染之后就不能自己;迷惑了,所以他就会引动恶。

本来是善,就是环境慢慢污染,所以会转善成恶;但是,若有好的环境,就转恶为善。看我们人的一念心,所以善恶都是互相增减、互相牵动。若是一念善起,那念恶就灭掉;一念恶生,那一念善就消了。所以说来,善与恶就只是在那里互相增减,这就是我们凡夫,在那里彼此牵动,就是受境界的牵引。

所以我们人的心念,欲念不断不断一直扩张起来,善念不断、不断萎缩掉。所以我们要好好注意我们这念心,不要被恶念扩张、扩张到很大、很大。我们应该要把恶缩小、把善扩大,不要让它们在那里善恶增减、彼此牵动。善业为福,恶业就造祸端了!所以我们要时时反省,我们若是有作恶、有做错了,我们要赶快忏悔,忏悔即清净。

我们忏悔既然能清净,所以我们就能转十恶业成十功德。

《无量义经》〈十功德品〉不是这样说吗?我们人人的心,本来就是明净的,只是一念被污染而已!所以就这样善恶牵动,真的是增增减减,无法出离这人间的迷茫;唯有我们要反恶为善,把恶的消除掉,善念回复在我们的本性,我们就能回归明净的本性。

人性净明,一念受染不能自己;善恶无记,互相增减牵动善恶;忏悔即能清净,转十恶业成十功德。

所以佛陀来人间,在二千多年前开始循循善诱,无非也是为了未来的这个世间。

所以为了那时候的未来,就是我们现在的现代;这浊恶的世间,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预料得到的事情,在这个时代里,就是处在浊恶,所以佛陀从那时开始要来教育。

不过,那时候还是同样凡夫。凡夫就是从无始以来就是凡夫,只是一念无明起,三细就开始生起来,贪瞋痴加上了境界为缘,这六根六尘不断不断污染,所以昏天暗地!

佛陀就是因为这样来人间,佛陀觉得人的本性要如何回归呢?要回归于佛性,我们的本性明净,不是少数人就能对世间有利,必定要多数人,所以希望人人要会开阔心路的历程。所以慢慢用这样的权教,无非就是要让我们从二千多年前的凡夫,让他慢慢接受了佛法;慢慢把佛法能不断延伸到后代。

就像我们现在都在说:我们要为未来着想,千秋万世,一样的道理。所以佛陀他说:「心净则土净。」我们现在也是很期待,期待能预约人间为净土;我们也很期待能净化人心。

人人的心若净化,这个世间就能净化,所以心净则土净;净化人心,那个地方就成为净土。

就像在干旱时,溪流的水都没有了,没有水,人就不能生活了,要怎么办呢?就是要掘井;要向地下的水脉抽水上来。所以如旱地掘井,涌山泉源净水,来耕耘这片土地。

就像我们人的心,人心若无法水滋润,我们的心无法回归明净的境界。所以我们人人心地的地底,本来就有水脉,本来就有清泉净水,这就是佛陀所跟我们说的人性本善;也就是人性本净。所以我们本来人人在心地底,应该都有泉源。

不过,我们自己无法将心底的水引山来。那要如何呢?亦如远水流长来润泽万物生机,我们若自己没有发现我们的心底里有清水,至少我们也要向外来求。

看看,我们现在有经可读,不都是过去的祖师大德,像是玄奘、像是义净等等…,有很多的法师发心到西方,也就是印度去取经,让我们在中国也能听到佛法,知道有这么好的道理。

出家人的使命,就是要去远途取经,受尽了这么多的辛苦,为的是什么呢?不少人去,真正成功回来的有几人?所以能取得经典回来,要经过翻译让我们看得懂,文字看得懂、我们能理解;所以过去的祖师大德用心研究,无不都是要来弘扬,让我们的佛法能人人入心。

这就是我们从很远的地方,去引水过来;所以我们借着外来的水分,来润泽我们的心地。但愿我们的心地,也能自己来做农夫,好好将我们心地底的清泉,也要把它掘出来;让它自己也有办法引出清泉净水。我们的清泉净水若还未出来前,我们就要借重引远方的水,来润泽我们的心地。这就是要求学,向内我们要用功。

其实佛陀所说的明净本性,是从佛陀的智慧,所涌现出来所留下来的。佛陀慈悲这么跟我们说--我们跟他都是平等的;我们和佛陀的本性是平齐的,只一过借用他的远水,来滋润我们的心地。所以我们既然知道,我们的心地原本就有清泉净水,若是这样,我们自己可以自经营,不断在这片心地来自我净化。

所以过去在《法华经》之前,佛陀就善用权巧的方法,以妙法来净化人心。

大家若去看《阿含经》,里头很多故事不离开人、事。若只是看人的故事,这对我们没有什么帮助;我们要去体会它的道理。虽然阿含看起来,都是当时的人事物,但是我们若没有体会它的道理,我们也无法去了解道理何在!

有的在看这些故事时,有时被神化了;其实我们对佛陀要有一种圣化,他是圣人,是超越凡夫智慧的圣人,不是神,是圣。

所以佛陀他在那个时代,也是因人、因时、因地来说,说了很多人与人之间,互相来启发、互相来比较、互相来教育,这都是叫做「权巧」的方法,这样来净化人心。要不然,人的心都一直被污染!

所以希望人心净化,而后才能境净;人的心若净了,环境就清净了。人的心若污浊,环境就会污浊;所以人心净则境净,土就净了。

所以如释迦佛如来出世的本怀,就是为一大事因缘。来人间做什么呢?什么是他的一大事因缘呢?就是开示悟入众生的佛知、佛见。

我们众生就是这样迷迷茫茫,无法去体会道理;所以佛陀过去所施设,不论是开始就要说佛心灵的境界《华严经》,没办法!所以他就还要再以设权巧的《阿含经》,然后才《方等经》,慢慢从小要把它转大;然后净化人心以《般若》,让大家去掉执着;但是太过于空也不行,所以要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那种非常美妙,静寂清澄,志玄虚漠的境界,这要让人人能去体会。

所以「开」--开启众生的心门;「示」--就是一一要让你们了解;「悟」--了解之后真正的彻悟;「入」--不只是我知道、我知道;知道你就要去做,我做不到!这样就是还不知道!

我们要「开示悟入」,我们是从佛宅中来,要去至众生的地方;要住于菩萨所行的依止处。所以我们人人应该要知道,要去「入」,所以我们才有办法,将众生迷茫的见解,转为佛知、佛见;将众生愚痴转为清净的智慧,这种佛知、佛见。

各位,平时我们要用心,不要人与人之间有什么冲突--你也是凡夫、我也是凡夫,互相计较。哪有什么好计较的呢?还不都是因为不懂得尊重自己原来就有本具的三宝。

佛法僧在我们自己心中,为什么我们要在那里和人计较呢?计较就是心灵的污垢愈蒙愈重,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佛知、佛见呢?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就要修。

在四川,有一天在绵竹,我们的委员想要去家庭访视一下,看看哪一个家庭,需要带他去看病;哪一个家庭有老人,需要我们去疼惜。

到了村里,就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走近一点,原来是在吵架!是为了什么事吵架?就是为了消毒,以及人家来发放不公平…!

所以我们上海的志工,带着十几个孩子,走啊走,看到这样,我们的志工开始教孩子:「你们赶快去,去那里把他们围起来。」围起来做什么呢?孩子真的去围起来,大那里就开如唱:「我们都是一家人」;甚至还在那里跟大家说:「加油!加油!冬瓜、西瓜、哈密瓜,我们都是一家人! 」

这些大人忽然间看到这些孩子,被这些孩子围住,这些大人开始笑出来了;连在吵架的人,也觉得很不好意思!

对,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现在大家都同时受灾难,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计较呢?

看,小小的志工,这是不是深耕人文呢?把道理这样点滴入孩子的心。不要以为孩子的力量微小,在《无量义经》「微渧先堕,以淹欲尘。」

为什么会吵架?就是心火点燃了,所以才会在那里很气躁!所以在那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将要冲动起来。

像这样的孩子,小小的,在那里很可爱;虽然加油!加油!当作他们是在玩--「加油!加油,冬瓜、西瓜、哈密瓜,我们都是一家人!」看,孩子说这些话,在那里以天真无邪的态度;你看,一场大人的纷争,这样化解掉了。这是不是「微渧」的「以淹欲尘」呢?虽然小小一点点的露水,也能让很干燥的土地被滋润。

各位,学佛,我们应该是要时时,真的要走入佛法。开始时我们要常常反省、忏悔;忏悔即清净。法譬如水,忏悔洗涤之后,我们是不是要沐浴法流呢?我们是不是要很靠近这个水呢?时时能清净我们的身心呢?

所以人性明净,一念受染,不能自己,善恶互相增减,牵动善恶。所以忏悔即能清净,转十恶就能为十功德,所以大家要时时用心。

我们的心,要时时顾得明明净净,不要一念污染,所以要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65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