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April 2010

静思晨语 - 2010年4月27日 - 12 - 应根对机隐实施权







各人的心境,各人一片的天地,彼此之间,就很难得互通彼此的心境。何况说佛的心境,凡夫哪有办法去体会到呢?

但是我们都要知道,要很感恩当时的悉达多太子,为众生去修行,发现到了这个心灵空寂--那种「静寂清澄」、轻安的境界。他一直赶紧想要把这个心境,来宣告给大家了解;不过,大家就是无法去体会。那怕是天人、诸鬼神等…虚空界的众生,都无法去体会到佛陀的心境。何况说我们凡夫呢?

所以在那期间,佛陀初成佛的心境,应该是很欢喜。就像是我们人,我得到一项什么很欢喜的事情,我要赶紧让大家知道,与大家分享我的欢喜。相信佛陀也是同样,初成佛道,也已经佛智开启,就是说觉性开启了,那念心,静寂清澄、轻安自在,赶紧要让大家知道。

所以他就直指本性清净的境界,这就是华严的境界,这种无尽的法界,静寂清澄无穷尽。那种的法界,空中妙有、妙有真空,这种的法界,到底我们谁能知道呢?连天人都无法理解。

如来初成佛道,证佛智谈华严,唯是无尽法界,现刹土于毫端。

佛陀虽然在静坐里中,他从他的毫相发光出来。意思就是说,心一清净,连身的毛孔都能够发出了毫光,毫光四射。所以可以令这些天人感觉到,娑婆世界有这位大觉者成佛了,所以天人、鬼神、龙天八部,全都集合过来,来到这个道场。

当然这都是心灵世界,虽然佛陀在那个地方一直思考,把这个华严海会,从他的心境开始要传达出去;总是感觉传达不出去了,因为众生根钝!佛陀三七日的思考:「像是这种的心境,一般的众生,哪有办法可以体会呢?」所以众生是根钝,绝对无法体会这个佛觉的境界,无尽的法界;平常的凡夫,没有办法去体会。这就是佛陀他成正觉之后,那种的心境。

开始是很欢喜;再来,赶紧要与大家分享;再来就是感觉到,这个法太深奥了,不是一般凡夫可以体会的境界。因为一般人间凡夫,就是根钝不堪消受;就像似我们人,营养过度也会生病,消受不起,这个身体也是无法堪受。何况说在理论,心境哪有办法去体会呢?所以众生是根钝,无法堪受!

所以明知众生的根机钝劣,不过,佛陀成佛以后,还是赶紧要畅称他的本怀,把他所了解的,一直要跟大家说出来。但是所了解的这个境界,是上根智的人,才有办法去体会这个境界;不过他还是同样畅演他的本怀。那个时候当然是没有办法体会,我们凡间的众生来听,是没有办法理解的!

不过,心灵的境界,一直与诸佛菩萨,好像是合为一境;这都是在那个心灵上,好像是与诸佛菩萨会合在一起。所以这是一个境界,心灵的境界。

佛陀把他所体会到的,称作为「华严的境界」。佛陀所说的「华严境界」,就是表示非常非常的庄严。这个庄严要以什么来表达?在印度就是以花,来表达那个尊敬庄严;所以庄严的世界,叫做「华严时」。这是表达佛陀心境--那个至高无上真善美的境界,他从所得到的法。

在那个地方冥想静思,这叫做静思,静静思考世间万法的真理,那就好像,在对场中的天人来讲法一样。这种心灵境界,虽然天人龙神听不懂;不过,诸菩萨听得懂;根机利的,上根机,这个发心菩萨,也是涌现在这个道场里,所以说「独被上根」 ,就是说,这个法只能力一到了上根基、领悟力强的人。

人云:「知音。」世间常常说一句话:「世间知音少。」意思就是说--「我要说什么,你无法了解我!」或者有的时候,彼此心理之间能够心有灵犀,我们都会说:「了解!了解啦!我了解你在说什么啦!」表示这个心情有互通起来。确实,人话要说给知音听。

所以,这就是佛陀感觉到说:「中下根机如聋若哑。」就是在那个道场里,虽然是诸天来听法,但是他们听不懂,好像是鸭子在听雷一样;好像是聋者在听雷,就是雷再大,没有听到的人还是没有听到。那佛所说的法虽然是很好,也没有办法入他的心;虽然耳根有听到声音,但是没有办法了解他的道理,有听到和没有听到一样。

所以每次若说话后,都会问:「听懂了没?听不懂,听不懂再一次;听不懂就要讲,把它讲到让你听懂。」但是有的人,会说:「有啦!有啦!听懂了!」其实声音是听到了,不过,内心没有接受到,这就是中下根器的人。虽然是有听到,不过,无法体会。或者是,虽然是体会到,不过,还是做不到。这全都是叫做中、下根机的人!

有的人若说:「既然你听懂,你说一次给我听。」他有可能会回答你说:「我不会说。」这虽然是听进去,虽然有了解,他做不出来,也是说不出来。所以像似这样,这全都是我们人间听法,差不多都是在这个境界里--听都听懂,但是做就做不出来;了解是了解,但是我无法再说出来。是为什么无法说出来?没有心得!为什么会没心得?因为我没做到。多数都是这样,这就是中、下根机。

佛陀考虑到像是这样的人,这么高的境界,将来入人群,这些人间的人,绝对是更无法体会到;所以不得已而隐实施权,这个一实的境界。

佛陀觉悟那么好的境界,他无法示教出去;因为根机无法对机,所以佛陀不得已啦,所以隐实施权。这么好的境界,他就要再回收起来。先开始思考,该要如何走入人群?去让人间那个下根机,中下根机的人,他可以有因缘接受得到?可以有缘,可以收进来。

要设法如何能够滋润人人的本性,可以去除人人的无明,这就要对根对机才有办法;所以他就要隐实施权,开始就说四阿含小教。

阿含,小乘经的总名,华译为法归,万法归趣于此,无漏之意,共分为四部,即增一阿含,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

隐实施权,这个权就是说方便法,对这些小根机的人,佛陀对他们说容易,能够接受了解的,他把它列入为阿含小教。

其实《阿含经》,说起来也是很好的经。在这个四《阿含经》,他把它分成根机不同,佛陀应那个时代、那个人间,去接近说人间社会的事物。

其实「阿含」的意思,把它翻译为「法归」,把这个法,要归入大乘之前的方便,又再回归进来在人间;所以佛陀为了这些众生,所以还要再回归回来,把这些小根机的凡夫,来为他们说法。希望因为先宣讲了这么简单的法,能够这些小根机的人,他们能够接受到。

但是,虽然是简单的法,同时也可以归入这个清净的性海里。这只是用这个「权巧对机」,就如对人说话,这也是要用方法,所以这叫做「法归」--万法归趣于此而无漏的意思。

用很多的法那样来向人间说,希望人人能够去除无明;一直到启发他们的智慧,能够到无漏的境界,这也是叫做「法归」。所以,这个法也可以将众生引导回归到无漏的大法。虽然说起来它是小教,其实是引导的方法之一。

所以说法,没有大小的分别。然而就是因为我们众生凡夫有那个分别心,所以,佛陀才会因此而这样隐实施权。他就没有办法一下就跟你们说:「佛的清净的本性,境界就是这样这样,这么的美,那么的庄严。人人心中都有这念清净的本性!」

虽然佛陀想要向大家说这个境界,但是偏偏众生根器不足,没有办法!所以,佛陀为了要让众生到达能够理解这个境界的程度,也就要从头开始教育;所以一步一步教我们,才会说有《阿含》。

所以我们不要轻视说《阿含》是小教、小乘法。老实说,平时我也常常用,《阿含》的道理与大家分享;所以《阿含》是社会与群众所接触的方法之一。所以要如何净化人心?人心净化,才有办法到达佛清净的本性;那个法界清净的境界,我们才有办法体会到。

各位,我们众生真的是根机钝劣,连佛陀也感到无奈何。不过,佛陀的慈悲本怀他就是为了众生,众生颠倒轮回在这个六道里,娑婆世界纷纷扰扰;众生造业多苦难…所以佛陀,他才会又再回入娑婆现相,现八相的过程这样来到人间。

意思是,佛陀示现与你们、与我们,大家都一样的生活,就是在人间里。只是他要引导我们--他也是一个人,就能够成佛;我们也是一个人,我们应该也能够成佛。只要我们的心灵境界互通起来,人人就回归到那个,原来清净的本性。那这样,我们就能够本性互通。

我们就是因为凡夫,各人一个心,各人一个境界,任凭我怎么说,你们也无法能体会,何况佛说的呢?更无法可体会!

佛陀的境界多么的高呢?现在的老师,要讲话给学生听,也不一定能够老师说,学生就听懂;但也可能老师说了之后,说不定学生的体会超越老师,也不一定。这种心灵的境界就是不同!

不过我们的次序就是要这么过。学生年纪较小,他是后学;老师年纪较大,他是前辈,所以前辈就要说给后辈听;后辈的心境说不定胜过了前辈。这种的心灵境界,在人与人之间也是同样的。所以有的人说:「师度徒、徒度师。」就是互相。

不过我们要会同样把握一念心,就是一定要「相信」。这个「信」,信念要启发,启发了这念的信念,我们要真正身体力行。

佛陀既然跟我们说:「人人的本性是清净。」我们就不要又再去惹烦恼。佛陀既然跟我们说:「因缘果报在六道内,因缘果报这样在交结。」我们应该要相信,多结好缘,多清净我们的心,去除我们的烦恼,多付出。若这样才有办法一步一步,向佛的境界接近。

几天前在《静思晨语。慈济宗门。求法传法一念心》不是跟大家说,我们在礼拜,一拜好像是进一步,进到灵山会上。这就是我们平时要收摄的心!所以请大家要将这念无尽法界,华严的境界在我们的心里,不要辜负佛陀来人间的这念心。

好吧,人人要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58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