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March 2011

静思晨语 - 2011年3月9日 - 238 - 《法华经》佛陀现光欲说大法



我们学佛听法,是不是听了之后,有欢喜心呢。听法,我们若是没有生起欢喜心,那就是表示,我们对佛法还不清楚。清楚了、了解了,应该是很欢喜!

欢喜的态度和不欢喜的态度,我们是不是看得出来呢? 「某某人,今天你怎么这么欢喜?」「是啊!我很欢喜。」「为什么欢喜?」「我听了一句话,让我心开意解,所以我很开心。」开心,就是表示道理通达了,所以我很欢喜。

听的人是如此,其实要说话的人也是一样。就像「我这场演讲很欢喜。」为什么欢喜?大家都听得懂,大家很认真,没有人打瞌睡,就表示人人听得心开意解。所以演讲的人,也是很欢喜。

同样的,佛来人间,为一大事因缘来人间。这一大事因缘,就是要「开、示、悟、入」。开示众生,悟入与佛同等的佛性。

但是众生根机,无法让佛陀能够畅演本怀。所以每一回的说法,只是应众生的根机,所以不是很畅佛本怀的时刻。但是佛陀到法华会的这个时刻,必定要将他内心的本怀,完全讲出来。当然佛陀要开始讲《法华经》,是抱着很欢喜,而且想要赶快将佛法,这真实法赶快讲出来。

说《无量义经》后,不起法座,即便入定放光,今见如昔,即使往昔亦如今见。

也是很欢喜,时机也已经到了,所以佛陀先以《无量义经》讲完后,他不起于座,同样座在那里发光,现异变相。

在经文里就这样说,佛陀只是在那里放光,就能够让两位菩萨,在那个地方互相启发--佛陀在人间,他要畅演本怀的目的,就是经过了弥勒菩萨,代替大家来问;文殊菩萨要接下来回答。

其实,大家会觉得说--「只是一个放光,就有那么多的话可解释吗?」说实在的,如何解释都解释不完,只可以意会,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佛陀入定放光,就是一大事因缘。

有的人会觉得说--「放光是怎么放光?」其实就是大家看到佛陀,今天怎么这么欢喜的形象。就像我们若看到人,你今天满面红光,好像很光彩;我们若在欢喜时,人与人之间也看得出。何况说佛陀开始要来完成,他的一大事因缘,那种欢喜的形象,当然和平常就是不同。所以这一场的入定放光,佛陀坐着的庄严相,这不是我们凡夫,有办法能够体会的;唯有能够了解佛陀的本怀,才能叙述放光的因缘。

所以文殊菩萨要来回答的:「今见如昔,即使往昔亦如今见。」意思就是说--「现在看到佛这样的形态,就想到古代那个时候…」古代是什么时候呢?在日月灯明佛的时代一样;看到佛陀开始讲经之后,同样是入定,和现在我们大家看到,释迦佛的形态一样。

生佛事相,始终如一,以是之故,当知今佛现光,亦欲说大法也。

「生佛事相,始终如一」--佛陀与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事和形象都是一样。过去诸佛是这样,现在的佛也是这样。现在的佛在放光,就是开始要准备说大乘法。

我们要知道佛陀在放光,无非就是要引起人人都能够听到,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所说的「一切世间」,不是只有凡夫的世间,还兼具圣人的世间。世间就是人的世界,各各都有不同的世界,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不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还有凡夫的心灵世界,有圣人的心灵世界。

世间,非唯凡夫世间,兼具圣人世间言,谓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圣人也。

圣人的心灵世界,那就是--声闻有声闻的心灵世界;缘觉有缘觉的心灵世界;菩萨有菩萨的世界。声闻、缘觉、菩萨,都是已经入圣地的人,所以他们就有不同的世界。

所认识的,其实不只是凡夫的世间,还有圣人的世间,三乘圣人的世间。

所以凡夫当然是没有那么简单能够相信;圣人都很难以相信了,何况说凡夫哪有办法能够相信呢?像是说声闻、缘觉,他们以为「还有什么事情要追求呢?我既然都已经体会了,难道还有比这个法更奥妙的吗?我还需要向前再进一步求吗?」这就是小乘人。

菩萨呢,菩萨也一样。所说的「菩萨」,就是新发意的菩萨。了解了--「佛陀讲说要成佛要行菩萨道,我就不知道要多久多久,才能够到佛的境界。难道是佛陀现在要讲的大法?除了行菩萨道以外,还有什么大法吗? 」所以他也无法这样就了解。

声闻、缘觉,以闻佛教,得证涅槃,自谓已证无生,故不信更有,无上菩提之道。

所以说,小乘的圣人,就以为他已经证无生了,已经解脱了,所以他还需要另外的大法吗?新发意的菩萨以为,我就已经这样在行菩萨道了,难道还有其他的菩萨道吗?这就是比较无法体会,佛陀的本怀。

佛法说「即时就是立地见性」这种大乘的法--用佛心走入人群,或者是在人群中要去体会佛心,这还是有一个距离。

所以说起来,佛陀说方便法教菩萨法,那个过程中有「三乘、五性」。开这种三乘、五性的法,让人人听了能够理解。

三乘就是刚才说过的,「声闻、缘觉、菩萨」:

声闻--从声音听闻而慢慢接受,这种的习性,就是要慢慢地来,由声入性。

缘觉得习性,就是要看,真的人生无常。天地之间的一切,不管是日月、草本等等…随着四季轮转,不断行蕴这样地过去,这种的无常境界,这是缘觉的习性。

那菩萨呢?新发意的菩萨,他愿意发大心、立大愿,他能够接受大乘,这就是菩萨的根性。

另外是凡夫的根性--渐教,慢慢地接受,用听声音来了解,或者是观察世间的一切来体会;或者是在人群中,愿意发大心、立大愿,这都在凡夫的境界。这三种的方法,他们都能够慢慢地接受,这是凡夫的习性。

还有就是那种恶劣的,内心没有善的种子,他自甘堕落,自甘沉溺在生死轮回,这就是第五种的习性。

所以说有「五性、三乘」,这就是佛陀过去,所以要开方便法门,就是为这五性的人。甚至要用三乘法,说给你听,让你了解,使你发大心。所以过去佛陀就是以三乘,适应五性的根机,开方便门。

凡夫固不易信此大法,而唯一佛法,惟佛与佛乃能究竟。

现在就是说大乘法!所以开始要说「大乘法」,佛陀就是要有这种形象;经过二位菩萨的互相旁通策励--「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境界之因?」所以希望人人能够了解--唯有佛与佛才能够体会;唯有佛与佛用同样的方法,要来教导众生。

所以前面所说的,就是让人人都听得到。虽然这是世间难信之法,不过还是大家要先接受,然后再慢慢体会。

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

再来经文说--

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偏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

大家都要了解,人人都要发大心,勇猛精进,就叫做「善男子」!

「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过去很长很久,无法叙述,所以叫做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那时候有佛,名称叫做「日月灯明佛」。日月就是很光明,白天有白天的光,晚上有晚上的光;若全暗时,还有灯--灯的光。

总而言之,这位日月灯明佛是表达光明。光明就是希望;人人都有希望,有希望能够成佛,人人都本具佛性,所以这也是一种表达。

开始文殊菩萨他就以这一尊佛,在无量劫以前,无法算计来表示我们人人,无始以来本具佛性。

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偏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

这尊佛十号具足。

这「十号具足」大家诵经时,都会念出了每一尊佛,必定要具足这十号。十号,就是佛德行的一种表达。所以我们人人要了解,佛德,不是我们凡夫在口头上,能够解释的;也不是凡夫我们的心境,能够体会的。

所以说,难信是无法体会,佛法必定我们要相信。人人有信佛,才会有声闻来听法;就是因为信佛陀的法,所以才能够缘这个境界而体悟。当然信佛所说--「人人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他会发大心,行菩萨道。

所以说「难信」,不是不信佛,是无法体会到佛还有另外这种大法!到底是什么大法,大家的心境要进入这种大法,可能有一点的困难,所以叫做「难信之法」。何况凡夫,何况那种没有善根的人,更加难信。

这段经文,是要向大家表达,不要误会佛法是不是无法相信。不是!所以请大家要耐心、用心,体会佛的心境。

所以请大家时时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16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