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March 2011

静思晨语 - 2011年3月7日 - 236 - 《法华经》深入法海浩翰中



佛法真的是无上什深微妙法!自古以来,人人开始要诵经时,经头序都有这段文:「无上什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确实我们能遇到这么好的法,我们能不珍惜吗?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在六道轮转中,到底是累积多少福,才能在今生此世遇到善法、正法,而且是什深无上的微妙法。所以我们应该要很珍惜,而且要拳拳服膺。我们必定要用心细思,好好地想,到我们听来的法是对我们有什么用?对人对事,我们有什么能够发挥的良能?将每一句的法入我们的心,就是用在我们自己及他人,才是真实法。

几十年来不也跟大家:「我们信佛要信入心,念佛也要念入心。念到佛的心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就是佛心,这才是真正入佛心的境界,与佛心在一起。

所以我们若能进入佛心的境界,那就是大慈悲心;在人群中就能够悲智双运。因为佛的境界,就已经是入法海中;所以我们若与佛心同等,自然也同样入法海中。

「慈怀教化萨道」--我们若智慧已经开启了,与佛心同等,好像我们入法海当中。记得若是在皈依时,诵念到「皈依佛、皈依法…」,而「皈依佛」,我们就是要「体解大道」;那能「皈依法」,就是「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们就如入智慧的大海里!所以我们若能体解大道,又能入智慧大海,这个境界那就是佛心了。

佛心是大慈悲心!所以说:「慈怀教化菩萨道。」--

佛陀的心心念念,无不是要来教化菩萨道!佛所体会到的是天地万物道理,是如此的浩瀚!一直想和众生人人分享,只是「众生智浅」--我们的智慧很淡泊、很浅,无法体会。所以佛陀只好利用很长的时间,在这四十二年当中,这样「牵藤挽豆」,很辛苦的弯曲、随顺众生的根机,慢慢引导,还是能够在佛法里面。

只是那精粹大法没有了解。就像在法海中,还无法能深入到海中藏有多少的宝物;海的里面藏有多么美的境界!唯有佛陀知道;但是凡夫都不知道,我们仅知道,就现在所看到的海很广、很大;我们要不能进去。但是佛陀呢?佛陀的慈怀,所以佛陀他现在要畅本怀,将他内心的法,完全要呈现出来。所以「慈怀教化菩萨道」。

要教化菩萨行菩萨道,所以在法华会的这时刻,那就是演说大法!就是大演《法华经》。这就是佛陀来人间最重要的一件事。

无上什深微妙法,必须用心细思惟,入佛心境法海中,慈怀教化菩萨道,演说大法妙法华,自利利他一乘法。

所以说:「佛陀为一大事因缘!」无非是要「开示悟入众生佛的知见」!

他要开示众生,众生要能够悟入;所以「开示」在佛,「悟入」在众生。所以我们众生是不是能体会?能够觉悟这道理吗?现在就要看众生的根机,是不是很用心来体会。

这是佛陀很辛苦,四十多年来,只为了一件事情,要让大家知道这个道理。

上面是弥勒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在对答,弥勤菩萨为所有众生,在当时道场的人,最重要的也是为了未来众生。为了要让大家能够更加了解,所以他找一位对机者--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菩萨中的大智慧者。文殊菩萨,从他过去的修证,都是「智慧第一」。甚至他也教过七尊佛成佛了!以这种智慧深的菩萨来解法华经。

那时,在佛陀是说完了《无量义经》,还在那里入定,弥勒菩萨开始请教文殊菩萨。在这个时候,后面的人一直不断进来,弥勒菩萨开始在长文的地方,解说后,他看人一直来,所以他又再一次用偈文重复一遍。

偈文就是四字一句,或是七字。偈文都是前面说过的,很重要的内容。怕人很快忘记,所以用短句,让人比较了解、容易记住,所以在重复的偈文。

前面偈文是已经说完了,现在开始文殊菩萨要来回答弥勒菩萨的经文。现在接下来的经文,就是当佛陀还未出定之前,文殊菩萨他开是要对大家说这本经的奥妙。

《法华经序品第一》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

经文说--

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

这段经文说,那时候弥勒菩萨在请问的时候,我现在要回答你。所以他就特别叫起弥勒菩萨。因为弥勒菩萨是大菩萨,所以他就特别称「弥勒大菩萨!还有在座这么多人,我要对你们说,回应弥勒所问的。」

《法华经序品第一》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所以这个地方又说--

「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这段文就是说--

「如我惟忖」--惟忖就是说:「当你正在问我的时候,我就很用心在思维。」

「惟忖」--惟就是思惟。

「我好好在想,想过去;我好好来忖度,就是来测量,来思考。想到过去,在过去的那一段时间当中,释迦摩尼佛,用什么方法来教化?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我应该要选择我过去所看到的佛,他在人间是怎么样在度众生?因为太多了,所以我应该要好好想想。」

这不也是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智慧这么超越,当文殊菩萨他要来回答弥勒菩萨,他也是要很慎重要,要反思过去,也要忖度未来。现在要将过去的释迦佛,怎样在教化,这四十几年间,用什么方法教化?他也要忖度未来这些众生如何来接?

所以若要说到佛陀今生的教化,必定要再引述更长、更远的古佛在人间教育的形态。所以这就是智慧的菩萨!他要回答这段文,也是很重要。

所以说:「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现在释迦牟尼佛要说大法,和在过去四十几年间所的法不同;来一个大转弯,要说的是大法。

而且「雨大法雨」--因为众生心地,失去了法很久!是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所有在大地的众生,心地已经缺少了法水,应该人人的心地都很酷旱,已很干燥了,所以现在佛陀要雨大法雨;开始要用法雨滋润所有众生的心地。

所以这段经文要听清楚!

这段是文殊菩萨要回应佛陀,不只是回应弥勒菩萨,是还要回应佛陀--当佛陀讲经完打坐,眉间放毫光,而且其境界照万八千佛土,这种现神变相在这法会中。所以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就是让当场的人起信心!要起信心之前,他要先有疑问。

所以有句话说:「大疑大悟!」有疑心的人就会想要快来听。

尤其是弥勒菩萨,现在要为现场的这些人,要来鼓励--「你们若是内心有疑,你们若不会问,我来代替你们问。因为我代替你们问,你们若是结上这缘,未来也能来人间在辅助。」

所以一佛出世,很多的贤人也能够同时来。这是要准备教育普天下众生,不是一尊佛而已!所以现在就要有很多的好缘,大家共同一起,都来了解释迦佛现在所要宣说的大法。所以也就代替在当场的人来问。

你看弥勒菩萨的慈悲,他还为了陆陆续续来的人,前面没有听到的,他又以偈文让大家都能够听到。这也是慈悲,还能够引发文殊菩萨显现他的智慧,为众生解惑。

所以不只是在这个道场上的人听到;是要知道佛陀的本怀,不是只为了现在,还要再为未来的众生。佛陀要畅演本怀,他也要顾及未来还没有接解到佛法的人!所以佛陀三根普被,也要让小教的人,他开始渐渐进来;一进来就能慢慢来体会。所以这是「雨大法雨,三根普被。」

「三草二木」--我们前面说过了「三草二木」,不管是小株的草,或是一粒种子在地下,或是是大树…这「三草二木」:二木是菩萨--「发菩萨心」、「志成佛道」这二种。不只是要行菩萨道,而且一直追随到佛的境界,这就是「二木」。

所以这个当中,文殊菩萨他就说:「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开始要降法雨了,要来滋润众生的心地;开始要来吹大法螺,还要有声音。法从声入,所以声音号召,赶快来叫人来。所以现在就是要「演大法义」的时刻。

就像佛陀,迦叶尊者开始思惟,法若没有传下去不行,所以他就到须弥山最高的地方,去击犍椎,那就是击法鼓。让分居在每一个地方的人,能够听到这个鼓声,知道有事情,召集的时刻来了。所以那个时候大家才会集合,开始结集经典。这前面也已经说过了。

各位我们学佛必定要很用心!虽然说这么多,也是怕大家听不清楚;反覆一直在说,也是希望人人能够了解。佛法是什深微妙法,所以我们必定要很用心;用心去体会,才有办法将佛法这样入我们的心;我们才有办法深入佛法的大海里!

我们必定要不有一点点的疏忽;不要想「今天没有听到明天还有」!不要这样!我们要即时用心细思惟。我们要细心思维,我们要入佛心境界的法海中,了解佛陀这个慈怀--他就是要演大法、微妙法。

所以我们还要好好用心!深思、慎思佛陀的教法,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请大家要多用心。

出处: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2163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